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八景

清朝後期,人們就當時的亳州景觀擇其勝者列出亳州八景。即:雙桿插雲、孤塔凌霄、魁樓映日、柳湖春曉、古木搖風、危樓流彩、靈津古渡、長虹臥波。多處今已無存,亳州境內的旅遊景點也發生很大變化,三縣一區的旅遊景點有數十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亳州八景
  • 包括:雙桿插雲、孤塔凌霄等
  • 列出時間:清朝後期
  • 現狀:多處今已無存
概述,雙桿插雲,孤塔凌霄,魁樓映日,柳湖春曉,古木搖風,危樓流彩,靈津古渡,長虹臥波,

概述

清朝後期,人們就當時的亳州景觀擇其勝者列出亳州八景。即:雙桿插雲、孤塔凌霄、魁樓映日、柳湖春曉、古木搖風、危樓流彩、靈津古渡、長虹臥波。
多處今已無存,亳州境內的旅遊景點也發生很大變化,三縣一區的旅遊景點有數十處。

雙桿插雲

在鹹寧街西首路北,有一座大關帝廟(今花戲樓),山門兩旁豎立著一對鐵旗桿。這對鐵旗桿當時被列為亳州八景第一景,是有其緣由的:這對旗桿鑄於道光年間,高四丈八尺,重二萬四千斤。旗桿尖上設定一對仙鶴,展翅飛翔,鶴身上方分懸“日”、“月”,閃閃發光。仙鶴的支座是兩個神龜造形,龜背上分別鑄有“大義”、“參天”字樣。
旗桿分四節,節與節之間由三層刁斗相隔。刁斗方形,四面鏤花。上面四角插鐵旗,下面四角懸風鈴,臨風擺動,叮咚作響。旗桿最上節鑄有八卦圖形,鑄有“乾、巽、坎、艮、坤、震、離、兌”八字。第三、四節各鑄蟠龍一條(雙桿四龍),虬曲繞柱,騰躍插雲。第四節還焊接銅牌一對,上鐫一副對聯曰:
鐵桿頌德高千尺
銅牌銘勛參九霄
旗桿下部是六棱鐵座,上鑄字曰:“大清道光元年,歲次辛巳季秋吉日,鑄造旗桿一對,二萬四千餘斤。陝西眾藥材幫弟子敬獻,永保十方平安,吉慶有餘。”旗桿下面的六棱石基,每層厚八寸,傳說連地下帶地上共24層。遊人至此,仰望旗桿,嘆為觀止。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是:這么高、這么重、結構這么複雜的旗桿,一次性鑄成,是怎么鑄的?它又是怎樣在布滿磚雕的花戲樓門前牆根下高高的石墩上豎起來的?這問題至今也無人說得清。

孤塔凌霄

孤塔指薛閣塔,它建築在城南高地上,七層寶塔連同塔頂、塔尖在內高約九丈,是當時亳州最高的建築。那時,登塔賞景是遊人的一大樂趣。

魁樓映日

魁星樓坐落在亳州城牆東南拐角上,與薛閣塔遙相輝映,是當時亳州文化的一個象徵。又由於魁星樓建築精巧,聳立於高高的城牆拐角上,下面又是風光旖旎的柳湖書院,所以終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

柳湖春曉

柳湖書院建在風光秀麗的柳湖畔,亭台樓閣倒影在碧水之中,清靜幽雅,令人賞心悅目。

古木搖風

這是指薛閣塔東邊的兩株古銀杏樹。據說,這兩棵古銀杏樹比東關白果樹還古樸蒼勁,巍然壯觀。只可惜後來均被雷擊焚毀。

危樓流彩

洪濟橋一個明柱的樓是一處文化建築。它不僅建築別致,一座樓只有一個明柱,而且樓上是一座佛道兩家合二為一的廟宇。廟中既有天帝牌位,又有彌勒佛塑像。天帝牌位有聯語曰:“千年永定乾坤位,萬世長明悠久尊。”顯然是入世之作。彌勒兩邊的聯語曰:“開口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人何所不容!”顯然是出世之態。“一個明樁的樓”是洪濟橋“一步十三景”之一,聞名遐邇。

靈津古渡

在今靈津渡大橋西面不遠的地方,這是一個古老的渡口,碧水藍天,兩岸樹木蓊鬱,風景秀麗。尤其在行走的渡船上觀看兩岸風光,那樹木房舍仿佛也在動,成為活的風景,令人感到別有風味。

長虹臥波

古渦河大橋長二百餘米,飛架渦河南北,壯觀美麗。走上橋頭,憑欄而望,橋上車水馬龍,橋下百舸爭流,兩岸風光秀美,碧波蕩漾,確實是亳州一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