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冬花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人參1錢,天門冬1錢,麥門冬1錢,款冬花1錢,川貝母1錢,桑白皮1錢,金井膠1錢,片枯芩1錢,白當歸1錢,北五味5分,炙甘草5分組成。主治氣逆咳血,痰中帶血。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人參冬花膏
- 處方:人參,天門冬,麥門冬,款冬花,川貝母,桑白皮,金井膠,片枯芩,白當歸,北五味,炙甘草
- 類別:中藥方劑
- 主治:氣逆咳血,痰中帶血
人參冬花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人參1錢,天門冬1錢,麥門冬1錢,款冬花1錢,川貝母1錢,桑白皮1錢,金井膠1錢,片枯芩1錢,白當歸1錢,北五味5分,炙甘草5分組成。主治氣逆咳血,痰中帶血。
人參冬花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人參1錢,天門冬1錢,麥門冬1錢,款冬花1錢,川貝母1錢,桑白皮1錢,金井膠1錢,片枯芩1錢,白當歸1錢,北五味5分,炙甘草5分組成。主治氣逆咳血,痰中帶血。用法用量每服1丸,燈心湯送下。組成...
人參款花膏是一種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等疾病的藥物。處方 款冬花(去梗)、人參(去蘆)、五味子(去梗、炒)、紫菀(去蘆、洗)、桑白皮(去赤皮),各一兩。功能主治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噁心,腹侸脹滿。腰背倦痛;或虛勞冷嗽,及遠年日近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
款冬花膏是治療肺氣虛寒、咳嗽不止的藥品。【來源】《傳信適用方》卷一。【組成】人參 白朮 款冬花(去梗) 甘草(炙) 川姜(炮) 鐘乳粉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功用】溫補肺氣,化痰止嗽。【主治】肺虛咳嗽。款冬花膏 【組成】款冬花半兩,...
加味人參款花膏主治止咳,主咳嗽不止,氣逆血亦逆,口鼻出血者。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加味人參款花丸”。 摘錄《育嬰秘訣》卷三 處方 人參1錢,五味子1錢,天冬1錢,麥冬1錢,款冬花1錢,貝母1錢,桑白皮(炒)1錢,阿膠(炒)1錢,黃芩1錢半,黃連1錢半,炙甘草1錢半,桔梗1錢半,當歸1錢...
名稱:人參潤肺丸 組成:人參、款冬花、細辛、杏仁、甘草、知母、肉桂、桔梗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淡薑湯送下;含化亦得 主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痰涎不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唇乾口燥;及風壅痰實,頭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虛,久嗽不已,漸成...
蟲草川貝止咳膏,中成藥名。由冬蟲夏草、蛤蚧(去頭、足、鱗片)、川貝母、人參、款冬花(制)、桔梗、苦杏仁(炒)、砂仁、陳皮、紫苑(制)、甘草、木香等18味組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定喘的作用。用於咳嗽痰多,久咳氣喘及急慢性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患。性狀 本品為黃白色的塊狀;氣微香,味甜。功能 ...
附方5款冬花膏 組成:人參,白朮,炙甘草,款冬花,炮姜,鐘乳粉。功用:化痰止咳,溫肺益氣。主治:肺虛久咳。出處:《傳信適用方》附方6補腎補肺阿膠湯 組成:阿膠、牛蒡子、杏仁各9g,馬兜鈴6g,糯米30g,炙甘草3g。功用:養陰補肺,止咳止血。主治:陰虛火旺。症見咳嗽氣喘,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咽喉...
二冬湯 組成:天門冬(去心)一錢半,麥門冬(去心)、款冬花、紫菀茸、桔梗、廣陳皮、川貝母、百合、馬兜鈴、阿膠各一錢,甘草三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火而喘 出處:《古今醫徹》卷二 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人參、甘、麥大甘以復胃津;天冬、花粉苦甘以清肺熱;黃芩、知母苦降以泄肺胃之火。
八味款冬花散《御藥院方》二 八仙湯《聖濟總錄》一 九仙散《衛生寶鑑》十棗湯《金匱方》十珍餅子《御藥院方》一 人參散《聖惠方》人參散《聖惠方》一 人參散《聖惠方》一 人參散《聖惠方》二 人參散《經濟方》人參散《袖珍方》人參散《三因方》人參散《聖濟總錄》二 人參散《三法六門》人參丸《...
鐘乳粉 人參 白石英(各半兩) 阿膠(炙令燥) 五味子(各一兩) 甘草(炙銼三錢) 細辛(去)上七味,搗研為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甘草湯下。治肺氣不足,胸中痛牽背,上氣失聲,桑白皮湯方 桑根白皮(銼炒) 款冬花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銼) 乾薑(炮各一兩) 桂...
《醫學集成》:“勞嗽吐血,救肺飲:當歸、白芍、黃芪、人參、冬花、百合、紫菀、兜鈴、鬱金、麥冬、五味、炙草。”《家藏蒙筌》:“加味救肺飲,加鬱金湯,治勞傷嗽血,火刑肺金,涎壅氣促等症,當歸、白芍、人參、黃芪(蜜炒)、麥冬(去心)、百合(蜜炒)、冬花(鱗炒)、紫菀(蜜炒)、兜鈴各一錢,...
噙化丸是一味藥,主要成分為熟地黃、阿膠、五味子、貝母等,主治久咳不止,諸藥不效等。《雜病源流犀燭》卷一。【藥物組成】熟地黃、阿膠、五味子、貝母、款冬花、杏仁、人參、炙甘草。【處方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一。【方劑主治】久咳不止,諸藥不效。【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用法用量】噙化...
291 款冬花茶 宣肺下氣 止咳化痰 292 竹瀝茶 清熱化痰 寧心除煩 293 絲瓜花蜜茶 清肺化痰 降氣止咳 294 參芪茶 補中益氣 健脾利濕 295 人參紅棗茶 補虛益氣 養血和胃 296 五福茶 補血益氣 滋養五臟 297 香附枸杞茶 理氣開郁 調經止痛 297 香附川芎茶 理氣止痛 疏肝解郁 298 玉靈茶 滋補氣血 安神益智 299...
紫菀湯,治氣極,皮毛焦枯,四肢無力,喘急短息不足以息。紫菀茸 乾薑 黃芪 人參 五味子 鐘乳粉 杏仁 甘草 葛可久保和湯,治風寒久咳成勞,及肺燥成痿者,服之決效。知母、貝母、天冬、麥冬、 款冬花粉、薏苡仁、杏仁粉、紫菀、五味子、馬兜鈴、百合、桔梗、阿膠、生地黃、當歸、紫蘇、薄荷、生薑。2、心勞...
方用扶桑清肺散∶金銀花(一兩) 熟地(一兩) 阿膠(三錢) 桑葉(五錢) 紫菀(二錢) 甘草(二錢)人參(三錢) 貝母(三錢) 百合(三錢) 杏仁(十枚) 款冬花(一錢) 犀角末(五分)水煎服,調犀角末服,數劑可奏功也。此方肺腎同治,全不降火。蓋五臟之火,因飲食而旺,乃虛火上升而非實火也...
答曰∶諸血皆可治,惟面青聲啞者不治。宜服安胎清金飲∶ 知母白茯五味子甘草前胡款冬花麥冬桔梗黃人參阿膠(蛤粉炒)十五問∶胎前下血不止,服何藥?答曰∶因勞役、喜怒,觸動胎氣,故下血耳。宜服固胎保全湯∶ 川芎香附歸首蒲黃阿膠艾葉白朮生地黃芩 十六問∶有胎無胎,何驗?答日∶六脈洪大而身不熱者...
黃 北沙參 麥冬 橘白 牡蠣 杞子 熟地 川貝母 山藥 茯神 款冬花 建蓮 膏滋方 炙 五味 淡蓯蓉 胡桃肉 熟地 牛膝 牡蠣 久嗽不止,中虛表弱也,以致盜汗,膈脹氣喘,脈軟,以健胃固表治,庶克奏效。制於術 石斛 蘇子 蛤殼 川貝 紅棗 川百合 橘白 茯苓 米仁 桑葉 接服方 西黨參 北沙參 山藥 菟絲 茯苓 ...
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丸,食後臨臥細嚼,薑湯咽下,噙化尤佳。(《濟生方》百花膏)②治支氣管擴張、咯血:百合二兩,白及四兩,蛤粉二兩,百部一兩。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二錢,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34人參 35人參雞湯 人參糖水 養心人參茶 36西洋參(花旗參)37西洋參燉子雞 杞菊花旗參茶 蓮子百合洋參糖水 洋參杞地葛根茶 38黨參 38黨參圓肉南棗茶 39太子參 39太子參玉竹瘦肉湯 太子參龍棗飲 40黃芪 40黃芪紅棗飲 41刺五加 41刺五加安神湯 刺五加排骨湯 42靈芝 43靈芝百合湯 靈芝陳皮老鴨湯 靈芝飲 44...
36.骨髓炎(黃連、蜈蚣、巴豆、款冬花、蟾蜍、癩蛤蟆)37.關節炎(生地、虎杖、黃鼬骨、象皮、蜂蜜、雷公藤、巴豆、川芎、葡萄枝)38.脊椎炎(粉背雷公藤、洋金花)39.跌打損傷(蘇木、接骨木、接骨茶、紅花、珍珠粉、鵝不食草、蜂膠、八角楓葉、韭菜、葛根、梔子)40.關節諸疾(曼陀羅果、山小橘葉、生白芷、...
麻黃(泡)、川烏(生)、細辛、蜀椒、白礬(生)、牙皂(去皮弦子,酢炙)、半夏曲、陳膽星、杏仁(去雙仁者,連皮共用)、甘草(生)各30g,紫菀茸、款冬花各60g。用法 共為細末,薑汁調神曲末打糊為丸,每遇發時,臨臥生薑湯服6g,贏者一錢3g,更以三建膏貼肺俞穴中。服後時吐頑痰,胸膈自寬。服此數日後,...
款冬花 決明 車前 狗舌草 狗尾草 連翹 藍澱 青黛 火炭母草 藎草 半邊蓮 水甘草 蒺藜 草部毒草類 大黃 商陸 狼毒 大戟 蓖麻 虎掌、天南星 半夏 鳳仙 芫花 蕘花 莽草 蕁麻 海芋 草部蔓草類 菟絲子 五味子 覆盆子 使君子 牽牛子 月季花 葛 天門冬 何首烏 土茯苓 白斂 木蓮 天仙藤 草部水草類 澤瀉 羊蹄 草...
組成:麻黃、川烏、細辛、蜀椒、白礬、牙皂、半夏曲、陳膽星、杏仁、甘草、紫菀茸、款冬花 用法:共為細末,薑汁調神曲末打糊為丸,每遇發時,臨臥生薑泡服二錢(6g),羸者一錢(3g),更以三建膏貼俞穴中。服後時吐頑痰,胸膈自寬。服此數日後,以補脾肺藥調之,候發如前,冉服 主治:寒痰壅肺證...
1.人參蛤蚧酒(《衛生寶鑑》)/085 2.小葉杜鵑酒(《陝甘寧青中草藥選》)/086 3.蜂糖雞蛋酒/086 4.紫金牛酒(經驗方)/086 5.照白杜鵑酒(《中藥製劑彙編》)/086 6.參蛤蟲草酒(《中國藥膳》)/087 7.天冬紫菀酒(《肘後備急方》)/087 8.蟲草補酒(民間方)/088 9.固本止咳酒/088 10.冬花止咳酒...
方藥:生地15g,沙參15g,麥冬15g,當歸15g,川貝母15g,杏仁10g,款冬花10g,蘆根15g,丹參15g,膽南星5g,川芎10g,絲瓜絡10g,橘絡5g,隨證加減。每日1劑,分2次服。外陰惡性腫瘤的預後 復發的處理最為棘手。如系原手術切除範圍不足,50%可再次實行手術(附加或不附加放射治療),手術範圍遠較第一次...
人參 天門冬 麥門冬 甘草 熟地黃 生地黃 白朮 蒼朮 黃芪 白芍藥 赤芍藥 石菖蒲 遠志 五味子 知母 貝母 黃芩 黃連 胡黃連 大黃 連翹 龍膽草 天花粉 瓜蔞仁 苦參 香附子 縮砂仁 延胡索 秦艽 威靈仙 木香 澤瀉 車前子 玄參 牛膝 天麻 白蒺藜 防己 紫菀 百部 款冬花 馬兜鈴 百合 茵陳蒿 鬱金 薑黃 蓬莪術 京...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 006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 007 黨參(健脾益肺,養血生津) 008 太子參(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009 黃芪(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010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011 山藥(...
39 款冬花 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 166 40 瓜蔞 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 / 168 第五章 祛風散寒藥 41 秦艽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 / 172 42 防風 解表祛風,勝濕止痙 / 174 43 天麻 熄風止痙,祛風通絡 / 176 44 蒺藜 祛風和血,平肝解郁,明目止癢 / 178 第六章 利濕化濕藥 45 藿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