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靈樞經》篇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味》是《靈樞經》中的第五十六篇文章,主要論述五穀、五菜、五果、五畜中的五種性味,對人體所起的不同作用,闡明了五味對於五臟疾病的宜忌,這些宜忌,都是藥物治療、飲食療法以及飲食調補的基本原則,為後世食養療法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味》
  • 作品出處:《靈樞經》
  • 作者:佚名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

作品原文

黃帝曰:願聞谷氣有五味,其入五臟,分別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1〕。五味各走其所喜〔2〕,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谷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3〕,乃化糟粕〔4〕,以次傳下。
黃帝曰:營衛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5〕,先出於胃之兩焦〔6〕,以溉五臟〔7〕,別出兩行〔8〕,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9〕,積於胸中,命曰氣海〔10〕,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11〕,其大數常出三入一〔12〕,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黃帝曰:谷之五味,可得聞乎?伯高曰:請盡言之。五穀:秔米甘〔13〕,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14〕。五果〔15〕: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五菜:葵甘,韭酸,藿鹹〔16〕,薤苦〔17〕,蔥辛。五色:黃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鹹,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秔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五禁〔18〕: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19〕,秔米飯、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20〕,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黃,宜食鹹〔21〕,大豆、豕肉、栗、藿皆鹹。肺色白,宜食苦〔22〕,麥、羊肉、杏、薤皆苦。腎色黑,宜食辛〔23〕,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作品注釋

1、稟:承受。《國語·晉語》韋註: “稟,受也。”按《太素》楊注“稟”作“秉”,“稟” “秉”義通。
2、五味各走其所喜:楊上善:“五味所喜,謂津液變為五味,則五性有殊,性有五行,故各喜走同性之髒。”
3、營衛大通:楊上善:“水谷化為津液清氣,猶如霧露,名營衛,行脈內外,無所滯礙,故曰大通。”
4、乃化糟粕:楊上善:“其沉濁者,名為糟粕,泌別汁入於膀胱,故曰以次傳下也。”
5、精微:楊上善:“精微,津液也。”
6、之兩焦:之,至也,見《詩·柏舟》鄭箋。“兩焦”指中、上兩焦。
7、溉:作“灌”解,見《淮南·詮言》高注。
8、別出兩行:張介賓:“兩行,言清者入營,營行脈中;濁氣入衛,衛行脈外。故營主血而濡於內,衛主氣而布於外,以分營衛之道。”
9、大氣:謂宗氣
10、命曰氣海:楊上善:“谷化為氣,計有四道,精微營衛以為二道;化為糟粕及濁氣並尿,其與精下傳,復為一道;搏而不行,積於胸中,名氣海,以為呼吸,復為一道,合為四道。”
11、天地之精氣:楊上善:“天之精氣,則氣海中氣也。”
12、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楊上善:“氣海之中,谷之精氣,隨呼吸出入;人之呼也,谷之精氣,三分出已;及其吸也,一分還入,即須資食充其腸胃之虛,以接不還之氣。”
13、秔:《爾雅·釋草》釋文引《聲類》云:“秔,不粘稻也。”
14、黃黍:張介賓:“黍,小米也。北人呼為黃米,又曰黍子。”
15、果:《說文·木部》: “果,木實也。”《易·說卦》釋文引馬註:“果,桃李之屬。”
16、藿:豆葉,見《史記·太史公自序》正義。
17、(xiè):《本草綱目》卷二十六《菜部》:“薤,其葉類蔥,而根如蒜。”
18、五禁:楊上善:“五味所克之髒,有病宜禁其能克之味。”
19、肝色青,宜食甘:楊上善:“肝者木也,甘者土也。宜食甘者,木克於土,以所克資肝也。”王冰:“肝性喜急,故食甘物而取其寬緩也。”
20、心色赤,宜食酸:楊上善:“心者火也,酸者木也,木生心也,以母資子也。”王冰曰:“心性喜緩,故食酸物而取其收斂也。”
21、脾色黃,宜食鹹:楊上善:“脾者土也,鹹者水也,土克於水,水味鹹也,故食鹹以資於脾也。”王冰:“究斯宜食,乃調利關機之義也。腎為胃關,脾與胃合,故假鹹柔軟以利其關,關利而胃氣乃行,胃行而脾氣方化,故應脾宜味與眾不同也。”
22、肺色白,宜食苦:楊上善:“肺者金也,苦者火也,火克於金也,以能克為資也。”王冰曰:“肺喜氣逆(按:‘喜’,似‘苦’之誤字。《素問·藏氣法時論》:‘肺苦氣上逆。’)故食苦物而取其宜泄也。”
23、腎色黑,宜食辛:楊上善: “腎者水也,辛者金也,金生於水,以母資子。”王冰曰:“腎性喜燥,故食辛物而取其津潤也。”

作品譯文

黃帝說:我想聽你說說五穀的五味進入人體是怎樣分別歸於五臟的。伯髙說:胃是五臟六腑的營養匯集的地方,一切飲食物都先進入胃,五臟六腑接受胃所消化的精微之氣的營養。飲食物的五味歸屬五臟,都因飲食物的性味特性相異而各有所喜歸:谷味酸的入胃之後,先入肝;味苦的,先入心;味甜的,先入脾;味辛的,先入肺;味鹹的,先入腎。飲食水谷的精微,化為津液,與營衛之氣,運行於周身,其中的糟粕依次下傳於大腸、膀胱,化為糞尿,排出體外。
黃帝說:營衛是怎樣運行的呢?伯高說:水谷入胃後,所化生的精微部分,從胃出後至中上二焦,經肺灌溉五臟。它在輸布於全身時,分別為兩條途徑,其清純部分化為營氣,濁厚部分化為衛氣,分別從脈內外的兩條道路運行於周身。同時所產生的大氣,則聚於胸中,稱為氣海。這種氣自肺沿咽喉而出,呼則出,吸則入,保證人體正常呼吸運動。天地的精氣,它在體內代謝的大概情況,是宗氣、營衛和糟粕三方面輸出,但另一方面又要從天地間吸入空氣與食入飲食物,以補給全身營養的需要,所以半日不吃飯,就會感到氣衰,一天不進飲食,就感到氣少了。
黃帝說:五穀性味是怎樣的,可以告訴我嗎?伯高說:讓我詳細地講給你聽。在五穀之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鹹,麥味苦,黃米味辛。在五果之中,棗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鹹,杏子味苦,桃子味辛。在五畜之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豬肉味鹹,羊肉味苦,雞肉味辛。在五菜之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葉味鹹,薤味苦,蔥味辛。五色與五味的關係:黃色屬脾,宜食甘味;青色屬肝,宜食酸味;黑色屬腎,宜食鹹味;赤色屬心,宜食苦味;白色屬肺,宜食辛味。這五種色味,在治療和調補時,都可用其相宜的食品。所言五宜,就是在五臟患病時,選用相適宜的五味:脾病,宜食粳米飯、牛肉、棗子、葵菜;心病,宜食麥、羊肉、杏子、薤;腎病,宜食大豆芽、豬肉、栗子、藿;肝病,宜食芝麻,犬肉、李、韭;肺病,宜食黃米、雞肉、桃、蔥。
五臟之病對五味各有禁忌:肝病應禁忌辛味,心病應禁忌鹹味,脾病應禁忌酸味,腎病應禁忌甘味,肺病應禁忌苦味。肝主青色,宜食甘味,粳米飯、牛肉、棗、葵等都是甘味食物;心主赤色,宜食酸味,犬肉、芝麻、李、韭等都是酸味食物;脾主黃色,宜食鹹味,大豆、豬肉、栗、藿等都是鹹味食物;肺主白色,宜食苦味,麥、羊肉、杏、薤等都是苦味食物;腎主黑色,宜食辛味,黃黍、雞肉、桃、蔥等都是辛味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