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胥 指 伍子胥 。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 漢 求 季布 魯 朱家 , 楚 逐 伍胥 去 章華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胥
- 拼音:wǔ xū
- 注音:ㄨˇ ㄒㄩ
- 記載:《江上贈竇長史》
伍胥 指 伍子胥 。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 漢 求 季布 魯 朱家 , 楚 逐 伍胥 去 章華 。”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
伍胥 指 伍子胥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漢求 季布 魯 朱家 ,楚逐 伍胥 去 章華 。”...
伍子胥過昭關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伍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師。後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讒言,奢被殺。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畫影...
伍胥潮,典故名,典出《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十三年〉。相傳吳國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吳王夫差逼令自殺,並將其屍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屍氣若奔馬,...
《伍子胥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吳國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人。周景王二...
伍子胥渡江,子胥入船,漁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尋之津。出自《吳越春秋》。...... 伍子胥渡江,子胥入船,漁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尋之津。出自《吳越春秋》。...
伍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羋姓、姬姓、姜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伍胥為得姓始祖。宋代,伍姓人口排在第二百位之後,宋版《...
相傳吳國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吳王夫差逼令自殺,並將其屍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屍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後因以“伍胥潮”謂怒潮。亦作“伍胥濤 ”。...
伍子胥到船上,漁父知道他的意思,就渡他到了千尋之渡口。子胥渡過以後,漁父看他臉有飢餓的顏色,於是對他說:“你在樹下等我,我為你取飯。”漁父離開後,子胥...
本文選自《吳越春秋》,講述了伍子胥逃難時遇漁父的故事。伍子胥此時受楚王懸賞,漁父放棄了高官厚祿,為義節幫助伍子胥渡河,最後自沉於江中。...
溫哥華伍胥山公所是加拿大結人血緣社團。1919年創立於溫哥華。凡旅居溫哥華的伍姓華人均可參加。...
伍,中國漢字,讀音:wǔ,其部首:亻。...... 10、 姓。如:伍相(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伍相國市上復吹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頭)〈動〉1、 互動錯雜 [crisscros...
伍員忠心進諫,吳王不聽,反予斥責,伍員以死報國,臨死誓願死後將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門上以看吳國被越國消滅。後遂用“伍胥抉目、胥門抉目、懸門抉目、抉眼...
典源《太平廣記》卷二九一:伍子胥(伍員)屢諫不從,被吳王賜死。臨終,囑其子投屍於江,說要“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自是,自海門山,潮頭光高數百尺,...
伍子濤,典故名,典出《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傳·十三年〉。相傳吳國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吳王夫差逼令自殺,並將其屍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屍氣若奔馬,...
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殺死大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次子伍員(子胥)逃往吳國,經過瀨水(現江蘇溧陽瀨陽),遇見在水邊浣紗的史貞女,向她...
吳王僚五年(前522年),楚國逃亡之臣伍子胥前來吳國投奔,闔閭以賓客之禮接待他。 [7] 吳王僚八年(前519年),吳國派闔閭攻打楚國,擊敗楚軍,將楚國的前太子建的...
然而,儘管如此,歷朝以伍子胥為“潮神”卻一直流傳了下來。上至國君,下至平民,祭祀“潮神”之風盛行不衰。唐宋元明清,祭祀“潮神”並作祭文的國君、大臣達數...
春秋三傑,指介子推、伍子胥、管仲。他們是千百年來人們十分推崇的忠臣:介子推忠於主,伍子胥愛於君,管仲則忠君又愛國。相傳,寒食起源於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故事。...
《漁父》是《史記·伍子胥列傳》中一個靠捕魚為生的老人,也是伍子胥的救命恩人。如果沒有漁父,伍子胥可能在到達吳國之前,就被楚國的軍隊追殺了,這也就不可能有...
漁父辭劍是一個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伍子胥逃難過程中的故事。...
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計,而聽從太宰伯嚭之言,答應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1] 爭霸中原 公元前489年,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後大臣爭奪權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