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包括三章,介紹和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種類、特點和問題,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中國的人與自然關係,倫理與道德、法與法律的關係,倫理與法的共性和差別,倫理與法的融合和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概念、特點和種類,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發展概況,生態倫理的基本觀念和規則,河流倫理和土地倫理等理論和實踐問題。下卷包括兩章,介紹和闡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概念、特點和種類,環境正義及人與自然和諧觀等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關於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法學理論和實踐,動物保護法,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研究範式,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生態人模式等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書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了當代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體化”的研究範式、生態人模式、法律調整論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和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前瞻性和開拓性。
編輯推薦
蔡守秋教授的專著《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分上、下兩卷,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了當代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對“主、客二分法”和“主、客一體化”的研究範式、生態人模式、法律調整論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和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前瞻性和開拓性。
前言
環境、生態和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貿易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危機等資源環境生態問題已經成為當代舉世矚目的嚴重社會問題,資源環境生態保護作為一項新興的偉大事業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民眾的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型社會建設正在我國興起。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基本矛盾和永恆主題。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的發展史。全部社會現象,包括意識現象中的各種相互作用,不僅來源於這兩個根本的相互作用,而且歸根到底只有通過這兩個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正確的說明。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危機等資源環境生態危機,實際上是人與自然關係失衡、失當和惡化的問題,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實際上是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和方法調整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為了正確處理和協調人與自然關係,需要採用道德的、法律的、經濟的、社會的和科學技術的各種方法和手段,需要倫理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和生態學、環境學等自然技術科學的共同努力,其中道德與法律、倫理學與法學起著重要的作用。發展人與自然關係的道德和法律,深入開展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學和法學研究,特別是對生態倫理學和生態法學(環境資源法學)進行深入研究,對於建設“五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積極的現實作用。
但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和法的研究一直存在著來自傳統的或現實的許多困難和阻力。按照“人、物二分法”或“主、客二分法”的思維模式:人類生活的地球(大至整個宇宙)被分為人類社會(簡稱社會)與自然界(簡稱自然)這兩個部分;全部物質形式被分為人與物這兩種因素;全部關係被分為人與人的關係和物與物的關係這兩類關係;全部知識或學科被分為自然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這兩大體系;其中社會由人組成即社會是指無數人的集合,自然由物組成即自然是指無數物的集合,社會關係是指人與人的關係,自然關係是指物與物的關係,自然技術科學以自然關係即物與物的關係為研究對象,人文社會科學以社會關係即人與人的關係為研究對象。而本書所研究的人與自然關係既不是人與人的關係,也不是物與物的關係,而是一種新型關係。
目錄
上卷
第一章 人與自然關係的概況
第一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種類、特點和問題
一、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
二、人與自然關係的種類
三、人與自然關係的特點
四、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
第二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
一、人與自然關係的發展概況
二、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中國的人與自然關係
一、人與自然關係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在改進人與自然關係領域的努力和成就
三、當代中國的人與自然關係問題
第二章 倫理與法的關係
第一節 倫理與道德
一、倫理、道德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二、道德的性質、特點和功能
第二節 法與法律
一、法、法律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二、法律的性質和特點
第三節 倫理與法的關係的概述
一、倫理與法的關係的類型、要點和研究方法
二、中西方對道德與法律的關係的認識和實踐的概況
三、道德與法律的關係的主要理論
第四節 倫理與法的共性和差別
一、概述
二、倫理與法的共性
三、道德與法律的差別
第五節 倫理與法的融合和協調
一、倫理與法的融合和協調的必要性
二、倫理與法的融合和協調的原則、途徑及措施
第三章 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
第一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概述
一、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概念、特點和種類
二、生態倫理學的派別
三、生態倫理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的發展概況
一、國外生態倫理的發展概況
二、宗教和神學中的生態倫理的發展概況
三、中國生態倫理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生態倫理的基本觀念和規則
一、調整人與自然關係是當代生態倫理的基本出發點、特點和指導思想
二、尊重生命的基本理念
三、自然價值觀
四、大自然權利觀
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
六、生態倫理的基本規則
第四節 生態倫理在兩個領域的套用和體現
一、河流倫理
二、土地倫理
下卷
第四章 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
第一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概述
一、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概念、特點和種類
二、環境資源法和生態法概述
三、環境資源法體系
第二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律的基本理念
一、環境資源法基本理念的含義
二、環境資源法基本理念的來源和發展歷程
三、環境正義
四、環境秩序——人與自然和諧觀
五、環境安全
六、環境公平
七、環境民主
八、環境效率和效益
第三節 法律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
一、環境資源法律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與要點
二、法律應該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法律能夠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
四、法律如何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
第四節 關於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法學理論和實踐
一、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概念、內容、特點和作用
二、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12項原則及實施指南
三、綜合生態系統管理法的發展概況
第五節 動物保護法——人與自然關係法的典型
一、動物保護法的發展概況
二、關於動物權利的觀念和理論
三、我國動物保護法的主要內容
四、關於動物權利和動物保護法的實踐
第五章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相關學科理論
一、概述
二、生態學理論
三、以系統論為代表的理論和方法
第二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研究範式
一、兩種不同的研究範式
二、當代學科和學者對“主、客二分法”的評析
三、基於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和法律的角度對兩種研究範式的評析
第三節 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與法的生態人模式
一、人的模式及其發展概況
二、主體人模式的弊病
三、生態人模式的要點
四、生態人構建的思路
五、生態人模式的意義
獲獎與榮譽
2007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近600家圖書出版單位中共評選出100種“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全國重點
圖書選題,湖南大學出版社申報的《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入選,並於2008年初獲重點項目補貼資金8萬元。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由武漢大學蔡守秋教授主持編寫,項目圍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中心,深入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的歷史淵源和理論淵源,闡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物質基礎、客觀規律和理論根據;重點研究調整人與自然關係的法學理論、
環境資源法律和生態倫理、環境道德;進一步將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落實到具體領域,闡明天人和諧、人地和諧、人水和諧、人海和諧、人與森林草原和諧、人與動物和諧的理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促進和諧
社會和環境友好社會的建設。該書於2009年12月出版。
2011年1月,武漢大學法學院蔡守秋教授著的《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卷)》(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提名獎。
《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卷)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重點圖書選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出版政府獎是新聞出版行業最高獎項,該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和獎勵國內新聞出版業優秀出版物、出版單位和個人。中國出版政府獎與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國家圖書獎”(即“中華民族優秀出版獎”)並稱為中國三大出版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是在2007年評選的,迄今已經整整三年。在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提名獎中,法學類圖書獎提名獎只有蔡守秋著《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倫理與法(上、下)》(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和張文顯著《法哲學通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