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石鐵路(兗石線)

兗石鐵路

兗石線一般指本詞條

兗石鐵路,位於山東省南部(魯南),西起兗州(接軌站為程家莊站),穿越臨沂市,東到日照石臼所站。1981年開始施工,1985年建成,全長307.9公里,起初有車站39 個。自1985年12月31日交付濟南鐵路局臨管運營,1986年1月1日正式通車,全線改為38個車站。總概算約13.60億元,平均每公里442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兗石鐵路
  • 外文名:Yanzhou-Shijiusuo Railway
  • 服務類型兩用
  • 車站總數: 38
  • 主要車站兗州站臨沂站日照站
  • 軌道標準:1,435 mm(標準軌
  • 里程:307.9公里
建設背景,地理條件,勘測設計,線路標準,站場設施,車站及里程表,鳧村站,臨沂站,石臼所站,連線鐵路,工程歷程,施工方,時間表,人民援建,具體數據,

建設背景

兗石鐵路沿線煤炭及其它礦產藏量豐富,鄉鎮工業發展迅速,它的建成對晉煤外運、開發沂蒙山區、振興魯南經濟和鞏固國防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兗州煤炭外運,加速魯南經濟的發展,1979年6月,國家決定修建兗石鐵路。

地理條件

線路大部穿行於沂蒙山區南部的平原、谷地和丘陵區,地形平緩,局部起伏較大。全線地層主要為第四紀粘土、沙土。平邑至臨沂間岩溶發育、分布廣泛。線路在臨沂至莒南間橫跨沂沭深斷裂帶,途經7至9級地震區。
全線處於暖溫帶氣候區,年均氣溫12.5℃~13.7℃,最冷月月均氣溫-0.9~2.3℃;極端最高氣溫40.5℃( 蘭陵縣),極端最低氣溫-25.6℃(莒縣)。
年均降雨量為896.3~921.8毫米;年降雪量為10~12毫米;每年霧期18天左右;最大風速20米/秒。
線路跨越沂河沭河等 110條大小河流,由於堤壩和大中型水庫的修建,鐵路沿線一帶水災已基本得到控制。
兗石鐵路

勘測設計

1977年12月,鐵道部年度計畫中將修建兗州至連雲港鐵路列入勘測設計計畫,並由鐵道部第三設計院調查。
1979年,鐵道部第三設計院上報初步設計檔案。
在此檔案未經鑑定前,山東海洋學院教授侯國本三次上書國務院,提出了把鐵路終點由連雲港變在石臼所,後經中國科學院論證和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研究,採納此建議。
1979年6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要求鐵道部提出兗州至石臼所的方案。
1979年9月29日,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又編制兗石鐵路補充方案報鐵道部,其中兗州至臨沂段採用原設計。
1979年10月~1980年5月,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對臨沂至石臼所段進行了外業勘測。
1980年9月底,鐵道部第三設計院編制了初步設計檔案。
1982年6月,鐵道部第三設計院正式交付施工設計檔案。

線路標準

兗石鐵路規劃建設時的標準如下:
  • 線路等級為I級幹線,單線;
  • 最小曲線半徑800米;限制坡度4‰;
  • 到發線有效長850米,預留1050米條件;
  • 牽引機車,近期用國產“前進”型機車,遠期預留電力機車;
  • 聯鎖方式為電氣集中;
  • 閉塞方式為繼電半自動;
  • 設計通過能力為 41對,客運列車3對;
  • 年輸送能力可達1800萬噸。

站場設施

1985年底,全線共設車站39個(含兗州、程家莊站),其中新建車站37個,均採用橫列式布置,中間站均設在直線上,站坪長度不短於1600米,坡度不大於1‰,設到發線2股;給水中間站設到發線3股,能雙方向接發列車。

車站及里程表

序號
站名
距兗州距離
1
0
2
程家莊站
8
3
白馬廠站
4
鳧村站
5
阮家村站
6
31
7
南陶洛站
8
金莊站
9
54
10
魯舒站
11
苗館站
12
泉林站
13
95
14
溫水站
15
和氣莊站
16
地方站
124
17
員外莊站
18
138
19
182
20
沭埠嶺站
21
236
22
南北山站
23
巨峰站
24
高興站
25
316
26

鳧村站

工業站,位於兗石鐵路9.950公里處,有到發線12股,交接線4股,站修、待機、牽出線各1股;旅客站台2座。兗州礦區煤車在此站辦理與鐵路的交接作業。原設計為二等站,因大東章集結的煤車仍由兗州站進入兗石鐵路,故鳧村站編組場尚未使用,暫為三等站

臨沂站

區段站,位於兗石鐵路174.277公里處,有到發7股,編組線5股,機車走行、待機線各1股,牽出線2股;帶風雨棚旅客站台2座,以及候車室、售票房和地下通道等客運設施;另建有貨物線7股、貨物站台3座、倉庫3座,以及配有龍門吊等裝卸機械的貨場1個。主要承擔兗石線直達、直通列車的無調車中轉作業,以及兗州北至臨沂、臨沂至石臼所間的換掛和零擔列車的編解作業。

石臼所站

港灣站,位於兗石鐵路的終點,站型按國務院確定的布置原則,近期採用港方車場呈橫列式布置,預留二級縱列布置條件。鋪設重列車到發交接線 5股(預留1股),空列車到達交接線5股(其中2股為雙進路),編髮線5股,編組線4線 (預留1股),客車車底停留線3股(其中第3股可直接發車),牽出線2股,機車機待線 2股,機車走行線1股;另建有旅客站台1座、以及候車室、售票房、行李房等客運設施;還建有貨物線4股、貨物站台1座、倉庫2座,並配有龍門吊、汽車吊等裝卸機械的貨場1個。

連線鐵路

工程歷程

施工方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一師、四師和九師四十一團、鐵道兵第二通信信號營、濟南鐵路局及沿線民工總計達10.5萬人參加施工。

時間表

1981年4月1日,鐵道兵一師三團在兗州至臨沂段先行開工,在4個月時間裡完成了0至9公裡間19座大中橋、17座涵渠、4公里路基填方30萬立方米。
1982年初到1984年初,完成路基土石方1689萬立方米,建橋樑332座,修涵渠731座,鋪道碴92.4萬立方。
1983年8月,濟南鐵路局成立了兗石鐵路籌建處。
1984年11月,兗石鐵路全線鋪通。
1985年12月27日,由國家計畫委員會顧問彭敏任國家驗收委員會主任委員,與鐵道部及山東省領導對兗石鐵路進行檢查驗收。
1985年12月27日,驗收組通過《兗石鐵路驗收證書》。
1985年12月31日18點,兗石鐵路交付濟南鐵路局臨管運營。

人民援建

在施工過程中,沿線各縣市都成立了支援鐵路建設辦公室,沂蒙山區人民主動騰出住房3500間,幫助建房1.1萬間。民工10萬人如支援解放戰爭那樣支援鐵路建設。
國務院代總理李鵬、副總理萬里曾先後到兗石鐵路視察工作,李鵬並為鐵道兵一師和四師題詞:“發揚光榮傳統,為中國鐵路建設立新功!”

具體數據

兗石鐵路是建國以來國家實行概算包乾的第一條鐵路,實行了分段預算包乾和層層包乾責任制,其中鐵道兵四師全員勞動生產率達4471元/人年,平均每年完成上交利潤643萬元。
全線完成主要工程數量為:路基土石方1724萬立方米,橋樑332座計2.51萬延長米;隧道1座,長366米;鋪軌465.900公里,其中正線(含疏解線)鋪50公斤/米鋼軌313.950公里,站線鋪43公斤/米鋼軌152公里,通信電纜494公里,電力線474公里;房屋29.15萬平方米;建車站37個;機務、車輛、工務、電務、水電、列車段各1個,車務段2個,機務折返段2個;共徵用土地21600畝,每畝地價為5500元,施工中注意採用新技術,在建韓家鋪中橋時,橋台採用錨定板輕型結構,節省圬工7%。粗鋼筋先張梁、斜蓋板、斜框構以及倒虹吸管等採用鋼筋混凝土套梁連結方法,解決了水管漏水。
1983年國家經委批准全線造價概算為9.38億元,到1985年底總概算約為13.60億元,平均每公里442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