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裕後(2019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光前裕後(2019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光前裕後》是2019年8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力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前裕後
  • 作者:唐力行
  •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1502 頁
  • ISBN: 9787100174701
  • 定價:338.00 元
  • 裝幀:精裝
  • 副標題:一百個蘇州評彈人的口述歷史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內容簡介

《光前裕後:一百位蘇州評彈人的口述歷史》分上下兩卷,上卷為五十位蘇州評彈人演講錄,下卷為五十位蘇州評彈人訪談錄。
蘇州評彈人演講錄以“評彈與江南社會”系列講座的形式,遍邀國內外有代表性的評彈人前來演講交流,總計輯錄五十講。每一篇演講稿均經整理並由演講者本人審核認可。演講者中包括評彈藝人、研究者、創作者、管理者、愛好者等各類人士,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將蘇州評彈這一傳統曲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生存、發展、變化以及其在各個階段與社會的互動的情況,以全景式、多角度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能了解文字材料以外大量的歷史細節。
蘇州評彈人訪談錄收錄了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蘇州評彈文化研究中心成員歷年來採訪評彈人所得的口述史五十篇。這些口述史學涵蓋了評彈藝人史、書目史、書場史、聽客史、社團組織史等評彈要素的豐富史料和生動故事,對於了解近百年間評彈文化與江南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細節,彌補了文字材料的不足。蘇州評彈人訪談錄之中,占據主要內容的是評彈藝人的個體記憶。許多評彈人的個體記憶伴隨著其生命歷程的終結將徹底消失,通過口述史的搶救性記錄,保存了這些最為生動但又最容易流逝的歷史資料。評彈人在口述訪談過程中將記憶碎片整理成為歷史記憶的“拼圖”,而五十個不同角度的“拼圖”,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還原評彈整體歷史畫卷的目標。

作者簡介

唐力行,1946年生,江蘇蘇州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現為上海師範學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系二級教授,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基地主任,上海師大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教學部人文社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徽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先後主持國家教委、國家社科基金科研項目多項。著有《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商人與文化的雙重變奏——徽商與宗族社會的歷史考察》《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江南儒商與江南社會》《徽州宗族社會》《蘇州與徽州——16—20世紀》等,主編《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國家重大項目《評彈歷史文獻資料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主編。

圖書目錄

序 言 /唐力行
上 卷 蘇州評彈人演講錄
(“評彈與江南社會”系列講座)
第一講  蘇州評彈與戲曲/朱棟霖
第二講  評彈的歷史研究/何其亮
第三講  評彈藝術的特徵:講故事/彭本樂
第四講  陳雲文藝觀的歷史與現實意義/周良
第五講  我的評彈觀/吳宗錫
第六講  對評彈當前問題的思考/周震華
第七講  中篇評彈六十年(1952—2012)
——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說起/彭本樂
第八講  布萊希特戲劇理論與評彈/蔣雲仙
第九講  評彈與文學和戲曲的關係之探討/周錫山
第十講  如何為評彈名家立傳初探
——《皓月湧泉•蔣月泉傳》寫作淺談/唐燕能
第十一講 試析評彈藝術的魅力所在/袁小良 王瑾
第十二講 我對評彈藝術的領悟與思考/盛小雲
第十三講 藝術轉換與評彈表演/〔美〕馬克•本德爾
第十四講 我與評彈四十春/孫惕
第十五講 評彈的藝術性和社會性/張如君 劉韻若
第十六講 蘇州評彈的定位與走向/金麗生
第十七講 第一書碼頭常熟
——蘇州評彈與江南基層社會的研究/陶春敏
第十八講 評彈的發展軌跡和藝術魅力/沈鴻鑫
第十九講 蘇州評彈(曲藝)研究與學術規範意識/吳文科
第二十講 評彈教育和評彈教學../邢晏芝
第二十一講沈東山評話藝術生涯回憶錄../沈東山
第二十二講我對評彈藝術的理解../秦建國
第二十三講當前評彈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契機../高博文
第二十四講   老書新說《珍珠塔》../趙開生
第二十五講   蘇州評話七十年../陳衛伯
第二十六講   蘇州評彈的藝術特徵及其在浙江的發展狀況../施振眉
第二十七講   我的評彈創作之路../徐檬丹
第二十八講   開拓歷史學的新領域
——從社會文化史的視野研究蘇州評彈 /唐力行
第二十九講   評彈在江南文化中的地位和意義../周錫山
第三十講 評彈還能存在多久
——21世紀初,上海的書場、聽眾和演員調查 /彭本樂
第三十一講   “蔣調”與蔣派../翁思再
第三十二講   解構國劇:戲曲與民族文化史的重建../姜進
第三十三講   說書說世——評彈藝術之我見/陸建華
第三十四講   上海文藝演出市場及評彈現狀/范林元
第三十五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評彈界的改制、改書與改人/李慶福
第三十六講   文化視野中的蘇州評彈/潘訊
第三十七講   評彈與電視•評彈現狀與將來/殷德泉
第三十八講   舊書新賞:以吳君玉的評話實例談“噱頭”之功用/都文偉
第三十九講   空間轉向與蘇州評彈研究/吳琛瑜
第四十講 堅守•克己——我的蘇州評話緣/姜永春
第四十一講   評彈音樂的基因、生成和流變/彭本樂
第四十二講   蘇州評彈的傳承與創新/陸軍
第四十三講   不入園林,不知春色如許
——關於吸引青年進入評彈的思考/竇福龍
第四十四講   城市文化空間與集體所有制評彈團/周亞君 朱維德
第四十五講尋找評彈的現實意義:我對評彈的實踐與感悟/徐惠新
第四十六講   從評彈演出機制話書場與評彈興衰/王正浩
第四十七講   黃慧如與陸根榮:彈詞戲曲文本與社會文化變遷/何其亮
第四十八講   蘇州評彈演出市場回眸與展望/尤志明
第四十九講風雨一甲子
——我演出《岳飛傳》的一生經歷與所思所感/陳景聲
第五十講蘇州評話真的要滅亡了嗎? /李剛
下 卷  蘇州評彈人訪談錄
第五十一講  從少國小藝到初上書壇——唐耿良訪談錄
第五十二講  上海“說書先生”的日常生活及演藝生涯——陳希安訪談錄
第五十三講  書壇芝韻——邢晏芝訪談錄
第五十四講  弦索長春——邢晏春訪談錄
第五十五講  金聲玉振——金麗生訪談錄
第五十六講  藝術與人生——王柏蔭訪談錄
第五十七講  憶上海評彈團的點點滴滴——周震華訪談錄
第五十八講  “響”在弦上,一代“琶王”——張鑒國親屬訪談錄
第五十九講  憶故舊:潘伯英、蔣月泉、楊仁麟、朱慧珍、
楊振雄、吳子安、徐麗仙、王伯伯——唐耿良訪談錄
第 六十 講  我的評彈見聞——任康齡訪談錄
第六十一講  評彈理論的思考者——彭本樂訪談錄
第六十二講  評彈見聞雜談——王公企訪談錄
第六十三講  1949年前後的評彈行業狀態——評彈老藝人的集體訪談
第六十四講  我的彈詞藝術道路——王鷹訪談錄
第六十五講  1949年前後的評彈生存狀態——老聽客的集體訪談
第六十六講  憶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評彈界——陳希安訪談錄
第六十七講  未曾遠去的記憶——糜雋逸訪談錄
第六十八講  我與彈詞《白蛇傳》——餘韻霖訪談錄
第六十九講  彈詞名家薛筱卿小傳——口述與文獻
第 七十 講   “文革”前上海評彈團工資制度——吳宗錫訪談錄
第七十一講  我在“十年浩劫”中的遭遇——唐耿良訪談錄
第七十二講  輕舞飛揚、溫文飄逸的薛小飛——錢正祥、邵小華訪談錄
第七十三講  “文革”前的上海評彈團學館——江肇焜訪談錄
第七十四講  情定西廂,藝術長生的楊振雄——朱迎迎、許君偉訪談錄
第七十五講  憶評校生活——陶謀炯訪談錄
第七十六講  曹家四代與評彈藝術——曹莉茵訪談錄
第七十七講  金聲玉振,忠烈俠義——金聲伯訪談錄
第七十八講  我所了解的傳統書目——王正浩訪談錄
第七十九講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上海評彈票房——張國椿口述
第 八十 講唱不倒的《珍珠塔》——趙開生口述訪談
第八十一講  憶評話藝術人生——周天來訪談錄
第八十二講  我與《文武香球》——王映玉訪談錄
第八十三講  父親教伲說好《玉蜻蜓》——王玉立、龐婷婷訪談錄
第八十四講  “物非人是,願景長留”——原靜園書場經理羅叔銘訪談錄
第八十五講  我與蔣月泉先生共同經歷的那些事——唐耿良訪談錄
第八十六講  憶嘉興評彈團——龐志英訪談錄
第八十七講  光裕書廳的歷史與現狀——林建方訪談錄
第八十八講  舊曲重彈人已去,弦音蕭索憶(凌)文君——凌子君訪談錄
第八十九講  嘉興老聽客的評彈記憶——沈金良口述
第 九十 講  我的從藝經歷——江文蘭訪談錄
第九十一講  “新長征評彈團的尾聲”——石磊、張蝶飛、程艷秋訪談錄
第九十二講  我和改革開放後的浙江評彈——魏真柏訪談錄
第九十三講  風雨六十年——陳景聲訪談錄
第九十四講  從“飛兄”到“響檔”——龐志豪訪談錄
第九十五講  從票房裡走出來的評彈藝術家——薛君亞訪談錄
第九十六講  我是說書人的兒子——唐力行訪談錄
第九十七講  “文華絢麗,磊落胸襟”的彈詞名家石文磊小傳——口述與文獻
第九十八講  對蘇州評彈歷史及藝術特徵的探索——周良訪談錄
第九十九講  續談蘇州評彈的研究——周良訪談錄
第 一百 講  漫漫評彈路,彈指一揮間——周亞君自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