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伏fú ㄈㄨˊ
英漢互譯:bend over;hot seasons ;subide ;pronate;
(1)趴,臉向下,體前屈:~臥。~案讀書。
(2)低下去:此起彼~。
(3)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法。~輸。~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4)使屈服:降~。降龍~虎。
(5)隱藏:~兵。埋~。
(6)農曆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日。~旱。~暑。~天。
(7)姓。
伏
①隱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②深伏。《靈樞·經脈》:“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③制服。《素問·至真要大論》:“必伏其所主。”
⑤中藥炮製法之一。詳泡條。
方言讀音
客家話:buk5
詳細解釋
起;伏fú〈動〉
(1)(會意。從人,從犬。意思是:人如犬(狗大聰明為犬,犬大聰明為獒,獒犬不是西部獨有古代中原東方就有獒犬。)那樣地匍伏著。本義:俯伏;趴下)
(2)同本義 [lie prostrate]伏,司也。――《
說文》伏瘞亦如之。――《周禮·犬人》。司農註:“課伏犬以王車轢之。”
(3)又如:伏屍(倒在地上的屍體,多指殺死);伏肉(死屍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
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身體前傾靠在物體上
(5)又如:
伏軾(乘車。也作“扶軾”。軾:車廂前面的橫木扶手);
伏惟(俯伏思惟,常用於書信中的敬詞)
(6)潛藏;埋伏 [ambush]伏,藏也。――《廣雅》;福兮禍所伏。――《老子》;物莫伏於蠱。――《國語·晉語》;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十年》;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伏炮機發,使奴自踐藉,人馬騰踏死者四、五萬。公(袁可立)心疑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7)又如:伏莽(藏匿在叢林中的盜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龍(潛伏的龍;灶神);
伏戎(埋伏軍隊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軍隊);
伏弩(埋伏弓箭手)
(8)通“服”。屈服,順從。承認罪行或失敗 ;許既伏其罪矣。――《左傳·隱公十一年》;騎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記·項羽本紀》;這個
蘇小卿怎肯伏低。――明·賈仲名《對玉梳》
(9)又如:伏老(自認年齡老,精力衰退);伏死(甘願捨棄生命);伏低(承認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別人屈服);伏禮(伏不是。認錯);伏從(服從);伏辜(服罪)
(10)通“服”。佩服,信服 ;其所臨蒞,莫不肌栗慴伏。――《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族弟
劉璋,再拜致書於玄德宗兄將軍麾下,久伏
電天。――《
三國演義》
(11)又如:伏伏臘臘(極其順服的樣子)
(12)低下去 [go down]。如:此起彼伏;伏落(低頭,屈服)
(13)降伏,制伏 [subdue]。如:
降龍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敗敵人)
(14)通“服”。從事 誰謂伏事淺,契闊逾三年。――
陸機《為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一首》
(15)又如:伏術(從事學術工作)
(16)通“服”。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楚辭·
離騷》
詞性變化
伏fú〈名〉
(1)伏天;伏日。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至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時間,分為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相當於陽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dog days;hot season]
伏是五行學家對季節的說法:本來四季春、夏、秋、冬為木、火、金、水。木生火而火克金。有火相剋,秋天就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五行學家就把這段時間稱為“伏”,也叫“長夏”,五行中為“土”。加入長夏後一年就是五季。這樣木、火、土、金、水,都是相生關係。因為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從“庚日算起。又因為最熱的時間是夏至後20到30天開始,所以入伏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再因為庚日到夏至的時日相差比較大,於是有40天“伏”和30天“伏”之分。一般立秋後還有一“伏”是基本規律。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
竇娥屍首。――元·關漢卿《竇娥冤》
(2)又如:入伏(進入伏天);頭伏(初伏);數伏(進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4)居處 ;寡君越在
草莽,未獲所伏。――《左傳》
常用詞組
伏安fú ān;電氣測量的一種單位,等於一伏特和一安培的乘積,在
直流電中作為功率的量度,在
交流電中作為表現功率的量度
伏案fú àn; 趴在桌子上(讀書,寫字)
伏筆fúbǐ;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兵fúbīng;戰前潛伏的軍隊
伏爾加河fú ěrjiā hé;歐洲最大河流。位於
前蘇聯境內。長約 3690公里,流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河上建有多座水利樞紐工程,有
古比雪夫、伏爾加格勒水電站。經伏爾加-波羅的海運河、
莫斯科運河、伏爾加-頓河通航運河,已把伏爾加河與前蘇聯歐洲地區水系相溝通,交通便捷
伏虎fúhú;降服猛虎,比喻戰勝邪惡勢力;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
伏擊fújī
(1)用伏兵突然襲擊敵人乘風縱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袁可立)設伏夜戰而憤兵之營壘撥。——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2)偷襲獵物,靜悄悄地追逐獵物,尤指不用獵狗
伏流fúliú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層裂縫中流動的水,潛伏地下的水流河出伏流,
一瀉汪洋。――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河南省西部山脈,為
秦嶺東段支脈,西北―東南走向,長400公里,為淮河、
漢水分水嶺。主峰老君山高2192米
伏特fútè
米-千克-秒實用制中電位差和
電動勢的單位,等於當一安培恆定電流通過一根導線,在這線兩點間耗散功率為一瓦時的電位差,亦即相當於一安培電流通過一歐電阻跨接於電阻之間的電位差
伏特計fútèjì
用以測量在電路不同點之間以伏計的電位差的儀表(如檢流計)
伏天fútiān
指三伏天,時間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後的三四十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伏惟fúwéi
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對上陳述時的表敬之辭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伏臥fúwò
(1)趴著;臥倒
(2) [指狗]∶頭伏在前爪上躺下
伏羲fúxī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謂也?伏羲、神農、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戲”、“皇羲”、“宓犧”、“包犧”。風姓。有勝德。始畫八卦;造書契;教民佃、漁、畜牧。都陳。相傳在位115年,傳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載
伏誅fúzhū
被處死刑
原指受到應有的懲罰;現指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又《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又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又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注》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注》夏至後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
又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又乞伏,外國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又《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又葉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旣伏其罪矣。〕 謹照原文旣字上增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