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歷史沿革,特徵,發音系統,聲母,韻母,唐山方言詞尾“兒”的讀音特點,遷安、遷西與唐山其它地區方言兒化的比較,聲調,連續變調,文白異讀,方言性特點,古代漢語遺留,語法,辭彙,覆蓋範圍,細化分類方法,內部特徵分類,唐山片,豐玉片,兩遷片,遵寶片,寧漢片,丰南片,唐海片,開灤片,平隆片,寬建片,灤州片,昌樂片,發展現狀,關於唐山方言爭議,對唐山方言保護,發展前景,
起源與歷史沿革
唐山方言是較晚出現的概念,歷史上稱南
燕語、
薊州語、
平州土話、灤州土話。
唐山,簡稱“唐”,元明清稱京東,位於河北省東部、華北平原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京津,地處華北與東北通道的咽喉要地。唐山地區在
商周屬
無終國、
孤竹國,
戰國為
燕國地,
漢代屬
幽州,唐代屬
河北道幽州、
薊州、
平州,
元代屬
大都路、
永平路,
明代屬
順天府、
永平府、
清代分屬直隸省
永平府和遵化
直隸州。光緒四年(1878年),始有唐山行政之名。有“東北三個省、無商不樂亭”的商界傳奇之稱的“呔商”是
冀商三大幫派(即
老呔幫與張庫幫、冀中幫)之一,也是
冀商的典範,起步於清初,歷經清朝、
民國、日偽統治時期、日本投降後至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呔商是隨著
樂亭人為主的唐山人
闖關東興起的。清光緒末年,清王朝結束對
東北200多年的封禁,允許開禁放墾,各地民眾紛紛湧入,加之地主圈占土地、自然災害頻繁,許多農家子弟踏上了闖關東的求索之路。而與
山東人闖關東墾荒謀生存不同,樂亭人闖關東是為了經商謀發展。由於呔商聰明、勤奮,又十分圓滑,令許多東北人既敬畏又嫉妒,加之其口音如吟似唱,於是便有了“老呔”這樣的“外號”,直到現在唐山人還自謔為“老呔兒”。所以,“呔兒話”“呔兒腔”最初是指唐山地區的樂亭口音,這個概念到了現代才逐漸與冀東土話、薊語、灤州土話等概念混同、統稱唐山話或唐山方言。
唐山地區自古就位於薊、平之地,其中包括秦皇島地區。在1968年唐山專區撤銷之前,唐秦兩地大多數時間為一體的,與此同時的民俗、語言也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在此之前唐山方言的範圍應涉及秦皇島方言的部分。秦皇島方言大部分屬於冀魯官話保唐片撫龍小片,曾是北燕語(東北官話和北京官話的主要源流)的發源地之一。然而由於歷史移民和戰爭的因素的影響,秦皇島方言呈現更多地過渡性,盧龍、昌黎兩地的唐山方言特徵較為明顯。在現代方言研究中,一般不再將秦皇島方言納入唐山方言的具體研究範圍之中了。
唐山地區歷史上受過多地方言的影響:北京方言的影響。雖說是單向輻射倒不如說是互相影響,這是地緣關係決定的。明清兩代,唐山地區都屬京畿地區,京唐兩地有許多共同辭彙,比如把“隔壁”說成“界比”,把“來客人”說成“來且”,頭頂這塊地方叫做“頭直上”,把“隨便吃點”叫“墊巴”等等。北京方言新老派差別大,這些詞卻在唐山方言中被保留下來。
江淮方言的影響。明朝初期朝廷曾經由江淮一帶向唐山地區大規模移民,明晚期著名愛國將領戚繼光又攜眾多將領士兵長期在唐山遷西三屯營地區駐紮,遷出地區的方言土語也被帶進了唐山。
山東方言的影響。明永樂初年,朝廷曾經分幾次由山西、山東一帶向北京周圍移民,就唐山地區來看,大體上中部、北部豐玉遵(
豐潤、
丰南、
玉田、
遵化)一帶以山東遷民為多,南部昌灤樂(
昌黎、灤州、
灤南、
樂亭)一帶以山西遷民為多。唐山本地的方言情況能反映這些因素的影響。
江湖春點的影響。江湖春點原本是江湖人士內部為了便於聯絡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語言,人們習稱“黑話”。這種語言只限江湖人士內部使用,一般不外傳,所謂“寧舍一錠金,不捨一句春”。可是在長期的語言交流過程當中,一些江湖春點說得人多了,逐漸流入民間,便也成為民間俗語的一部分。
蒙語、滿語的影響。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辭彙上,雖然不多但是也比較常見。唐山地區在元代、清代都位於京畿之地,一些辭彙也難免會受到蒙語、滿語的影響。例如豐潤北部的方言中有辭彙稱不整潔為“藍才”,這個詞就來源於滿語的“ ᠯᠠᠩᠰᡝ(langse)”一詞。
現代唐山方言屬北方方言華北次方言區
冀魯官話薊遵小片和
灤昌小片,是多種語言的成分滲透進原唐山本土語言的產物。這樣劃分方言區(片)是根據我國語言學界目前採用的“歷史地理分析法”來確定的。這種方法從歷史上的行政地理對方言區形成的重要作用出發,將歷代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府(或州、衛、縣)作為劃分方言片的基本單位。遵化、玉田、豐潤、開平、灤州和遷西、遷安,在歷史上曾經都是府、州、衛、縣治所在地,且時間較長,在其所轄範圍內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一體化,有助於清除各所屬地區
土語的特殊之處,促使方言逐步走向一體化。到了明末清初,方言地理格局的微觀部分已基本定型,便形成了目前存在的各個
次方言片。
由於唐山地區地理位置較為特殊,周邊與
北京、
承德、
天津、
秦皇島接壤,地處
京津冀交界地帶,在人們長期的相互交往中,語言必然受其影響,故在各個次方言片中,靠近周邊省、市的地方,其方言與整個次方言片又有所不同。以
遵化為中心的
薊遵小片次方言片,西半部鄰近京、津的地方,和國語語調上較近;部分辭彙也受北京影響,如玉田遵化地區會把內說成那,別說成甭等,而以灤州為中心的灤昌小片則較遠了;遷西一帶口音具有一些南方方言的特點,這主要是明代南方戚家軍駐守長城的影響。由於受歷史、地理和人文等因素的影響,寧河、漢沽、丰南一帶口音屬於存古類型,同時周邊方言影響過大,呈現極強的過渡性。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後大規模移民給唐山市中心一帶方言帶來了相當大的變異與方言變化。通過各方言變體在諸多語言和社會因素中的機率分布可以推斷,目前唐山市區的受體方言和各主要移入方言都處於變化過程中,由於所處語言和社會條件差異,各方言變化趨勢和速度各不相同。這些移民以本市其他區縣(大部分來自開平、古冶一帶)移民為主。不難發現,現今路北區、路南區的絕大部分方言老派(本土方言)屬於豐潤方言(石任片、新韓片)範圍,而中老派、中新派、新派都屬於豐潤方言與開灤方言(薊遵方言和灤昌方言之間的過渡方言)過渡類型,屬於後天形成的接觸型過渡片方言或者說屬於二次過渡型方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隨著工業、商業的興起,這種移民帶來的影響更加明顯。
唐海方言,也稱為曹妃甸方言,也是一種典型的移民接觸型過渡方言。建國後,國家對曹妃甸區(原唐海縣)一帶進行農業開發,大批附近區縣(以灤縣、灤南、樂亭、丰南為主)勞動力來到這裡定居,多種類型的方言之間的接觸、摩擦與融合也十分頻繁。近些年來由於曹妃甸一帶的工業、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唐海方言受到唐山各地以及外市、外省的移民影響愈深,內部差異也十分明顯,沒有較為統一整體的方言。另外,唐山市路南區、路北區、曹妃甸區等這些人口流動量較大的地區,難免會受到共同語的普化作用。
唐山方言在以巨大的包容性吸收其他語言、方言的成分時,自身沒有發生本質變化。它正是在這種交融與堅守中發展了千百年才形成了如今的面貌。
特徵
發音系統
內部所有方言共涉及31個聲母、56個韻母。聲調體系相對複雜,詳見下文。
聲母
31個聲母:
發音部位 | 全清 | 次清 | 全濁 | 次濁 | 總數 |
唇音 | 重唇 | p[p]幫並包 | ph[pʰ]滂盤胞 | | m[m]明妹買 | 3 |
輕唇 | f[f]非敷奉 | | | *v[v]微文嗡 | 2 |
半唇 | | | **vh[ⱱ]維玩忘 | w[w]我外萬 | 2 |
舌音 | 舌頭 | t[t]端定度 | th[tʰ]透套吞 | | n[n]南奶鬧 | 3 |
舌上 | tr[ʈ͡ʂ]知莊章 | thr[ʈ͡ʂʰ]池床常 | | | 2 |
sr[ʂ]是霜上 | | r[ʐ]人日繞 | | 2 |
半舌 | | | | l[l]來林老 | 1 |
牙音 | k[k]根蓋國 | kh[kʰ]看虧靠 | | *ng[ŋ]額安愛 | 3 |
x[x]會紅旱 | | | | 1 |
齒音 | 齒頭 | ts[ʦ]栽俊早 | tsh[ʦʰ]菜草村 | | | 2 |
s[s]心星孫 | | | | 1 |
正齒 | tsj[ʨ]見港己 | tshj[ʨʰ]清齊錢 | | *nj[ɲ]娘泥岩 | 3 |
sj[ɕ]曉匣雪 | | | | 1 |
齒下 | **tss[t͡θ]栽俊早
| ** tssh[t͡θʰ]菜草村
| | | 2 |
** ss[θ]心星孫 | | | | 1 |
半齒 | | | | j[j]魚月眼 | 1 |
喉音 | h[ʔ]欸二耳 | | | | 1 |
總數 | 14 | 7 | 2 | 8 | 31 |
註:標“*”意為個別地區方言不使用;標“**”意為個別地區方言使用。[]內為國際音標符號,左側為燕語拼音符號,右側為例字。
韻母
56個韻母:
主音\介音 | i- | u- | y- | 總數 |
---|
a[ᴀ] | ia[iᴀ] | ua[̯uᴀ] | | 3 |
aa[ɑ] | iaa[jɑ] | uaa[̯ʊɑ] | | 3 |
o[o]
| | uo[̯uo] | | 2 |
e[ə] | ie[je] | ue[̯uə] | ye[̯ye] | 4 |
ee[ɤ] | | uee[̯ʊɤ] | yee[̯yɤ] | 3 |
i[i] | | ui[̯ui] | yi[̯yi] | 3 |
ii[ɿ]/[ʅ] | | | | 1 |
u[u] | | | | 1 |
y[y] | | | | 1 |
ai[ɛi] | | uai[̯ʊɛi] | | 2 |
ei[ei] | | uei[̯uei] | | 2 |
ao[ɑo] | iao[jɑo] | | | 2 |
au[ɑʊ] | iau[jɑʊ] | | | 2 |
ou[oʊ] | iou[joʊ] | | | 2 |
eu[əu] | ieu[jəu] | | | 2 |
er[ᴀɻ]/[əɻ] | | | | 1 |
an[ᴀn] | ian[jɛn] | uan[̯uᴀn] | yan[̯yɛn] | 4 |
aan[ɑn] | iaan[jæn] | | yaan[̯yæn] | 3 |
en[ən] | | un[̯uən] | | 2 |
in[in] | | | | 1 |
yn[yn] | | | | 1 |
ang[ɑŋ] | iang[jɑŋ] | uang[̯uɑŋ] | | 3 |
eng[ɤŋ] | ieng[jɤŋ]
| | | 2 |
ing[iŋ] | | | | 1 |
ong[ʊŋ] | iong[̯ɥʊŋ] | | yng[̯yŋ] | 3 |
ung[ʊŋ] | iung[jʊŋ] | | | 2 |
26 | 13 | 11 | 6 | 56 |
9個韻腹:
拼音 | a | aa | o | e | ee | i | ii | u | y |
---|
音標 | [ᴀ] | [ɑ] | [o] | [ə] | [ɤ] | [i] | [ɿ]/[ʅ] | [u] | [y] |
---|
唐山方言詞尾“兒”的讀音特點
一、唐山方言的兒化可分為三種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1、唐山大部分地區(除遷安、遷西)“兒”音值為[ər],與國語一致,除[ər]外的所有韻母均可兒化,形成兒化韻母7組20個,兒化詞較多。兒化韻母與基本韻母的對應關係如下:
說明:(1)象聲詞“嗡兒”在有的地區讀[uɣr],有的地區讀[uər],這裡以唐山市區為主記作[uɣr]。
(2)唐山型大部分地區[-ŋ]韻尾韻母兒化時無鼻音色彩,但在丰南、灤南、灤縣一些人口中,有鼻音色彩,與國語一致。
2、遷安、遷西“兒”音值為[əɯ],不捲舌:有兒化詞, 也有兒尾詞,具體情況是: [u]韻母與[-u、-ŋ]韻尾韻母只能帶兒尾,未產生兒化韻,兒尾自成音節,念輕聲。“兒尾”往往受前一音節的影響而發生音變,前字的韻尾是[u]或主要元音為[u]時,兒尾讀做[uəɯ],前字的韻尾是[ŋ]時,兒尾讀做[ŋəɯ]。其餘韻母可以兒化,形成以[ɐ,ə]為主要元音的兩組八個兒化韻母,兒化韻母與基本韻母的關係如下:
說明:(1)韻母讀[uəŋ]的字很少,常見的有“翁、嗡、瓮”等字“翁、瓮”只用於書面,口語中不用,剩下的一個是形容蒼蠅、蚊子或其他昆蟲叫聲的象聲詞“嗡嗡”,既不帶兒尾,也不幾化,讀成[uəŋ uəŋ]。
(2)韻母[ʅ、i、y、uɣ]與韻母[əɯ]雖能合音形成兒化韻但在一些常見詞中仍保留獨立音節的兒尾形式,“兒尾”往往受前一音節的影響而發生音變,前字的韻母為[i、y]時,兒尾讀做[jəɯ],前字的韻母為[uɣ]時,兒尾讀做[uəɯ],例如“侄兒”[tʂʅ əɯ]、“小雞兒”[ɕiau tɕi jəɯ]、“小魚兒”[ɕiau y jəɯ]、“座兒” [tsuɣ uəɯ]等。
3)遷安、遷安的兒尾有爭議,目前學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讀成[uəɯ]、[ŋəɯ]另一種是讀成[uə]、[ŋə]。筆者是當地人,認為第一種符合實際情況。
3、遷安市沙河驛、野雞坨兩個鎮(為行文方便這裡稱為沙野片)。
沙野片的“兒”音值為[ər],但與遷安、遷西一樣既有兒尾詞又有兒化詞,[u]韻母與[u、-ŋ]韻尾韻母只帶兒尾[uər]或ŋər],如“小貓兒”讀為[ɕiau mau uər],“花樣兒”讀為[xua iaŋ ŋər]。其餘韻母除[ər]外可以兒化,形成以[ɐ,ə]為主要元音的兩組八個兒化韻母[ɐr、iɐr、uɐr、yɐr、ər、 iər、uər、yər],兒化韻母與基本韻母的對應關係和遷安、遷西地區完全一致。
說明:(1)沙野型的“兒”音值為[ər],但實際聽起來跟[ər]又有明顯不同,感覺像是[əɯ]跟[ər]中間的一個音,有的人發音更接近[əɯ]有的更接近[ər]。而且有的詞即使是同一個人的發音,這個“兒”音值也不穩定,但因為這個“兒”音帶有捲舌色彩,故將它也記作[ər],表明它是捲舌的。
(2)韻母[uəŋ]的情況和兩遷型完全一致,韻母[ʅ、i、y、uɣ]在一些常用詞中仍保留獨立音節的兒尾形式,如前字的韻母為[i、y]時,兒尾讀做[jər],前字的韻母為[uɣ]時,兒尾讀做[uər],例如“侄兒”[tʂʅ ər]、“小雞兒”[ɕiau tɕi jər]、“小魚兒”[ɕiau y jər]、“座兒” [tsuɣ uər]等。
遷安、遷西與唐山其它地區方言兒化的比較
一、唐山大部分地區,“兒”音值為[ər],與國語一致,除了[ər]外的所有韻母都可兒化,形成兒化前20個,即:[ ar、 iar、 uar、 ɐr、 iɐr,、uɐr、 yɐr、ɣr 、iɛr、 uɣr、yɛr、 ər、 iər、uər、yər, ur、our、iour、aur、iaur]。
同唐山其他地區兒化比較,遷安、遷西(沙野片)的兒化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兒”音值非捲舌音而是平舌音(遷安、遷西),兒化並非都形成兒化韻,獨立自成音節的兒尾、與兒化韻並存。
2、形成兒化韻的韻母中,沒有以[a]為主要的韻母的兒化韻母,唐山其他地區的[ar]、
[iar]-[uar]兒化韻在遷安、遷西沙野片地區則兒化成[ɐɯ]、[iɐɯ]、[uɐɯ]或[ɐr]、[iɐr]、[uɐr]兒化時主要元音向央元音[ə]靠近。
3、兒化詞、幾尾詞在兩遷片、沙野片既有兒化詞,又有兒尾詞,有的帶“兒”的詞還兼有兒化、兒尾兩種讀法,說明本地方言兒化韻還正在形成過程中,即還在由兒尾向兒化的轉變過程中,唐山其他地區則已完成了這種轉變,只有兒化詞了。
4、同唐山其他地區相比,遷安、遷西、沙野片方言兒化詞的數量相對較少,例如:小馬兒、書架兒、打雜兒、牙刷兒、唱歌兒、存摺兒、媒婆兒、小說兒,這些在唐山其他地區比較常
見的兒化詞在遷安、遷西地區不兒化(個別詞沙野片兒化)。
5、唐山的大部分地區,如唐山市區、豐潤、遵化、丰南、樂亭、灤縣,單音節動詞可兒化,動詞兒化替代動態助詞,體現動態變化。如:
a、騎兒馬來的。(相當於國語“騎著馬來的")
b、這字兒真難看,快擦兒它. (相當於國語“這字兒真難看,快擦了它”)
遷安、遷西、沙野片方言中,單音節動詞很少有兒化的,即使兒化了也沒有這一語法功能。
遷安、遷西(沙野片)詞尾“兒”的讀音與唐山其他地區不同的原因
“兒化韻”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魯允中在《輕聲和幾化》一書中根據對現代漢語方言裡帶“兒”的詞的讀音的考察,將兒化韻的產生髮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兒”字自成音節,附加在一個詞根語素的後邊,充當一個構詞後綴:這一階段,開始時,這個“兒”字還多少帶有“幼子”的原詞義後來這種實在的意義越來越少,逐漸虛化為純粹的構詞後綴。第二階段,“兒”字失去原詞義,徹底虛化為構詞後綴,因而在讀音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變讀輕聲,或者成為所依附的詞根語素音節的附加韻尾。第三階段,在“兒”的發音特徵影響下,前面的詞根語素音節的韻母發生“捲舌化,就成為了兒化韻了。當然,各地的“兒化”進程有自己的特點,從唐山來看,遷安、遷西明顯還處於“兒化”的第二、第三階段,而除遷安、遷西的唐山其他地區則已完成全部三個階段。擁有了比較成熟的“兒化韻”系統了。
從“兒”作為後綴、自成音節到與前一音節合二為一,從“兒尾”到“幾化”,是一個語音逐漸演變的過程,語音演變有它的自的規律,但要受條件性、時間性和地域性的制約遷安、遷西大部分發音人口中兒”音至今仍是不捲舌元音,這個不捲舌的元音[əɯ]與詞根語素的母的合音過程有自己的特色也是自然之理,但即使有著相同的條件,超出了一定的時間、地域,相同的語音規律也不再起作用。
從地形上看,唐山市大致分為丘陵和平原兩部分丘陵分布在北部和東北部,屬燕山余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南部為山麓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坦蕩。遷西縣位於唐山市區北部,長城腳下,境內山多水多、地少,素稱“七山二水一分田”,遷西縣城就在群山環繞之中,面積很小。遷安市緊挨遷西,在遷西東側,地形也較複雜,北部和西部是山地,東部為丘陵,市區附近為盆地,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市面積的70%,中、北部山區群山阻隔分布著很多“自然村”若干自然村合到一起為一個“行政村”。唐山中部、西部、南部、東部地區多為廣袤的平原交通便利,西面、南面有天津、北京,東南是秦皇島,自古與外界交往頻繁,流動人口也較多,語音變化更易受周圍地區的影響。而遷安、遷西多為山地,交通不便,語音變化較其他地區不易受影響,因而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保留著“過去”的讀音。另外,方言間的接觸也是影響語音變化的重要因素,遷安、遷西北臨秦皇島的青龍、承德的寬城二縣,受遷安、遷西影響,這兩縣“幾化”音也有讀成不捲舌的[əɯ]的。南臨灤縣,豐潤兩縣,這兩縣“幾化”音是捲舌的,因此,受他們影響形成了沙野片這種過渡性方言。
聲調
唐山方言覆蓋的地區大部分為四聲四調,小部分為三聲三調、五聲五調或五聲四調。
這三種類型的具體情況是:
四聲四調: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調類,其調值各不相同。這與國語和大部分北方官話類型相似。
三聲三調:平聲(陰平陽平合併)、上聲和去聲三個調類,調值各不相同。例如遷西三屯營一代的方言以及灤州灤南方言,其中後者伴有陽去調殘留,現代區分愈少,調值併入上聲。
五聲五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和陽去五個調類,調值各不相同。這種類型主要分布在寧河、漢沽一帶,屬於滯古類型。
五聲四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和陽去五個調類,陽去調值併入上聲,但在單字調值和連續變調中區分明顯。這種類型在豐潤南部、丰南北部、古冶東部、遷安沙河驛西南部等地有一定分布。
所屬方言類型 | 所屬片區 | 名稱 | 平聲 | 上聲 | 去聲 |
陰平 | 陽平 | 陰去 | 陽去 |
薊遵次方言I | 唐山片 | 文周片 | 455 | 422 | 213 | 52 | |
銀城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豐玉片 | 浭陽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沙楊片 | 445 | 332 | 213 | 52 | |
豐北片 | 445 | 33 | 213 | 52 | |
黃岩片 | 445 | 33 | 213 | 52 | |
楊太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趙崇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石任片 | 445 | 322 | 213 | 52 | 213 |
新韓片 | 445 | 322 | 213 | 52 | 213 |
岳龍片 | 445 | 322 | 213 | 52 | 213 |
玉田片 | 445 | 33 | 213 | 51 | |
潮洛片 | 445 | 322 | 213 | 51 | 213 |
張教片 | 445 | 322 | 213 | 52 | 213 |
兩遷片 | 興城片 | 445 | 33 | 213 | 52 | 213 |
灤西片 | 445 | 422 | 213 | 52 | |
羅尹片 | 445 | 332/422/22 | 213 | 52 | |
太東片 | 445 | 322 | 213 | 52 | 213 |
婁涼片 | 445 | 22/35 | 213 | 51 | |
灑峪片 | 445 | 33 | 213 | 51 | 213 |
喜關片 | 445 | 35 | 213 | 51 | |
遵寶片 | 遵化片 | 445 | 22 | 214 | 52 | |
蘇候片 | 445 | 214 | 52 | |
廠建片 | 445 | 22 | 214 | 52 | |
舊寨片 | 35/45 | 445 | 214 | 52 | |
三屯片 | 445 | 214 | 52 | |
遵南片 | 445 | 33 | 214 | 51 | |
薊州片 | 55 | 33 | 214 | 51 | |
薊南片 | 445 | 332 | 214 | 51 | |
孤林片 | 445 | 332 | 214 | 51 | |
寶坻片 | 445 | 22 | 214 | 51 | |
楊鐘片 | 445 | 332 | 214 | 51 | |
寶南片 | 445 | 22 | 214 | 51 | |
寧漢片 | 寧河片 | 445 | 322 | 313 | 52 | 213 |
蘆台片 | 35 | 422 | 413 | 52 | 213 |
漢沽片 | 35 | 422 | 413 | 55 | 213 |
寨上片 | 445 | 322 | 413 | 55 | 213 |
表淮片 | 45 | 322 | 313 | 51 | 213 |
七海片 | 445 | 322 | 213 | 52 | 55 |
潘造片 | 445 | 322 | 213 | 51 | |
丰南片 | 胥稻片 | 445 | 42 | 213 | 52 | 213 |
齊高片 | 445 | 213 | 52 | 213 |
鄭柳片 | 445 | 422 | 213 | 52 | |
孫唐片 | 445 | 422 | 213 | 52 | |
西葛片 | 445 | 213 | 52 | 213 |
尖柳片 | 445 | 42 | 213 | 52 | 213 |
田王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西澗片 | 445 | 42 | 213 | 52 | |
灤州片 | 南堡片 | 42 | 213 | 52 | |
唐海片 | 曹妃片 | 42 | 422 | 213 | 554 | |
佟南片 | 31 | 213 | 554 | |
大新片 | 31 | 455 | 213 | 213 | |
小集片 | 445 | 31 | 213 | 52 | |
八場片 | 31 | 422 | 213 | 554 | |
黑濱片 | 42 | 213 | 51 | 213 |
濱南片 | 445 | 42 | 213 | 51 | |
開灤片 | 開平片 | 455 | 422 | 213 | 52 | |
古冶片 | 455 | 422 | 213 | 552 | 213 |
灤昌方言 | 卑永片 | 445/51 | 42/51 | 213 | 552 | |
趙閔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管潘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沙野片 | 34/334 | 422 | 212 | 442/42 | |
倉油片 | 34/334 | 35 | 213 | 52 | |
樊莊片 | 34/42 | 35/42 | 213 | 52 | 213 |
鄭石片 | 445 | 322 | 213 | 52 | |
灤州片 | 古城片 | 51 | 213 | 554 | |
朱木片 | 51 | 213 | 554 | |
安雷片 | 42 | 213 | 552 | |
茨馬片 | 42 | 213 | 552 | |
倴城片 | 33 | 213 | 552 | |
清安片 | 31 | 213 | 552 | |
錢營片 | 31 | 213 | 52 | |
司胡片 | 31 | 213 | 554 | |
東柏片 | 42 | 223 | 52 | |
楊嶺片 | 42 | 213 | 52 | |
樂亭片 | 樂安片 | 31 | 3232 | 314 | 554 | |
長靖片 | 31 | 213 | 554 | |
龐姚片 | 33 | 13 | 213 | 554 | |
湯古片 | 31 | 313 | 213 | 554 | |
昌黎片 | 龍大片 | 31 | 13 | 213 | 554 | |
安劉片 | 32 | 11 | 213 | 554 | |
茹薑片 | 31 | 3232 | 314 | 554 | |
薊遵次方言II | 平隆片 | 平谷片 | 35 | 55 | 214 | 51 | |
馬坊片 | 33 | 55 | 214 | 51 | |
韓集片 | 35 | 445 | 214 | 52 | |
興隆片 | 35 | 55 | 214 | 52 | |
南安片 | 35 | 533 | 214 | 52 | |
薊遵次方言III | 寬建片 | 寬城片 | 445 | 35 | 214 | 51 | |
建營片 | 55 | 35 | 214 | 51 | |
灤東片 | 445 | 35 | 213 | 51 | |
北京官話方言島 | 東陵片 | 55 | 35 | 214 | 51 | |
撫龍次方言(泛方言) | 盧龍片 | 55 | 35 | 213 | 52 | |
連續變調
唐山方言
變調異常豐富。這是在唐山方言演變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是唐山方言鮮明的特色,也是唐山方言樂感強的一個重要原因。唐山方言分布的各區域變調情況不盡相同,情況複雜不便一一列舉。這裡我們用路北區、路南區的新派方言(大城片)來舉例:
後字\前字 | 陰平455 | 陽平422 | 上聲213 | 去聲52 |
陰平455 | 45+455 | 45+455 | 21+455 | 53+455 |
陽平422 | 45+422 | 45+422 | 35+422 | 55+422 |
上聲213 | 45+213 | 45+213 | 35+213 | 55+213 |
去聲52 | 21+52 | 21+52 | 21+52 | 53+52 |
輕聲0 | 455+1 | 422+2 | 21+3,35+1 | 554+1 |
註:詞語中重音在前字或故意強調前字時前字不變調。
文白異讀
文白異讀,乃漢語方言甚至
漢字文化圈中比較常見的語音現象。其形成原因是在不同的時期,當地方言從外界強勢方言中吸收了部分字的發音,並在該方言中與該字原本讀讀音共存。新的發音被稱為文讀,或者“讀書音”;原有的發音則為白讀。隨著該方言的自然發展,現今的發音也與當初引入的讀音大有不同。
唐山方言的文讀音主要是來自於清代官話以及現在國語。其白讀大約在元末明初就已經定型。在唐山方言中,文、白讀音豐富多樣,變化複雜,使方言詞語更加豐富。但多數詞的文白讀音是相對固定,不能任意變讀的。文白讀音運用不同,使含意也不相同。比如胳臂(ge bei)一詞,臂在這裡是白讀,對應的文讀發音是bi去聲,如果文白不分讓人聽起來像是在說“戈壁”。這種使用頻率較高的白讀還基本保留,一些古老辭彙、生僻辭彙在新派人群中越來越被減少使用。還有些辭彙由於創造之初就被文白混用,將錯就錯地流傳下來。例如有京東第一寺之稱的淨覺寺(拼音:Jingjuesi)被玉田縣當地及周邊人們稱為“京角寺”(拼音:Jingjiaosi),這種約定俗成的例子還有很多。
以下提供一些例子(前標“*”的為文讀,不標的為白讀,後為燕語拼音。有些異讀只出現在個別地區):
百:pai上聲,*pai陰平
剝:pao/pau陰平,*pe陰平
學:sjao陽平,*sjye/sjue陽平
冊:thrai上聲,*thre/three去聲
得:tei上聲,*te上聲
則:tre/tree上聲/去聲,*tse/tsee去聲
澤:tre/tree上聲/去聲,*tse/tsee上聲
側:trai陰平,*thre/three去聲
雀:thjao/thjau上聲,*thjye/thjuee去聲
臂:pei去聲,*pi去聲
比:phi上聲,*pi上聲
客:thjee上聲,*khee去聲
港:tjang/tjaang上聲,gang上聲
更(半夜三更):tjing陰平,*geng陰平
耕:tjing陰平,*geng陰平
弄:neng/leng上聲/去聲,*nong去聲
農:neng陽平,*nong陽平
膿:neng陽平,*nong陽平
樂:le/lao/lau去聲,*luo去聲
若:ne/nee去聲,*ruo去聲
弱:rao/rau去聲,*ruo去聲
餓:wo陽去,*ne陽去
夜:lie去聲,*je去聲
特:tie去聲,*te/tee去聲
岳:jao/jau去聲,*jye/jue去聲
著:tre/tree/trao/trau陽平,*truo陽平
模:me/mee陽平,*mu陽平
芒:wang陽平,mang陽平
沒:mei/mu陽平/去聲,*me/mee/mei陽平/去聲
言:njan/niaan陽平,*jan/jaan陽平
岩:njan/nje/niaan陽平,*jan/jaan陽平
自:ji去聲,*tsii/tssii去聲
虐:njao/nje去聲,*nye/nyee
陽:jang陰平,*jang陽平
方言性特點
唐山方言語音綿延,句尾語調上揚,語速中等而樂感強,音素多而吐字舒,聲韻搭配變化較大,音調高低起伏明顯,抑揚頓挫不明顯,給人以柔和、詼諧之感。有人把講唐山方言比喻為唱歌。唐山話聲調共四個聲調,平分陰陽、入派三聲,語音大多不分尖團。與國語相比,唐山方言中的聲母和韻母也有不同特點。
唐山方言也有一些獨特的或者與周邊方言相同的發音習慣。與國語相比較,聲母差異明顯。在部分開口呼韻母形成的零聲母字即部分影疑母字前加“n”或“ng”形成非零聲母音節。例如將“棉襖”讀成“棉腦”,將“安全”讀成“囡全”,將“障礙”讀成“障耐”。部分舌尖前聲母(平舌音z、c、x)用舌尖後聲母(翹舌音zhi、chi、shi)代替。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把平舌音讀成了翹舌音。例如將“政策”讀成“政撤”,將“踩”讀成“茝(chai上聲)”,將“廁所”讀成“徹說(上聲)”。部分翹舌聲母被讀成平舌聲母,例如將“只要”讀成“子要”。一些不送聲母被異讀成送聲母。例如將“逮捕”讀成“逮普”,將“波浪”讀成“潑浪”,將“同胞”讀成“同拋”。一些送氣聲母被異讀成不送氣聲母。例如將“獎券”讀成“獎眷”。舌面音異讀成舌尖音。例如將“俊”讀成“撙(zun去聲)”,將“就是”讀成“奏是”。將舌尖塞擦音讀成舌尖塞音,例如將“就”讀成“豆”,將“在”讀成“歹”,將“總是”讀成“懂是”,將“咱們”讀成“耽們”。雙唇音“m”異讀成舌尖音“n”,例如將“棉花”讀成“年花”,將“謬誤”讀成“拗誤”。擦音異讀成塞擦音,例如將“機械”讀成“機借”,將“摔”讀成“拽(陰平)”。塞擦因音異讀成擦音,例如將“校對”讀成“笑對”。唇齒音“f”異讀成雙唇音“p”,例如將“果脯”讀成“果府”,將“杜甫”讀成“杜普”。部分字音分尖團,例如將“大港”讀成“大獎”,將“打更”讀成“打經”,將“請客”讀成“請且”,將“隔壁兒”讀成“借比兒”。將“d”讀成“b”,例如將“爹媽”讀成“憋媽”;用邊音或鼻音代替捲舌擦音,例如將“扔”讀成“能(陰平)”或“楞(陰平)”,將“糊弄”讀成“戶楞”。
和國語韻母差異也叫為明顯。圓唇元音o與部分輔音相拼時異讀成不圓唇元音e,有時甚至要去掉介音,例如將“廣播”讀成“廣be”。齊齒韻腹說成合口韻腹,例如“鈴鐺”讀作“棱當”。蕭豪韻豐富,例如將“跳躍”讀成“跳要”,將“學生”讀成“淆生”,將“感覺”讀成“感腳”。部分音節介音“u”缺失,例如將“灤南”讀成“蘭南”,將“暖壺”讀成“赧壺”。將ü讀成i的現象也比較常見,例如將“閨女”讀成“閨你”。單韻母ü與聲母n或l相拼時,常把ü讀成ui,例如將“女”讀成“nui”,將“呂”讀成“lui”。介音“i”與“j”“q”“x”相拼時變為介音“u”,例如將“鮮紅”讀為“宣紅”。不圓唇元音e與l、r等輔音相拼時,要變成圓唇的o,有時還要加上介音,例如將“快樂”讀成“快落”,將“熱水”讀成“若水”。灤州周邊以東以南的地區習慣將l,n為聲母的音節中的介音“u”讀成撮口的“y”,比如將“亂”讀成“lyaan”等。樂亭昌黎地區還有一些平翹舌聲母互用的情況。
唐山方言、秦皇島方言與遼西一帶東北方言語音的共同特點最明顯的是一句話
尾音上揚。以至於一部分
瀋陽以北的人往往把遼西方言與唐山方言混為一談。遼西一代的方言與唐山方言、秦皇島方言同源都屬於燕語系,並且兩地交流一直比較頻繁,民系基本相同。這可能是造成兩地方言巨大相似性的原因。
古代漢語遺留
唐山方言保留了相當多的中古、近古官話的發音特點。國語綜合考慮了眾多北方方言的發音習慣,其部分字音不能與古代音韻體系完整對應。唐山方言與《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等韻書的音韻體系卻能夠較為完整地對應。上文提到“俊”字,《廣韻》作“子峻切,儁小韻,臻合三去稕精”擬音tswin去聲,《中原音韻》作“精母,真文韻,去聲,俊小韻”擬音tsyn去聲,《洪武正韻》作“祖駿切,去聲八震,俊小韻”擬音tsyun去聲,唐山方言作tsun去聲,而國語中讀作tjyn去聲。又如“策”字,中原音韻作“穿母,皆來韻”擬音tre(拼音che),唐山方言亦讀作tre,類似國語“撤”或“扯”的讀音,而國語中這個字已經不再保留翹舌音,讀作tshee(拼音ce去聲)。唐山的一些地區例如豐潤、丰南等地還保留著中古時期的微母,東南沿海的一些地區還保留一部分疑母的發音,此外各地還基本能夠區分一些常見的尖團音等等。部分地區的口音還有一些上古語音存留的跡象。比如遵化、豐潤、玉田、丰南及以西地區老派口音將“在”讀成“帶、歹”,將“就”讀成的例子也十分常見。聲調上,許多地區具有或者部分具有陽去等調類,甚至從具體調值來看都不難推測古代順天府、永平府地區的語言面貌。辭彙上,例如“腌臢”、“人客”等古辭彙依然被頻繁使用。語法上也保留了許多中古漢語的語法和詞法(詳見下文)。這些例子十分常見,從中可見唐山方言對於古代漢語的傳承性、連續性。
語法
唐山方言的語法和國語語法相比有一定差異,繁雜眾多。為了生動形象、直觀明了,我們通過一個短文來認識這些問題。
文章如下(中部方言):
正字:前兒個後晌,我二叔上我們家兒找我喇磕兒來著,說我嬸兒覺著忒不得勁兒。我問他咋兒咧。
諧音:前兒個猴剩,我二收賞穩家兒找我喇殼兒累著,說我嬸兒角著推不逮勁兒。我問他咋兒咧。
譯文:前天晚上,我二叔找我聊天來了,說我的二嬸覺得身體很不舒服。我問他怎么了。
正字:他說:“知不道呢,夜兒個黑下還咋兒也不咋兒著呢,今兒早起還上隔壁兒借馬勺給老窠豬搽食呢。”
諧音:他說:“知不捯捏,列兒個黑且還咋兒也不咋兒著捏,今兒早切還賞借比兒借馬勺給老磕豬插食捏。”
譯文:他說:“不太清楚,昨天晚上還沒什麼事情,今天早上還去隔壁借大勺給母豬做過飼料呢。”
正字:“晌午頭兒就不中咧,就趴的炕沿兒上,一勁兒喊噁心,啥活計也幹不了咧。”
諧音:“晌火頭兒揍不中咧,豆趴跌康沿兒上,一勁兒喊腦心,煞活計也幹不了咧。”
譯文:“快到中午的時候就不行了,就趴在炕沿上,一直喊噁心,什麼活兒也不能幹了。”
正字:“粥也沒熬,一家子啥嚼粿兒也沒有,餓得我眼發藍。”
諧音:“粥也妹撓,一家則煞嚼個兒也沒有,訥跌我眼發藍。”
譯文:“也沒做粥,一家人沒有午飯吃,餓的我發暈。”
正字:“我心思著,興是讓黃鼠狼子迷上咧吧?”
諧音:“我心思著,興是讓黃褐狼子覓上咧吧?”
譯文:“我尋思著,也許是被黃鼠狼蠱惑了吧?”
正字:我自個兒說:“那你咋兒不找二妗子給瞅瞅呢?”
諧音:我記葛兒說:“那你咋兒不找二妗子給愁臭捏?”
譯文:我自己說:“那你怎么不讓二舅母給她看看呢?”
正字:二叔說:“快拉倒吧,你二妗子忒磨嘰,么個腌臢的,我忒膈應她。”
諧音:二收說:“快拉倒吧,你二妗子忒磨嘰,門個腌臢的,我忒膈應她。”
譯文:二叔說:“你快別提了,你二舅母太囉嗦,特別邋遢,我特別反感她。”
正字:“上把我後腦勺子長癤子,她讓我找藥引子,鬧半天是找長蟲,還有知了皮,還有蠍拉虎子!”
諧音:“上把我後腦勺子長癤則,她讓我找藥引則,鬧半天是找長蟲,還有急六皮,還有邪了虎子!”
譯文:“上次我頭後面長了癤子,他讓我找藥引,原來是找蛇,還有蟬蛻,還有壁虎!”
正字:“咱們這旮沓兒也踅摸不著欸!我就不找她!”
諧音:“單們之誒嘎的兒也學悶不著喂!我揍不找她!”
譯文:“咱們這邊也找不到呀!我偏不找她!”
正字:我說:“二叔哇,你緊遛兒地送我二嬸上醫院讓大夫給瞅瞅吧!”
諧音:我說:“二收哇,你緊溜兒跌送我二嬸賞醫院讓大夫給愁臭吧!”
譯文:我說:“二叔啊,你趕快送我二嬸去醫院讓醫生檢查檢查吧!”
正字:二叔說:“我是惦著套車去呢,就是不中,我們家大眼兒車讓你老姑借兒去上窯坡兒上拉焦子去咧。”
諧音:二收說:“我是點著套車去捏,豆是不中,穩家大眼兒車讓你老固借兒切上窯坡兒剩拉焦則切咧。”
譯文:二叔說:“我確實本來想駕車去呢,但是不行,我們家馬車讓你小姑借走去窯坡上拉焦炭去了。”
正字:“後晌還得到地里兒拉茬子,明兒個兒牲口還得拉耪子剎地呢,咋兒弄呢?”我也沒轍咧。”
諧音:“猴剩還得到地里兒拉茬子,明兒個兒牲口還得拉耪子剎地捏,咋兒能泥?”我也沒轍咧。”
譯文:“晚上還需要去田裡拉柴,明天還需要讓牲口犁地呢,該怎么辦呢?”我也沒辦法了。
另一些例子:
1. “頭”字結構。國語里,“頭”字只作虛語素詞尾,不表意義,如:老頭、勁頭、上頭、下頭、裡頭、外頭、甜頭、苦頭。在唐山方言裡,“頭”字可以靈活地與動詞組合,構成
偏正式“頭”字結構頭(讀輕聲)。如:鬧頭、聽頭、看頭、說頭、想頭、怕頭等。它與單音節動詞的結合率最高,與雙音節動詞也有一定的結合能力。如:高興頭、鬧哄頭、批評頭、表揚頭等。個別形容詞動化以後,亦可組成“頭”字結構。如:新鮮頭等。
“×頭”的形式,具有“可×的價值”或者“可×之處”的語法意義。看頭含有可看之處;研究頭含有可研究的價值。”頭”字結構具有名詞性質。作句的賓語。
2.
數量詞“一把”的特殊搭配能力。在唐山方言裡,表示動作數量的“一把”的搭配範圍非常廣泛,它的搭配能力幾乎與表示事物數量的“一把”差不多。如:聽一把、吃一把、穿一把、玩一把、騎一把、跳一把等。
“×一把”的形式,具有“×一下試試”的語法意義。穿一把表示穿一下試試。騎一把表示騎一下試試。在少年兒童及婦女的口語中,這種形式出現率最高。
如:
你看什麼書?給我看一把。
把口琴拿來,我吹一把。
那東西好吃嗎?我嘗一把。
3.
形容詞的重疊方式。國語里,單音節形容詞的重疊方式有兩種:①“AA式”,如:好好、快快等;②ABB式,如:綠油油、香噴噴等。唐山方言中除有上述兩種形式外,還有一種前加音綴形式,即BBA式,如:
我一直找你到天墨墨黑。
今天的飯真好,噴噴香。
唐山方言中還有一種嵌音形式重疊ABA式,如:
別繞彎子了,你就直打直說吧。
他總是實打實地乾。
以上兩項屬於構形法上的特點,重疊以後,具有增強形容程度的語法作用。
國語里,部分雙音節形容詞,可以用“A里AB”式重疊。如:哆里哆嗦,嬌里嬌氣,馬里馬虎等。唐山方言中,這種重疊形式的範圍;比國語大得多。下述形容詞在國語中不能重疊,而在唐山話中則可以重疊。如暗淡、單率、瓷實、大方、規矩、客氣、冷淡等。這種重疊方式的語法作用,能使形容詞增強表現的生動性。如:
別這么客里客氣的啦。
別這冒里冒失的,穩當點兒。
他講話乾里乾巴,沒人愛聽。
4.否定副詞“不”作狀語的位置。國語里,趨向詞組,若否定其趨向時,否定詞“不”加在動詞後或趨向詞前,構成“動不AB”式。如:說不下去,站不起來,送不進去,拿不回來等。唐山話里,否定副詞“不”則嵌在合成趨向詞中間,構成“動A不B”式,如:爬上不去、提上不來、說下不去,跳過不去,吐出不來等。這種形式出現在語言交流中,極易顯露方言特色。如:
有病了,飯一點也吃進不去。
書太多,我可看過不來。
石頭太大,我搬起不來。
5.肯否相疊疑問句的表達方式。國語里,可以用肯定否定相疊的方式來表示疑問,構成“肯定謂語+否定謂語+賓語”的形式。如:你去不去唐山?還買不買東西?唐山話里,把賓語提到否定謂語之前、肯定謂語之後,構成“肯定謂語+賓語+否定謂語”的形式,如:
你吃飯不吃?
今晚還看電視不看?
這月還發獎金不發?
這種語法現象,多為單音節動詞作謂語。在語言交流中,常常使用它的簡式:“肯定謂語+謂語+賓語+不(唄=不欸)”。如:
你還去北京唄?
你打球唄?
雙音節動詞則又是一種形式。國語的“A不AB”式。如:知不知道,參不參加等,唐山話為“AB不A”式,如:
會上你發言不發?
參觀不參?
考察不考?
6.特殊
動賓結構。古漢語中的使動式,在唐山方言裡保存很好,而且作為一種造句模式,在語言交流中廣泛使用。如:
我也搽搽護手霜,細發細發肉皮兒。(細發肉皮兒=使肉皮兒細發)
整年乾一種活真膩歪人(膩歪人=使人膩歪)
7.動賓倒裝。有的句子也可以理解成省略主語的“把”字句。這種語法不限句型,比如:
問句:狗餵了?=餵狗了沒有?
門關了?=把門關上了?
學不上了?=不上學了?
陳述句:飯也吃了,作業也寫完了。=吃完飯了,也寫完了作業。
牙刷了。=刷完牙了。
祈使句:帳先算完嘍!=先把賬算完!
作業寫完嘍再看電視!=先完成作業再看電視!
感嘆句:門關上咧啊!=(原來你)把門關上了啊!
活計可幹完了!=終於幹完活了!
辭彙
唐山方言除了聲調獨具特色以外,另一大特點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地方辭彙。這些辭彙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利用這些辭彙,交流思想,表達意願,著實自然而合諧。
唐山方言的有一大特點是既有各次方言片的獨特性,又有整個唐山方言區的普遍性,或叫通用性。有史以來,唐山人民不僅創造了光輝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創造了生動活潑、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辭彙。唐山方言辭彙生動活潑的特點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用語中。唐山人民的日常用語說起來順口,聽起來入耳,表現力強。口語化程度高也是唐山方言的一大特點,以至於說起來直白隨性。唐山方言除了辭彙富有地方特色外,口語中有些語法也很別致,使用起來更加口語化、生活化。
1.單詞
例詞:
今天::今兒個、真兒個、基個、只個;
前天: 前兒個;
拂曉:傍亮兒;
黎明:挑哨兒前兒;
中午:晌午、晌火;
過午:過晌兒、晌火歪;
傍晚:傍黑歇、擦黑兒、後晌黑;
夜晚:黑歇、黑家;
一個月左右:個月期程;
何時:多前兒、多咎、多怎、多勤;
現在:馬掄前兒;
昨晚上:夜(裂)兒黑介;
蝸牛:牛磨磨兒、水楞磨門(沙野片);
蝌蚪: 蛤蟆卡吃兒、蛤蟆科子、河蟆科子;
泥鰍:泥巴溝、泥鑽子;
壁虎: 蝎虎魯子、蝎虎了子;
蜈蚣:錢串子;
跳蚤:狗蹦子、狗豆(沙野片);
鯽魚:(幾)刮子;
螃蟹:螃蓋、螃開、螃改、螃克;
貓頭鷹:咕咕鳥、夜貓子、貓葫蘆頭;
蜻蜓:螞螂;
螳螂:刀螂、猴螂
玉米:玉秫、棒子、苞米、粒秫;
2.歇後語
它是由近似謎面、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用語,是一種具有通俗、詼諧、風趣特點的現成話。
例語:
一根筷子吃麵條——獨挑;一張嘴兩層皮——橫說豎說都由你;一根腸子通到底——直來直去;一根筷子吃藕——挑眼;一張紙畫個鼻子——好大的臉;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一泡尿撒在河裡——隨大流;二尺鉤撓痒痒——硬手;二分錢的醋——又酸又賤;二分錢買個兔腦袋——貴賤不是個東西;二更打兩下——沒差;二八月天氣——冷熱無常;二大媽的針線笸籮——雜七碎八;二分錢的買賣——本小利微;二月的韭菜——頭一茬;二流子打鼓——吊兒郎當
覆蓋範圍
唐山方言廣義上包括冀魯官話保唐片的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兩個片區,但其中一般不將北京平谷方言(歷史上同屬於古代薊州方言的分支,屬於泛唐山方言)納入唐山方言範圍;唐山方言在狹義上包括唐山市行政範圍內的薊遵、灤昌方言,有時僅指市區一帶以北以西的方言。承德市寬城縣南部、秦皇島市的盧龍一帶方言屬於承德、秦皇島方言和唐山方言的過渡類型,這些地方方言互通性較強,因此其有時也會被提及,一般認為它屬於撫龍方言次方言區。
具體分布地區如下:
北京市:平谷區(泛方言);
秦皇島市:盧龍縣中北部(過渡型);
以上地區的周邊鄉鎮也有零星分布。
細化分類方法
唐山方言內部成分複雜、類型多樣,本詞條採用歷史語言學、方言地理學和形態學手段提供四種分類方法。
按方言區分:薊遵方言區、灤昌方言區。
按方言地理位置分:中部方言(平原型)、東部方言(海濱型)、西部方言(丘陵型)、西北部方言(西北部山地型)、東北部方言(東北部山地型)。
按親緣系分:無終系、渠陽系、浭陽系、令支系、海陽系、孤竹系。
按內部特徵分:唐山片、豐玉片、兩遷片、遵寶片、寧漢片、丰南片、唐海片、開灤片、平隆片、寬建片、灤州片、昌樂片。
內部特徵分類
唐山片
這一片方言形成時間較晚。老派方言原屬豐潤方言(路南區南部老派方言屬於胥稻方言),在1976年的震災以後的災後援建以及地區發展政策的影響下,隨著開平、古冶一帶移民的湧入,本地方言發生了巨大改變,屬於特殊原因形成的過渡方言。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在路北區和路南區大部。另一些方言分布在豐潤區銀城鋪鎮一帶(原唐山市新區)以及丰南區胥各莊街道一帶,也主要是移民所致,但形成時間更晚。
豐玉片
這一片方言分布於豐潤區全境、玉田縣中東部、遵化市東南部、丰南區西北部、路北區西部、灤州市西部,是中部方言的主體類型。
兩遷片
這一片方言分布於遷西縣大部、遷安市中西部、寬城滿族自治縣南部以及青龍滿族自治縣與遷西縣接壤的幾個鄉鎮。
遵寶片
主要分布於遵化市大部、薊州區大部、寶坻區大部、玉田縣西部和北部以及遷西縣西部地區。
寧漢片
主要分布於寧河區和濱海新區北部(原漢沽區)的大部分地區。
丰南片
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於丰南區的中西部地區,屬於豐潤方言的滯古類型。
唐海片
主要分布於曹妃甸區大部以及丰南區東部地區,屬於移民接觸型過渡方言,屬於薊遵-灤昌方言過渡帶的南部類型。
開灤片
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於開平區大部、古冶區大部、灤州市西部以及遷安市南部地區,屬於薊遵-灤昌方言過渡帶的北部類型。
平隆片
這一片方言主要分布於平谷區大部、興隆滿族自治縣大部以及薊州區、遵化市北部的部分鄉鎮,是薊遵方言區的次方言之一。
寬建片
這種類型的方言主要分布於遷安市東部、青龍滿族自治縣西北部、寬城滿族自治縣中南部、以及興隆滿族自治縣東部部分鄉鎮,它是薊遵方言區與北京官話方言的過渡類型,是薊遵方言區的次方言之一。
灤州片
主要分布於灤州市中東部、灤南縣大部、盧龍縣南部地區。
昌樂片
主要分布於昌黎縣大部、樂亭縣大部以及灤州市、灤南縣的鄰近鄉鎮。
發展現狀
按方言的發展程度可分為分為現代型和滯古型。
關於唐山方言爭議
唐山方言的所處的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同源辭彙上與
北京官話、
東北官話有許多是相同的;但與此同時,唐山方言辭彙和冀魯官話區的其他方言也有很大相似。這就產生了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唐山方言應脫離(關於保定方言待議)
冀魯官話區,因為無論辭彙語調都和冀魯官話的其他方言有很大不同;另一種是堅持唐山方言所處的冀官區,因為從歷史角度上,唐山方言仍是冀魯官話的重要成員,並且辭彙上和冀魯官話的其他方言也只是大同小異。
對唐山方言保護
中新社唐山7月7日電(記者白雲水)“你是哪裡人?”“我是唐山的(讀:跌)”,“你是乾什麼的?”“我是做(讀:揍)啥的(跌)?”這是中國國家語音委專家和學者7日在河北唐山與方言發音人姬艷玲的一段對話,姬艷玲滿口地道的唐山話引得人們笑聲不斷。
當日,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唐山對
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唐山方言”工作驗收。姬艷玲等人的地起根(本來)、咧兒(昨天)、尚或(中午)、竟兒故引兒(故意的)等唐山話,令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信司司長張浩明與專家組成員對“唐山方言”的傳承滿懷希望。
事實上,唐山話作為一種方言,與國語有著一定的差別。時至今日,人們稱唐山話“老呔兒”,意思是話音土氣,上不得台面。
在人們眼裡,已故老藝術家
趙麗蓉是“唐山話”的代表人物。舞台上滿口唐山話的趙麗蓉至今被中國民眾津津樂道。而多數人認為唐山話“好聽”是因為聽起來是“唱”著說話的,頗有音樂美。像
《唐山大地震》等許多影視劇中的人物都用“唐山話”講唐山的故事。
講唐山話,對於來自唐山
灤南縣70歲的蔣明英來說並不難,可是,在專家面前用原汁原味的灤南方言讀1000個常用漢字、1200個常用辭彙、50句話,談風俗習慣,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卻很難。在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專家組組長
曹志耘等專家的指導下,蔣明英把這些事做下來,才明白了說了70年的唐山話的“精髓”。
張浩明認為,語言能體現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體現民族的凝聚力,必須加以保護和傳承。唐山有豐厚的語言工作基礎,“唐山方言”是中國語言中地域表現濃厚、代表性強的語言。此次將“唐山方言”錄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和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起到傳承和保護作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5年,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在中國各地開展以語言資源調查、保存、展示和開發利用等為核心的工作。計畫開展80個少數民族語言(含瀕危方言)調查點,50個漢語方言(含瀕危方言)和30個語言文化調查點的調查。
發展前景
中國地廣人多,語言不同,方言多樣,交往不便,從漢朝就提倡“
通語”。到明朝崇尚“
洪武正韻”,千百年間,通語的倡導,對國家興旺,民族發展,功不可沒。今天作為華語的標準語——國語,不僅在大陸、台灣普遍使用,也贏得了海外中國人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目前,開設中國課程教學國語的國家已達70多個,有專家預言,在未來的10年中,漢語將逐漸成為世界政治和經貿語言。
方言近人。方言土語是接近民眾的鑰匙,是民眾路線的基礎。構想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外地工作人員進行經濟交往,如果不懂當地方言,就會給工作帶來不便。反之,一個當地孩子出門工作多年,返回故里不說方言,而講一口京腔,父老鄉親就會說這人變了,洋氣了,就會給人一個壞的印象,並會與之疏遠。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不講國語,特別是有些人把一般人不好懂的土語,當作地方優勢,經常把這些鄉音掛在嘴邊,以為時髦,這是不對的。這種獨親鄉音,而看不到世界之大變化,看不到改革開放中國語的重要性,是故步自封的表現。
“語同聲”。推廣國語有利於地方的發展、國家的興盛,今後就越來越重要。
中國百年戰亂中,唐山也很不穩定,無暇顧及推行通語。至今,新中國建立已近50年,南方北方,國內國外華人,雖已車同軌、書同文,卻還未語同聲。因此,推廣國語是今後推不掉、辭不去的一項重要任務。
方言和官話。官話是代表國家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是多種因素組成的,而對華人來說,華語是中華民族團結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有一偉人說過,中國人千百年不分裂,中國文化、語言、文字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文化,特別是語言文字,是華僑、華人親和、凝聚的一個基因。所以學習推廣中華民族的共同語言——國語意義重大,每個熱愛祖國的人,都應該積極而為之。
唐山要走向世界,世界也要了解唐山,交往日趨頻繁,大陸同胞與海外華人往來也與日俱增,國語的推廣與套用,是大勢所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