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雜俎詩

五雜俎詩

五雜俎或作五雜組,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偶句押韻,其內容多寄予哲理。古樂府名,其詞曰:“五雜俎,岡頭草。往復還,車馬道。不獲已,人將老。”後人仿其作,成為詩體的一種。見明馮惟訥古詩紀·統論》。唐顏真卿有《三言擬五雜俎》詩。後世蓋因唐人段成式有《酉陽雜俎》,遂訛為五雜俎。這也是填空式的詩體,一、三、五句與《古五雜俎》同,唯更改二、四、六句:五雜俎,往復還,不獲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雜俎詩
  • 又名:五雜組詩
  • 特點:三言六句,偶句押韻
  • 類型:詩詞的一種體裁
五雜俎序,五雜組,古五雜俎詩,《五雜俎》目錄,談五雜組與五雜俎,

五雜俎序

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序:
五雜俎詩三言,蓋詩之一體耳,而水部謝在杭著書取名之。何以稱五?其說分五部:曰天、曰地、曰人、曰物、曰事,則說之類也。何以稱雜?《易》有雜卦,物相雜故曰文。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說之旨也。天數五,地數五,河圖、洛書,五為中數宇宙至大,陰陽相摩,品物流形,變化無方,要不出五者。五行雜而成時,五色雜而成章,五聲雜而成樂,五味雜而成食。《禮》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食味別聲被包而生。”具斯五者。故雜而系之五也。《爾雅》組似組產東海,織者效之,間次五采。或綰璽印,或為冕纓,或象執轡,或詠千旄,或垂連網,或偕玄?入貢,或玄朱純綦,?辨等威,或丈二撫鎮方外,經緯錯綜,物色鮮明,達於上下,以為榮飾。在杭產東海多文為富,故雜而系之組也。昔劉向《七略》,敘諸子凡十家,班固《藝文志》因之。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小說、農之外有雜家。雲其書蓋出於議官,兼陰陽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小說家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兩家不同如此,班言可觀者九家。意在黜小說。後代小說極盛,其中無所不有,則小說與雜相似。在杭此編,總九流而出之,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即目之雜家可矣。龍門六家,儒次陰陽,殊失本末,蘭台首儒,議者猶以並列藝文為非。語曰:通天地人曰儒。在杭此編,兼三才而用之,即目之儒家可矣。余嘗見書有名五色線者,小言詹詹耳,世且傳誦。孰與在杭廣大悉備發人蒙覆,益人意智哉。友人潘方凱見而好之,不敢秘諸帳中,亟授剞劂,與天下共寶焉。

五雜組

俗本訛作五雜俎,明人筆記,長樂謝肇浙撰,十六卷。《五雜組》有天部2卷、地部2卷、人部4卷、物部4卷、事部4卷。大多記錄作者本人的讀書心得,亦有國事、史事之考證。有李維楨所作序。有萬曆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韋館刻本。由於謝肇浙極有預見性地在書中提出了遼東女真日後當為朝廷大患的看法,故此書在清代遭毀禁,直至民國年閒才得以重新刊行。

古五雜俎詩

五雜俎
五雜俎,岡頭草,
往復還,車馬道,
不獲已,人將老。
五雜俎詩 齊 王融
五雜俎,慶雲發,
往復還,經天月,
不獲已,生胡越
擬古五雜俎詩 梁 范雲
五雜俎,會塗山,
往復還,兩崤關,
不得已,孀與鰥。
五雜組,刺繡窠。
往復還,織錦梭。
不得已,戍交河。
五雜組,同心結。
往復還,當窗月。
不得已,話離別。
五雜組,流蘇縷。
往復還,臨行語。
不得已,上馬去。
往復還,錦綾飛。
不得已,獨畫眉。
五雜組,采絲針。
往復還,鳥投林。
不得已,夢孤衾。
五雜組,綬若若。
往復還,大車鐸。
不得已,去丘壑。
五雜組,侯門戟。
往復還,道上檄。
不得已,天涯客。
五雜組,漢旌旆。
往復還,賓鴻宇。
不得已,餐氈使。
五雜組,非煙雲。
往復還,胡馬塵。
不得已,攖龍鱗。
三言擬五雜組聯句 顏真卿
五雜組,盤上菹。
往復還,頭懶梳。
不得已,罾里魚。 ——李崿
五雜組,郊外蕪。
往復還,櫪上駒。
不得已,谷中愚。 ——殷佐明
五雜組,繡與錦。
往復還,興又寢。
不得已,病伏枕。 ——顏真卿
五雜組,酒與肉。
往復還,東籬菊。
不得已,醉便宿。 ——袁高
五雜組,闤闠間。
往復還,門上關。
不得已,鬢毛斑。 ——陸士修
五雜組,繡紋線。
往復還,春來燕。
不得已,入征戰。 ——蔣志
三言重擬五雜組聯句 顏真卿
五雜組,四豪客。
往復還,阡與陌。
不得已,長沙謫。 ——張薦
五雜組,五辛盤。
往復還,馬上鞍。
不得已,左降官。 ——李崿
五雜組,甘鹹醋。
往復還,烏與兔。
不得已,韶光度。 ——顏真卿
五雜組,五色絲。
往復還,迴文詩。
不得已,失喜期。 ——皎然
五雜組,旗亭客。
往復還,城南陌。
不得已,天涯謫。
五雜俎 宋 戴表元
五雜俎,斑斕衣。
往復來,反哺兒。
不獲已,為人師。
往復還,江頭路。
不得已,貴臣去。
五雜組 宋 陸游
五雜組,機上綺。
往復還,冶遊子。
不得已,富兒死。

《五雜俎》目錄

明代小說五雜俎》全卷目錄《五雜俎》序
五雜俎五雜俎
五雜俎》卷一·天部一
五雜俎》卷二·天部二
五雜俎》卷三·地部一
五雜俎》卷四·地部二
五雜俎》卷五·人部一
五雜俎》卷六·人部二
五雜俎》卷七·人部三
五雜俎》卷八·人部四
五雜俎》卷九·物部一
五雜俎》卷十·物部二
五雜俎》卷十一·物部三
五雜俎》卷十二·物部四
五雜俎》卷十三·事部一
五雜俎》卷十四·事部二
五雜俎》卷十五·事部三
五雜俎》卷十六·事部四

談五雜組與五雜俎

談《五雜組》與《五雜俎
明謝肇淛《五雜組》(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前有印曉峰先生所作出版說明,其中有一段文字頗可回味,“抑更有一事可論者,《五雜組》之‘組’字,典出《爾雅》,李本寧序中言之甚明,而後世多訛作‘俎’。自杭大宗《榕城詩話》(乾隆刻本),以迄今之《漢語大詞典》,其間誤者更僕難數。《辭海》至以‘五雜俎’為條目,附註‘俎一作組’,甚可笑,今人著述之不可恃也如此。殆以段柯木、談孺木、尤西堂諸書皆名‘雜俎’,且坊間印本頗多,昭昭在人耳目間,遂以為在杭之書亦名‘雜俎’邪?友人黃君曙輝告知,清初魏際端有《五雜俎》五卷,見《清史稿》本傳。世間之事,往往有偶合如此者。其書未見不知亦為說部否?姑識於此,以俟再考”。
此段文字論及《五雜組》書名為“五雜組”而非“五雜俎”,所說並非無據。因此書前李本寧作序言之甚明,李序分說五、雜、組三字。五者,天、地、人、物、事;雜者,易有雜卦,物相雜曰文;組者,引爾雅組似組,產東海。(郭璞註:綸,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青絲綸;組,綬也。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雲。)又說“在杭產東海,多文而富,故雜而系之組也。”故本段文字所說謝氏書當作《五雜組》,而不可作《五雜俎》明矣。然印先生認為前人作此書名為《五雜俎》為甚可笑,則稍顯不慎。不知“雜俎”與“雜組”或可通用。
雜俎,辭源中有此條。雜俎,為雜記及類事之書,言如餚菽之雜陳於俎。從此可以看出,雜俎一詞,本來寓意種類駁雜,後有關此類書籍,亦觀書名即可知書之類型。古人以雜俎為書名者不多,四庫中所見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明葉子奇《草木子》雜俎篇、明毛晉《詩詞雜俎》、明劉鳳《雜俎》、舊本題鐵腳道人《霞外雜俎》、明趙爾昌《元壺雜俎》、清談遷《棗林雜俎》、清汪價《中州雜俎》、清尤侗《西堂雜俎》等。諸書既以雜俎為書名,定然取其種類駁雜之意。從這幾本書在四庫中的提要來看,也確實體現了這一點。如說《酉陽雜俎》“其書多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而遺文秘籍,亦往往錯出其中。故論者雖病其浮誇,而不能不相徵引。”另外《中州雜俎》“採摭繁富,用力頗勤,而多取稗官家言,純為小說之體。”故而此種書多駁雜,包羅萬象,故於後來價值也很重要。從四庫中來看,後代很多書籍在論述某些典故事物的時候,會徵引有陽雜俎中的記載。而謝在杭之書也是如此,包羅天、地、人、物、事,內容駁雜,且多有創見。
而雜組者,辭源中沒有此條,然上引李序中所據爾雅中的例子,雜組可表示紋飾色彩相雜。如毛奇齡《大學證文》卷四“雜組以成文者”,明韓邦奇《苑洛志樂》卷二“雜組經緯成文而不亂,自然之妙也”等,亦可表示內容駁雜豐富之意。
印先生說五雜組寫為五雜俎甚為可笑,或許印先生沒有看到四庫中有些記載,四庫中《酉陽雜組》以及《五雜組》,有的也寫成《酉陽雜俎》及《五雜俎》,不知是四庫全書電子版在製作過程中的誤寫,還是卻是這樣。如果確實這樣的話,這就說明《五雜組》一書或許已然確定只能這么寫,但是《五雜俎》或《五雜組》就表現書的內容時,確沒有什麼不同。而且《五雜組》在同一部書中引用,竟然會有《五雜俎》與《五雜組》兩種寫法。如“《五雜俎》魏武帝於鄴城西北築三台,中名銅雀,南名金虎,北名水井,皆髙八九丈,有屋百餘間。今人但知有銅雀,而不知更有二台也”(清沈自南藝林匯考》棟宇篇卷三),同書同卷“《五雜組》古者官舍,概謂之省寺”(藝林匯考棟宇篇卷六)。這說明了前人對《五雜組》這部書的書名並沒有太多的在意,也可以證明,這部書的書名中“雜俎”與“雜組”在用意上並沒有差別,只是根據其中所作序言可以更準確地說用“雜組”較好,更能與之相合。至於所說《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千傾堂書目》卷十二說“謝肇淛《五雜爼》十六卷”,與很多文章所說《千傾堂書目》中寫為“五雜組”並不一致。這一問題當是有關版本問題,容以後再論。
因此,“雜俎”與“雜組”對於表達意思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差異,只是具體到某本書,其中作者所用的典故有關哪個,其題目就應當是哪個,因此《五雜組》書名已經更正,但是也不要造成一種認識,用了“雜組”來表達的意思,不可用“雜俎”來代替,那是不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