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傅堯俞濟源草堂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傅堯俞濟源草堂⑴
微官共有田園興,老罷方尋隱退廬⑵。
栽種成陰十年事,倉黃求買萬金無⑶。
先生卜築臨清濟⑷,喬木如今似畫圖⑸。
鄰里亦知偏愛竹,春來相與護龍雛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傅堯俞:字欽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濟源:縣名,屬河南省。
⑵老罷:年老罷職。廬:屋。
⑶求買:指求買房屋、樹木。一作“欲買”。百金:原本作“萬金”,據別本改。
⑷卜築:擇地建屋。清濟:指濟水,源出河南濟源王屋山。
⑸喬木:古老高大的樹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因傅氏早已徙居濟源,因以喬木代表其故鄉並言其居住久長。
⑹龍雛:指竹筍。
白話譯文
做小官的都有回歸田園的逸興,老邁罷職才真地找尋隱居的屋廬。幼樹栽種十年方能夠綠葉成蔭,倉促間百兩黃金難以買到樹木。傅先生造屋面臨著清清濟水,喬木如今已美如畫圖。鄰里也懂得最愛竹子,春天共同保護那細小的嫩竹。
創作背景
傅堯俞,史稱其十歲能文,未冠舉進士,時人奇之。登第後曾知新息縣,後官至中書侍郎。因反對新法而屢遭貶謫。濟源草堂是傅氏所建,在濟瀆廟西。熙寧四年(1071),蘇軾為之題詩,詠傅堯俞居所濟源(今屬河南)“草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寫做官的人在任職時都有田宅園圃供居住,所以直到年老致仕時才著手尋找退休的住處。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為下文寫傅堯俞的遠見——早早就建造了濟源草堂作鋪墊。頷聯寫理想的住處不容易得到。出句謂就自然環境來說,要想居屋綠樹環繞起碼要十年。《管子·權修》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對句則是從人文環境方面來說的,意謂倉促之間一般很難買到與高尚之人毗鄰的房子。這裡的“倉黃”同“倉皇”。“萬金無”不是指沒有錢,而是指沒有高鄰。《南史·呂僧珍傳》記載:“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接下來的頸聯是點題之句,寫傅氏濟源草堂及其環境。詩人說,您很早就選擇在流水澄澈的濟瀆建草堂了;如今草堂周圍林木成蔭,環境清幽,宛如一幅圖畫。這是稱讚傅氏具有遠見卓識。
尾聯由景及人,寫草堂主人的愛好心性,是全詩的關鍵所在。“龍雛”是竹筍的雅稱:蘇軾有時候又稱其為“竹萌”、“籜龍”。張耒《食筍》詩云:“荒林春足雨,新筍迸龍雛。”傅堯俞偏愛竹子,這是四鄰皆知的事情,所以他們在春天到來時,都會一起保護竹筍。這裡一方面暗示傅氏有一群好鄰居,呼應前文,另一方面則是讚揚性情高潔,瀟灑俊雅。竹子自先秦以來就被賦予人格特徵和倫理意義,成為清雅脫俗,氣格堅貞的象徵。歷來的風流高士無不愛竹,如“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等等。蘇軾自己也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於潛僧綠筠軒》)傅堯俞幼負才名,更自言“性不喜囂雜”。邵雍曾贊其人“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溫”。可見,傅氏隱居於修竹幽篁之間是其天性使然,詩人以竹譽之也確乎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