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國(復旦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鄧建國(復旦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鄧建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復旦大學傳播學系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建國
  • 國籍中國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傳播學
  • 學術代表作:《強大的弱連線——中國Web2.0網路使用行為與與網民社會資本關係研究》
  • 主要成就:“首屆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最佳論文獎,2009年 
研究方向,任教課程,獲獎記錄,社會任職,主要成就,代表性論文,代表性課題,

研究方向

傳播思想、媒介融合、國際新聞、媒介研究、媒介哲學

任教課程

《新媒體理論》、《說服與傳播運動》、《辯論、演講與談判》、《網路新聞傳播原理》、《傳播理論》、《傳播研究方法》、《跨文化傳播》、《新聞傳播專業英語》、《傳播思想史》等

獲獎記錄

“首屆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最佳論文獎,2009年

社會任職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美國分會理事

主要成就

1. 專著:鄧建國: 強大的弱連線——中國Web2.0網路使用行為與與網民社會資本關係研究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年12月.
2. 專著:鄧建國:媒介融合: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7年
3. 專著:《傳播研究方法》 [美]基頓、[中]鄧建國、張國良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年
4. 參編:《網路傳播新論》 張海鷹 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年
5. 參編:《解碼新媒體》 趙凱 主編 文匯出版社 2009年
6. 參編: 《新聞事業與新聞傳播學》宋超主編 上海人民出版2009年
7. 譯著:《認識媒體》 美 羅德曼 著 鄧建國譯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1.
8. 譯著:《新媒體壟斷》美 Ben Bagdikian 著 鄧建國 等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9. 譯著:《傳播研究量表手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
10. 譯著:《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 鄧建國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

代表性論文

研究方向:對外傳播
1. 鄧建國. (2010). 國際新聞傳播碩士課程設計的新思路. 對外傳播, (10), 41–42.
2. 鄧建國. (2011a). “半島時刻”:看半島電視如何落地美國. 對外傳播, (12), 60–61.
3. 鄧建國. (2011b). 美國之音數位化轉向的背後. 對外傳播, (10), 50–51.
4. 鄧建國. (2011c). Web2.0與e-社會科學的興起. 對外傳播, (3), 44–45.
5. 鄧建國. (2012a). 管窺外國在華政務微博. 對外傳播, (5), 54–55.
6. 鄧建國. (2012b). 美國外宣與社會性媒體的整合. 對外傳播, (2), 49–50.
7. 鄧建國. (2015). 中國的國際傳播需要著力培養“高端對話”人才. 對外傳播, (11), 13–15.
8. 英文論文”Expatriates’Weblogs in China: A New Channel for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入選2006年6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現代化、現代化和中國媒體”國際學術會議(Conference on Modernization, Modernity and the Media in China)並獲得1000美元的獎學金資助到會宣讀論文。該文發表在《復旦大學學報(社科英文版)》2007.1
9. Book Review on Working Class ICTs, Fudan Journal (English version), June 2010
10. 英文論文(與朱春陽合著)How to Succeed in Media Product Innovation China Media Research 2(4) 2006
11. 美國外宣與社會性媒體的整合[J]. 對外傳播,2012(2)
12. 培養三種核心能力:國際新聞傳播碩士課程設計的新思路[J].新聞大學,2011(1)
13. Web2.0與e-社會科學的興起[J]. 對外傳播,2011(3)
14. 美國之音數位化轉向的背後[J]. 對外傳播,2011(10)
15. “半島時刻”:看半島電視如何落地美國[J]. 對外傳播,2011(12)
16. 歐巴馬上海Town Hall Meeting的傳播效果簡析[J]. 對外傳播,2010(3)
17. 英國媒體報導中關於阿克毛事件的邏輯謬誤[J]. 對外傳播,2010(4)
18. 積極監測和應對上海世博期間的輿論危機隱患[J]. 對外傳播,2010(6)
19. 歷屆世博會的成功要素分析 [J]. 對外傳播,2010(5)
20. 誤導輿論的美國涉華環境報導[J]. 對外傳播,2010(9)
21. 國際新聞傳播碩士課程設計的新思路[J]. 對外傳播,2010(10)
22. “世界盃”和南非形象[J]. 對外傳播,2010(11)
23. “全球之聲”網站挑戰中國對外傳播[J]. 對外傳播,2009(2)
24. 傳播中國的另類力量:在華外國人的部落格[J]. 對外傳播,2009(6)
25. 行為者與觀察者:西方媒體對華報導中的基本歸因錯誤原因分析及對策[J]. 新聞大學,2008(2)
26. .融合與滲透:網路時代國際傳播的新特徵及對策[J].對外傳播,2009,(12)
研究方向:媒介融合
27. 鄧建國. (2012a). 美國傳統媒體網站收費模式變遷研究——以《紐約時報》為例. 電視研究, (11), 35–38.
28. Deng, J. (2018). The Paper Janus: How exceptionalism based on regaining influence and doing new media help a Chinese mobile news app negotiate censorship for better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3(2), 113–133.
29. 麥可·舒德森, 沈薈, & 鄧建國. (2018). 傳播研究的歷史取向——談談傳播史的研究方法. 新聞記者(4), 86-96.
30. 鄧建國. (2018). 新聞=真相?區塊鏈技術與新聞業的未來. 新聞記者,No.423(5), 83-90.
31. 鄧建國. (2012b). 美國外宣與社會性媒體的整合. 對外傳播, (2), 49–50.
32. 鄧建國. (2013a). 罅隙微光:《紐約時報》引領下的美國報紙網站收費潮. 新聞記者, (2), 43–49.
33. 鄧建國. (2013b). “專業化分散式”新聞生產時代的到來?——自媒體的挑戰與機遇. 新聞記者, (8), 22–29.
34. 鄧建國. (2014). 傳統與變革:數字時代老牌新聞學院的變與不變——以哥大新聞學院的課程改革為例. 新聞大學, (6), 109–115+88.
35. 鄧建國. (2015a). 篩選與呈現:信息疲勞背景下的移動內容傳播新趨勢——以雅虎新聞摘要與NYT Now為例的分析. 新聞記者, (6), 16–24.
36. 鄧建國. (2015b). 中國的國際傳播需要著力培養“高端對話”人才. 對外傳播, (11), 13–15.
37. 鄧建國. (2016). 時空征服和感知重組——虛擬現實新聞的技術源起及倫理風險. 新聞記者, (5), 45–52.
38. 鄧建國, & 麥可·舒德森. (2015). 我對新聞業未來謹慎樂觀——麥可·舒德森學術訪談. 新聞記者, (2), 4–12.
39. 鄧建國. (2012a). 從紅海到藍海:美聯社的轉型創新. 新聞記者, (4), 52–57.
40. 鄧建國. (2012b). 電子書的未來:為讀者創造新的價值. 中國出版, (20), 35–36.
41. “信息中心”:未來報紙的新聞編輯室?——美國甘耐特集團的“激進”報業改革[J] 新聞記者,2007(1)
42. .封閉與開放:“圖文仿真報紙”的尷尬處境[J].新聞記者,2008(3)
43. 美國災害和危機新聞報導中新媒體的套用[J].國際新聞界,2008,(4)
44. 美國報紙網路視頻:融合新聞的實質一步?[J].中國報業,2008(8)
45. 我國仿真數字報前景尷尬[J]. 中國報業,2008,(11)
46. 美國報紙行動網路的發展[J]. 中國記者,2008,(9)
47. 管窺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以南加州大學新聞系的試錯為例[J]. 新聞大學,2009,(1)
48. 範式的轉移:美國汽車業危機對我國報業發展的啟示[J]. 中國報業,2009,(3)
49. 妨礙我國網路新聞發展的幾個認知和行為誤區[J]. 新聞記者,2009,(5)
50. 多媒體時代的新聞職業培訓——親歷“波因特方式”[J]. 新聞記者,2010,(1)
51. 報媒辦網尚待廓清的觀念誤區[J]. 新聞實踐,2010,(2)
52. 學習新媒體 尋求新模式——美國網路新聞商業模式創新的三個新動向[J]. 新聞記者,2010,(4)
53. 媒介融合:客群注意力分化的解決之道——兼與“反媒介融合論”商榷[J]. 新聞記者,2010,(9)
54. 速度與深度:Twitter對美國報業內容生產流程的重構[J]. 新聞記者,2011,(3)
55. 紅海與藍海:美聯社的轉型創新[J]. 新聞記者,2012,(4)

代表性課題

1. 2016年 國家社科一般項目 《媒介融合深化背景下數字驅動的新聞生產現狀、趨勢及支持生態研究》 項目首席專家
2. 2012年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走轉改”與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研究》子項目負責人
3. 2009年 國家社科青年項目:《媒介融合時代報紙內容創新和商業模式研究》 。本研究主要從Web2.0趨勢對網路網路行為的影響出發,探索報紙轉型的路徑和商業模式。項目首席專家
4. 2010年《美國主要社交網站中的中國國家形象評估》 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委託。項目負責人。本研究著重分析和評估2010年美國社交網站涉華報導中的中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形象,並分析這些輿論對中國國家整體形象產生的影響,提出對策建議。
5. 參與2011年上海市上海建設交通行業社情民意研究 “上海市城鄉建設與交通委員會”。
6. 主持“無煙上海“項目 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國際防癆與肺病聯合會、無煙青少年組織合作。無煙上海旨在上海倡導有效的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無煙法律制定和實施,保護上海職業人群及公眾免受暴露於二手菸危害,為世博期間的上海營造真正的百分百無菸環境。
7. 參與主持年上海《浦東政府形象傳播戰略研究》。由浦東新區政府委託。負責組織和實施“浦東外籍人士眼中的浦東政府形象”問卷的撰寫(英文)、調查組織和實施、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等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