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佛手柑(芸香目芸香科植物))

佛手(芸香科柑橘屬植物)

佛手柑(芸香目芸香科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佛手(Citrus medica 'Fingered'),芸香科柑橘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枝條有粗硬的刺;葉長橢圓形,單葉互生,革質,有腺點,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全年可多次開花,盛花期在4—5月間,花色以白色為主,此外還有紅、紫等色;果期為每年的6—10月,果實肉白,無種子。形狀奇特似手,握指合拳的稱“拳佛手”,伸指開展者為“開佛手”。

佛手原產自印度,中國主要栽培在廣東、四川和浙江等地區。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喜光喜溫暖,不耐寒,耐陰,耐瘠,耐澇,以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栽培為宜。主要繁殖方式為扦插和嫁接。

佛手的藥用歷史悠久,據藥典記載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如:《滇南本草》中記載佛手有補肝暖胃,止嘔吐,消胃寒痰等效用。現代醫學更是研究證明,佛手有抗抑鬱、抗菌、抗炎、抗癌、抗腫瘤、抗衰老、降血壓等作用。在園藝方面,佛手自古以來就是觀樹、觀花、觀果皆宜的優良綠化、美化植株,適合庭院栽培或作為盆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佛手諧音“福壽”,是多福多壽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手
  • 拉丁學名:Citrus medica 'Fingered' 
  • 別名:佛手柑、五指橘、飛穰、蜜羅柑、五指香櫞、五指柑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芸香目
  • 芸香科
  • 柑橘屬
  • 香櫞
  • 分布區域:熱帶、亞熱帶
  • 命名者及年代:Swingle, 1914
  • 同義學名:C. medica var. digitata
  • 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主要品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扦插,嫁接,栽培技術,種植,施肥,定植,管理,修剪,除草,加工,盆栽,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藥用,品種保護,

植物學史

果期為每年的6—10月,果實肉白,無種子。形狀奇特似手,握指合拳的稱“拳佛手”,伸指開展者為“開佛手”。

形態特徵

佛手是香櫞的變種之一。是不規則分枝的灌木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單葉,稀兼有單身複葉,則有關節,但無翼葉;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或有更大,頂部圓或鈍,稀短尖,葉緣有淺鈍裂齒。
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厘米;雄蕊30-50枚;花柱粗長,柱頭頭狀。子房在花住脫落後即行分裂,在果的發育過程中成為手指狀肉條。
果實手指狀肉條形,重可達2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果皮甚厚,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鬆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通常無種子。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主要品種

佛手的香氣比香櫞濃,久置更香。藥用佛手因產區不同而名稱有別。產浙江的稱金佛手(主產地在金華市),產福建的稱閩佛手,產廣東和廣西的稱廣佛手,產四川和雲南的,分別稱川佛手與雲佛手或統稱川佛手。雲南還有一些栽培品種,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果皮近於平滑至甚粗糙,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質,種子平滑或略具鈍棱。
手指肉條挺直或斜展的稱開佛手,閉合如拳的稱閉佛手,或稱合拳(廣東新語),或拳佛手或假佛手。也有在同一個果上其外輪肉條為擴展性,內輪肉條為拳卷狀的。

產地生境

佛手在中國廣東多種植在海拔300-500米的丘陵平原開闊地帶,而在四川則多分布於海拔400-700米的丘陵地帶,尤其在丘陵頂較多。
中國長江以南各地有栽種。南方各省區多栽培於庭院或果園中。浙江、廣西、安徽、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出產。其中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稱“金佛手”。
佛手為熱帶、亞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嚴寒、怕冰霜及乾旱,耐陰,耐瘠,耐澇。以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栽培為宜。最適生長溫度22-24℃,越冬溫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適宜,年日照時數1200-1800小時為宜。適合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長。

繁殖方法

佛手扦插、嫁接、高壓繁殖均可。扦插時間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從健壯母株上剪取枝條為插穗,約1個月可髮根,兩個月發芽,發芽後即可定植。也可用長枝扦插,取3-4年健壯枝條,剪成長50厘米作插穗。

扦插

插條準備:扦插前應選7-8年生健壯的母樹,剪去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老健枝條,剪除葉片及頂端嫩梢,截成長17-20厘米的插條,扦插的成活率在90%以上,苗子生長也很健壯。凡幼樹枝條或徒長枝,不可用。因這類枝條栽後常常不易結果。
佛手(佛手柑(芸香目芸香科植物))
扦插
整地扦插:苗床最好選擇土壤較厚的沙土,以便將來取苗。地選好後,深耕耙細,施人畜糞水,作成寬1.3m的高畦,畦溝寬約30厘米,深約20厘米。
春季2-3月及秋季8-9月均可扦插,以秋季扦插最好。秋季扦插當年就可長根,第二年春季發芽後生長迅速;插時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3-27厘米;按株距15-17厘米將插條插入溝入,切不可插倒。通常每畝約需插條12000-15000根。插後覆土壓實,使先端一個芽苞露出土面,土乾要淋水。
苗期管理:插後要隨時澆水灌溉;並要搭棚遮蔭,雨水多時要做好排水工作。苗高7-10厘米時,將叢生的弱苗除去,每株只留壯苗一根。及時除草,追施清淡人畜糞水或硫酸銨3-4次,培育一年即可移栽。

嫁接

在春秋兩季進行。用香櫞或檸檬作砧木較好。砧木一般用扦插或播種繁殖.嫁接方法有:
佛手(佛手柑(芸香目芸香科植物))
嫁接
靠接法:8-9月上旬進行,砧木選莖部直徑2-3厘米,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4-5年生植株,在莖基部分枝的下面切去分枝,僅留一個分枝,再在切去分枝部位的一邊向下削去一些皮層,然後選上一年春季或秋季發生的枝條作接穗,粗細和砧木相似,長5-7厘米,在接穗下部的一邊亦削去下面的部分皮層,再將砧木的切面靠在接穗的切面上,使兩面密合、中部用塑膠薄膜縛緊,約一周后即能癒合。愈後後剪去接口以上的砧木部分。
切腹接法:在3月上、中旬將砧木在地面以上5-7厘米處剪平,用嫁接刀削光,選光滑部分稍帶木質處作斜切面,深1-1.5厘米。接穗要留2-3個芽,並將下端削成1-1.5厘米長的楔形,然後將砧木切口一邊與接穗切皮對直,緊密地插入砧木之切口內,用塑膠薄膜綑紮,一般半月後就癒合並抽芽出長。這時須鬆土除草。45-60天后,開始抽梢,此時須將包紮物除去,否則新梢易彎曲。

栽培技術

種植

佛手不耐寒,較耐陰,過強光照會造成日灼或傷害淺根群。其生長適溫為10-31℃,0℃以下需移入大棚越冬,43℃下仍能正常生長。在廣東、廣西可露地種植,畝植110株左右。佛手對土質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透氣、滲水性能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黃紅砂土次之。苗木新梢轉綠後四季均可種植,最佳植期為1-5月和8-9月。
佛手(佛手柑(芸香目芸香科植物))
種植

施肥

佛手施肥應根據樹齡大小、生長好差而定。一般頭3年在3-8月每月宜施一次速效有機肥;進入盛果期後一年可追肥3次,分別在花前、幼果期和采果後及時施入麩餅、堆肥、人畜糞尿並加入磷鉀肥或複合肥,尤其要注意施好冬肥。
佛手在未進入結果期應施好攻梢肥:即在發春梢、夏梢、秋梢前10天施一次速效化肥及農家肥,一般每株施尿素約30g,磷肥100g與5千克雞牛糞拌勻後,結合中耕除草,開挖寬30厘米,深25厘米的環狀溝施下,覆土蓋嚴。9月份後不能施肥,防止晚秋梢徒長。
佛手種後第二年就可進入結果期,可連續收果30年左右。每年應施肥四次,第一次花前肥,宜在3月中旬施下,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千克;第二次在開花盛期,需肥量較大,每株施腐熟雞牛糞5千克、尿素150g;第三次在“小暑”前後施壯果肥,重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的膨大提高產量,每株施複合肥1公斤與腐熟雞牛糞5千克混合施下,同時用100g磷酸二氫鉀兌水50千克噴施一次葉面肥,對促進樹勢旺盛及果實膨大十分有利。第四次施采果肥;9-10月份采果後,在植株的兩邊沿樹冠滴水線開挖寬40厘米,深40厘米的對稱溝,每株施腐熟雞牛糞10千克,複合肥1千克與混合後回坑。

定植

扦插苗或嫁接苗培育一年後,幼苗高達50厘米時,春秋兩季都可定植,以2月份氣溫開始轉暖,新芽即將萌發時較好。一般熟地,先理好四周排水溝,按株行距各約3m挖窩,若利用田邊地角栽種可稍密,窩徑50厘米左右,深30厘米,窩內泥土要細,最好用三角形排列。每窩栽苗一株,必須栽正,鬚根向四面伸展,用細土壅根,向上輕提數次,使根與土壤緊接,再覆蓋細土踩實,最後覆土稍高於地面。

管理

佛手開花期,可將多餘花和雄花打下去,每一短枝只留1-2朵。或待結出幼果時,再摘去更為保險。冬季清除落葉、殘枝。生長期隨著摘除嚴重的病葉,集中深埋或燒毀,以免病菌的再次侵染。地栽佛手園四周開深溝、降低地下水位,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葉面噴氮、、鉀肥及微肥和綠芬威,始花期和盛花期噴施硼砂,提高葉片的壽命和光合能力,促進枝條成熟和養份積累,增強植株抗性,增加產量。

修剪

將主幹剪留15厘米,下面留3-5個腋芽,促其萌發壯枝,擴大樹冠。當新稍長至5-8厘米時摘心,去頂芽和側芽,以育成一定的樹形,並促進其提前進入結果期。
為保證佛手高產和穩定,必須做好樹形樹勢的調整及花、果枝條的合理修剪。當年栽當年開花結果的不宜讓其開花,要及早摘去花芽,以促使樹形的粗生長和擴冠生長。進入花果盛期的樹體一般在3月萌芽和秋冬果實採收後進行修剪。調控花果時應注意摘除早花(即春末初夏開的花,因此時開的花多數為雄花不能結果),對雌花期枝條上萌生的多餘腋芽也須抹摘以減少養分消耗,改善生長條件,達到減少落花、多結果的高產目的。佛手粗生快長分枝多,必須每年進行合理修剪整形,使樹勢旺盛,促進結果枝分布均勻。在采果後及3月萌芽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交叉枝、衰弱枝、病蟲枝和枯枝,徒長枝。佛手的短枝大多為結果母枝,應儘量保留,凡夏季生長的夏梢除個別為擴大樹冠需要外,應全部剪去。

除草

驚蟄(3月6日)前後開始開花,一序花選留2-3朵健壯的雌花,其餘摘掉。在保果技術上,一般要求一枝留1-2個果為佳,多了要摘除。進入結果期用手拔除植株周圍的雜草,不要用鋤頭鋤,以免傷根。佛手種後5年每年要培土1次,在剪枝清園後進行,培土後蓋一層薄草於樹盤。
佛手(佛手柑(芸香目芸香科植物))
除草

加工

採集:佛手栽後4-5年開始開花結果,採花在開花盛期,每天早上採摘,平時有花,也可陸續採摘。采時將不孕的花採下,如見已孕花內的小柑呈尖條形,極乾瘦,將來難成長的,亦可採下,並揀拾落地的花。此外在較冷地區,冬季開花後幼果多被凍死,也可採摘.花採回來曬乾或用無煙煤烘乾。
采果:果實從8月起陸續成熟,當果皮由綠開始變淺黃綠色時,選晴天採收,到冬季采完為止。果實用刀順切成4-7毫米的薄片,及時曬乾或烘乾即成。成年壯樹,管理良好者,每株年產鮮果20-25千克。

盆栽

促進幼苗營養生長,使其早日成株。第二、三年春天換盆時施餅肥、蹄片、骨粉做基肥,同時進行一次
佛手喜酸性土壤,pH值應保持在5.3為宜;盆土的配比為腐殖土60%,河沙30%,泥炭土或爐灰渣10%。可每十天半月追施1次稀薄的肥水。水大易爛根,應採取試墒澆水的辦法,盆土表層不乾不澆,一次澆透,全年如此。
佛手最適宜的濕度是70%-90%。為此在乾燥季節應每天向葉面噴水1-2次,也可向地面灑水增加空氣濕度。佛手的適生溫度是15-30℃,高溫季節要移至涼爽通風而又遮陰的地方,氣溫低於5℃時須防寒
佛手不易坐果,要用各種辦法促其坐果。在孕蕾期、開花前和開花後,都要追施有機肥,每周還要施一次稀薄的有機液肥。然後進行疏蕾,畸形蕾、病弱蕾都要掰掉,不能留蕾過多,只能留靠近枝條頂部長勢最好的兩三個蕾,不能要求坐果過多。
佛手容易出現黃葉病和葉片脫落現象,發生黃葉病可澆灌1%的硫酸亞鐵溶液。如爛根要立即翻盆,把植株從盆中脫出沖洗根部,去掉爛根,消毒後栽於消過毒的素沙土中進行養護,使其逐漸恢復生機。

病蟲防治

病害:煤煙病,植株受病後,植株受病後,葉面初現煤灰小斑點,後漸擴展變為黑色,遮蓋全葉,妨礙
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修剪,使通風透光;及時防治介殼蟲。
可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1︰1︰10菸草石灰水防治。
炭疽病用25%菌威乳油1000-1500倍液,炭疽福美800倍液防治。
蟲害:
潛葉蛾、柑橘鳳蝶、玉帶鳳蝶幼蟲食害葉片。
防治方法: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吹綿介殼蟲害枝葉
防治方法:保護天敵瓢蟲;在少量發生時剪除蟲枝燒毀;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5%亞硫磷乳油1000倍淮防治;用松脂合劑,春季加水8-10倍,夏秋季加水16-20倍,每隔15天噴殺一次連續2-3次。
蚜蟲、紅蜘蛛為害嫩枝葉。
化學防治:
潛葉蛾用0.6%滅蟲靈2000倍、20%康福多(吡蟲啉)2000-4000倍液防治。
紅蜘蛛、銹壁虱用噠蟎酮(掃蟎淨)3000-4000倍液、三唑錫克蟎錫1000-1500倍液或克蟎特2500倍液防治。蚧殼蟲用高滲吡蟲啉2000倍液速撲殺1000倍液防治。用藥時注意掌握使用濃度,以防產生藥害。
看葉治病
盆栽花卉如果管理不善,葉子會發黃、枯焦、捲曲。葉片變化的情況可以作為分析養護工作存在問題的依據,並據此採取相應措施
幼葉變黃,或下部葉子捲曲枯萎,不斷掉葉一般是因為澆水太多引起。盆花澆水要“見乾見濕”,花盆內若有積水,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否則根系健康就會受到影響。有時,盆花幼葉變黃,是因為缺乏某種營養素葉子雖變黃但葉脈仍綠色的,是缺鐵造成的。這時,可以施些硫酸亞鐵用3份粉砂土加1份市售的腐熟氮磷肥,效果也可。
老葉變黃,新葉長得很小這是盆土中缺少氮素或磷、鉀素營養。可施些腐熟的有機肥或市售花肥片來補充養分。幼葉葉尖枯焦應察看盆土是否太乾,或是光照過強,溫度過高灼傷植株。
新梢頂心萎縮、嫩葉淡黃、老葉暗黃這大多是盆土積水缺氧、根系腐爛引起的,應立即鬆土停肥、控水。若頂心新葉葉色正常,下部葉片逐漸向上乾黃脫落或枯焦,則是缺水。
葉邊枯焦經常是由施肥太多,澆水不當引起的。可用清水多次沖洗盆土,使溶解在水中的肥料順排水孔流出
葉子邊緣捲曲起皺變棕褐色這多是室內空氣過分乾燥引起的,應當常用和室溫相近的水給葉面噴霧;或用套盆的辦法,把花盆放在另一個較大的盆內,兩盆之間塞上濕草灰或濕的舊布條,以使盆花周圍有較濕潤的小氣候。

主要價值

佛手的藥用歷史悠久,據藥典記載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如:《滇南本草》中記載佛手有補肝暖胃,止嘔吐,消胃寒痰等效用。現代醫學更是研究證明,佛手有抗抑鬱、抗菌、抗炎、抗癌、抗腫瘤、抗衰老、降血壓等作用。在園藝方面,佛手自古以來就是觀樹、觀花、觀果皆宜的優良綠化、美化植株,適合庭院栽培或作為盆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佛手諧音“福壽”,是多福多壽的象徵。

觀賞

佛手的觀賞價值不同於一般的盆景花卉。潔白、香氣撲鼻,並且一簇一簇開放,十分惹人喜愛。到了果實成熟期,它的形狀猶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狀如人手,惟妙惟肖。
成熟的金佛手顏色金黃,並能時時溢出芳香,消除異味,淨化室內空氣,抑制細菌。掛果時間長,有3-4個月之久,甚至更長,可供長期觀賞佛手果實。

藥用

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辛、苦、甘、溫、無毒;入肝、脾、胃三經,有理氣化痰、止嘔消脹、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種藥用功能。對老年人的氣管炎、哮喘病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對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脹悶,有更為顯著的療效。佛手可製成多種中藥材,久服有保健益壽的作用。

品種保護

2022年6月,被列入首批保護的中藥材種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