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
- 開課時間:2015年春季(首次)
- 授課教師:彭崇勝、王夢月、沈琦、邱明豐、孫海英
- 類別:慕課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建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適應專業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緒論 1.1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 1.2什麼是中醫藥 1.3為何要談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 1.4本課程主要內容 第二章 走近中醫藥 2.1中醫藥的是與非曲直 2.1.1針灸如何紅遍全球 2.1.2中醫藥還有用武之地嗎 2.1.3攻擊中醫藥學的風波 2.1.4換個角度看中醫藥 2.2中醫藥起源、發展 2.2.1上古時期的傳說 2.2.2醫藥理論的奠基 2.2.3發展和集成 第三章 中醫藥基本理論、思想 3.1陰陽思想漫談 3.1.1陰陽思想溯源 3.1.2陰陽核心思想 3.1.3中醫藥學的陰陽思想 3.1.4現代科學的陰陽思想 3.2五行學說探析 3.2.1五行的概念和演化 3.2.2五行學說基本內容 3.2.3中醫的五行思想 3.2.4五行學說現代思考 3.3臟腑筋絡淺說 3.3.1中醫臟腑概念 3.3.2如何認識臟腑理論 3.3.3經絡概念和功能 3.3.4經絡實質探究 3.4藥性理論解析 3.4.1中藥性味理論 3.4.2中藥歸經、升降理論 3.4.3藥物毒性理論 第四章 中醫藥傳統文化基因 4.1易文化與中醫藥 4.1.1易文化起源 4.1.2易文化核心思想 4.1.3易文化對中醫藥影響 4.2儒學思想與中醫藥 4.2.1儒學思想回顧 4.2.2中醫道德規範的“仁愛”基礎 4.2.3中醫“致中和”思想 4.2.4儒學思想的生命關懷 4.3中醫藥道文化基因 4.3.1道家與道教 4.3.2道文化核心思想 4.3.3中醫藥中道文化 | 4.3.4用藥風潮的道文化淵源 4.4佛文化與中醫藥 4.4.1佛教的傳入 4.4.2佛文化思想特色 4.4.3佛文化對醫藥學影響 4.4.4佛教徒對醫藥學的傳播 第五章 中醫特色思想 5.1中醫天人觀 5.1.1中醫天人觀思想基礎 5.1.2中醫對“天”及“天人關係”的認識 5.1.3中醫天人觀現實意義 5.2中醫的生命觀 5.2.1生命現象認識誤區 5.2.2中醫對生命規律的認識 5.2.3中醫“生命觀”意義 5.3名醫名家思想 5.3.1醫祖-扁鵲 5.3.2醫聖-張仲景 5.3.3太醫令-王叔和 5.3.4抱朴子-葛洪 5.3.5藥王-孫思邈 5.3.6啟玄子-王冰 5.3.7瀕湖山人-李時珍 5.3.8法醫學之父-宋慈 第六章 中醫藥養生文化 6.1中醫養生思想源流 6.1.1何為養生?何為治未病? 6.1.2養生、治未病思想源流 6.1.3古今養生需求 6.2養生之道 6.2.1順應自然之道-晝夜節律 6.2.2順應自然之道-七日節律 6.2.3順應自然之道-四季節律 6.2.4順應自然之道-生命周期律 6.2.5動而中節之道 6.2.6精神調攝之道 6.2.7三因制宜之道 6.3中醫養生之術 6.3.1運動養生 6.3.2飲食養生 6.3.3藥膳養生 6.3.4針灸推拿養生 6.3.5茶、酒養生 6.3.6其他養生方法 6.4藥食同源的飲食文化 6.4.1藥食同源歷史演變 6.4.2法定藥食同源目錄 6.4.3常用藥食同源藥 6.4.4藥食同源中藥引發思考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學時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5春夏 | 彭崇勝、王夢月、沈琦、邱明豐、孫海英 | 24學時 | 11165人 |
第2次開課 | 2015秋冬 | 6032人 | ||
第3次開課 | 2016春夏 | 32學時 | 5622人 | |
第4次開課 | 2016暑假 | 1789人 | ||
第5次開課 | 2016秋冬 | 10554人 | ||
第6次開課 | 2017春夏 | 8951人 | ||
第7次開課 | 2017秋冬 | 534人 | ||
第8次開課 | 2018春夏 | 2780人 | ||
第9次開課 | 2018秋冬 | 11308人 | ||
第10次開課 | 2019春夏 | 11907人 | ||
第11次開課 | 2019秋冬 | 2522人 | ||
第12次開課 | 2020春夏 | 12489人 | ||
第13次開課 | 2020秋冬 | 12138人 | ||
第14次開課 | 2021春夏 | 14148人 | ||
第15次開課 | 2021秋冬 | 43學時 | 待定 |
課程特色
教學計畫
內容主題 | 計畫內容 |
---|---|
緒論 | 主要介紹通識教育目標、理念和該課程的由來;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教學、考核方式及注意點。提高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認識,更好地掌握該課程的學習定位。 |
走近中醫藥 | 通過一些實例從公眾支持和反對兩個不同角度認識中醫藥;進一步從中醫藥學起源、中醫藥理論概要的科普水平認識中醫藥學的歷史和主要理論。使學生對中醫藥學有初步的了解。 |
中醫藥基本理論、思想 | 通過介紹中醫陰陽、五行和臟腑經絡、藥性理論,使修讀者對中醫基本理論體系的根基有初步認識,並在學習中了解這些理論的優勢和不足,為零基礎學員提供入門知識。 |
中醫藥傳統文化基因 | 從中醫藥的視角探討中國早期的易文化和後來形成的三大主流文化儒、道、釋在中醫藥學科的積澱,重新審視中醫藥文化精髓。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特別是中醫藥文化。 |
中醫特色思想 | 從中醫天人觀和生命觀入手,探討中醫對人體健康的一些重要看法。進一步從古今名醫名家的思想、故事展現中醫思想特色。使學生更準確地了解中醫藥特色和文化。 |
中醫藥養生文化 | 從中醫藥養生、治未病思想源流探討養生概念。進一步從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不同層面進行簡要討論。最後討論“藥食同源”的養生文化。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養生目標,規劃和諧健康人生。 |
教學目標
考核標準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10 | 1.0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20 | 2.0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20 | 2.0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15 | 1.5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15 | 1.5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20 | 2.0 |
表格參考資料 |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如何學好《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線上課 | 5.0 |
中醫藥,巫術、偽科學還是科學? | 5.0 |
瘟疫的中醫藥防治 | 5.0 |
課程總複習、中醫藥研究熱點概述 | 5.0 |
表格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