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廖屋

周田廖屋

周田廖屋位於秋長街道周田村東風村。圍屋坐西向東,前面有禾坪和轉斗門,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為三堂、兩橫、院落式的小型客家圍屋。周田的廖氏族人,是興寧始祖廖德源的裔孫。周田廖屋建於清朝初年,因“周田廖屋”是著名長征女傑廖似光的故居,在2004年8月,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從轉斗門進到院子,可看見正面有三個門。從中間大門進入是祠堂,一進為前廳,前廳上方的隔板立有“光前裕後”牌匾。二進為中廳。三進為上廳,安放著祖先牌位,牆壁上寫著“有慶堂”。2014年,廖氏族人捐資對祖祠進行了維修,並在門廳的屋頂上安放了一隻石獅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田廖屋
  • 保護級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左側橫屋是廖似光青年時居住的地方,後來坍塌了。為紀念廖似光,後人對廖似光居住過的橫屋進行了修建,裡面按照舊時的模樣,恢復了廚房和臥室。2011年7月1日建成開放,由葉選平題寫“廖似光故居”牌匾。廖似光(1911—2004),原名廖嬌。她從小被送到葉家做童養媳,16歲時,由於丈夫死於痢疾,廖似光被婆家認為是剋星,趕回到娘家。1929年,在葉文華的介紹下,廖似光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廖屋開始成為革命的秘密據點。共青團支部在這裡辦夜校、識字班、組織農會、傳播革命道理,掩護駐香港的省委和縣委機關來往的負責人。1931年,黨組織把廖似光調到香港。後來,廖似光又到上海共青團中央機關做地下工作。她在國民黨統治區,風雨來雨里去,為黨團組織傳遞情報。在深重的黑暗中,她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曙光,所以取“曙光”的諧音,改名為“似光”。1933年秋,廖似光調往中央蘇區少共機關工作,並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34年10月,參加長征。抗戰時期,她任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解放戰爭期間,廖似光跟隨大軍南下,任廣州市委副書記。粉碎“四人幫”後,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廖似光非常關心家鄉,積極支援家鄉建設。1975年,她拿出三千元,為生產隊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1979年,又捐款四千元給公社,幫助家鄉建立一個柑桔果場。
2004年7月2日,廖似光因病在廣州逝世。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廖似光為黨、為人民、為家鄉做出了可貴的貢獻,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是一位永遠值得大家尊敬和學習的南粵巾幗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