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入派三聲
- 拼音:rù pài sān shēng
- 類型:語言現象
- 含義:古入聲消失,併入其他三聲
入派三聲,即入聲派進其他三聲。古代的聲調由平、上、去、入四聲組成。古入聲字讀音的特點是“入聲短促急收藏”。隨著語音的發展變化, 主要是從在《中原音韻》...
《“入派三聲”補遺》、與耿振生合作的《聲韻學》也都發表或出版於20世紀90年代。林燾教書育人 編輯 林燾先生一生中唯一的行政工作是擔任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在無入聲的北方官話(狹義)[包括: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和膠遼官話]中,中古漢語的入聲字被分派入平聲、上聲、去聲中,此現象稱為"入派三聲"。如何分派有...
平上去入四聲中,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其餘都為平。元代以後北方很多方言入派三聲(入聲派入其他三聲),而吳語 [1] 、晉語、贛語、新湘語、粵語、閩語、客家...
“中州韻”最大的特點是無入聲字,原廣韻中的入聲字分別併入平聲、上聲、去聲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入派三聲”。“中州韻”又將平聲分出陰平、陽平,這樣就和今天...
北京官話又稱華北官話,主要分布於北京、河北北部和內蒙古中部,可分為京師、懷承、朝峰、石克四片。使用人口約1500萬。三聲四調,古入聲派入平、上、去聲。...
近代吳梅《顧曲麈談》與王季烈《螾廬曲談》所載的曲韻,分部和韻目都與《音韻輯要》一致,但平上去皆分陰陽,並且指出,入派三聲時,只能作陽平、陰上、陽去。...
入聲字歸派不同:入聲是古代漢語平上去入四聲之一,在大部分的官話方言中,入聲已經消失,大量入聲字被歸派進其他三聲之中。事實上,入派三聲的規律正是官話方言分區...
他把眼光投向詞學的遺留難題,對諸如詞體的起源、宋詞的流派、詞體的分類、詞韻的分部與入派三聲、詞樂的重構、詞體的文學性質以及詞籍版本、詞人生平事跡考證等...
膠遼官話中,古清音入聲大部分轉為上聲,全濁入聲大部分轉為陽平,次濁入聲大部分轉為去聲,與元代《中原音韻》音系中的入派三聲變化一致。除此之外,膠遼官話另...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同是根據中原的語音,較《洪武正韻》早出51年的《中原音韻》只分陰陽,不分清濁,又取消入聲韻部,一概派入三聲。...
王恩保,男,筆名方進。安徽蕪湖人。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其主要論文有《蕪湖縣方村話記音》《吟誦與音韻》《入派三聲內證考》《略論音韻正訛的語音和辭彙》等...
在中國中古時代的古漢語中,“帖為入聲”字,經過後來的“入派三聲”後,在官話系統中產生了不同的平上去區分。帖(tiè tiě tiē)姓源出如下述。單一淵源:帖姓...
《洪武正韻》恢復了入聲,不採取周德清入派三聲的作法。在明代屢次翻刻,影響很大。元朝的“漢兒言語”,到了明朝中期才完全絕跡。雅言清代 ...
“入派三聲”問題再論、常寧方言中的文白異讀、祁陽方言元音擦化研究、國語韻律詞內部下傾度的初步分析、歧義結構切分中的潛在韻律作用、漢語陳述、疑問基本語調的...
典型的西南官話具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 四聲五調甚至有六調的區域,古入聲舒化成渝片等片派入陽平,岷江仁富小片派入去聲.根據1939年的民國調查西南...
膠遼官話的“入派三聲”特點是古清音入聲字今讀上聲,古次濁入聲字今讀去聲,古全濁入聲字今讀陽平。其中,全濁歸陽平是膠遼、冀魯、中原、東北官話的共性...
唐山話聲調共四個聲調,平分陰陽、入派三聲,語音大多不分尖團。與國語相比,唐山方言中的聲母和韻母也有不同特點。聲母差異明顯。在部分開口呼韻母形成的零聲母字...
四、北曲入派三聲,故只列平上去。上去為仄聲。字聲通用標“×”。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韻字聲上可用平者標“上(平)”,平可用上者標“平(上)”。...
押平聲韻,首句可不入韻。[格律]×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仄仄平平。(注:北曲入派三聲,故只列平上去;上去為仄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