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侗族主要分布在
貴州省的
黎平、
從江、榕江、天柱、錦屏,湖南的新晃、靖縣、通道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等縣。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多通漢語。原無文字,1958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己的民間戲曲——
侗戲。
侗族以錦屏縣為界,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無論南侗、北侗,都嫻於演唱婉轉悠揚的“侗歌”。
攔路歌
攔路歌是多姿多彩的侗族民歌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品種,運用於多種不同的場合。在三江侗族婚禮中,新娘三朝回門,從夫家回娘家時,男方寨上派出一支隊伍陪伴新娘前往女方寨子。女方寨上用紡車、織布機、油茶濾、杉木尾、禾桿草、乾辣椒、柚子枝葉、竹簍、雞籠、木馬、風車之類,一步步堵塞路口,歌手擺開陣勢,眾多親圍看助威。雙方對唱“攔路歌”和“開路歌”。男方隊伍唱對一樣,女方寨上搬開一樣,最後路障全部撤除,迎客進寨。在廣西三江、龍勝一帶,“月也”時,客寨蘆笙隊來到主寨寨外,主寨也用侗家生活和勞動中的各種用具和雜物,設下重重路障。主客雙方擺開歌陣,比婚禮中所唱更醋暢盡歡。在這個場合比歌才,比知識,比機智,也增友誼,先對象,育愛情。客隊唱歌答對一樣,主寨撤走一樣,如果客隊答不出歌,可以燃放鞭炮向主寨表示敬意,主寨也就盡撤路障,迎客進出寨。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種歌調。主要流行於南侗(
黎平、榕江、
從江一帶)方言區。它是一種多聲部合唱,是中國民間支聲
復調音樂的一種形式,為廣大侗族人民所喜愛,在國內外音樂界享有盛名。其主要旋律在低聲部,高聲部都是派生而出。男聲大歌曲調雄壯有力,氣勢磅礴;女聲大歌曲調優美明朗,娓娓動聽。演唱大歌分男女歌隊,每個歌隊至少三人,多則十幾人,由老歌師嚴格訓練。歌隊中最有名望的是歌師,歌師是歌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一般年齡在35歲以上。歌師應具備的條件一是青年時是優秀歌手;二是掌握眾多的歌詞和唱腔;三是能即興編歌;四是作風正派,有組織領導能力。歌隊成員一般都由同一宗族或同一村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組成,同一宗族的男歌隊和女歌隊不能對歌。大歌是在村與村、寨與寨之間集體做客的莊重場合中演唱。大歌歌詞的句型,一般很長,有幾十字、上百字的長句子;也有幾十句、上百句一首的長歌。演唱時節奏緩慢,聲調悠揚,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它是中國目前所發現的民間最完善的一種民間合唱。
分類
侗族大歌的種類很多,從形式上可分為:
鼓樓大歌
這類大歌是主客雙方在鼓樓中對唱。如果客隊是女的,主隊必須是男的;否則反之。內容以長篇敘事詩(神話、傳說、故事、讚歌等)為主。因為鼓樓大歌系男女雙方對歌,其內容也有不少愛情故事。
聲音大歌
這類歌式以表現歌曲的曲調和歌隊的聲音為主。可調一般較短小。曲調多是對蟲鳴、鳥叫、流水等自然音響的模仿,所以聲音變換多,基本上是一首詞一個曲調。這類歌的演唱,一般是穿插在鼓樓大歌的演唱中進行。聲音大歌不是對唱,而是知多唱多,知少唱少。男女聲都有聲音大歌,但女聲聲音大歌特別優美動聽。
從江江縣的“蟬歌”,是學蟬鳴鳥叫之聲,在侗族大歌的聲音大歌中十分著名。
侗族聲音大歌,侗語稱“嘎所”,“所”即是聲音的意思。是在鼓樓對唱的其他歌種中派生而出的獨立歌種,是大歌音樂中最精華的部分,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音樂研究價值。
聲音大歌按其表現手法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模擬自然聲音的大歌,第二種是純粹炫聲的大歌。多以其模擬對象為題,表達男女間相互愛慕之情,也有敘事、說教為主題的,往往實詞部分只有幾句,而在後半部分虛詞的拖腔中傳遞出意猶未盡的含義,唱者有意,聽者還需細細去品,曲調優美,婉轉悠揚,和聲音響和諧,拉腔部分富於表現力。
聲音大歌通過豐富的和聲運用,樸素的支聲手法,獨特的模擬技巧,加上侗族語言的獨特韻律,在侗家鼓樓、風雨橋背景之下,與自然界的各種鳥叫蟲鳴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無異於天籟之音,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敘事大歌
這類大歌一般是歌隊出寨走客,應主人的邀請而唱。歌較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著名的敘事歌有《珠郞娘美》、《莽歲流美》、《元東》等。
禮俗大歌
一種是每年正、二月間祭祖母堂時,手拉手或手搭肩踩堂唱的歌。另一種則是當有外寨客人來時,主人在村口攔路,主客相互盤問對唱的歌。
童聲大歌
這類大歌多系兒童遊戲時所唱。可詞短小,節奏明朗,曲調歡快,朗朗上口。
戲曲大歌
這類大歌一般用在
侗戲的開場或收場,以齊唱為主,最後一句拉腔時才合唱。演唱時,前台後台齊唱,氣氛熱烈。
大歌的歌詞結構也顯示它獨特的韻律格式,使之與音樂相協調。每首歌包括男女對唱兩個組成部分。每部分由相對的十多段或數十段組成,數段又形成一個單位。每一單位的各段最後一個音節要押韻,每段分上下兩個小段。每小段若干句,最後一句為單數音節句,其餘各句都為雙數音節句。小段的句與句之間要押複韻,即第一句的末音節韻與第二句中間某一音節的韻複合,而第二句的末音節又與第三句的中間某一音節的韻複合,依次複合至末尾。
大歌流傳地區並不普遍。它集中流傳在
貴州的
黎平、
從江、榕江三個縣以及廣西三江緊靠從江的一些村寨。大歌都由訓練有素的歌班來演唱。傳統的歌班以房族為基本單位組成的。一般只有未婚青年才能參加。歌班中按性別分成男班、女班。歌班的人數無具體規定,最少在4人以上,最多達20餘人。有時一種臨時性的組合也可多至五六十人。歌班中要選拔出高聲部(也是領唱)的歌手。高音從小就開始培養,一般同時培養幾人。但在演唱中則不論歌班有多少人,唱高音的只有1人。其他成員唱低聲部。每個歌班都由年歲較大的歌師來管理和負責教習。
大歌的正式演唱場面是比較隆重的。通常是外寨的歌班來訪時,主寨 的歌班就邀請對方於夜晚進鼓樓演唱。男性歌班由女性歌班接待,女性歌班由男性歌班接待。同性歌班習慣上是不互相邀請的。演唱也有一定的程式,先由主寨歌班唱《迎客歌》,客寨歌班回唱《贊鼓樓》,然後再進行對唱。對唱大歌常常通宵達旦,唱至次日黎明方散。
侗族大歌走出侗鄉山村,蜚聲國內外。1986年秋
貴州侗族合唱團應邀參加巴黎秋季藝術節,大歌在巴黎引起轟動。
發展
1953年3月,
黎平岩洞女歌手
吳培信、吳山花、吳惜花、
吳秀美四位姑娘參加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第一次登上中南海懷仁堂演唱侗族大歌《嘎亮雷》(
蟬之歌),受到觀看演出的中央領導和首都觀眾的熱烈讚賞和歡迎,中國音協的專家給予了“幕落音猶在,回味有餘音”的高度讚譽。這年9月,作為赴朝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成員,吳培信將侗族大歌唱到了朝鮮前線。
1955年,又是岩洞的姑娘吳全妹等組成的
黎平民間合唱團在北京演唱侗族大歌並第一次被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成唱片,發行全國。
1957年7月,
黎平侗族歌手吳培信隨團中央第一書記
胡耀邦出席在
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將侗族大歌唱到國際音樂的舞台。
1958年,
貴州省音協主席肖家駒等主編的《侗族大歌》由
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為蒐集、整理、保存侗族大歌作出了奠基石的貢獻。
1959年1月,著名音樂家
鄭律成慕名到黔東南採錄侗族大歌,回京後熱情宣傳。
之後,侗族大歌每次參加地區性、全國性的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民族音樂年會、座談會和各類大賽都頻頻獲獎,可以說侗族大歌在神州大地恣情飛揚。但不管怎么說,在這之前,侗族大歌仍是真正的“曲高和寡”。雖然它在國內引起了音樂界的重視,但仍說不上征服國人,更遑論震撼世界。
然而,“好酒不怕巷子深”、“養在深閨有人識”,經過20世紀50至70年代的厚重積澱,侗族大歌終於迎來了80年代的國際“大震撼”。這首先得要感謝國際聲樂史專家當德爾先生。是他在聽到了“在單調的東方民歌中,發現了和聲”的信息後,不遠萬里兩次來到黔東南的侗鄉山寨,親自鑑賞這株“高山奇葩”,並決定把古樸悅耳的侗族大歌推薦到巴黎秋季藝術節去,讓侗歌放聲世界。他在作出這一歷史性的決定後,曾深刻地對陪同他在侗鄉挑選節目參加藝術節的中外同行說:“這是對一個長期沒有文字的民族發展自己民族文化的補償。侗族是音樂的民族,侗鄉是歌的海洋。” 1986年9月28日晚,
首都機場,燈光輝煌,來自
貴州黎平(7人)、
從江(2人)兩縣的一群頭挽髮髻、脖帶項圈、身著紫黑色民族盛裝的侗族姑娘吳玉蓮、吳水英、吳培三、吳培妮、吳培煥、陸俊蓮、陸德英、楊水仙、石明仙9人在領隊冀洲、楊林的率領下,登上了開往巴黎的波音 747班機。他們作為
貴州省黔東南侗族女聲合唱團是應
法國巴黎秋季藝術節的邀請赴法演出的。經過十幾個小時飛洋過海越山掠城的飛行,合唱團一行終於抵達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並受到當德爾先生及巴黎藝術界和中國駐法大使館的熱烈歡迎。熱情的藝術節主人們當即決定,安排侗家歌唱團在夏樂宮國家劇院演出。“老巴黎”都知道,夏樂宮是 1887年萬國博覽會的會址,它在巴黎市中心,隔著
塞納河,和
艾菲爾鐵塔相望。整潔如畫的草坪,鑲嵌著各式雕塑的建築,以及專為藝術節布置的四川風味的茶館,在這個藝術大都會裡也是堪稱“第一流”。
高標準的禮遇,高規格的演出場地,使侗族姑娘們有些心慌不安。
作為藝術節總顧問的當德爾看出了姑娘們的心事,就去親切安慰大家說:“過去,到這裡來演出的,都是各國傑出的藝術家。你們來了,本身就是勝利,也就是最大的成功!”
演出開始了,舞台上靜悄悄的。當這些綴耳環、戴項圈的侗家女,在叮叮噹噹的銀飾碰撞聲中,邁著平穩的步伐緩緩出來時,平時看慣了飛旋舞步,聽慣了強烈音響的巴黎各界的社會名流,意外地觀賞到了純正、樸素、雅致的“東方美”,全場立即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小陸姑娘幾次報幕都被掌聲淹沒。在持續了兩三分鐘的掌聲後,姑娘們才開始演唱第一首歌——《自己許配才如意》。這時,會場突然靜下來,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聽得出來。巴黎觀眾驚奇地發現,侗族的演唱自成規則:不藉助話筒,也不需要樂隊伴奏,先由一個人領唱,然後合唱,不知不覺中,歌隊又分成兩部:低聲部擔任主旋律,高聲部成為支聲
復調,巧妙地點綴滋潤著主旋律。繼而,低聲部又派出一部分拖腔聲部,不僅一直平穩地延續著,中間還加進模仿鳥叫、蟲鳴和小河流水的音響。一時間,人類的情感,悠揚的音樂和大自然的美妙聲響,高度和諧地交融在一起。首場演出,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藝術節執行主席馬格爾維特激動地對
法國《世界報》、《解放日報》、法國各電台、電視台等媒體說:“在東方一個僅百餘萬人的少數民族,能夠創造和流傳這樣古老、純正、閃光的聲樂藝術,在世界上實為少見。它不僅受到
法國觀眾的喜愛,就是全世界人民也都會喜愛的。”馬格爾維特對侗族大歌的高度評價,標誌著侗族大歌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
在這次藝術節上,侗族大歌共演出了6場。不僅每場演出場場爆滿,而且一場比一場熱烈,一場比一場踴躍。從第四場起,劇場前面的過道上,後面的通道上都“人滿為患”。最後一場,姑娘們竟然一口氣唱了20餘首歌,贏得了長達15分鐘的雷鳴般的掌聲,並被熱烈的鮮花簇擁包圍著。看到此情此景,慧眼識侗歌的當德爾先生高興得喜出望外,他忘形地衝到姑娘們面前,舉臂歡呼:“成功了!成功了!”
法國各電台、電視台的音樂編輯們則歡騰地高聲宣布:“侗歌,是第一流的藝術,我們要向全世界播放!”盧森堡、馬德里的電視台也趕來演出現場拍攝侗歌,並隆重推出播放。
法國《世界報》發表了題為《迷人的侗族
復調歌曲吸引了西方觀眾》的評介文章,文中稱:“精煉優雅的侗歌,可以和
義大利歌劇媲美。無疑,在秋季藝術節中,侗歌是最給人們啟示的節目之一,也是秋季藝術節的重要發現和成就之一。”
《解放日報》也發表專題述評說:“侗族大歌是最有魅力的
復調音樂,這種音樂要比純粹遵循中國傳統嚴格規則的音樂更能很快地為西方觀眾所接受。可以肯定,這些侗族歌唱家比起八九世紀之前,西方
復調音樂初期的任何專業音樂家都要高明!”
在
法國的
奧地利籍音樂家彼雷則讚譽道:“侗族大歌的多聲音樂織體與一般合唱不同,它個性獨特,優美動聽,使人感到非常新鮮,然而又印象深刻。”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台灣籍同胞丘淑華女士看完演出後在現場眼含熱淚同侗族姑娘長久地握手,激動得斷斷續續地發表觀感:“好啊,中華兒女是好樣的……我們高興地分享了大陸同胞成功的喜悅!”
侗族大歌在巴黎所展示的藝術魅力,震撼了秋季藝術節,令以藝術欣賞的高水平而聞名於世的
法國巴黎觀眾為之傾倒,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秋天的童話。當然,我們更應該說,勞苦功高的當德爾先生是這個美麗神奇的秋天的童話當之無愧的“伯樂”。
1988年7月26日至9月8日,以黔東南州歌舞團組成的“中國
貴州民間藝術團”代表國家出訪
義大利、
匈牙利、
奧地利等國,參加世界民間藝術盛會——第一屆奧地利克拉根福國際民間藝術節。參加這次演出的還有
義大利、
瑞典、
墨西哥、
南斯拉夫、
葡萄牙、
以色列、
希臘、
土耳其、
奧地利、
匈牙利、
玻利維亞、
捷克斯洛伐克、
英國、
瑞士、
烏干達、
巴西、
蘇聯等20個國家以及義大利的兩個地區的代表團等。這次演出先後到達5個國家,近40個城鎮,行程12000多公里,共演出54場(其中街頭演出12場),觀眾達167000多人次。侗族大歌在每場演出中都以富有東方鄉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而震撼南歐觀眾。西方媒體盛讚侗族大歌多聲部合唱音樂形象鮮明,優美動聽,極富感染力,是地道、純正、最具特色的民間音樂。
後來,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改變,市場經濟的形成和世界經濟大潮的湧來,加上現代文化及外來文化的衝擊,侗族大歌曾一度出現逐漸衰退的現象。跨入21世紀後,隨著民族民間文化得到各國的重視、保護和弘揚,文化的多樣性得到倡導推崇,瀕危的民間文化得到搶救傳承。侗族大歌又迎來了復興輝煌的時期。2001年,
黎平侗族大歌繼1994年後再次入選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其“天籟之音”征服國人,引起億萬各族人民的文化回歸之情和對民族藝術的尊崇之感。不久,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閉幕式也選中
黎平侗族大歌,北京音樂廳和南京音樂大劇院為侗族大歌安排了兩場90多分鐘的專場演出。這次演出使侗族大歌這一朵民族藝術的奇葩在世界各國大學生的心靈中綻放。2006年8月,由黔東南州的吳宇珍、
楊麗等侗族姑娘組成的侗族大歌組合參加了CCTV第十二屆
青年歌手大獎賽,天籟之音打動了全國觀眾,榮獲“最受觀眾喜愛歌手獎”。
2007年4月11日,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抵達東京,開始對
日本進行正式訪問。4月12日,“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中方開幕式在東京舉行。開幕式呈現給中日觀眾的是《守望家園——中國無形文化遺產特別公演》。來自中國
貴州從江縣小黃村的9名侗族小姑娘演唱的侗族大歌作為第二個節目出場演出。當小演員們走上場時,叮噹作響的銀飾先聲奪人,還未啟口,場下已是掌聲雷動。當天籟之音般的侗族大歌在演出大廳響起時,全場轟動了,觀眾們如聞仙樂從天上陣陣飄來,令人心曠神怡,盪氣迴腸。大歌終止,那如浪的掌聲還持續在大廳里迴響,經久不息。當晚,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偕夫人陪同溫家寶總理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演出。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當晚的報導中稱:“幾位來自
貴州省一個山村的小姑娘給日本觀眾帶來了侗族大歌。大歌是侗族一種獨特的合唱方式。孩子們自然純樸的歌聲,贏得在場觀眾潮水般的掌聲。”
東京藤岡女士評價侗族大歌說:“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演,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希望今後還有這樣的機會看到這么精彩的表演。”中野良子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日本著名演員,她說:“聽了歌曲,就想到中國去看一看。像這樣的傳統文化交流對當今時代來說,實在太有必要了。”
隨溫家寶總理出訪的9名小歌手,來自被譽為“侗歌之鄉”的
從江縣小黃村少兒侗歌隊,均為女孩,最大的15歲,最小的才9歲,她們從小就是演唱侗族大歌的好把手。13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他下榻的飯店大廳里接見僑胞代表、留學生代表、中國駐日大使館全體成員及隨他出訪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團。當時有幾百人等著和總理照相,但總理一進門,就直奔那9個唱侗族大歌的小演員,挨個親吻她們,像老爺爺一樣,非常慈祥。他在親吻完這9名侗族大歌小演員後,對侗族大歌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一場成功的演出,勝過一個大的項目。昨晚的演出非常成功,深深地打動了日本觀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是原生態唱法,確實非同凡響,這歌不用伴奏,不用樂器,也能唱出這么整齊、這么和諧、這么美好的和聲。侗族大歌在世界上享有很大的影響,很高的聲譽。”此次出訪活動的參演節目,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薦,文化部審定,節目從全國各地挑選,小黃侗族大歌是
貴州省唯一入選的節目。至此,50多年來,侗族大歌漂洋過海,既在東洋,也在西洋,既在東方國家,也在西方國家,既在社會主義國度,也在資本主義國度的音樂殿堂上留下了永久輝煌的記憶,侗族大歌唱響世界,譽滿全球。
歌曲介紹
定情歌
女:妹不怕,不怕哥屋三個叉;
不怕石頭當撐架,不怕白水當香茶;
只要阿哥志氣大,家會興隆人會發。
(張家禎)
憑天憑地同發誓,妹進哥屋才算真情的夫妻;
結成夫妻同勞動,有哥當家一生一世不愁吃。
(徐朝大)
一心一意來連哥,不怕爹娘處罰多;
鋼刀拿來當板凳,鐵鏈拿來當裹腳。
男:生也不丟死不丟,要學田裡的泥鰍;
泥鰍不怕田乾水,兩我不怕刀割頭。
女:生也莫分死莫分,青藤纏樹樹纏藤;
哪怕背個爛笆簍,討米同靠一邊門。
男:生也要連死要連,不怕雷打火燒山;
雷打肉身魂不散,陰魂不散結良緣。
(秋 鴻)
女:生也不丟死不丟,哪怕閻王把簿勾;
閻王勾了生死簿,黃土蓋面心才服。
男:結成良緣莫分開,生也同生死同埋;
捧崽找嶄鬧笑話,原來擱在我懷窩。
圓親婆:手拿鑰匙喜盈盈,鋪起龍床迎新人;
雙手攤開靈芝草,四角鋪得一展平;
兩頭放起荷葉枕,中部錦被層疊層;
金童玉女成雙對,早生貴子跳龍門。
夸新娘
圓親婆:你家姑娘好聰明,腳勤手巧腦又靈;
對待老的多孝敬,對待少的言語多;
手上澡路般般會,紡紗織布樣樣精;
繡鳳繡得鳳展翅,繡龍繡得龍騰雲;
操持家務是里手,周圍欒轉都有名。
女皇客:爹娘盤女好操場心,盤到十八長成人;
她是人長智不長,對人待客禮義生;
說話不知輕和重,過河不曉淺和深;
炒菜不知鹹和淡,煮飯不曉熟和生;
挑花繡朵她不會,砍柴割草也不行;
年輕望靠老人教,耐煩教她學聰明。
妹崽年輕骨頭嫩,好多門路理不清;
手拿棉花不會紡,手拿細麻不會擰
做雙鞋子不像樣,前露牙齒後退跟;
做事不知好和歹,講話不知重和輕;
關門搭得光當響,走路不管坎和坑;
待人不分老和少,話像牛頭脹死人;
炒菜不知油鹽貴,煮飯不曉碗和升;
望靠婆婆多指教,耐煩教她成能人。
陪酒歌
1、日落西山路難行,翻坡架嶺莫送日子得擔心。
你轉家鄉逍遙殿,心想無計我也收隊轉回屋。
2、送過橋頭客慢走,路上艱難耐耐煩煩莫心憂。
你住一州我一縣,轉回家中可莫冷心拍胸頭。
3、人情是的家底薄,七十賢文廣見多文世上多。
新朋坐下體貼我,言呆口噸每得一句話曖和。
4、自杯酒來黃又黃,從今每來招待親朋是應當。
滿盤剩席是誇獎,六月遇荒每得好菜勸客嘗。
5、今朝送客行苦路,東方日出西下橋頭把路修。
席前捧敬自杯酒,腳踏南山會你龍步人勞六。
6、親戚不賢人喜愛,收拾力功你陪仙姑下凡來。
人情天大深如海,千兩黃金難買貴架寒門來。
7、自杯酒來滿滿著,東都才子配嫦娥。
嫦娥就配仙兒女,好像仙姑配彩和。
同吃桌上花燭酒,公賀五子大登科。
客答酒歌
8、借一樣,借你金壺筷二雙,借你金壺來酌酒,
借你銀釀海棠,左邊釀個金獅子,右邊釀個讀書房;
上邊釀個堂堂滿,下邊釀個萬年長;上下左右釀完了,
恭賀主家萬年長。
9、多謝主,多謝你家的酒席,千般百樣都擺有。還有龍鳳
配鯉魚。
10、這杯酒來紅仙仙,不知地來不知天。
手拿松樹當油點,手拿石膏當岩鹽。
不知一年有好久,不知一月有幾天。
撿得頭來不得腦,枉自為人在世間。
要我送親我也送,人長衣長同百年。
11、一杯酒來黃又黃,娘家生在窮地方。
常年四季風寒冷,未成立冬原下霜。
自然環境沒改變,哪來力量送嫁妝。
12、一杯酒來黃又黃,莫來席前夸嫁妝。
木材指標管得緊,千商量來萬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