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動互聯終端iPAD為例》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義新。
基本介紹
- 書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動互聯終端iPAD為例
- 作者:景義新
- 譯者:趙麗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8月 (1版1次)
- 頁數:17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64082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動互聯終端iPAD為例》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義新。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動互聯終端iPAD為例》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義新。書名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動互聯終端iPAD為例 作者 景義新 著 譯者 趙麗 ISBN 9787516164082 頁數 170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15年0...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發展研究》是2020年3月中國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玉崗。內容簡介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發展研究》立足當前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對新媒體的傳播與發展進行系統性研究,順應當前新聞傳播的發展變化,順應媒介融合的時代趨勢,順應公眾對傳媒市場的需求,對新媒體的基本認知、新媒體的核心...
媒介生態學(media ecology),又稱傳播生態學(communication ecology)、傳媒生態學是1938年由尼爾波茲曼提出的,起源於美國。學科介紹 媒介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其構成要素之間、媒介與媒介之間、媒介與外部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係並保持著某種和諧。學科概況 研究宗旨 人類社會的普遍聯繫中,從媒介生態的內在...
“個案研究”分別以移動社交工具陌陌、移動微視頻套用美拍和百度貼吧、新聞網站和網路宣傳片為例,從多元視角對新媒體環境中不同媒介形態進行研究。目錄信息 觀點薈萃 專題策劃 “《新媒體與中國社會發展》精選”說明【謝耘耕】/9 中國網際網路二十年發展歷程回顧【劉 璐 潘 玉】/13 中國網民網際網路使用習慣調查【上海...
2006年 4月25日,第二屆中國媒體經營管理論壇再次拉開序幕。此次論壇邀請了國內外報刊、網路媒體、移動通訊服務商、廣告界的重要人物,圍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合作方式,出版物發行量核查對新舊媒體管理與市場的影響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媒體出版界重要人士400餘人出席會議。會議議題 經研究,2007年4月27日,將舉辦第三...
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將“融合媒介”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他強調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個媒介之間的合作和聯盟。喻國明教授在《傳媒經濟學》中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以信息...
二是涵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一帶一路”國家媒體指南》突破了以往媒體研究單純聚焦傳統電視的局限,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新媒體發展現狀有了更多篇幅的展現,力求全景構建反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發展概貌。在當前新興媒體蓬勃發展、媒體融合日益加深的格局下,這種研究拓展尤為重要,引人關注。三是點面結合...
作為一種物質實體,媒介反映了物質和能源的本身特點和存在形貌,如石碑堅硬,紙張薄軟,大喇叭粗獷,電視機精緻……它們都有形體、有重量、有尺寸,可移動、可保存、可毀壞。信息與符號、符號與媒介之間關係,猶如毛與皮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2、傳播媒介有別於傳播形式 傳播形式是指傳播者進行傳播活動時所...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術期刊媒介融合問題研究/光明社科文庫》還研究了學術期刊媒介融合的模式,在總結和借鑑了國內外媒介融合發展的實踐和方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高校學術期刊媒介融合的基本方式:一,與其他媒體的組織融合;第二,同類期刊的技術融合:第三,與網路出版的技術融合;第四,利用移動終端、微信平台的傳播...
全書內容的跨度從十多年前Web 2.0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機器人新聞和虛擬現實,內容前沿,觀點新穎,視角開闊,描述深入,分析透徹,較好地結合了媒體融合的實務與理論、現象與本質、微觀與巨觀等諸多方面,適合對媒體融合、信息與傳播技術(ICTs)發展、媒介研究和新聞傳播教育有興趣的研究者和學習者閱讀。圖書目錄 目...
第三節液態化與多元互動一移動互聯時代的文本實踐123 第四節講故事與非虛構寫作一情感與文本的生成127 第六章重構輿論:從“可能”到“可見”134 第一節輿論如何可能?134 第二節“可見性”:一種媒介研究的新路徑137 第三節“公眾”:“每個人都有被看見的權利”139 第四節“公共事務”:“公”與“私”的...
獲取社交媒體數據 292 變數設計與計算機編碼 294 結論 296 第34章 大數據分析 298 引言:新聞學中的大數據 298 新聞生產中的大數據 299 關於新聞接受的“大數據” 301 機會和威脅 304 新聞研究中的“大數據”應走向何方 306 致謝 306 第35章 Q-方法與新聞客群研究 307 在新聞中度過生命里的一天 307 融合媒介...
傳播學包括傳播法學、傳播理論研究、媒介發展研究、跨文化交際、廣告學、藝術傳播等分支。五、就業方向不同 新聞學多在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單位就業,另外還可以在出版社、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師資格證,到學校里當老師;傳播學可在傳統媒體、新媒體、廣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
傳播學包括傳播法學、傳播理論研究、媒介發展研究、跨文化交際、廣告學、藝術傳播等分支。五、就業方向不同 新聞學多在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單位就業,另外還可以在出版社、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師資格證,到學校里當老師;傳播學可在傳統媒體、新媒體、廣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
客群研究的傳統脈絡 客群測量的理論譜系 本書的理論脈絡 3.客群測量的概念界定與發展脈絡 客群測量的概念界定 客群的可測量性 客群測量的發展脈絡 客群測量與媒介成熟 測量技術的演進 測量技術的發展趨勢 4.客群測量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剖析 傳統客群測量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環境給媒介測量帶來的挑戰 5.電視媒體的互動多...
鄧建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傳播學系主任。研究方向 傳播思想、媒介融合、國際新聞、媒介研究、媒介哲學 任教課程 《新媒體理論》、《說服與傳播運動》、《辯論、演講與談判》、《網路新聞傳播原理》、《傳播理論》、《傳播研究方法》、《跨文化傳播》、《新聞傳播專業英語》、《傳播思想史...
劉頌傑,男,畢業於中山大學,博士,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 新聞生產社會學、媒體轉型研究、媒介組織制度變遷。講授課程 新聞採訪與寫作、西方財經新聞、媒體轉型業務研究等。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11-2014年: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公共傳播管理方向)博士。1998-2001年:財政部部屬江西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
貝備以跨界的思維方式將傳統媒體與電商相融合,通過整合集團獨有的七大媒體資源(衛視、省級地面專題,品牌廣告,影視投資,網路行銷,節目製作發行、定製,微電影,媒介研究與新媒體)及銷售渠道(PC端、移動端、O2O、TV閃購、自媒體社交導購)優勢,為母嬰品牌商提供立體化、智慧型化、溫情化的行銷服務,憑藉母嬰電商...
貝備以跨界的思維方式將傳統媒體與電商相融合,通過整合集團獨有的七大媒體資源(衛視、省級地面專題,品牌廣告,影視投資,網路行銷,節目製作發行、定製,微電影,媒介研究與新媒體)及銷售渠道(PC端、移動端、O2O、TV閃購、自媒體社交導購)優勢,為母嬰品牌商提供立體化、智慧型化、溫情化的行銷服務,憑藉母嬰電商...
中國電視大會是指“世界電視日”中國電視大會,2016年年11月21日到22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媒體融合推進委員會、BIRTV組委會、北京電視台、中國傳媒大學、鳳凰衛視、央視市場研究(CTR)、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共同主辦。大會將以“電視的未來與價值”為主題...
解讀 論傳播思想史研究的史觀問題:一種歷史批評視角 論曹禺話劇在國外的傳播與接受研究 數字音樂移動聆聽行為的現實圖景、生成動因與社會文化意涵 “知音論”與文藝片市場 共識與分歧:基於文獻計量的“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國內外研究比較分析 西方中國學的知識身份歸屬——英美學界中國社交媒體研究之我見 ...
在極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給予自己的妻子死後些許的尊嚴,這是大毀滅後存在的人性的象徵……”一時間,這個叫吳加芳的四川綿竹男子被人們稱為“地震中最有情意的丈夫”,網路里“嫁人就嫁吳加芳”的帖子也被爭相轉載,他背妻的畫面被眾多媒體稱為“一個中國農民的愛情”。但半年之後,吳加芳與相識僅僅9天的...
第四版以全媒體新聞編輯業務為教學基本點,在各個章節的內容編寫中都突出媒介融合進程中融合新聞編輯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更緊密地與當前媒體變革和新聞編輯業務改革實踐相結合,更加注重對傳統媒體編輯業務與網路新媒體編輯業務的兼顧、比較和整合。本書在理論和案例兩方面都更加切合當下的新聞業發展需要,採用理論闡述與...
加強科普資源開發和整合,提升優質科普內容資源創作和傳播能力,多渠道推進數字科普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建設即時、泛在、精準的信息化全媒體傳播網路,服務數字社會建設。——強力推動智慧科普建設。從建設平台、匯聚內容、組建運營、保障機制等方面系統規劃推進,建設省級數字科普公共服務平台,打...
69聖戰--網民的群體狂歡 全民娛樂時代下的網路惡搞--"百變小胖"00輿論引擎:網路事件透視 作者簡介 管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競爭情報和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新媒體與網路傳播系主任,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競爭情報與創新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