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

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

《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學校道德氛圍的改造與重建)》立足於我國社會的時代背景,從應然和實然兩個層面就學校環境對未成年人道德成長的作用進行探討,著重對當前我國中國小誠信、人道、公正等氛圍進行描述與評估,分析學校當中盛行的作偽、作秀、不人道、不公正的氛圍對學生品德形成、發展的不利影響,試圖尋求改造和重建學校道德環境的有效路徑與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蘇教育出版社
  • 作者:朱曉宏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391200, 753439120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學校道德氛圍的改造與重建)》為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朱曉宏,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哲學、德育原理、教師教育等。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和北京市教委項目各一項,並參與多項國家課題的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學校道德環境在學生道德成長方面的應有作用
第一節 公共生活規範的養成作用
一、兒童了解並熟悉公共生活規範是其個體社會化的必要條件
二、學校在幫助兒童形成公共生活規範方面的有利條件
三、學校在進行公共生活規範教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學校培養兒童德性方面的作用
一、德性的內涵
二、學校在培養兒童德性方面能夠發揮的作甩
三、學校在幫助兒童養成德性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三節 明確的價值觀導向作用
一、價值觀的內涵以及學校進行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二、學校在價值觀教育方面能夠發揮導向作用
三、學校在價值觀教育中應該注意和避免的問題

第二章 學校誠信氛圍與兒童的誠信品格
第一節 情境:孩子眼中的誠信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一
二、討論
第三節 建設誠實守信的學校生活環境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誠信品格之必要
二、兒童的誠信行為反映其道德成熟的水平
三、學校誠信環境的建設

第三章 兒童的合作意識與學校的合作生活氛圍
第一節 情境:被異化的合作07l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建立合作而非競爭的學校生活氛圍
一、體驗與他人的共在狀態
二、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增進孩子們之間的友誼

第四章 兒童的公正傾向與學校的公正氛圍
第一節 情境:兒童眼中的公正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以正義的名義重建學校生活的公正氛圍
一、公正:一種道德力量
二、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三、理解兒童公正感發展的特點,幫助兒童發展社會公正感

第五章 兒童的民主意識與學校的民主生活氛圍
第一節 情境:被扭曲的民主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創設民主生活氛圍培養兒童健全的公民意識
一、體驗民主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全的民主意識
二、教師應該謹慎地使用手中的權力

第六章 兒童的規範行為與學校的懲戒氛圍
第一節 情境:被規訓的生活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彰顯學校紀律生活的道德意義讓兒童在健康的制度生活中成長
一、自由的限制與懲罰的合理性
二、學校紀律生活的道德意義
三、他律的規範與自律的行為
四、堅持懲罰與尊重相結合的原則

第七章 兒童的積極行為與學校的激勵氛圍
第一節 情境:另一種心結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明確激勵的教育作用孕育積極進取的生活環境
一、教師要明確激勵的導向功能
二、正確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三、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

第八章 兒童的成長空間與學校的壓力氛圍
第一節 情境:陰霾的日子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建立充滿寬容的集體生活氛圍
一、從增壓到減壓——教師的作用
二、教師要充分理解控制與自由的關係
三、承認學生的差異,增進學生的幸福感

第九章 校園欺負問題與學生的安全成長環境
第一節 情境:生活的陰影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問題
二、討論
第三節 培養兒童的道德理性營造共同生活的和諧氣氛
一、養育學生的理性精神
二、實施善良教育
三、建設公道、和諧的校園生活
結語:改造與重建學校的道德氛圍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現代社會更需要高度的合作。以分工為前提的社會化大生產需要高度複雜的協作,人的合作意識從不自覺走向自覺,逐步形成了人的群體協作精神。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分工基礎上的商品交換,這就需要不同企業之間、行業之間以及不同個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也就要求不同的利益主體在競爭中具有全局觀念、互利觀念、利他主義以及共同發展的觀念。現代社會裡,人們將事實上的相互依賴轉變為有意識的團結互助就是合作精神的一種體現。
網路的出現,使人與人的關係又呈現於與現實社會不同的空間之中,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關係結構,它更是跨越時空,跨越日常生活世界的局限,每個人都可以跟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人發生即時的聯繫,並形成某種合作關係。
社會的公共化程度大大提升,在全世界已然成勢,個人的生活空間也隨之大大擴展。當代人與人的關係不僅越來越密切,彼此之間的互動也更為頻繁,並擴展出諸種新的特徵。不論個體生活於何種時空條件下,他絕非是孤立的、自我封閉的,而必定是與他人相互聯繫的,更突出地表現為人和人是一種共生性的存在。因此,合作意識或合作精神是每個現代人的必要素質。
從當今世界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而言,每個個體,每個局部、地域、民族、國家都不能置身於人類共同命運之外,他們承擔著共同的災難和風險,需要共同的努力來加以解決,如生態的惡化、毒品走私、跨國犯罪、恐怖主義等等,都不是個人,乃至單獨民族、國家所能解決的。它表明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生死與共的生存結構正在逐步形成。合作精神正在成為全人類的共同需要。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學校對學生道德成長影響之檢討》的基礎上幾經修改而成的。對我而言,這本小書承載著一段難以忘懷的生命記憶。當本書即將付梓之際,生命中已經逝去的那段歲月又生動地浮現於眼前,它見證了我人生之旅的追求、喜悅與不安。
隨著記憶之門的開啟,我又看到了自己在多年以前的身影。1996年,懷著對學術生活的嚮往和對前途的憧憬,我走進了華東師範大學的校園。當我在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系讀書的時候,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就是我心中的象牙之塔。能夠以碩士研究生的身份來到華東師範大學的麗娃河畔,實現了我多年的夙願。更值得慶幸的事,我能夠師從施良方教授和陳桂生教授兩位名師。施老師為我確定的研究方向是德育原理,頓時,我的欣喜之情大大打了折扣。來華東師範大學之前,我已經有過五年的中學教師經歷,既教過政治課,也當過班主任。對於中學德育現狀,我有過太多的無奈。我怎么可能選擇德育原理這個研究方向呢?但是,師命難違啊,只好不情願地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生活。
在跟隨陳桂生老師學習的日子裡,先生的諄諄教誨和循循善誘,使我走進了德育理論研究領域,我在思想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也慚愧於自己先前的無知。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陳先生深邃的思想和淵博的學識深深地影響了我,使我努力擺脫了簡單化的思維模式;先生高尚的人格與淡泊的心境更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盡力去做一個正直而樸實的人。隨著對德育理論研究興趣的提升,我開始深入地思考德育實效性問題,並從蘇格拉底的經典問題(即美德可教嗎?)中獲得啟示,以此作為碩士學位論文選題。

序言

由於全球化引起的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的激盪,以及國內改革開放30年帶來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使得社會價值觀出現了多元化的態勢。我國道德建設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亟待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20世紀末哲學社會科學界就已經圍繞價值多元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學術研討會,近年來學校德育如何適應價值多元化的新形勢,也成了教育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關於探索價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改革問題,現有的研究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是在價值多元化形勢下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探索;二是發揮學校在價值多元社會中的道德重建和價值整合作用的探索;三是培養學生適應價值多元社會的道德創新素質的探索。總的來說,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主要涉及的是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的更新、調整,有關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德育手段、方法、途徑方面的研究有待進行;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探討和觀念更新上,相應的改革實驗尚待開展。
在價值多元化背景下變革學校德育傳統,一直是西方國家(特別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重點研究的課題。價值多元化導致西方世界一度盛行價值相對主義,非但沒有解決價值衝突和社會矛盾,反而加劇了衝突和矛盾。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更多地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如何在教育情境下引導年輕一代學會在多元的世界裡尋求“共享價值”或“普遍價值”。如今,引導學生在多元世界裡“學會共同生活”,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教育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