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2年,秦、楚、趙、魏、韓共同攻伐燕國。
基本介紹
- 名稱:五國伐燕
- 發生時間:公元前 272年
- 地點:燕國境內
- 參戰方:秦、楚、趙、魏、韓vs燕
- 結果:五國蓋未取得極大進展
- 參戰方兵力:楚軍三萬
- 出師藉口:或許為此時燕國政局混亂
公元前272年,秦、楚、趙、魏、韓共同攻伐燕國。
公元前272年,秦、楚、趙、魏、韓共同攻伐燕國。戰役背景燕國崛起燕國在經歷子之之亂與齊、中山的入侵之後,本就薄弱的國力嚴重受損。燕昭襄王姬職復國後,招納賢士,加強軍力,遣蘇秦縱橫弱齊,立志復國破齊,以報國讎。公元前28...
五國伐齊是指公元前284年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秦國五國聯合攻打齊國的戰爭,五國在短時間內攻下齊國70餘城,直入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五國伐齊對戰國整體格局影響巨大,此前實力超群的齊國從此一蹶不振,秦、齊兩強東西對峙的格局也轉變為秦、趙兩國的爭鋒。事件背景 蘇秦死間 公元前314年...
五國合縱伐秦是指在戰國時期,楚、魏、趙、韓、燕五國發起聯合抗秦的歷史事件。事件背景:戰國中期以後,秦國強大,並威脅到山東(指華山以東)六國。事件經過:於是各大國在外交和軍事上商議對策,發動聯合抗秦,稱為“合縱”。前318年,佩五國相印的公孫衍倡導楚、魏、趙、韓、燕五國合縱伐秦,但實際出兵的只有...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城以復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
關於此戰《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為(秦王政)六年,韓、魏、趙、燕、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記載為(趙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記載為(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而...
《五國約以伐齊》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講述了趙、魏、韓、燕、秦五國聯盟進攻齊國,最後失敗的故事。作品提要 威逼和利誘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制服他人、達到目的的手段。威逼是由於恐懼之心人皆有之,利誘是因為人人都貪圖利益。利與害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利有大小之分,害有遠近...
秦出兵,五國兵罷。《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記載為(趙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記載為(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而《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則記載為攻秦至函谷關。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認為聯軍中無魏國,取...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城以復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¹,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刦代之將²。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詐騎刦³,卒敗燕軍,復收七十餘城以復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
昌國君樂(yuè)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1,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刦代之將2。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詐騎刦3,卒敗燕軍,復收七十餘城以復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敝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
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餘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覆滅:燕太子丹年輕...
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餘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燕太子丹年輕時在...
前323年,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楚柱國昭陽敗魏於襄陵,取八邑;秦、齊、楚齧桑會盟。。前322年,秦伐魏,取曲沃、平周;魏逐惠施,張儀相魏。前321年,張儀兼相秦魏。前320年,秦秦假道韓、魏攻齊,齊匡章敗之;秦伐義渠,取郁郅。前319年,秦伐韓,取鄢。前318年,楚、趙、魏、韓、燕同...
趙悼襄王派龐煖指揮軍隊抵抗燕軍,龐煖擊敗燕軍,殺死劇辛,並俘獲燕軍二萬人。兵敗得地 趙悼襄王四年(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龐煖率領趙、楚、魏、燕四國精銳部隊,進攻秦國的蕞地,因沒能攻克,於是轉而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饒安。同年,趙、韓、魏、衛、楚五國結成南北合縱聯盟,共同討伐秦國。楚國...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領五國聯軍大舉討伐齊國,以報30年前齊趁燕國內亂出兵燕地之仇。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軍在聊城打破齊軍主力後,五國罷兵,燕軍繼續東進,攻破臨淄,短短半年間,齊國七十多座城市紛紛陷落,最後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孤城。眼看形勢是一片大好,豈料莒城卻是堅城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城...
公元前334年齊、魏於《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國稱王,接著,中山國王厝與魏、趙、韓、燕五國也相繼稱王了。這次稱王,歷史上稱為“五國相王”,意指五國互相承認彼此為王。中山稱王的時間,史書不見記載,《戰國策·中山策》只說“中山與燕、趙為王”。據《史記.燕召公世家.六國年表》載:燕易王十年(...
趙惠文王十年(公元前289年),趙國與燕、韓、魏、齊五國聯兵攻秦,迫秦廢除帝號,並使秦將先前奪取的王公、符逾歸還趙。趙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趙與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趙惠文王並以相國印授燕將樂毅。五國破齊後,趙、燕軍仍聯合攻齊。秦國卻早將大軍調回攻三晉,其中趙國的藺(...
公元前323年,魏將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中山王厝乘機稱王。公元前314年,中山王厝乘燕國動亂期間派相邦司馬賙率國中之兵伐燕,攻破數十城,克敵大邦(燕下都),擴地數百里,掠奪大量財富,司馬賙因功被封為“仲父”,賜予“死罪三世無不赦”的特權。然而中山國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齊國滅燕的行徑遭到列國抵制...
魏、趙、韓、燕、楚五國便推舉楚懷王為縱長,發動“五國攻秦”。除東方各國外,公孫衍還將秦國西方的小國義渠,也拉進了合縱伐秦同盟。公孫衍告訴義渠君,秦國和東方各國交戰時,就會奉上重禮討好義渠。與各國和平時,就會掠奪義渠。他希望義渠國君警惕這一點,不要被秦國所蒙蔽。後來,五國伐秦時,秦惠文王獻...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齊愍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著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