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以不服藥為中醫,諺語。指人得了傷寒病,症端錯雜,若正氣實而邪氣輕者,不需服藥,只需靜臥,靠自身免疫力就能自然恢復,這種方法相當於中等醫生的治療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傷寒以不服藥為中醫
- 拼音:shāng hán yǐ bú fú yào wéi zhōng yī
傷寒以不服藥為中醫,諺語。指人得了傷寒病,症端錯雜,若正氣實而邪氣輕者,不需服藥,只需靜臥,靠自身免疫力就能自然恢復,這種方法相當於中等醫生的治療水平。
傷寒以不服藥為中醫,諺語。指人得了傷寒病,症端錯雜,若正氣實而邪氣輕者,不需服藥,只需靜臥,靠自身免疫力就能自然恢復,這種方法相當於中等醫生的治療水平。釋義傷寒:中醫指外感發熱的病,多由風寒侵入人體而引起。中醫:中等醫生...
張從正講:凡是傷寒、傷風、傷食、傷酒,初起時不用服藥,只須喝一兩碗白開水或酸菜湯就有效,喝後用手揉肚子,覺得神志有些恍惚,再喝白開水揉肚子,最後感到體內再喝不下了,就設法嘔吐,讓汗發出來為止。(“凡傷寒、傷風、傷食、傷酒、初起無藥,便飲太和湯碗許,或酸齏汁亦可。以手揉肚,覺恍惚,再飲...
夾陰傷寒,指傷寒患者在病中因房事而加重病情,證見面赤微熱,或不熱而面青,小腹絞痛,足冷蜷臥,或吐或利,心下脹滿,甚至舌卷囊縮,脈沉微細。方1 【組成】生薑9 克、炒芝麻15 克、蔥白60 克、細茶6 克。【用法】酒煎,去渣熱服。【主治】夾陰傷寒。【說明】服藥後令患者蓋被而臥,汗出而愈。方2...
《理瀹駢文》是清代吳尚先創作的中醫典籍)。成書背景 吳氏隨父寓居揚州之時,以詩文自娛,兼治醫學。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後,為避戰亂,伴母遷居江蘇泰州東北俞家垛。因見“不肯服藥之人”與“不能服藥之證”以及無力購藥者,不忍坐視不救,遂開始自製膏藥給人治病,求治者眾多。後積自己多年外治之經驗著成《...
斑疹傷寒(流行性),又稱虱型斑疹傷寒。病原體 普氏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prowazeki)呈球桿狀,約0.3~1×0.3~0.8μm。兩端有濃染極體。革蘭氏染色陰性。吉耶姆薩染色呈紫紅色。主要寄生於人和動物的血管內皮細胞和人虱腸壁細胞中。普氏立克次氏體含有毒素,感染後可引起明顯中毒症狀。對熱及消毒劑抵抗力...
《傷寒心法要訣》,傷寒著作。三卷(即《醫宗金鑒》卷三十六-三十八)。清·吳謙等編撰。作者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傷寒論》原著,使能觸類旁通,遂將總論內容、六經辨證,及傷寒常見病證,類傷寒、瘟疫、溫病等,“撮其要旨,編為歌訣”,另加注釋,便於學習記誦。釋義 傷寒一證,仲景論中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
黃省三(1882年~1965年),廣州番禺化龍鎮人,著名中醫學家。幼年隨做鄉村醫生的父親學醫,12歲喪父後,一邊做雜工維持生計,一邊苦讀中醫學名著,17歲因治好家鄉瘟疫而名聲鵲起,1910年遷居廣州南關西橫街開黃崇本堂行醫,1924年赴香港,開始鑽研西醫醫學理論,是中國倡導中西結合的中華醫學新體系的先驅者,他治病藥...
《中藏經》概括地敘述了中醫學天人相應的哲學基礎,確立了臟腑辨證論治體系,開創了“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的有別於《內經》《傷寒》的八綱辨證之先河,總結了各種疑難雜病論治大法,從理論到臨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起到了執簡馭繁的作用,在中醫學史上,有著獨特的理論價值和臨床價值。《中藏經》的世傳版本...
”舒馳遠對《傷寒論》六經形證、理、法、方藥,採用邏輯化手段,再結合陰陽辨證之十六字訣,確實對學習中醫者指點了迷津。可見舒弛遠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苦的用心。2 證實陰陽、六經辨證在臨床上的指導意義 舒馳遠在以陰陽六經相結合的辨證思想指導下,在臨床上確實起到了執簡馭繁、左右逢源的效應。他以辨舌為例,“...
五更瀉是一個病證名。基本概念 病證名。見《張氏醫通·大小府門》。即五更泄,又名雞鳴泄,腎泄。病因是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陰寒內盛所致。中醫認為,此病主要由於脾腎陽虛所致。患者除應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適當食療亦可收到滿意效果。病久漸虛,脾病損腎,則見脾腎陽虛。腎陽不足,命門火...
你這病中醫叫做風團,這病名就是告訴你坐臥不要當風。你這既不是過敏,也不是失眠,不可當成這些病來治。這是身體有鬱熱,要透出來,出不來才作癢。《傷寒論》上說,面色凡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以桂枝麻黃各半湯。 結果,病人聽老師說後,晚上把空調關了,老師只給她開了三...
定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七。主治陰毒傷寒,目赤唇焦,頭疼煩渴,面色赫赤,身惡寒。組成 附子(炮裂,去臍皮)二兩(60g),高良姜、白朮、乾薑(炮)各一兩(30g)。用法用量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用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未服藥前,先飲酒使熏熏,後服藥。如...
兩感奪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怡堂散記》。具有解表溫里,宣肺止咳之功效。主治兩感傷寒。組成 麻黃,桂枝,杏仁,附子,細辛,甘草。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解表溫里,宣肺止咳。主治 兩感傷寒。方義 本方可視為麻黃細辛附子湯的加減方。加桂枝以辛溫解表,宣通陽氣;加杏仁配伍麻黃宣肺化痰,降逆止咳;...
戴麗三的許多有獨到見解和創製的經方、部分驗方,已由他的門徒收編入雲南中醫學院1972年印行的《中醫常用方藥手冊》。他的著作發表的還有:《中醫學辨證原理》、《戴麗三醫療經驗選》、《陰陽互引之研究》、《傷寒論的科學性》、《診斷篇》等。出版圖書 經典醫案 傷寒太陽少陰兩感證 李××,女,十八歲。因感寒...
(四)《張卿子傷寒論》提要 三十、醫事筆記六則 (一)狄仁傑妙用緘術 (二)醫以意用藥 (三)不服藥勝中醫 (四)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五)趙三翁日灸奇法 (六)葉天士妄言巧治 下編 基礎知識 第一章 工具書 第一節 工具書的編排方法 第二節 常用工具書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 漢字 第一節 漢字的性質...
小兒口腔病,如板牙、馬牙、木舌、重舌等,以針挑刺出血,再搽上冰硼散治之,甚至不必服藥獲愈。更有嬰兒吐乳症,又稱“火丁吐乳”,不能服藥,另闢蹊徑,創用董氏獨特手法治療,3次即愈,療效達95%以上,此項課題已獲得1994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主要領域...
人參湯與《傷寒論》理中丸藥味相同,唯主治證有別,故所用劑型有湯丸之異,應聯繫起來學習。選注 《醫宗金鑒》 :“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下痞氣,悶而不通者虛也。若不在心下而氣結在胸,胸滿連脅下,氣逆撞心者實也。實者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倍用枳、朴者,是以破氣降逆為主也。虛者用...
張氏家族後代將自己保存先輩有關上海中醫史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和實物捐贈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這無疑充實了本館在中醫史方面的藏品,也給上海城市醫學歷史發展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有用的資料。學術觀點 歷來傷寒學派持本寒而標熱的論點,注重麻、桂、柴、葛的辛溫,溫熱學派持本熱而標寒的見解,注重桑菊、銀翹的辛...
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醫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見於醫書《素問》,謂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針服藥,只要移易精神、變換氣質,請人施展祝由之術,即可搞定。按現代醫學觀點看待,屬於心理學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醫術流派 古代治病,除了用藥石、針灸的方法,中醫還有用符咒治病的祝由十三科;唐代太醫署中設立咒禁...
①中醫治法。八法之一。是指運用有瀉下、攻逐、潤下作用的藥物,以通導大便、消除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積聚的治療方法。又稱瀉下、攻下、通里、通下。②推拿方法。概念 ①指運用有瀉下、攻逐、潤下作用的藥物,以通導大便、消除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積聚的治療方法。②推拿方法。解讀 ①中醫...
曾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第一屆副會長,中國科協第一、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中醫學會代表,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北京市政協常委,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等。魏龍驤為國家藥管理局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北京地區)。名家人生 生於北京的魏龍驤原名魏文玉,祖籍河北省東光縣。求學期間患了傷寒,幾乎被庸醫所誤。...
不藥為中醫 100 攝生要言 100 內外因意治 100 太乙針法 101 雷火針法 101 陽燧錠法 101 觀音救苦丹 101 百發神針 102 神火針 102 陰症散毒針 102 熏藥法 102 藥紙熏法 102 桑枝針 102 神火照法 102 古方變通 103 傷寒傳經 103 傷寒頭疼 104 傷...
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丹溪心法》《金匱鉤玄》《素問糾略》《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外科精要發揮》等。人物生平 從儒轉醫 因他出生的赤岸鎮有一條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學者多尊稱朱震亨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 朱震亨自幼聰明,年長者對他都很器重,但他年稍長後卻棄而不學,變得崇尚...
有一個剛從某中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到科室後有點目空一切,上門診時也是高談闊論,經常給病人下保證,徐老覺得這樣下去會影響該同志的進步,於是.他將這位同志安排在自己一個診斷桌,一同給病人著病,每有病人就診,他總是以商量的口氣同這位醫生一起會診,擬方。在病人面前也從不下保證,而是講服藥後可能出現...
中醫進修滿足不了廣大中醫的學習願望,1957年河北省成立中醫業餘學校,我縣建立分校。由省校發來的課本,計有《本草概要》、《內經知要語譯》、《金匱要略語譯》、《傷寒論語譯》、《內科》、《婦科》、《外科》、《瘟病》、《針灸學》、《醫史》、《JL科》、《傷科》共12門。每個公社建立學習組,有組長和...
麻黃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歌訣 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汗解表宣肺氣,傷寒表實無汗宜。組成 麻黃、桂枝、杏仁...
傷寒陰陽不順,發躁悶亂,氣虛嘔逆;霍亂後,煩躁,睡眠不安。附方 名稱:神應散 組成:玄胡索,胡椒,小茴香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主治:寒疝,諸疝,心腹痛不可忍 出處:《中醫方劑大辭典》功用:散氣開郁 名稱:神應散 組成:光草烏(炮裂),細辛(去土)各五錢,好茶一兩半 用法:...
適合中醫學子、臨床工作者閱讀。圖書目錄 中風 惡風 周痹 痱 傷寒 刖足傷寒 外感停食 時證 遊魂 失魂 祟病 瘟疫 暑 暑邪熱呃 瘧 痢 瘧痢 畏寒 畏風 痰 痰喘 痰喘亡陰 飲癖 翻胃 呃 癃 水腫 消 蟲痛 怔忡 亢陽 吐血 瘀留經絡 腸紅 血痢 崩 瘀血沖厥 胎中毒火 子利 試胎 產後風熱 產後血臌 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