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綜合徵

倦怠綜合徵是一種病症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心理上會慢慢積壓病症,等到某一天心理疾病爆發後,就會變得不想去公司、不想上班、不想工作……這就是努力過頭以後的結果,也就是讓身心都感到格外疲憊的“倦怠綜合徵”。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倦怠綜合徵
  • 常見病因:工作用力過猛
  • 常見症狀:對工作感到疲憊、睏乏,甚至厭倦
  • 傳染性:無
  • 傳播途徑:無
病症信息,症狀表現,產生原因,遠離方法,

病症信息

倦怠綜合徵縱使你有再多的能量也總有用完的那天,在這個過程中,心理上會慢慢積壓病症,等到某一天心理疾病爆發後,就會變得不想去公司、不想上班、不想工作……這就是努力過頭以後的結果,也就是讓身心都感到格外疲憊的“倦怠綜合徵”。
經常在我們周圍看到這樣的人:他們隨時保持火力全開的衝刺狀態努力工作,但拚命努力到最後只會產生深深的倦怠感,最後對工作失去了興趣。無論多么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總是透支體力與激情來努力,到最後就會失去對工作的欲望。因此,每當我們被別人指出自己懈怠責任的時候,應該認真的閱讀自己的內心世界,找出壓力的來源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壓力源被找出,再根據自己的能力把責任進行適度的調整。不過分勉強自己,不用過高的標準強迫自己,倦怠就會自行的消失。

症狀表現

職業倦怠最常表現出來的症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產生原因

“倦怠綜合徵”所有的職業人群都有可能患上“倦怠綜合徵”,但相對來說也有風險更高的職業,那就是“感情職業”。所謂的感情職業,就是指在工作中對情感要求較高的職業。
如服務業的人長期被要求面對客戶時應當保持謙和有禮的微笑,讓客戶留下好印象;醫療業的人常被要求要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考慮,但又不能讓自己受到患者情緒影響;教職人員常被要求在學生面前保持教師的威嚴,但又要創造讓學生說話的氛圍……像這樣需要大量“感情勞動”的職業,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心理倦怠感。
即使如此,也有不少人喜歡和人接觸的工作,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接受到的客戶或對象的肯定會讓他們感到獲得了無上的獎勵。“因為我喜歡和人接觸,所以我選擇服務業”“因為我想幫別人,所以我當了護士”“因為我喜歡小孩,所以我當了老師”……諸如此類對自己的感情性職業抱有熱愛的人也不少,但如果目標意識過高,會容易在不知不覺間讓自己努力過頭,一旦熱情消泯,就很容易患上“倦怠綜合徵”了。
找對工作了嗎?
由於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了趕緊找到一份工作會漫無目的地四處撒網,最後糊裡糊塗進入職場工作,根本沒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好像入錯了行,這種嚴重職業錯位的情況,長期延續必然會導致職業倦怠。
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自我評價低、凡事追求完美主義、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職業倦怠症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種“工作狂”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情緒急躁,進取心強,在外界看來好像衝勁十足,就像永不斷電的長效電池,實際上身心狀況透支,而易導致身心倦怠。
來自工作內容或職場環境的失衡
工作負擔過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資待遇不符合期望、職場的人際關係疏離、強烈認為組織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合,這些都會變相引發職業倦怠症。
很多職場工作者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故意視而不見,以為像感冒一樣能不藥而愈。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愈來愈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抑鬱症中。

遠離方法

首先,開啟自己的“ON”和“OFF”開關。對工作熱情的人,往往在周末的時候也想著工作的事情,持續和同事保持工作上的聯繫,責任心更強一點的人可能還會產生一種時效性的緊張感。因此,“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休息的時候就忘記工作,好好享受悠閒的生活”的“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
其次,工作不要追求完美。比如,有時候會想“作為護士必須做合格的白衣天使”“作為上司必須做受到部下仰慕的上司”,但實際上,這是在為自己設定工作角色,而工作的時候,為了保持這種固定的形象,不知不覺之間就會過分努力,忘記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其實,不管是什麼職業都是各不相同的,保持自己的風格就是最好的,不要過分追求完美。
再次,有意識地去休息。如前文所述,人在繁忙的時候會充滿活力,完全忘記了自己還需要休息這回事。但如果一直不休息,想要“一鼓作氣”,疲勞就會不斷積累。即使繁忙的時候,也要注意讓自己休息,有意識地不去加班,保持持續的好精神才能一直良好地工作下去。
“我最近是不是太拚命了”——當你問到自己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回過頭去看看,自己是不是太過努力了?這樣就能夠良好地控制自己的壓力,找到合適的工作目標,更好地進行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