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5年,成立儋州市博物館。
1996年2月,儋州市博物館獨立分出。
2003年12月,儋州市博物館搬遷到鹽務大樓五樓。
館藏文物
綜述
儋州市博物館藏品來自考古發掘、捐贈、徵集等途徑。館藏文物共分為六大類,分別為古代文物(石器、陶器、瓷器及銅器)、近現代文物、貨幣、書畫、民族文物等。館內還有120份歷代碑碣匾銘額等拓片。截至2019年末,儋州市博物館有641件/套,其中珍貴文物46件/套。
重要藏品
儋州市博物館重要藏品有:
| 儋州市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漢代四耳銅鼓保存完好,器型碩大,凝重簡樸,造型典雅。鼓面直徑97厘米,高57厘米,足徑96厘米。鼓面飾有太陽紋,八芒七暈,暈間布滿勾雲紋,鼓面鑄有六隻青蛙,呈順時針站立。鼓身為束腰形,附有兩對橋狀雙環耳,耳高5.5厘米,大小適中,做工考究,既有實用之效,也具裝飾之美。三道弦紋為筋,將銅鼓鼓身牢牢鎖住,增加了鼓身的厚重感和堅實感。從其外觀造型和紋飾特徵初步推斷,屬漢代北流型銅鼓。 | |
| 銅鑼平面為圓形,鑼面稍帶弧度,中心有兩圓環,邊緣有一圈回紋,邊緣一側等距鑄有三隻青蛙狀圓環,用於繫繩。銅鑼略有殘缺,器身表面有少量綠色銅銹。 | |
| 熨斗平面近橢圓形,邊沿呈連弧狀向後高起,有一圓柱形刻瑞獸紋把手,底平。 | |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儋州市博物館每年開展系列慶祝文化遺產日、博物館日、《文物保護法》宣傳周,發放文物法律法規宣傳資料,播放專題片,為市民義務鑑定文物,舉辦專題講座。
儋州市博物館每年國際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開展文物圖片展進校園、進社區活動。
學術研究
儋州市博物館在文物知識普及的同時,學術研究不斷創優創新,儋州市博物館完成光村鎮泊潮新村古墓和新隆古墓的搶救性發掘清理工作;儋州市博物館完成《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儋州部分的編寫;儋州市博物館編制《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報告》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報告》;儋州市博物館還出版《儋州碑碣匾額藝術》《儋州文物概覽》《儋州文物精品圖錄》及《儋州石質文物鑑賞》等叢書。
重要活動
2006一2008年,儋州市博物館開展儋州市碑碣匾銘額等文物現狀調查,共調查及拓片120份。
2008一2012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儋州市博物館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04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3處。
2013一2016年,在全市國有單位開展第一次
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儋州市博物館共登記可移動文物2959件(套)。
2015年,在儋州市博物館內展覽開設《儋州歷代碑碣匾額拓片展》,向社會免費開放。
2018年,儋州市博物館組織開發儋州文物管理信息化項目,建立儋州不可移動文物子系統、藏品管理子系統、儋州文物門戶網和微信公眾號。
所獲榮譽
2017年4月,儋州市博物館榮獲“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相關歷史
儋州文物:儋州設郡於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是海南正式納入華夏版圖後始設的兩個郡之一,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在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統計,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共257處(不含洋浦地區),分為六大類,為古遺址47處,古墓葬25處,古建築96處,石刻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75處,其他類5處。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一般文物203處。全市可移動文物共2959件,分別為儋州市博物館586件,東坡書院504件,儋州市檔案館36件,儋州市第一中學圖書館1826件,寧濟廟管理處6件,那大基督教堂管理處1件。其中定級文物51件,分別為博物館46件,東坡書院4件,寧濟廟管理處1件。
參觀信息
儋州市博物館位於海南省
儋州市那大鎮中興大街新市委大樓前左側的鹽務大樓五樓。
交通線路:儋州103路、儋州16路、儋州17路、儋州1路、儋州20路、儋州8路,市委大樓公交站下車可到達。
9:00一17:00(周一閉館)。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