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瑪·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瑞典導演、編劇、製作人。
1944年,編寫個人第一個電影劇本《苦悶》。1946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危機》,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50年,編導愛情片《夏日插曲》。1955年,自編自導的古裝片《夏夜的微笑》獲得第9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57年,執導奇幻片《第七封印》,該片獲得第1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1960年,執導劇情片《處女泉》,該片獲得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1963年,執導劇情片《沉默》。1969年,執導劇情片《安娜的情慾》。1971年,英格瑪·伯格曼獲得第35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1976年,憑藉執導的奇幻片《面對面》獲得第4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1978年,拍攝家庭片《秋天奏鳴曲》,該片獲得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最佳原創劇本提名。1982年,憑藉劇情片《芬妮與亞歷山大》獲得第5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1985年,為電視台編導劇情片《受祝福的人》。1998年,獲得第51屆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提名。2003年,執導劇情片《薩拉邦德》。
2007年7月30日,在睡夢中於法羅島的家中安詳地過世,享壽89歲。
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
演藝經歷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婚姻情況
時間 | 妻子 | 子女 |
---|---|---|
1971年11月11日 – 1995年5月20日 | 伯爵英格莉·馮·羅森(鰥居) | 瑪莉亞·馮·羅森,作家,1959年出生 |
1959年 – 1969年 | 凱比·拉雷特(鋼琴家) | 丹尼爾·伯格曼,電影導演,1962年出生 |
1951年 – 1959年 | Gun Grut(記者) | Ingmar Bergman Jr,飛機機長,1951年出生 |
1945年7月22日 – 1950年 | Ellen Lundström(編舞家與電影) | 艾娃·伯格曼,電影導演,1945年出生 |
1943年3月25日 – 1945年 | 愛絲·費雪(編舞家與舞者) | 妮娜·伯格曼,女演員,1943年出生 |
逝世情況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3年 | 《薩拉邦德》 | 劇情片 |
1997年 | 《空虛和無法呼吸》 | 劇情片 |
1986年 | 《哈姆雷特》 | 劇情片 |
1986年 | 《受祝福的人》 | 劇情片 |
1984年 | 《李爾王》 | 劇情片 |
1984年 | 《排練之後》 | 劇情片 |
1984年 | 《卡琳的面孔》 | 紀錄片 |
1982年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劇情片 |
1980年 | 《傀儡生命》 | 劇情片 |
1978年 | 《秋日奏鳴曲》 | 家庭片 |
1977年 | 《蛇蛋》 | 驚悚片 |
1976年 | 《面對面》 | 奇幻片 |
1975年 | 《魔笛》 | 劇情片 |
1973年 | 《婚姻生活》 | 愛情片 |
1972年 | 《哭泣與耳語》 | 劇情片 |
1971年 | 《接觸》 | 劇情片 |
1970年 | 《法羅群島檔案》 | 紀錄片 |
1969年 | 《儀式》 | 劇情片 |
1968年 | 《羞恥》 | 戰爭片 |
1968年 | 《狼之時刻》 | 驚悚片 |
1967年 | 《刺激》 | 劇情片 |
1966年 | 《假面》 | 劇情片 |
1964年 | 《這些女人》 | 喜劇片 |
1963年 | 《冬日之光》 | 劇情片 |
1963年 | 《沉默》 | 劇情片 |
1961年 | 《猶在鏡中》 | 劇情片 |
1960年 | 《魔鬼的眼睛》 | 劇情片 |
1960年 | 《處女泉》 | 劇情片 |
1958年 | 《魔術師》 | 劇情片 |
1958年 | 《生命的邊緣》 | 劇情片 |
1957年 | 《野草莓》 | 劇情片 |
1957年 | 《第七封印》 | 奇幻片 |
1955年 | 《夢》 | 劇情片 |
1955年 | 《夏夜的微笑》 | 古裝片 |
1954年 | 《戀愛課程》 | 愛情片 |
1953年 | 《不良少女莫妮卡》 | 愛情片 |
1953年 | 《小丑之夜》 | 劇情片 |
1952年 | 《女人的期待》 | 喜劇片 |
1951年 | 《夏日插曲》 | 劇情片 |
1950年 | 《歡樂》 | 喜劇片 |
1950年 | 《不該在此發生》 | 劇情片 |
1949年 | 《三個陌生的情人》 | 愛情片 |
1949年 | 《監獄》 | 動作片 |
1948年 | 《港口的呼喚》 | 劇情片 |
1948年 | 《黑暗中的音樂》 | 音樂片 |
1947年 | 《欲望島》 | 劇情片 |
1946年 | 《危機》 | 劇情片 |
1946年 | 《雨中情》 | 愛情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3年 | 《薩拉邦德》 | 電影 |
2000年 | 《背信棄義》 | 電影 |
1997年 | 《空虛和無法呼吸》 | 電影 |
1996年 | 《私人談話》 | 電影 |
1992年 | 《善意的背叛》 | 電影 |
1992年 | 《星期天的孩子》 | 電影 |
1991年 | 《善意的背叛》 | 電視劇 |
1984年 | 《排練之後》 | 電影 |
1984年 | 《卡琳的面孔》 | 電影 |
1982年 | 《芬妮與亞力山大》 | 電影 |
1980年 | 《傀儡生命》 | 電影 |
1978年 | 《小夜曲》 | 電影 |
1978年 | 《秋日奏鳴曲》 | 電影 |
1977年 | 《噩兆》 | 電影 |
1976年 | 《面對面》 | 電影 |
1975年 | 《魔笛》 | 電影 |
1973年 | 《婚姻生活》 | 電影 |
1972年 | 《哭泣與耳語》 | 電影 |
1969年 | 《安娜的情慾》 | 電影 |
1968年 | 《狼之時刻》 | 電影 |
1968年 | 《羞恥》 | 電影 |
1966年 | 《假面》 | 電影 |
1964年 | 《這些女人》 | 電影 |
1963年 | 《沉默》 | 電影 |
1963年 | 《冬日之光》 | 電影 |
1961年 | 《穿過黑暗的玻璃》 | 電影 |
1960年 | 《魔鬼的眼睛》 | 電影 |
1958年 | 《面孔》 | 電影 |
1957年 | 《野草莓》 | 電影 |
1957年 | 《第七封印》 | 電影 |
1955年 | 《夢》 | 電影 |
1955年 | 《夏夜的微笑》 | 電影 |
1954年 | 《戀愛課程》 | 電影 |
1953年 | 《小丑之夜》 | 電影 |
1953年 | 《不良少女莫妮卡》 | 電影 |
1952年 | 《女人的期待》 | 電影 |
1951年 | 《夏日插曲》 | 電影 |
1951年 | 《離婚》 | 電影 |
1950年 | 《歡樂》 | 電影 |
1949年 | 《監獄》 | 電影 |
1948年 | 《港口的呼喚》 | 電影 |
1948年 | 《黑暗中的音樂》 | 電影 |
1948年 | 《Eva》 | 電影 |
1947年 | 《欲望島》 | 電影 |
1947年 | 《沒有臉蛋的女人》 | 電影 |
1946年 | 《危機》 | 電影 |
1946年 | 《雨中情》 | 電影 |
1944年 | 《折磨》 | 電影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81年 | 《薩莉與自由》 | 電影 |
1980年 | 《傀儡生命》 | 電影 |
1971年 | 《接觸》 | 電影 |
1966年 | 《假面》 | 電影 |
1960年 | 《處女泉》 | 電影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67年 | 《刺激》 | 電影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4 | 第56屆 | 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獲獎 |
1984 | 第56屆 |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提名 |
1984 | 第56屆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提名 |
1979 | 第51屆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秋天奏鳴曲 | 提名 |
1977 | 第49屆 |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面對面 | 提名 |
1974 | 第46屆 |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呼喊與細語 | 提名 |
1974 | 第46屆 |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呼喊與細語 | 提名 |
1974 | 第46屆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呼喊與細語 | 提名 |
1971 | 第43屆 | 埃爾文.G.撒爾伯格紀念獎 | ---- | 獲獎 |
1963 | 第35屆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猶在鏡中 | 提名 |
1962 | 第34屆 | 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猶在鏡中 | 獲獎 |
1961 | 第33屆 | 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處女泉 | 獲獎 |
1960 | 第32屆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野草莓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8 | 第51屆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 | 提名 |
1997 | 第50屆 | 棕櫚大師獎 | ---- | 獲獎 |
1973 | 第26屆 | 技術大獎 | 呼喊與細語 | 獲獎 |
1960 | 第13屆 | 特別提及獎 | 處女泉 | 獲獎 |
1960 | 第13屆 | 金棕櫚獎 | 處女泉 | 提名 |
1958 | 第11屆 | 最佳導演獎 | 生命的邊緣 | 獲獎 |
1958 | 第11屆 | 金棕櫚獎 | 生命的邊緣 | 提名 |
1957 | 第10屆 | 金棕櫚獎 | 第七封印 | 提名 |
1957 | 第10屆 | 評審團特別獎 | 第七封印 | 提名 |
1956 | 第9屆 | 最佳詩意幽默獎 | 夏夜的微笑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6 | 第43屆 | 威尼斯電視獎 | 受祝福的人 | 獲獎 |
1983 | 第40屆 | 費比西獎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獲獎 |
1983 | 第40屆 | 金獅獎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提名 |
1971 | 第35屆 | 終身成就金獅獎 | ---- | 獲獎 |
1959 | 第24屆 | 評審團特別獎 | 魔術師 | 獲獎 |
1959 | 第24屆 | 金獅獎 | 魔術師 | 提名 |
1958 | 第23屆 | 義大利影評人獎-平行單元 | 野草莓 | 獲獎 |
1948 | 第13屆 | 金獅獎 | 黑暗中的音樂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2 | 第12屆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猶在鏡中 | 獲獎 |
1962 | 第12屆 | 金熊獎 | 猶在鏡中 | 提名 |
1958 | 第8屆 | 金熊獎 | 野草莓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4 | 第41屆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88 | 第1屆 | 終生成就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8 | 第41屆 | 終身成就獎 | ---- | 獲獎 |
1984 | 第37屆 | 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提名 |
1976 | 第29屆 | 電視獎-最佳外國 | 節目魔笛 | 獲獎 |
1960 | 第13屆 | 電影獎-最佳影片 | 魔術師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5 | 第30屆 | 凱撒獎-最佳歐盟電影 | 薩拉邦德 | 提名 |
1984 | 第9屆 | 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獲獎 |
1979 | 第4屆 | 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秋天奏鳴曲 | 提名 |
1976 | 第1屆 | 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魔笛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6 | 第30屆 | 盧奇諾·維斯康蒂獎 | ---- | 獲獎 |
1984 | 第28屆 | 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獲獎 |
1984 | 第28屆 | 大衛獎-最佳外國劇本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獲獎 |
1984 | 第28屆 | 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獲獎 |
1974 | 第18屆 | 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 | 呼喊與細語 | 獲獎 |
1967 | 第11屆 | 金獎盤 | ----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5 | 特別美洲兀鷹獎 | 夕陽舞曲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79 | 最佳歐洲電影獎 | 秋光奏鳴曲 | 獲獎 |
1974 | 最佳歐洲電影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1959 | 最佳歐洲電影獎 | 野草莓 | 獲獎 |
1957 | 最佳歐洲電影獎 | 夏夜微笑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98 | 終生最佳雙人組(導演-攝影師)特別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0 | 終身成就獎 | ---- | 獲獎 |
1984 | 傑出導演成就獎 | 芬妮和亞歷山大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4 | 最佳外語片獎 | 芬妮和亞歷山大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1983 | Nocciola d'Oro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93 | 最佳導演獎 | 善意的背叛 | 獲獎 |
1983 | 最佳導演獎 | 芬妮和亞歷山大 | 獲獎 |
1964 | 最佳導演獎 | 沉默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4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芬妮和亞歷山大 | 獲獎 |
1979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秋光奏鳴曲 | 獲獎 |
1974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1961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第七封印 | 獲獎 |
1960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野草莓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75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74 | 最佳導演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3 | 最佳外語片獎 | 野草莓 | 獲獎 |
1962 |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 處女之泉 | 獲獎 |
1962 | 最佳外語片獎 | 處女之泉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9 | 最佳影片獎 | 野草莓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78 | 最佳導演獎 | 秋光奏鳴曲 | 獲獎 |
1973 | 最佳導演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1959 | 特別褒揚獎 | ----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75 | 最佳劇本獎 | 婚姻場景 | 獲獎 |
1975 | 特別獎 | 魔笛 | 獲獎 |
1973 | 最佳劇本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1971 | 最佳導演獎 | 激情 | 獲獎 |
1969 | 最佳導演獎 | 羞恥、狼的時刻 | 獲獎 |
1968 | 最佳導演獎 | 假面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3 | 最佳導演獎 | 芬妮和亞歷山大 | 獲獎 |
1974 | 最佳劇本獎 | 婚姻場景 | 獲獎 |
1973 | 最佳導演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1973 | 最佳劇本獎 | 哭泣與耳語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6 | 特別獎 | 夕陽舞曲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