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藉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化教學設計
  • 外文名:Instructional desig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特點: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
  • 教學策略:教師導向
信息化教學,特徵,基本原則,開發模式,教學設計內容,

信息化教學

其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 和手段的改變,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整體的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佳化。套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佳化教學效果。

特徵

關鍵要素
傳統教學
信息化教學
教學策略
教師導向
學生探索
講授方式
說教性的講授
互動性指導
學習內容
單學科的獨立模組
帶逼真任務的多學科延伸模組
作業方式
個體作業
協同作業
教師角色
教師作為知識施與者
教師作為幫促者
分組方式
同質分組(按能力)
評估方式
針對事實性知識和離散技能的評估
基於績效的評估

基本原則

1.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是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
2.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
3.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4.強調“協作學習”。這種協作學習不僅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作,如實施跨年級和跨學科的基於資源的學習等。
5.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開發模式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開發模式

開發模式

教學目標分析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對教學活動展開後需要達到的目標作出一個整體描述,可以包括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將學會什麼知識和能力、會完成哪些創造性產品以及潛在的學習結果。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學習問題與學習情景設計
學習問題(包括疑問、項目、分歧等),這是整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學習者的目標是要闡明和解決問題(或是回答提問、完成項目、解決分歧),信息化學習就是要通過解決具體情景中的真實問題來達到學習的目標。
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的設計
從設計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係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由於學習環境對學習活動是一種支撐作用,學習環境的設計必須在學習活動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可能需要不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所設計的學習環境能支持哪些學習活動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教學活動/學習活動過程的設計
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群體協作的。群體協作的學習活動表現為協作個體之間的學習活動的相互作用。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具體成果形式不僅僅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項內容的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學情景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連結與嵌入的多媒體網路資源組成。

教學設計內容

(1)教學設計方案;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學生作品規範/範例;
(4)學習參考資源
(5)活動過程模板(如實驗報告模板、信息調查模板);
(6)活動過程評價量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