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峰寺

仙峰寺

仙峰寺,位於四川峨眉山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門迎華嚴頂;該寺初創於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為一小;明代初,該寺建有專門存放明神宗御賜大藏經的藏經樓,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禪師擴建為大寺,名“仙峰禪林”;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毀於火災,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並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峰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峨眉山景區
  • 建立時間:公元1281年
基本簡介,殿宇簡介,歷史典故,

基本簡介

四川峨眉山仙峰寺四川峨眉山仙峰寺
仙峰寺,古名慈延寺、仙峰禪院海拔為1752米,因仙峰岩而得名,宋、元時為小廟,明萬曆年間本炯和尚擴建並改名仙峰寺,後毀於,現建築物為清乾隆時由泰安和尚重建的。
寺前古木參天,茂密濃郁,寺後長壽岩高插入雲;迎面華嚴頂宛如翠玉屏風,時有朵朵白雲飄繞,恰似一幅爽心悅目的山水畫。
寺後菁竹林中有一古洞,相傳軒轅皇帝曾在此遇見九皇仙人,故名九老洞九老洞一帶盛產世界稀有的珙桐,春末夏初,繁花似錦。
仙峰寺內有財神殿(供道教趙公明神像)、大雄殿、舍利殿(供銅質舍利塔);寺前有九蓮池,建於清末,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重修,當初主要用來儲備飲用和防火用水,現作應急消防,四周石欄上有許多文字題刻。
2003年,新修了山門(石牌坊),整修完了地壩,使之舊貌煥然;寺周群出沒,活動於叢林之中,遊人過時,常攔路討食。

殿宇簡介

仙峰寺第一殿原為財神殿,後改供彌勒菩薩,稱彌勒殿。
現又改為財神殿。
匾額“仙峰禪林”。
有聯語“問九老何處飛來,一片碧雲天影靜;悟三乘遙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等。
殿堂內左壁懸掛木屏四扇,簡述仙峰寺沿革及九老洞的傳說。
第二殿是大雄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旁十八羅漢,背面供奉阿彌陀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全為脫紗佛像。
內有一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峰頭外布些慈雲,常庇琉璃世界;願人出孽海迷津,名場利藪,洞口前撐來寶筏,普渡億萬生靈”。
第三殿是舍利殿,供奉漢白玉雕刻的藥師佛像。
有舍利銅塔,六方七層,高3.6米,通體敷金,金光閃閃。
1904年、1906、1910年,上海龍華寺僧清福三次經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錫蘭(斯里南卡)取回佛骨舍利15枚、貝葉經3卷、玉佛五尊。
後以舍利3枚、貝葉經2卷留贈仙峰寺,寺僧海岸、海良特建造舍利殿存放,“經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舍利殿重建於解放初期。

歷史典故

仙峰寺位於洪椿坪遇仙寺之間,面向華嚴頂,背靠危崖,由洪椿坪上行約十五里可至;始建於元代,現存殿宇多為清代修葺重建。
洪椿坪九老洞途中,要經過全山坡道最長、最陡、石蹬最高、拐彎最大的一段路,號稱“九十九道拐”,清代的文學家趙熙在《峨眉記游詩》中寫道:“險處依稀到百分,上方人語半空聞。
人行轉折傳書勢,春蚓秋蚊畫子云”;遊人至此,往往怯而止步。
仙峰寺草木蔥蘢,深邃幽寂。
寺內殿宇四重,覆以錫板鐵瓦,後殿為舍利銅塔。
寺外不遠,有一巨石“三峰石”,刻有“南無阿彌普賢菩薩”和“仙圭”等字,寺名即由此而來。
寺周為峨眉猴的棲息地之一,遊客在此餵食群猴,倍添游趣。
世所罕見的植物珙桐樹茂密成林,繁花滿樹如白鴿展翅。
此地原為道家勝地,後因佛教興盛而成為佛寺,但附近許多景點的名字仍保留了道教的名謂
四川峨眉山仙峰寺
寺右側為天皇台,傳為軒轅問道處,從天皇台往下約一里,有一個幽深而神秘的石灰岩溶洞九老洞”,傳說古代黃帝問道的九位老人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輔、天沖、天芮、天蓮九位老人就住在洞中;洞口約四米,內洞重疊,深不可測;洞中有財神殿,相傳財神趙公明曾在這裡修煉。
這一帶就是“峨眉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寺號仙府,洞臨九老;山迎佛頂,台接三皇。”
仙峰寺的第一座大殿前石柱上的這一副楹聯,概括了“九老仙府”的主要特點;此外,還可欣賞到生長的許多珙桐樹,花呈白色,形如鴿翼,微風吹拂,翩翩起舞,為世界稀有植物,西方人稱之為“中國鴿子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