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活
伊莎貝爾出生在巴黎,日期不詳。威格莫爾的年鑑把她的出生時間定為1292年,與蘭托夫特的彼得一致,他把她的出生時間定為到1299年的7年。法國
編年史家紀堯姆·德·南吉斯和托馬斯·沃爾辛厄姆說,她在1308年1月結婚時才12歲,這使她的出生日期在1295年1月至1296年1月之間。克萊門特五世在1305年11月的教皇
豁免權允許她立即通過代理結婚,儘管當時伊莎貝爾肯定已經10歲了。由於她的哥哥夏爾(夏爾四世)出生於1294年6月18日,而伊莎貝爾12歲的成教年齡必須等到1308年1月舉行婚禮,因此她應該出生於1295年4月至1296年1月之間。她的父母是
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和納瓦拉女王
胡安娜一世。她的兄弟路易、菲利普和查理後來成為法國和納瓦拉的國王。
伊莎貝爾十二歲時來到
英格蘭,當時國王與王國中勢力強大的男爵派系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她的新丈夫臭名昭著地給他最喜歡的
康沃爾伯爵皮爾斯·加弗斯頓施以恩惠,損害了王國的舊貴族。然而,伊莎貝爾早年支持她的丈夫,利用她與法國宮廷的
關係建立自己的權威。伊莎貝爾無法接受這個新寵。1325年,夫妻關係瀕臨破裂。
伊莎貝爾出生於統治歐洲最強大王國的卡佩家族。她的父親菲利普國王是一個奇怪的冷酷的人,因為他的美貌而被稱為"
美男子",他的一個同時代人,帕米耶主教貝爾納·賽塞特說他:他既不是人,也不是野獸。他是一尊雕像。現代
歷史學家指出,菲利普樹立了一個基督教國王的形象,幾乎沒有經歷過肉體的弱點。他鞏固了國內王權的集中,面對著在其領地上擴大或建立法國權威所必需的衝突,但在整個統治期間,他的項目經常耗盡資金。他似乎幾乎痴迷於財富和土地,這些事情他的女兒後來會被指控。至於納瓦拉女王
胡安娜一世,她在1305年突然去世,當時伊莎貝爾還不到10歲。菲利普被他的一些敵人懷疑是對自己的妻子下毒,但這種指控是沒有根據的。
伊莎貝爾是在
羅浮宮和西岱宮長大的,由她的保姆泰奧法妮婭·德·聖皮埃爾撫養。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會了閱讀,並養成了對書籍的興趣,她一生都保持著這種興趣。按照當時的慣例,菲利普的子女都是出於政治原因而早婚。法國國王
菲利普四世和納瓦拉女王
胡安娜一世的唯一倖存的女兒——
法蘭西的伊莎貝爾,在歐洲舞台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早在1298年法英停戰談判期間,當時只有兩歲的伊莎貝爾就被許配給了英格蘭國王
愛德華一世的繼承人,意在解決法國和英國之間關於
英國國王加斯科涅的大陸屬地以及對
安茹、諾曼第和
阿基坦的要求的矛盾。教皇
卜尼法斯八世親自督促婚事,使婚約陷入僵局。1299年,為了鞏固停戰協定的締結,英王娶了伊莎貝爾的親姑姑,年輕的
瑪格麗特公主為妻。1303年,有傳言說,儘管英國國王對來自法國的大舅子表示友好和愛的抗議,但他希望不再對他的大舅子做出承諾,因為他正在考慮為他的兒子與西班牙聯姻。但這些傳言沒有成真,同年,在永久休戰確認後不久,伊莎貝爾公主與愛德華王子被宣布訂婚。
1307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去世後,
愛德華二世應菲利普的要求擴大了伊莎貝爾的嫁妝,儘管法國和英國國王在愛德華對阿基坦的權利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但1308年1月25日在梅爾河畔布洛涅舉行了一場令人難忘的盛大婚禮,五位國王和三位
王后出席了婚禮。伊莎貝爾的衣櫥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財富和品位,用鮑德金、
天鵝絨、
塔夫綢製成的衣服,以及大量的毛皮、72個頭飾、兩個金冠、一個金銀
罩子,最後還有383
米長的
亞麻布。結婚時,伊莎貝爾大概只有12歲,巴黎的傑弗里形容她是“王國美人”中的美人,如果不是全歐洲的美人的話。”這種描述對於一個編年史家來說未必是純粹的奉承:她的父親以及她的哥哥們都被同時代的人認為是非常美麗的,伊莎貝爾的丈夫給她起了一個綽號“美麗的伊莎貝爾”。同時代的人說,伊莎貝爾更像她的父親,而不是她的母親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後者被編年史家描述為胖胖的。如果我們堅持這一說法,伊莎貝爾似乎和菲利普都是瘦弱和白皙的皮膚。然而,14世紀初女性的時尚是金髮,臉型略顯圓潤,伊莎貝爾很可能與這種刻板印象相似。縱觀王后的一生,她的魅力和
外交能力備受矚目,特別是在說服和帶動人心方面有獨到之處。不同尋常的是,同時代的人也注意到了她高超的政治才智。
才華
伊莎貝拉,1295年生於法國,是法王菲利普四世的獨生女,另有三位兄長,其母親
胡安娜一世是納瓦拉王國最後一位公主和女王。儘管身為女性,但年輕時的伊莎貝拉就顯露出不凡的才華。曾經有人評價說,在菲利普四世四個孩子中,最適合做國王的,就是這位伊莎貝拉公主了。她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個性堅毅果敢,是個相當有魄力的女性,以至於晚年她被稱為“法蘭西母狼”。 而在西方歷史上,伊莎貝拉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王后,她的事跡曾屢屢改編成各種文學作品。
政治聯姻
為了解決法蘭西和英格蘭之間的矛盾和土地的糾緍。伊莎貝拉七歲便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I of England)的
王儲威爾斯親王愛德華(日後的英格蘭國王
愛德華二世)訂婚,一三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十二歲的伊莎貝拉與二十三歲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於法蘭西
濱海布洛涅結婚,她於婚後一個月後加冕,正式成為英格蘭的王后(HerMajesty the Queen consort of England)。
婚後生活
首先不存在《勇敢的心》裡面的狗血劇情,那個時候的伊莎貝拉僅僅三歲,1302年法王
菲利普四世將女兒伊莎貝拉許配給威爾斯親王愛德華並訂婚。
為了解決法蘭西和英格蘭之間的矛盾和土地的糾紛。伊莎貝拉七歲便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I of England)的王儲威爾斯親王愛德華(日後的英格蘭國王
愛德華二世)訂婚,一三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十二歲的伊莎貝拉與二十三歲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於法蘭西濱海布洛涅結婚,她於婚後一個月後加冕,正式成為英格蘭的王后(HerMajesty the Queen consort of England)。
1308年2月25日愛德華二世與伊莎貝拉在威斯敏斯特舉行加冕儀式,但是她的自尊卻被愛德華二世的寵臣皮爾斯·加維斯頓所羞辱,並且加冕典禮所用
紋章,並不是伊莎貝拉與愛德華二世的紋章,是加維斯頓與愛德華二世的紋章,皮爾斯捧著愛德華二世的
王冠,身著華麗,如同戰神一樣走在隊伍前列,這讓法蘭西的觀光團——伊莎貝拉的哥哥查理(即法王夏爾四世)感到憤怒,尤其是伊莎貝拉的叔叔,咒罵愛德華二世,並噁心他這種行為,憤然離去,在加冕典禮之前,年輕的王后曾向父親菲利普四世寫信抱怨自己受到的待遇,愛德華二世將伊莎貝拉的叔叔的禮物和王后嫁妝的一部分轉送給加維斯頓,這讓年輕的伊莎貝拉感到羞辱,1312年春,伊莎貝拉首次懷孕,和愛德華前往英格蘭北部
約克郡,加維斯頓逃到卡伯勒城堡避難,蘭開斯特伯爵和貴族們準備除去這個禍害,在蘭開斯特伯爵帶領下,他們處決了加維斯頓,在沃里克受審並砍下了加維斯頓的頭。
愛德華二世是不是
同性戀者不好說,他並不是對女人沒興趣,早年曾經有私生子,不過他十分寵愛加斯科涅騎士皮爾斯·加維斯頓和休德斯·彭瑟父子,愛德華二世曾經說加維斯頓猶如自己兄弟一般,在1312年加維斯頓被蘭開斯特伯爵和
沃里克伯爵處死,加維斯頓處死後的12年,王后與國王的夫妻關係還不錯,1313-1314年
兩口子還訪問了法國,1312年生下了愛德華三世,1316年生下了康沃爾伯爵約翰,1318年生下了
埃莉諾,1321年生下了公主瓊,即便是內戰期間伊莎貝拉也是站在愛德華二世的立場,盡妻子的本分。
1314年伊莎貝拉回法國期間向父王
腓力四世揭發三個嫂嫂涉嫌通姦,即
奈斯勒塔事件。這也導致她的大嫂
瑪格麗特和三嫂布朗什被判終身監禁。
作為王后,伊莎貝爾面臨著許多挑戰:她的丈夫與他最喜歡的皮爾斯·加韋斯頓以及後來的
小休·德斯潘塞有著密切的聯繫。此外,愛德華將發現自己與國內的男爵們發生衝突,特別是與他的堂兄蘭開斯特的托馬斯(他叔父的長子),同時繼續與
蘇格蘭的戰爭,這是他父親統治時期的遺產。利用自己在英國宮廷的支持者,同時也利用法國宮廷的支持者,伊莎貝爾將試圖在這個混亂的
政治環境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如果她與加韋斯頓結成的聯盟將被證明是積極的,那么落入
反對派男爵手中的寵兒的死亡將使她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而當愛德華為了向他的敵人復仇,利用與德斯賓塞家族更殘酷的聯盟時,伊莎貝拉又發現自己與她的丈夫國王,以及新寵小休都有衝突。
伊莎貝拉的地位逐漸穩固,1312年11月13日她生下了一個男嬰(後來的英王愛德華三世),伊莎貝拉意識到丈夫是有勇無謀之人,她作為英格蘭的王后,不得不在國王與貴族之間談判,她成功了為王國贏取和平。但是她的丈夫很快將她的付出白費,1314年
班諾克本戰役,愛德華二世率領4萬軍隊入侵蘇格蘭被羅伯特布魯斯擊敗,英格蘭失去蘇格蘭的
控制權,北方受到蘇格蘭的威脅,愛德華二世與蘭開斯特的不和使王國陷入混亂。
在加維斯頓斬首後的12年,夫妻倆生活倒還不錯,1316年伊莎貝拉給愛德華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康沃爾伯爵約翰,1318年 生下了公主埃莉諾,1321年生下了瓊公主(嫁給了蘇格蘭國王大衛),1313-1314年兩口子還訪問了法國,1315-1321年英格蘭糧食歉收,畜疫爆發,社會騷亂,愛德華二世依舊花天酒地,他很寵愛休德斯·彭瑟父子,並給予他們
威爾斯的
領地,這讓貴族們無法容忍,但是愛德華二世並沒有愛上休德斯·彭瑟,這給了伊莎貝拉安慰,她一面盡妻子和王后的義務,一面監視他們借著國王的恩寵四處斂財。
王后剛生下了第四個孩子,她要盡王后的義務,與貴族們周旋,說服丈夫放逐休德斯·彭瑟,避免王國內戰,她贏得了短暫停戰,1321年10月伊莎貝拉前往
坎特伯雷的途中,經過一天的艱辛,她來到肯特海岸的要塞
利茲堡過夜,而城堡的主人是反叛者巴鐸斯莫爾,他有事外出,他的夫人留守城堡,她對於伊莎貝拉的到來感到吃驚,拒絕讓王后入內。
本來讓王后過夜是十分榮耀的事情,伊莎貝拉從未失去威嚴,她在寒風中受冷,讓手下強行闖進去,城堡上的弓箭手回擊,幾分鐘的時間,王后的士兵就戰死六人,伊莎貝拉在立茲堡的遭遇使愛德華二世向反叛的貴族們寫信,對於王后的野蠻待遇,是叛國行為,愛德華二世率領大軍攻打利茲堡,當巴鐸斯莫爾夫人投降,她的孩子和她被成為囚犯被關押在
倫敦塔,她的士兵被吊死,這一刻反叛的貴族意識到,愛德華二世要決一死戰。
1322年3月在約克郡橋頭,蘭開斯特伯爵被愛德華二世擊敗,他一洗多年的恥辱,蘭開斯特砍下了加維斯頓的頭,國王下令他也要受到同樣的待遇,雖未公正,但伯爵血債血償,英格蘭的監獄裡關押著貴族們的妻兒,到處都是貴族們的死屍,在絞刑架上腐爛發臭,愛德華用殘暴統治著英格蘭,伊莎貝拉也盡了王后的義務。
但是在1324年法王夏爾四世一直揚言奪走加斯科涅地區,英法爆發危機,加斯科涅地區在法國西南,英王愛德華一世時期圍繞加斯科涅地區與法國宣戰,英格蘭的貿易與加斯科涅地區有重要關係,這對於英格蘭不止是
歐洲大陸最後的領土,愛德華二世宣布逮捕英格蘭境內的法國人,因為他們是敵人的同盟,休德斯·彭瑟趁機搶奪了伊莎貝拉的財產,愛德華二世給予王后很差的待遇,並扣押妻子的法國侍從與僕人,讓她與孩子分離,這些行為使伊莎貝拉對於愛德華二世由忠誠愛變成仇恨。
攻打英國
但在與法蘭西解決爭端的問題上,愛德華二世與休德斯·彭瑟選擇讓王后與她的哥哥夏爾四世談判,1325年3月9日伊莎貝拉離開英格蘭,她成功和查理達成了協定,但是這時愛德華二世不願離開英格蘭,不願向比他年輕的夏爾四世低聲下氣,於是伊莎貝拉提出讓他們12歲的兒子威爾斯親王,
阿基坦公爵溫莎的愛德華與法國簽訂協定,以示對於法王夏爾四世的尊敬。
小愛德華向夏爾四世效忠,協定簽訂後,愛德華來信讓妻子和兒子回國,但伊莎貝拉不願回到危險的國度,有兒子在手中可以對抗丈夫的暴政。以下是有關記載的伊莎貝拉在法國宮廷就自己拒絕回英格蘭的政治宣言原文:我覺得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的緊密聯繫,夫妻之間其樂融融,有人擠在我和丈夫之間想要破壞這種關係,我將拋棄我人妻的裝束,穿上寡婦哀悼亡夫的黑袍,除非我大仇得報,除非這個人消失,不然我絕不回國,從這段宣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伊莎貝拉王后想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個委屈的妻子。
但是愛德華二世不為所動,他憤怒地寫信給王后伊莎貝拉:你對於一個仇恨,企圖摧毀整個愛戴你的民族。王位繼承人在他妻子手裡。這法王夏爾四世也是接納和保護了自己的妹妹伊莎貝拉 ,1325年底,王后犯下了在愛德華二世和當代一些人看來的不可原諒的罪行,或許是對於丈夫的失望,與國王的政敵
羅傑·莫蒂默結成了
政治聯盟。羅傑·莫蒂默是1321-1322年反抗愛德華二世的貴族之一,叛亂失敗後被囚禁於倫敦塔,後逃到法蘭西,受到法王夏爾四世的庇護,伊莎貝拉與他成為了情人,按照中世紀的法律,王后出軌在道德上是不忠也是叛國行為。
1326年2月,愛德華二世得知了妻子的不忠,暴跳如雷,要求法王夏爾四世將伊莎貝拉送回英格蘭並重罰莫蒂默,法王夏爾四世稱不會驅逐伊莎貝拉,愛德華二世寫信給羅馬
教皇若望二十二世,希望教皇向夏爾四世施壓,教皇以絕罰威脅夏爾驅逐伊莎貝拉,夏爾只好就範,伊莎貝拉新生怨恨,不光要除去休德斯·彭瑟,還要除去她的丈夫,她安排
愛德華三世與埃諾伯爵威廉之女
菲莉帕訂婚,從而得到軍隊與戰艦,法王夏爾四世也資助了伊莎貝拉一筆錢。1326年9,愛德華二世的聲譽支持率到達最低點時,22日,伊莎貝拉與情人
羅傑·莫蒂默率百艘戰艦駛往英格蘭,
以兒子的名義討伐丈夫,她的國王,在人們受苦的時候,王后的到來使人們反抗愛德華二世,蘭開斯特伯爵亨利也起兵回響。愛德華的勢力瓦解,他逃亡威爾斯被擒時是狼狽不堪的模樣。
休·德斯彭瑟被閹割,而後處以
絞刑。1327年1月伊莎貝拉廢黜了自己的丈夫和擁立了自己的兒子
愛德華三世為王,1327-1330年成為英格蘭實際掌權者,使她被稱為“法蘭西母狼”。她的婆婆(
埃莉諾王后,愛德華一世之妻)和兒媳埃諾的
菲莉帕(
愛德華三世之妻)都被稱為
中世紀英格蘭賢惠的王后,她被稱為法蘭西母狼。
愛德華二世被
廢后被關押在
格洛斯特郡伯克利城堡,蘭開斯特亨利要求他宣布放棄王位,明確指出如果不讓
愛德華三世繼位,那很有可能讓一位非金雀花王室的人繼位,愛德華決定為王國犧牲,宣布退位讓賢。
悲劇
流言大家不必當真,就是以下這種,沒有什麼根據。
據說在
愛德華三世即位後,英國的朝政自然掌握在了伊莎貝拉和她的情人莫蒂默手中。或許是對自己的同性戀丈夫太過憤恨,或許是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政治圖謀伊莎貝拉並不滿足於僅僅囚禁
愛德華二世,而是決定斬草除根。
1327年9月,即政變發生幾個月後的一個深夜,正當孤苦伶仃的愛德華二世在
監牢中唉聲嘆氣時,突然有幾名獄卒悄無聲息地走了進來。他們面無表情地打量著曾經的國王,然後從身後拿出一根燒得通紅的長長的
鐵叉。看到此情景,愛德華二世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驚恐地睜大眼睛,對獄卒們大喊道:“你們要乾什麼?”話音未落,他就被死死按住。然後,令人恐怖的一幕發生了。只見獄卒們將那根燒紅的鐵叉,居然狠狠地插進
愛德華二世的肛門中,使其腹腔燒焦、洞穿而斃命。而由於表面上並沒有傷痕,所以死者好象是自然死亡的樣子。據說在行刑時,愛德華二世國王撕心裂肺的慘叫聲傳遍了監獄城堡內外,久久迴蕩在田野的上空,使聞者無不毛骨悚然。一代君王,就以這樣一種極為恐怖的方式被謀殺了。
當然,以上關於愛德華二世
死亡過程的描述,也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聞,許多歷史學家對此是深表懷疑的。
在英國歷史學家Alison Weir 為伊莎貝拉王后所立的傳記“Isabella,She-wolf of France, Queen of England”(伊莎貝拉,法國母狼英格蘭王后)中明確記錄了上述各種版本的關於愛德華二世謀殺案的傳說。根據她的考證和分析,絕大部分關於愛德華二世被燒紅的鐵釺捅入肛門的死法為傳說,為了令愛德華二世之死聽起來更能博取聽眾的
同情心而編撰。根據現代
醫學常識,如果愛德華二世真的是被燒紅的鐵釺捅死,那么這種死法起碼得持續好幾天才能致使一個人死命,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廢國王的慘叫必然會驚動Berkeley城堡附近的居民;這樣的話,謀殺的事實也就無所隱匿。對先王的謀殺,自然不可能通過如此漏洞百出的手法進行。
還有一種版本也是類似,說那些奉命處決愛德華的內侍們先用一個實心重枕頭悶死了愛德華二世,然後用鐵釺捅入其肛門致死,這種版本的破綻則在於,既然是先悶死的,那么已經死亡的愛德華自然不可能發出慘叫。這些不同版本的傳說最早出自1330年代出現的The Brut Chronicle里的記載,然而該檔案的作者始終沒有透露這種說法的來源。而後,該版本的傳聞被人以訛傳訛地擴大,而在事後,這些當事人面對來自王室要求的審訊中無一例外地表示自己是道聽途說,在國王被謀殺期間,從沒到過Berkeley城堡附近。
另外,關於愛德華二世之死,據Alison Weir的考證,真正的授意人也不是伊莎貝拉王后,而是她的情人Mortimer.當時,伊莎貝拉率軍攻回英格蘭,
臨時政府所在地是Lincoln,距愛德華二世被關押的Berkeley城堡整整130英里遠,這使得王后對愛德二對廢國王關押地所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即便當時Mortimer會寫信或者派人傳訊講這個陰謀構想告知伊莎貝拉,她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寫回信或者回話給Mortimer。
愛德華二世自然死亡,當代大多採用這種官方說法,至於爆菊嘛,民間流言,只是愛德華二世死亡多年之後興起的流言,民間還傳說愛德華二世跑出了伯克利城堡,逃到
義大利隱居,
愛德華三世在位之初就極其尷尬,實權在母親和其情夫手中,被當作娃娃嬌慣,肯特伯爵,蘭開斯特伯爵很不樂意莫蒂默攝政,其人膽大妄為,後殺死肯特伯爵埃德蒙(
愛德華一世與法蘭西
瑪格麗特之子)殺害了國王的親叔,人人自危,這就造成了1330年的諾丁漢政變。
晚年
1327年2月1日
愛德華三世在威斯敏斯特加冕,但他尚且年幼,由伊莎貝拉攝政,伊莎貝拉和羅傑莫蒂默在掌權之間不至於滿足金銀財富,而且兼併土地斂財,這讓
愛德華三世不滿,他本是站在母親的立場,但是他反感母親對於父親的背叛並且讓情夫攝政,1330年
愛德華三世發動政變,在諾丁漢城堡潛入地道,率領貴族與
騎士殺死了守衛的士兵,他並沒有進門,讓騎士們衝進去抓住了莫蒂默,伊莎貝拉知道兒子一定在附近哀求兒子,親愛的兒子饒了默蒂默一命吧。莫蒂默被宣布14項罪名,其中就有謀害前任國王,篡奪新王權利,被判處
叛國罪,殺害國王的親叔肯特伯爵埃德蒙像小丑一樣被吊死在泰伯恩廣場。
根據Alison Wier的傳記記載,在愛德華三世時期的宣傳中,始終將伊莎貝拉描述成
愛德華二世禍亂朝綱以及Mortimer逾制的
受害者。並且,愛德二逃亡並隱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
愛德華三世看見父親慘死之說純屬誤傳。即便愛德二的確被謀殺了,但是當時愛德三首先沒有登基,而且一直跟隨母親在Lincoln,距愛德華二世被關押的Berkeley城堡整整130英里遠,就連伊莎貝拉王后都無從得知丈夫的死訊,愛德華三世更不可能看見父親慘死。此外,有很多證據顯示,在訪問德國期間,愛德華三世曾和一個人秘密會面,此人名曰William le Galeys。對一個看起來並無足輕重的人物,
愛德華三世不僅和他會面,並且密談甚久,而據Alison考證,此人極可能就是
愛德華二世。當然,“極可能”也未必“就一定是”,但即便不是,
愛德華三世都不可能“看見
愛德華二世慘死”,因為後者極有可能還活著。愛德三發動政變逮捕了Mortimer並處死他之後,對伊莎貝拉並沒有施加任何過火的懲罰。伊莎貝拉只是失去參與
政治決策的權力,卻始終沒有失去國王生母應該享有的全部待遇。
愛德華三世不僅給她頤養天年的場所,還給了不少錢財和生活用品,並定期贈送一些
新出的玩具(棋牌遊戲用具);有了新引進的食物飲料,也都會送給母親一份。
愛德華三世每年要訪問母親的住所2~3次,有時候是自己單獨去,有時候帶上王后Philippa of Hainault。在
黑太子愛德華出世之後,夫婦倆也帶上小太子去拜望伊莎貝拉王后。另外,伊莎貝拉王后也並非完全從宮廷驅逐,每當聖誕節等大型節日,她也回到
倫敦和兒子一家團聚,出席各種典禮和活動場合。甚至
百年戰爭期間,在處理
對法問題上,
愛德華三世不止一次徵詢母親意見,依舊仰賴母親的政治智慧。所以,愛德華三世對母親的同情超過了憎恨。
後來伊莎貝拉得到豐富的年金,維持富裕的生活,可以在全英格蘭境內旅遊,並於1348年、1358年分別參與對法國和納瓦拉的和談。1358年8月22日,伊莎貝拉去世,歸葬倫敦,按遺願與愛德華二世的心臟合葬。她將包括萊興城堡在內的大量財產留給了最愛的孫子
黑太子愛德華,一些
私人物品則給了愛女Joan。
英格蘭歷史上真正開啟國王處決王后先河的人是
亨利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