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亳州古城文化旅遊區
- 外文名稱:bozhouwenhualvyouqu
- 地理位置:安徽亳州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8:00-晚18:00
- 景點級別:AAAAA(申報中)
- 著名景點:花戲樓、曹操運兵道、華祖庵、道德中宮、曹操宗族墓群等
初步規劃
景觀景點
花戲樓
大關帝廟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由山西、陝西兩地的藥材商人集資興建,所以又稱山陝會館。戲樓是康熙十五年(1676)在大關帝廟內創建,經康熙至光緒二百多年的修建、藻彩、雕鏤等粉飾加工,確實極雕鏤藻繪之工,金碧輝煌。由於戲樓上飾絢麗鮮艷的彩繪戲文和精美的磚雕、木雕藝術品,光彩奪目.後人遂以“花戲樓”之名傳呼至今。
花戲樓與大關帝廟山門連為一體,是一座仿木結構磚雕牌坊,中間為三間四柱五樓式門樓,拱形券門,門額磚刻“大關帝廟”四個大字,並飾以金色.其上端鑲嵌“參天地”三個金字。兩側皆為二柱單樓式門樓,以拱門相承.額曰“鐘樓”、“鼓樓”。整個牌坊為水磨青磚牆面,鑲滿立體透刻磚雕,雕刻繁縟.剔透俊美。內容有“松鶴延年”、“三星高照”、“郭子儀做壽”、“吳越之戰”、“三顧茅廬”、“白蛇傳”、“老君煉丹”等圖案,涉及流行戲文、名人軼事、吉祥圖案、山水花木、魚龍鳥獸、亭榭樓閣、織錦圖案等七十餘種。
雕刻用磚為厚度不足二寸的特製青磚,在極有限的範圍內,雕刻者以高超的技巧,嫻熟的刀法,利用特製的工具,採用切、鉤、削、鑿、剔等方法,將磚透刻成數層,不但各種人物的舉止神態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還把各種人物場景融合於自然環境之中,車馬騰飛,歷歷在目,鮮明有序,給人以強烈的立體感。磚雕刀法最具功力的是一個直徑僅5厘米的圓雕雙層透花繡球,通體刻了30餘個3亳米的圓孔,滿球雕花,玲瓏剔透,可謂巧奪天工。在構圖配備等藝術處理上,也頗具匠心,構圖古樸自由,主題明確形象,布局均勻,比例適中。整座磚雕牌坊內容之豐富,雕工精湛,藝術感染力之強,為國內罕見。
進入山門即戲樓,是古代演戲用的舞台,其平面呈“凸”字形,底層類似門廳,是大關帝廟的人流主通道。戲台造型既突出了舞台平穩莊重,又小巧精緻,別具特色,布局嚴謹,充分利用空間,其戲樓大梁內外飾繪的光彩鮮艷的木雕和彩繪,不僅裝飾了戲樓的華貴富麗,還突出了歌台娛樂特點。
戲樓坐南朝北,木質結構,面闊三間,為兩層樓建築,組合歇山頂,錯落有致,曲直合宜,綠色琉璃瓦屋面,配以五彩琉璃塑像,富麗堂皇。
舞台正中屏風透雕“二龍戲珠”,上懸“演古風今”匾額。場門有二,額書“想當然”、“莫須有”。台前擎檐柱懸掛木楹聯“一曲陽春喚醒今古夢,兩般面貌做盡忠姦情”,其寓意深刻明了。台緣置木雕欄桿,飾有“三英戰呂布”、“鳳儀亭”、“華容道”等戲文。整個舞檯布局緊湊,功能突出。
舞台擎檐柱頂端周圍刻有圓雕“八仙上壽”圖。八位仙人,舉止各異,神態自如,立於蓮花須彌座上,圓雕渾樸,造型生動。卷棚邊沿的檐枋、懸枋向外者,皆鑲嵌大木立體透雕,有“長坂坡”、“諸葛亮舌戰群儒”、“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空城計”、“孔明七擒孟獲”等三國戲文十八出,並輔以珍禽異獸、花紋圖案四十餘種。戲樓木雕技藝高超,刀法嫻熟,概括簡明,造型誇張,渾樸生動,粗細得當。粗獷時,如襯景物象,數刀而成;細膩處,雖寸馬分人,而鬚眉畢具,這更顯出作品的豐滿。
戲樓木雕通體飾彩繪,濃烈明快,冷暖對比強烈,有我國工筆重彩年畫之妙,並在木雕底層版面的空白處,繪出相應的景色,使木雕與彩繪巧妙結合,相輔相成,更顯出層次,咫尺之間有千里之勢。除木雕飾彩外,戲樓梁枋問布滿彩繪,有“伯牙碎琴謝知音”、“趙子龍力斬五將”、“馬躍檀溪”、“草船借箭”等戲文、人物、故事、僧侶、山水、花鳥、樓閣及各種圖案,相互調換,格式靈活.豐富多彩。總之,戲樓之上,凡木皆飾彩繪,琳琅滿目,色彩絢麗而不失典雅.濃淡參差恰到好處,極盡典雅之柔韻,金碧輝煌之俊彩。
戲樓東為鐘樓,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鑄的一口重千餘斤的大鐘,仍高懸於鐘樓內;戲樓西側為鼓樓,隨著時間的流逝,已鼓毀樓空;戲樓正北為大關帝廟之正殿;戲樓兩翼為兩層看樓,觀戲之用。戲樓、鐘樓、鼓樓、看樓、正殿等是一套完整的戲劇建築群,院內屋頂起伏,東西看樓排列,廊廡周接,四環四合,井然有序,達到了高牆、深院、寧靜、舒適之境地,每當演戲之時,聲響不外溢,效果良好,劇院功能完備,並完整地保存至今,實為難得。
整座花戲樓建築,是一部精美的藝術品,其磚雕、木雕作品,秀麗玲瓏,精湛完美,形神兼備,情景交融,雅俗共賞,給人以美的享受,瞻其藝術,嘆為觀止。它對研究古代建築藝術、戲曲發展、舞台形式以及戲劇雕刻、繪畫藝術的風格流派等,均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磚雕、木雕、彩繪內容,保存了許多失傳的劇目,是研究戲劇史難得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