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全名:伊爾根覺羅·阿山
- 別名:阿山
- 封號:三等公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洲正藍旗
- 出生地:穆溪
- 逝世日期:1647年
- 主要成就:清朝開國功臣
- 最高官職:都統
人物生平,去而復返,討伐明朝,平定中原,親屬成員,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去而復返
阿山與弟弟阿達海等隨父阿爾塔什歸附清太祖,隸屬於貝勒代善。代善將他們投閒置散,引起阿山等人的不滿,於是阿山與諸弟及其子塞赫等逃往明朝。清太祖拘禁其家眷,派遣貝勒阿敏追擊,射殺阿山二子,阿山受傷,兄弟失散。穆克譚追射阿達海,阿達海砍傷穆克譚,墜馬幾乎身死,於是阿達海奪其馬,與阿山等進入明朝邊境。明朝官軍戮殺他們的隨從,阿山大懼,與阿達海等再次回歸請罪,清太祖赦免了他們,並歸還了他們的家眷。清太祖問其緣故,阿山對答:“舉族相投,矢效命疆埸,豈直充廝役乎。”於是清太祖安置他們在自己身邊效力。
天聰元年(1627),從伐朝鮮,攻克義州(今新義州)。阿達海因藏匿清太祖御用兜鍪,鞭刑五十。又違反上命,為貝勒多鐸聘娶國舅阿布泰之女,論死,得到寬免,命罷官,查抄一半家產。阿達海推說捕魚,率十騎越過赫圖阿拉城而逃走,被克徹尼追回。阿達海私下說:“我欲亂箭射殺克徹尼,如爾輩何,”阿達海的話被清太宗得知,命人誅殺他。
天聰三年(1629)秋,阿山與弟噶賴、子塞赫及阿達海之子查塔、莫洛渾投奔明朝寧遠,清太祖拘禁其家眷,遣兵追逐,阿山等將入明境,派遣隨從先入,被明朝守塞兵捉住而殺之。阿山等大懼,再次返回,請罪,得到清太宗的寬恕,歸還其家眷,復職。阿山揭發雅蓀與他同謀,雅蓀微賤起家,攻打葉赫部的兀扎魯城時有功,得到清太祖的寵信,雅蓀發誓要為清太祖殉葬。清太祖駕崩,雅蓀沒有殉葬,前往喪禮緩慢,審查得實,被誅。阿山同額駙揚古利至雅爾古偵察,遇到明將毛文龍部下采參,擊斬甚眾。
討伐明朝
天聰七年(1633),與布爾吉偵察鹿島,多所俘獲。
天聰九年(1635),征伐明朝,進攻山西,明兵自山海關救援。清太宗命貝勒多鐸駐軍廣寧衛,阿山與都統石廷柱率前鋒兵四百人直取錦州,明朝副將劉應選等以兵三千五百人抵禦,相遇於大凌河。雙方大戰,多鐸後軍驟至,自山上而下,士馬凌空,軍容強盛,明兵驚懼。阿山突起掩擊,陣斬劉應選,擒游擊曹得功等四人,殲滅五百人,攻克台堡一座。凱旋,清太宗率諸貝勒到郊外迎接犒勞,賜良馬、鎧甲。
崇德六年(1641)二月,隨睿親王多爾袞圍攻廣寧衛,首先登城,有俘獲。三月,隨征錦州,因聽從睿親王離城遠駐和私遣士兵歸家,論死,命改罰鍰。八月,圍攻錦州,城中守軍突圍攻擊,松山守將陰謀奪取火器,都被阿山所擊敗。
崇德七年(1642)三月,部議錦州進犯鑲黃旗軍營,貝子尼堪沒有檢舉未戰之人,阿山坐徇情附和,應論罰,下詔寬免。起初,阿山跟隨阿濟格出征時,欲上奏他在雄縣石橋會戰的功勞,阿濟格認為石橋會戰無殺敵俘獲,功無可書,於是取消了他的奏稿。阿山之子塞赫與護軍洪科相爭,洪科揭發塞赫隨征雄縣石橋時退縮。兵部詢問阿濟格,阿濟格以取消阿山奏稿為證,詢問阿山,阿山說石橋未嘗交戰,也未嘗上奏。部臣商議說:“阿山邀功,則雲曾經交戰。聞揭發其子退縮,則雲未嘗對敵,誕妄偏袒,應革世職。”罷都統任。因私取外藩蒙古進獻財物事,論罪,應奪俘獲,並得寬免,令罰贖。十月,復從貝勒阿巴泰伐明,入牆子嶺,轉戰至兗州。凱旋,賞賜銀幣。
平定中原
順治二年(1645),豫親王多鐸自陝西移師安撫河南,進攻江南,阿山及諸將跟隨。到達泗州,與馬喇希等攻取淮河橋,渡過淮河,攻下揚州,進軍揚子江。明朝鎮海伯鄭鴻逵等以水師扼守瓜洲、儀征。阿山率舟師通過運河南下,與右翼舟師分列大江東西岸,敵至則以炮夾擊,於是攻下江寧(今江蘇南京),追擒南明福王朱由崧於蕪湖。江南平定,同貝勒博洛、都統拜音圖招撫浙江,至杭州,明朝潞王朱常淓迎降。嘉興、湖州、紹興、寧波、嚴州皆下。凱旋,賜金銀、鞍馬。
順治三年(1646)正月,巫師薩海以阿山佐領下雅巴海之妻與人私通事告訴阿山,阿山輕信薩海,流放雅巴海而幽禁其妻,雅巴海之妻逃走,狀告刑部,查實薩海誣告,阿山因妄聽巫師言,削爵,罷都統任。不久,復授一等子爵。
順治四年(1647)五月,去世,子塞赫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