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科

鱸科

鱸科屬於硬骨魚綱,其主要特徵為:體長卵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的2.2~2.3倍;體背腹緣均呈弧狀隆起,體高以背鰭起點處最高。我國沿海均有分布,為常見的食用魚類之一。

基本介紹

分類,形態特徵,營養價值,藥用價值,

分類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動物界 Fauna
|__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__有頜上綱 Gnathastomata
|_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魚綱 Pisces__硬骨魚系)
|__幅鰭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鰭總目 Acanthopterygii
|__鱸形目 Perciformes
|__鱸亞目 Percoidei
|__鱸總科 Percoidea

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常被鰓蓋及頰部亦如此,口大稍傾斜,前鰓蓋骨下緣有鋸齒,腹鰭胸位,中國常見的有又名“桂魚”、“季魚”。食物以為主,為淡水兇猛魚類。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食用魚類,但對淡水養魚有害。 體延長,側扁,前鰓蓋骨後緣除有鋸齒外,后角有一大棘,下面有向後下方的三個棘。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以魚、蝦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布,為常見的食用魚類之一。
如:鱖魚(圖)Siniperca chuatsi;Chinese perch、鱸魚 Lateolabrax japonicus
其主要特徵為:體長卵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的2.2~2.3倍;體背腹緣均呈弧狀隆起,體高以背鰭起點處最高。口小,能活動,伸出時略向下傾斜。體被薄圓鱗,易脫落;側線鱗41~43枚。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背鰭IX-10,第2鰭棘延長呈絲狀,壓倒時末端伸達尾柄;臀鰭Ⅲ-7,以第3鰭棘最長;胸鰭長,末端可達臀鰭起點上方;尾鰭叉形。新鮮標本體背部銀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7~10條青灰色橫帶;背鰭灰白色,第2鰭棘黑色;臀鰭、胸鰭和腹鰭淡黃色;尾鰭灰黃色,上、下葉內緣暗色,下葉外緣白色。

營養價值

1.鱸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2.鱸魚還可治胎動不安、產生少乳等症,準媽媽和產生婦女吃鱸魚是一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營養食物,是健身補血、健脾益氣和益體安康的佳品;
3.鱸魚血中還有較多的銅元素,銅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的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的功能發揮,銅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鱸魚來補充。

藥用價值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脾,補氣,益腎,安胎。
宜食:適宜貧血頭暈,婦女妊娠水腫,胎動不安之人食用。
《食療本草》:“安胎、補中,作鮭尤佳。”
《嘉枯本草》:“鱸魚,多食宜人,作蛙尤良。暴乾甚香美,雖有小毒,不至發病。”
忌食:根據前人經驗,患有皮膚病瘡腫者忌食。鱸魚忌與乳酪同食。
崔禹錫:“鱸魚肉多食發痃痔瘡腫,不可同乳酪食。”
《隨息居飲食譜》:“鱸魚,多食發瘡患癖,其肝尤毒。中其毒者,蘆根汁解之。”
按語:鱸魚分布在中國沿海一帶及河口和江河中,江南水鄉各地均產。在每100克鱸魚肉中,含蛋白質17.5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0.4克,灰分1克,鈣56毫克,磷131毫克,鐵1.2毫克,核黃素0.23毫克,尼克酸1.7毫克。台灣產者含粗蛋白19.39克,粗脂肪1.16克,灰分1.16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