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社

光裕社

光裕社是蘇州評彈藝人的行會組織,原名“光裕公所”,建於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1912年更名“光裕社”,取“光前裕後”之寓意,幾經修繕,清代光緒年間的門樓、成立一百五十周年的紀念石幢、展示評彈歷史的碑廊均保存完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裕社
  • 地區蘇州
  • 類型評彈藝人的行會組織
  • 原名:“光裕公所”
歷史典故,歷史變遷,

歷史典故

乾隆帝南巡曾召姑蘇彈詞名家王周士說書,後隨駕進京御前彈唱,並賜七品頂帶,被後人譽為“御前彈唱,七品書王”。而後發起創建“光裕公所”,供奉三皇祖師,制訂行規行風,對外保護藝人權益,對內調整關係,提倡尊師禮讓,吉慶佳節舉行會書,切磋書藝,培植後學,提倡公益事業,設立裕才學校。

歷史變遷

光裕社為提高評彈藝人的地位和評彈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評彈界成立最早,參加演員最多,存在時間最長,對評彈藝術發展作用最大的行會組織。二百多年來光裕社名家輩出,流派紛呈,素有“千里書聲出光裕”
之美譽。
曲藝班社。蘇州評彈界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行會組織。原稱光裕公所。其成立的時間難以確考,或說在清康熙年間,或說在嘉慶年間,也有人說是乾隆年間王周士創立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馬如飛、許殿華、姚士章時開始,時在鹹豐、同治年間。光裕社供奉三皇為祖師,三皇不知所指。光裕社有嚴密的章程,如規定“凡弟子勿犯師長”,“以盡師生之禮,違者議罰”;同行社友,提倡禮讓。但對外來藝人限制甚嚴,若在蘇州演出,不許他們上高台,只能平地演唱,並在長時期內,不許女子說書。光裕社每年舉辦會書,對促進藝術競爭,起過積極作用。此外還創辦了裕才學校和其他一些公益事業,對貧困社員的生活有所幫助。光裕社曾經歷過幾次重大的分化。首先分化出來的是潤余社,以革新為號召,後來又有了普余社,以男女檔為號召。其他說書團體還有寬裕社、同義社、萃和社、鴛湖禊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光裕社逐步為評彈改進協會和各地的曲藝界聯合會等民眾性組織所代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