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赤鱸又名河鱸,俗稱五道黑。因其體側有5條較寬的橫跨體背的斑帶而得名。赤鱸為生活於新疆北部的冷溫帶河湖魚類。生長較為緩慢,3冬齡始達性成熟,最大個體體長可達500毫米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鱸、河鱸
- 拉丁學名:Perca fluviatil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科:科鱸
- 屬:鱸屬
- 分布區域:歐洲及亞洲北部冷溫帶
外形,生活環境,地理分布,相關信息,
外形
體側扁,長橢圓形,尾柄較細。頭小,吻鈍,口端位。下頜比上頜稍長,上頜骨後端達眼的下方,上下頜及口蓋骨上均有細齒。前鰓蓋骨後緣有許多小鋸齒,後鰓蓋骨後緣有1根刺。兩背鰭略分離,第一背鰭為8-16根硬刺,其中第4根最長;第2背鰭為3根硬刺和13根軟鰭條,以第1、2根鰭條最長。胸鰭側位而較低,腹鰭胸位,尾鰭淺叉形,兩葉末端圓。體為棕褐色,有7-9條黑色橫斑,腹部白色;背鰭淺灰黃色,第1背鰭後部有1個大黑斑;胸鰭淺黃色;臀鰭、腹鰭及尾鰭為橘黃色。五道黑的魚鱗較為堅硬結實,當地民眾常用木板鐵釘刷刮除。
生活環境
五道黑生活於植物叢生的江河、湖泊中。通常有兩個類群:一個種群生活於沿岸淺水區,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個體較小,生長也慢些;另一個種群棲居於深水區,以小型魚類為食,個體大些,生長較快,三冬令可達成熟,最大個體可達500mm。仔魚以浮遊動物為食,體長達40毫米時,則以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亦食些水生昆蟲和甲殼類。河鱸在夏季攝食比冬季為旺,產卵時期通常停止攝食。開始成熟的親魚為5冬齡,早春解凍後,水溫達7-8℃時,即在水勢平穩的場所進行繁殖。
地理分布
五道黑廣泛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北部冷溫帶,在我國僅產於新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流域。在俄羅斯為非常重要的捕撈對象,也是重要的游釣魚類。河鱸有廣鹽性和廣溫性特點,繁殖力強,種群數量增加很快。我國新疆北部天然產量很大,特別是福海縣產量最大。此魚肉質肥美,為當地有名的上等食用魚類之一。 近年來,由於當地引進池沼公魚,赤鱸魚的魚卵被池沼公魚大量的食用,赤鱸魚的產量大大下降,湖泊都已經很少了,在額爾齊斯的下游還有一定的分布。 垂釣赤鱸魚以海竿串鉤為主,以蚯蚓為釣餌,魚眼睛也可以。在緩水處為佳。 赤鱸是歐亞北部冷溫帶的重要經濟魚類,近幾年被作為觀賞魚類進行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