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是東南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於2014年09月10日首次在中國大學MOOC開課,授課教師為王長松、朱欣佚、劉志剛。據2021年8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4學期。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共十八章,包括運動養生、四季養生、雅趣養生、精神養生、養生目的、健康標準、 中醫養生理念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
  • 類別:慕課、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 開課時間:2014年09月10日(首次)
  • 授課教師:王長松、朱欣佚、劉志剛
  • 建設院校:東南大學
課程性質,課程定位,適應對象,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教學目標,學習預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定位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一門維護身心健康、提升文化素質的通識教育課程,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習者能夠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文化素質。掌握養生方法,呵護身心健康,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創造美好的人生。

適應對象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適合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學習。

課程簡介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共十八章,第一章介紹癌症的發生與生活方式等內容;第二章講述中醫養生與中國傳統文化等內容;第三章介紹健康標準等內容;第四章講述養生目的等內容;第五章介紹孔子養生之道等內容;第六章講述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養生意義等內容;第七章介紹常見體質的中藥養生等內容;第八章講述常見疾病的中藥養生等內容;第九章介紹形神學說等內容;第十章講述睡眠要求等內容;第十一章介紹飲食調養原則等內容;第十二章講述補氣血藥等內容;第十三章介紹運動養生的機理等內容;第十四章講述經穴養生意義等內容;第十五章介紹琴棋書畫與養生等內容;第十六章講述四時養生等內容;第十七章介紹體質的分類等內容;第十八章講述大學生的養生要點等內容。

課程大綱

第一章 導論
課時
1.1為什麼選修這門課
1.2醫院裡什麼類型的病最多
1.3一份報告:全球癌症將大暴發
1.4癌症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關
1.5如果懂得中醫養生
1.6學習本課程你將有哪些收穫
第二章 中醫養生理念和方法的源泉
課時
2.1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2.2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2.3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要素是什麼
2.4中醫養生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何關係
第三章 健康和健康的標準
課時
3.1什麼是健康
3.2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3.3健康也能自測嗎
第四章 養生與養生的目的
課時
4.1什麼是養生
4.2養生的目的是什麼
4.3人到底能活多久
4.4我的健康誰做主
第五章 從《論語》看孔子的養生之道
課時
5.1為何從孔子談起
5.2孔子與精神養生
5.3孔子與飲食養生
5.4孔子與娛樂養生
5.5孔子與起居養生
第六章 感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課時
6.1感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的養生意義
第七章 談談《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智慧
課時
7.1《傷寒雜病論》簡介
7.2《傷寒雜病論》對中醫養生的啟迪
7.3了解自己的體質
7.4常見體質的中藥養生
第八章 也談《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課時
8.1《輔行決臟腑用藥法要》簡介
8.2《輔行決臟腑用藥法要》的養生啟示
8.3常見疾病的中藥養生
第九章 精神養生
課時
9.1精神養生是最高級最重要的養生方法
9.2形神學說是精神養生的理論基礎
9.3修德怡神
9.4調志攝神
9.5如何調志
9.6四氣調神
第十章 睡眠養生
課時
10.1認識睡眠
10.2如何睡好
10.3睡眠的要求和助眠的方法
第十一章 飲食養生
課時
11.1飲食的作用
11.2飲食的寒熱
11.3飲食的五味、歸經和發物
11.4飲食調養的原則
11.5主食與五穀
11.6大米的營養
11.7小麥和大麥
11.8其它主食
11.9食養民諺的解讀及常見的誤區
第十二章 藥膳養生
課時
12.1藥膳簡介
12.2補氣血藥
12.3補陰藥、補陽藥
12.4藥膳養生舉例
第十三章 運動養生
課時
13.1運動養生的概念和形式
13.2運動養生的機理
13.3運動養生的原則
13.4傳統養生功法——八段錦
13.5傳統養生功法——五禽戲
13.6傳統養生功法——太極拳
第十四章 經穴養生
課時
14.1經穴養生的概念及意義
14.2針刺保健法
14.3保健灸法
14.4穴位敷貼法
14.5保健按摩法
第十五章 雅趣養生
課時
15.1雅趣養生及其意義
15.2音樂和歌唱養生
15.3琴棋書畫與養生
15.4垂釣和花鳥養生
15.5旅遊養生法
第十六章 四季養生
課時
16.1順應自然的四時養生
16.2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
16.3春季的養生要點
16.4夏季的養生要點
16.5秋季的養生要點
16.6冬季的養生要點
第十七章 體質養生
課時
17.1體質的概念及養生意義
17.2體質差異形成的原因
17.3體質的分類
17.4氣虛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5血虛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6陰虛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7陽虛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8氣鬱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9血瘀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10痰濕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11濕熱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7.12特稟質與平和質的養生要點
第十八章 大學生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課時
18.1大學生的特點
18.2大學生的養生要點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老師
學時安排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4年09月10日-2014年12月06日
王長松、朱欣佚、劉志剛
2-3小時每周
20761
第2次開課
2015年03月16日-2015年06月30日
12687
第3次開課
2015年09月22日-2015年12月31日
20738
第4次開課
2016年03月16日-2016年06月30日
23000
第5次開課
2016年09月14日-2016年12月31日
4小時每周
12755
第6次開課
2017年03月01日-2017年06月30日
14565
第7次開課
2017年09月13日-2017年12月31日
10064
第8次開課
2018年03月12日-2018年06月30日
5391
第9次開課
2018年09月05日-2018年12月22日
8270
第10次開課
2019年03月06日-2019年06月12日
5218
第11次開課
2019年09月04日-2019年11月27日
16414
第12次開課
2020年03月04日-2020年06月03日
3小時每周
12684
第13次開課
2020年09月09日-2020年12月09日
4小時每周
1834
第14次開課
2021年03月03日-2021年06月30日
5309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教學目標

  • 總目標
1、了解中醫養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2、熟悉相關的中醫養生知識。
3、掌握各種中醫養生技能。
4、把學到的中醫養生知識和技能套用到日常生活中。
  • 分目標
1、了解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的目的、方法與意義。
2、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所包括的內容,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要素,理解中醫養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3、理解健康的含義,了解健康的標準,掌握健康的自測方法。
4、理解養生的概念與目的,了解影響健康和壽命的因素。
5、了解《論語》中蘊含的養生智慧。
6、感悟《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的養生意義。
7、了解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及其對中醫養生的啟迪,了解自身體質並掌握常見體質的中藥養生方法。
8、了解《輔行決臟腑用藥法要》及其對養生的啟示,掌握常見疾病的中藥養生方法。
9、了解精神養生的概念、意義及其理論基礎。掌握修德怡神、調志攝神、調志、四氣調神的方法。
10、認識睡眠,掌握如何睡好的關鍵措施,理解睡眠的要求和助眠的方法。
11、理解飲食的作用,掌握飲食調養的原則,理解主食與五穀的養生價值,了解食養民諺及常見的誤區。
12、理解藥膳的概念、分類和作用,熟悉常用的補氣血藥、補陰藥和補陽藥,掌握幾種養生藥膳的配置和套用。
13、理解運動養生的概念和形式,了解運動養生的機理和原則,熟悉常用的傳統養生功法。
14、理解經穴養生的概念及意義,熟悉針刺保健法、保健灸法、穴位敷貼法、保健按摩法的實際套用。
15、了解雅趣養生的含義及意義,熟悉音樂和歌唱養生、琴棋書畫、垂釣和花鳥養生方法和注意事項。
16、理解順應自然的四時養生原則,熟悉交節前後的自我調養方法,掌握四季養生的要點。
17、了解體質的概念及養生意義,掌握各種體質的特點和養生要點。
18、理解和掌握適合大學生的養生方法。

學習預備

  •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中醫養生學》
馬烈光
2012年8月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學生應完整學習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的所有章節,完成每周測驗和期末考試。課程結束綜合評定成績,分數比例:每周測驗70%,期末考試30%。綜合考核60分以上為成績合格,85以上為優秀。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師簡介

王長松東南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研究的方向為失眠、胃病和虛寒證的中醫診治規律研究。
朱欣佚,東南大學醫學院講師,從事中醫內科臨床、中醫學和中醫飲食營養學教學以及相關的科研工作。
劉志剛,東南大學醫學院講師,從事臨床主要運用經方調理體質、治療疾病,指導患者養生保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