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總辭又稱五區請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民連兩個政黨聯合發起的政治行動,該行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區總辭
- 地區:香港
- 提出人:社民連
- 時間:2009年7月
基本信息,背景,變相公投,議題改變,勝敗準則,各派成員立場,倡導及參與,反對,支持但不參與,反對及阻撓,特區高層立場,個別學者意見,外國補選先例,事態發展,2009年11月,2009年12月,2010年1月,2010年2月,2010年3月,2010年4月,2010年5月,結束後的反思,參選人及結果,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未獲有效提名,投票率,結果統計,成績之解讀,
基本信息
五區總辭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第36條必須進行補選。在補選中,公民黨與社民連線以爭取“儘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將補選當作為“變相公投”讓市民投票。假如總票數多過對手以及逾五成投票率,即代表提出的普選議題有相當的民意基礎,藉此行動,希望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造成壓力,並在國際間引起廣泛的關注。五位立法會議員於2010年1月26日,正式向立法會秘書處遞交辭職信,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包括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直至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已報名參選,補選投票日定於2009年5月16日進行。
背景
1997年,中國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實行一國兩制,以維持香港的穩定繁榮,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方面穩住香港,另一方面藉此作出示範招攬台灣地區之民心,以便日後將一國兩制引進台灣,別外,香港立法會有一半議員是功能組別議席,由特定或被稱為小圈子的選民選出,並非開放給全港所有合資格的選民投票直選出來,功能組別在自己各個界別中的選表,都不等值,在某些界別中,選票可能多達數萬張,而在另外的界別中,只有寥寥數百張,由於中央在香港有大量經貿、文教、工會機構,剛過去的選舉,就有不少功能組別候選人自動當選,也體現出了功能組別的不公平。
中央政府在港落實《基本法》,其中第45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及68條聲明“……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但是,條文對如何進行普選的字眼較為模糊,而怎樣廢除功能組別亦具爭議性。
2002年,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就《基本法》第23條,就叛國、顛覆、及分裂國土等罪行進行諮詢,很多人憂慮這項法例可能會影響港人本來擁有的人權和自由,2003年,香港政府宣布將自行立法落實《基本法》23條,引發超過50萬人大遊行,間接導致董建華及賣力推銷的葉劉淑儀下台。從2003年的7月1日大遊行開始,香港多年來每年7月1日都有遊行,部分香港人追求民主的願望日益強烈,爭取落實特首與立法會議員的雙普選遂成為訴求。2004年底,時為社福界議員的張超雄動議提出就2007/08年雙普選,進行“全民公投”,其後梁國雄更提交私人草案,當時親北京報章曾出現文章指摘公投是煽動港獨,梁國雄更早在2005年11月香港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風蕭蕭》及《名嘴開咪夜》中已經公開提出五區總辭理想。被視為“護法”之一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振民亦批評公投不符《基本法》。
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宣布否決香港在2012年實行雙普選,同時宣稱香港在2017年可以實行行政長官普選,在2020年可以實行立法會全部議員普選。部分港人對中國共產黨的普選承諾抱懷疑態度,恐怕行政長官的候選人會被選舉提名委員會篩選,而功能組別議員將會以另一形式繼續存在。
變相公投
廣泛而言,公民投票是指公民跨過選舉代表的間接治權,直接透過投票方法,表達全體公民意向。公民投票,可以概分為選舉罷免以及針對政策表達意見兩種。前者選舉,可以是由選民投票決定政府公職人選,或者提早罷免公職人員,皆以選“人”為對象。另外一種比較普遍的公民投票,則是針對公共政策或法案,以“事”為投票對象,兩者不可混淆。五區總辭主催者視五區總辭為“變相公投”,以“普選”一事為投票對象,是選“事”不選“人”,但是,總辭後的補選或“變相公投”,最終以選“人”為投票單位。五區補選與“變相公投”之間的分野與矛盾,在輿論及泛民內部形成一場論爭仍未有定論。黃毓民曾在商業電台節目《左右大局》中曾表示,即使在公投中落敗,一樣繼續在政改投反對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亦曾表示,政府只有憲制責任安排補選,而基本法中沒有公投安排,政府只會視五區總辭為一次補選。“變相公投”的結果,對參與的議員以及政府,同樣沒有法例或道德上約束性,因此“變相公投”本身的意義以及成效,均受到部分泛民以及學者質疑。而即使辭職議員全部勝出、重奪議會席位,亦要承擔兩種風險。其一是投票率不足五成(由於這一次是“變相公投”,故不能以五成投票率作準),將要支持建制的政改方案;其二是背上浪費納稅人金錢的罵名—補選經費達一億五千萬元,等於每席位花掉三千萬元,多個民調顯示,近六成香港市民反對五區總辭,而支持者不足三成,令泛民造成嚴重分裂,最終,只有公民黨、社民連參與今次五區總職,泛民其他黨派民主黨、民協、街工、職工盟等均沒有參加。到港澳辦在《新聞聯播》中批評“五區公投”違反憲法後,“五區公投”的性質更受進一步質疑,港大法律系教授、《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說,公社兩黨只是單方面聲稱補選是公投,按法律定義並不是公投,雖然不是違法,港府也不能作出檢控,但違反《基本法》精神。另一方面,余若薇強調“五區公投”合憲、合法、合情;港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張達明也指,五區公投運動無涉及任何違反《基本法》的問題,只是一個政治行動。經過反高鐵運動包圍香港禮賓府以及衝擊立法會後,加上公社兩黨轉用“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為政治宣傳口號,有親建制派評論指這是實則性的“港獨”。林行止亦在信報林行止專欄中撰文,指“五區公投、全民起義”的宣傳策略是自作聰明者“過猶不及、弄巧反拙”、公民黨的毛孟靜亦撰文指“起義”用詞有誤。自由黨、民建聯與工聯會相繼宣布杯葛今次補選。
議題改變
在普選立場的問題上,社民連最初表示以2012年雙普選為公投議題,但由於2012年雙普選違反人大釋法,公民黨在普選立場上,是以爭取2017/2020真普選為目標。2009年12月9日,在立法會黃毓民動議“五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梁家傑作出修訂,刪去2012年雙普選字眼,改為“落實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
勝敗準則
五區公投聯合委員會定出以50%投票率作為“公投”目標,投票率低於50%,則只能算是公投未達標,不會視為公投失敗。公投成敗,則以泛民候選人所得票數總和是否多過建制派最強候選人的得票總和作論斷,最極端例子,有可能是出現公社聯盟整體得票率不足50%,5個議席中輸4席,也有贏的機會。公民黨陳家洛指,兩黨同意要全力取得五成的投票率,並定出勝負準則,如果兩黨候選人所得總票數,低於建制派最強候選人得票總和,兩黨將承認公投失敗,議題不獲選民支持。陶君行則強調爭取五成投票率是目標,並非門檻,但兩黨共識若投票率最終不達五成,公投可算是未達標,屆時兩黨要再討論投票意向。
另一參選團體大專2012和公社兩黨已經發表聯合聲明,互相同意把對方選票計進公投議題的支持人數。
各派成員立場
由於泛民議員在五區總辭上的立場不一,形成自從泛民主派成立以來,內部分裂情況最嚴重的一次,在港大2009年12月14日發表的民調中,有超過五成市民反對泛民議員總辭,贊成不足三成。
倡導及參與
社民連 - 最早提出議案的黨派,將派出全黨三位立法會議員參加。
公民黨 - 梁家傑、余若薇、吳靄儀、陳淑莊表示支持,但湯家驊持相反意見,在公民黨拋出雙辭方案,建議23名立法會議員最終總辭抗議,對此湯家驊明言曾考慮退黨。最終公民黨派出兩位議員參加。
反對
民主黨 - 主流派反對,但有部分少壯派議員支持總辭。反對理由包括建制派議員可能杯葛未必參選、恐怕泛民議員辭職後無法在補選中取回議席,喪失21席政制否決權。由於特區政府不承認是次選舉為公投,即使全數贏回議席,亦不代表可以成功爭取2012年雙普選,假如泛民輸掉其中一個議席,更會喪失爭取普選的話語權、另外,民主黨認為運動應視為持久抗爭,而不是背水一戰,而選舉中選票亦以投人投黨較多,將投票行為簡化為全民公投難以成立;而且,議員辭職補選,即時沒有了議員收入以及津貼,議員助理需要離職,地區辦事處也會被迫關閉,假如選舉失敗,議員薪金、津貼、任滿酬金等,泛民總數將會損失近三千萬,而五人補選競選所需要投入資源,亦要超過一千萬的費用。12月13日,民主黨會員大會表決不參加五區總辭。在“5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棄權票。民協 - 在任立法會議員有張國柱與馮檢基。前主席馮檢基表明不會參與辭職,因為對於原則及技術上因素,仍然存有疑慮,認為“現在的老人家對總辭方案都很了解,一百多人中沒有一個人贊成總辭方案”,早期曾承諾會協助辭職的泛民議員參與補選。在“5區總辭,全民公決”投棄權票。“公投”以及“全民起義”的爭議後,民協決定不會具名支持亦不會為兩黨站台,其中委會最後通過不會參與五區辭職,亦不會助選。張國柱,街工 - 梁耀忠在人網節目家豪會客室中質疑五區總辭成效,認為輸掉議席,更難向政府解釋民意取向,認為“選民不會單純看候選人政綱就投票,同樣會以是否熟悉候選人、工作表現及政治立場等作投票,結果不一定就是變相公投。”只承諾有限度支持協助辭職的泛民議員參與補選,在“5區總辭,全民公決”投棄權票。
支持但不參與
李國麟“五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贊成票,但沒有出席公投起動大會。
李卓人 - 在立法會會議中,表示凡是泛民提出的動議都應該支持,對公民黨與社民連派員總辭及參與補選時,也表態會支持拉票。何秀蘭 - “5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投贊成票,但由於公社兩黨公投的題目,沒提及2012年雙普選,何秀蘭批評題目“不清晰、不達我的標準,我難以支持”。何秀蘭曾承諾支持協助辭職的泛民議員參與補選,以及辭職議員一旦輸掉議席,要為該候選人在2012年贏回議席。何秀蘭解釋當時變相公投題目還未落實,所以支持,但料不到題目竟沒有2012年雙普選,這樣不符她的選舉政綱。有出席公投起動大會。
反對及阻撓
五區總辭涉及現任議員辭職後隨即參與補選,專業會議的梁美芬議員稱發現現行立會有這個漏洞,她打算提出一項私人草案,要求禁止日後立法會議員辭職再參與補選,並建議刪除“任何議員可隨時以書面辭職通知而辭去議員席位”的字眼。民建聯的譚耀宗認為,議員在無特別原因下辭職再選是浪費公帑,當局應該考慮是否需要修例。工聯會的黃國健亦表示同意修例,擔心議員日後遇到新議題時會再次辭職再補選。前律政司司長及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亦建議政府提出修例,禁止議員辭職再補選。 但湯家驊則批評,梁的法案是完全違反《基本法》:有關法案禁止議員辭職後再參選,本身經已違反《基本法》第二十六條任何人均可依法享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此外,改變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方式,涉及影響香港的政治體制,因此有違反《基本法》第七十四條中對私人法案的規定,梁並無權提出。
2010年4月22日,立法會繼續三讀辯論撥款條例草案,王國興動議剔除立會補選經費,雖得到梁美芬支持,但因泛民及自由黨反對而被否決。
特區高層立場
政府高層對5月16日是否投票立場含糊,特首曾蔭權連是否投票也不言明,而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更公開表示本著公民責任決定不投票。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相信,特首曾蔭權班子決定不在補選投票,除了向中央交心,另一個可能是中央向曾班子施壓,要求特區公開表露對“公投”不滿,進一步為“公投”定性。不過,馬岳認為這個動作或會帶來反效果,進一步激發市民出來投票。
個別學者意見
學者陳雲在《困局之內爭民主》文中指出:“中共投鼠忌器式的放權,香港要離開特權的護蔭,如世上最終爭取到民主的人群一樣,自己付出努力,付出代價。香港並沒有公投法,所以需利用辭職補選的手段,來製造變相公投(de facto referendum)的事實。”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質疑,社民連及公民黨於去年立法會選舉的政綱中,無提及如2012無雙普選就辭職,如最終進行五區總辭,是出賣他們的選民。
外國補選先例
英國的最近案例發生在2008年的6、7月。當時執政工黨在爭議聲中以數票之差,使下議院通過法案,修訂反恐法。時任保守黨影子內政大臣的戴維斯(David Davis)強烈不滿,決定“辭去”國會議席,就有關議題參與補選,尋求選民支持。 戴維斯的辭職,引起不少爭議。主要反對意見是:幼稚、無助推翻有關修訂及浪費公帑。工黨政府雖然攻擊戴維斯的辭職補選行動,但財相仍然讓選舉舉行,而非通過法律禁止他參選。保守黨黨魁卡梅倫(David Cameron)對戴維斯的辭職亦有保留,但沒有阻止他繼續作為保守黨的候選人,並為其助選(然而黨中央不資助其補選經費)。下議院議長沒有批准戴維斯在國會發表“具爭議”的辭職演說,他只能在國會門外向傳媒讀出其聲明。戴維斯最終以七成多得票重返國會。但工黨和自民黨均沒有派人出選,投票率從2005年大選的七成降到三成四。
事態發展
2009年7月,社民連提出五區總辭方案,辭職人選將由泛民議會內的席位比例決定,即是民主黨派出2人辭職,社民連1人,公民黨1人,其他泛民再派1人。
2009年8月,民主黨司徒華在黨內內部會議討論時,提出五區總辭名單:公民起動何秀蘭、公民黨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民主黨劉慧卿、職工盟李卓人。8月3日,司徒華接受香港電台自由風節目電話訪問,表示提出贊成用辭職去進行公投,順便提出這個名單。其後,司徒華表示並沒有支持五區總辭,拋出辭職名單,是因為民主黨不應該被社民連搶占道德高地。
2009年9月,民主黨對方案持仍抱開放態度,認為可以研究,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質疑總辭成效,指出2007年尾港島區補選,已經是一場變相公投,但是選舉結果並未有效改變政府取態,9月6日,公民黨在黨內集思會後召開記者會,提出“先談判、五區再補選、23議員後總辭”三部曲方案,如果5區補選後民意基礎支持泛民,而特首未能於一年內交出普選路線圖,所有泛民名立法會議員將於2011年7月1日集體總辭,不再參加補選,同時要求曾蔭權下台謝罪。公民黨並提出另一份總辭名單:陳淑莊、梁家傑、梁國雄、馮檢基及李永達。民協馮檢基指責公民黨事先未有諮詢其他民主派的意見,表示對總辭方案有所保留。
2009年11月
11月19日,社民連及公民黨宣布合作五區總辭。
11月19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表示,泛民立法會議員5區總辭,如要補選,初步估計涉及費用1.5億元, 用作開設二百六十個臨時雇員職位、二十多個公務員職位、招聘及培訓一萬五千個事務人員。
11月23日,社民連的梁國雄在遊行中以“何俊仁,站出來!”作為口號,呼籲民主黨參加五區總辭
11月24日,司徒華公開在數個月前在黎智英家中飯局中商議總辭一事,當時陳方安生、李鵬飛、黎智英及李柱銘均支持總辭,只有司徒華一人傾向反對。司徒華事後表示,接受訪問是表明他從一開始就不支持泛民總辭的態度。2009年11月25日,李柱銘在香港電台節目中表示,有關五區總辭之事令泛民分裂,呼籲支持者要多“停一停,想一想”。
11月28日,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在理工大學對記者提出“先否決,後公投”言論,翌日,各大報章均作大篇幅報導。民主黨黨鞭司徒華贊成黃毓民的提議,認為爭取民主的行動要逐步升級。但是,社民連的陳偉業、梁國雄都反對“先否決,後公投”此一策略。陳偉業認為黃毓民應就押後總辭反建議道歉。
11月30日,司徒華批評黃毓民態度“兒戲”,破壞了他自己和社民連的形象。同日,黃毓民解釋“先否決,後總辭”只是一個想法,而非建議,用來回應民主黨擔心失去否決權憂慮,為了測試民主黨參與請辭的“膽量”,並表示將如期12月24日宣布何時總辭。陳偉業表示黃毓民的說法被香港傳媒扭曲,無需要為反建議道歉。
2009年12月
12月9日,黃毓民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全民公決”議案,議案被否決。同日,一群署名“一群默默支持民主黨二十年的選民”,在多份報章上,全版廣告提出質疑五區總辭成效。
12月13日,民主黨以229對54的壓倒性票數,否決參與五區辭職。黨主席何俊仁會後宣布,如果黨員要為個別候選人助選,可以個人名義,但不能以黨名義。投票期間,有網民以及社民連會員在民主黨門外跪求,並舉出2012安心上路字牌揶揄民主黨。
12月14日,《港大民意網站》發表五區總辭調查結果(調查日期11月28日-12月4日),表示支持立法會議員以辭職促使五區補選,變相公投,展示巿民對政改意見,支持者有26%,一半半9%,反對51%,唔知/難講14%。自稱民主派支持者,67%表示會再選該辭職的民主派議員,或者其推薦的候選人,返回立法會。
2010年1月
香港2010年元旦示威,社民連主張五區總辭
1月11日,公民黨和社民連宣布,在1月27日發動五區請辭,並把補選定調為公投,議題是“ 儘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五區公投運動聯合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家洛稱,“變相公投”訂下投票率過五成方為有效,但是低過五成亦不代表輸,假如公民黨和社民連在選舉中敗陣,不排除投票支持政改方案,但會諮詢泛民盟友的意見。
1月14日,陳偉業曾找李柱銘參加補選,但被對方婉拒
1月15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破天荒在晚上七時全國廣播的新聞節目《新聞聯播》中,用了約三分鐘時間,報導國務院港澳辦指公投運動違反《基本法》聲明。練乙錚撰文反駁,港澳辦指摘“一些人…公然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是站不住腳,因為五區公投的議題,“儘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並沒有指明年份,並不違反人大常委會的任何決定。然而,社五區公投運動聯合委員會副發言人陶君行曾表示,“變相公投”除了定立“儘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還將會公布一系列聲明,當中包括“爭取2012年實現雙普選,萬一未能成事,中央應該交代明確的普選路線圖,以及在不遲於 2017年實行普選行政長官,以及在2020年前實行普選立法會。”同日,曾鈺成表示,參選主席時承諾不參與投票、不表決,但若遇到重要議題,他又認為表決重要過繼續擔任立法會主席一職,或會考慮辭職參與表決,暗示假如公民黨、社民連在補選中失利,而建制派票數可達三分之二,曾鈺成將會辭去立法會主席一職,投票支持政改通過。
1月18日,《港大民意網站》發表五區總辭調查結果,調查市民對於有立法會議員以辭職促使五區補選,變相公投的看法,結果顯示支持者有24%,12%一半一半,50%反對,14%不知道/很難說。
1月21日,公民黨及社民連公布五區請辭名單,五位辭職議員分別是:陳偉業、梁家傑、陳淑莊、梁國雄及黃毓民。翌日,在報章刊登全版廣告,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口號。親北京人士認為“全民起義”有推翻現政權的意思,認為這是港獨行動。
1月23日,自由黨召開緊急會議,主席劉健儀會後表示,由於公民黨及社民連提出“全民起義”,而“起義”的字眼有反動及推翻政府的意味,自由黨不能接受,假如自由黨參與補選,有機會被外界扭曲為自由黨贊同有關“起義”的活動,因此不會派人參選。同日,民協中委會通過,不會協助推動社民連及公民黨發起的五區請辭行動,不會具名支持亦不會為兩黨站台。
1月25日,民主黨、街工、教協、民協、職工盟和民主動力等十一個團體組成“終極普選聯盟”,爭取具體的2017及2020終極普選方案,希望成為溫和民主派主流。但聯盟未有邀請公民黨和社民連。
1月27日,社民連黃毓民宣讀辭職宣言時,民建聯、自由黨等即時拉大隊離場,唯獨陳鑒林一人要求立即點算會議人數,迫使會議流會,阻止黃毓民宣讀辭職宣言。
1月29日,政府刊登憲報宣布議席空缺。
2010年2月
2月3日,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該黨宣布不會參加補選,翌日,工聯會宣布不參選,這代表建制派政黨將完全杯葛今次補選。
2月9日,《港大民意網站》發表五區總辭調查結果,訪問市民在公民黨同社民連五位立法會議員已經辭職後,會否支持5區補選、變相公投形式展示巿民對政改既意見。支持者有27%、9%一半、58%反對、6%不知道/很難說 。58%受訪者表示反對五區補選。
2010年3月
3月18日,黃毓民在左右大局中點名批評“終極普選聯盟”為“終極投共聯盟”。
3月19日,社民連主席陶君行發表公開信嚴詞點名批評“終極普選聯盟”成員湯家驊“賣友求辱”,來向中央“乞降”溝通。陶君行更指普選聯的行徑亦愈來愈過火,是騎著“五區公投運動”的膊頭上位。
3月22日,余若薇向社民連主席陶君行撰寫公開信,表示公民黨與社民連在1月簽署的五區公投運動合作備忘錄中,社民連承諾宣傳方式以凝聚和團結支持者為最高目標,不可對泛民主派友好及團體攻擊,擱置泛民主派之間的爭拗。
3月23日,社民連召開記者會,向仍未表明會否呼籲選民投票的終極普選聯盟發公開信,批評聯盟與保皇派要求普選路線圖,做法等於“同中共一齊做戲”,並點名批評民主黨單仲偕、民主動力蔡耀昌迴避補選中投票的問題。普選聯副發言人蔡耀昌反駁稱,聯盟態度一向是不討論和不評論“公投”,又指任何人不能壟斷民主運動。
2010年4月
2010年5月
5月16日早上七時三十分至晚上十時三十分,香港特區開始進行五區立法會議員補選。共設定超過500個投票站,包括在懲教所設定專門投票站供被懲教人員投票,議員補選總計花費公帑一億五千萬港幣。
5月17日晨,香港特區政府2010立法會補選專欄公布本次五區補選結果: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以明顯優勢擊敗其他候選人,當選為立法會議員。
雖然請辭的公民黨與社民聯等反民主黨派的五位立法會議員本次補選全部再次當選。但根據選舉投票率公告,本次五區補選參與投票選民只有532,864人(截至2010年5月16日晚九時三十分),全港登記選民人數為3,373,342人,投票率僅為15.8%。鳳凰網公布的結果是全天有57萬9千多人投了票,投票率是17.1%為回歸以後立法會議員選舉的最低投票率。
結束後的反思
投票率低迷
包括特首曾蔭權等香港特區政府高官明確表示拒絕投票,但尊重選民自由參與投票的意願。
泛民主黨派恐再現分裂
不可否認的是,“五區總辭”,“五區補選”的進程,將進一步加深香港泛民主黨派的分裂。未來泛民主黨派在未來立法會選舉的議席爭奪中,情勢堪憂。
在過去幾年中,泛民主黨派深受內訌影響,削弱了自己在立法會的力量,間接造成親共的民建聯成為香港立法會的第一大黨,也是目前全港的最大政治組織。
港府的應對措施
基於這次立法會補選帶來的種種是非杯葛,有眾多議員和民間政治力量要求政府考量修改選舉條例,禁止議員辭職後再次參加補選,造成不必要的公帑支持。特首曾蔭權亦表示特區政府會慎重考慮修改立法會議員選舉條例。
香港是否能夠公投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是一個主權實體。依據憲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權力來自於中央政府(全國人大,國務院)的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於特區政府的權力範圍進行了具體的,有限制的表述。
公民公投是主權國家就領土範圍等涉及主權的事項通過立法機構的表決後,交付居民進行投票決定。香港並不是主權實體,也並沒有獲得中央政府賦予的公投權力。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國兩制確定的方針,一國兩制亦是入憲內容。香港同胞的政治訴求中央政府應給予高度尊重,但香港同胞亦應認識到香港不是一個獨立主權實體,所謂公投於憲法,基本法無據。
參選人及結果
香港島
編號 | 候選人名稱及政治聯繫 | 候選人簡介 | 得票總數(百分比) |
1 | 戴卓賢(獨立) | 中國國民黨青年論政聯盟成員,前中西區區議員(1994年至2007年)。 | 3,144票(2.81%) |
2 | 梁永浩(大專2012) | 香港理工大學前學生會會長。 | 2,715票(2.43%) |
3 | 陳淑莊(公民黨)(當選) | 大律師,五區總辭參與者,前立法會香港島議員(2008年至2010年),中西區區議員(2007年至今)。 | 103,564票(92.66%) |
4 | 黃興(獨立) | 會計 | 799票(0.71%) |
5 | 李振雄(獨立) | 工業學院退休玩具設計教師。 | 1,542 票(1.38%) |
結果:陳淑莊當選。除了陳之外,其餘四位候選人均未能得到選舉資助,同時被沒收選舉按金。
九龍東
編號 | 候選人名稱 及 政治聯繫 | 候選人簡介 | 得票總數(百分比) |
1 | 黎敬輝(大專2012) |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二級工程師。 | 6,630票(7.47%) |
2 | 梁家傑(公民黨)(當選) | 資深大律師,五區總辭參與者,前立法會九龍東議員(2004年至2010年),曾參與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成為回歸後首次具有競爭以及首個具政黨黨籍的特首選舉候選人。 | 82,066票(92.53%) |
結果:梁家傑當選,所有候選人均可獲得選舉資助。
九龍西
編號 | 候選人名稱及政治聯繫 | 候選人簡介 | 得票總數(百分比) |
1 | 林依麗(獨立) | 地產顧問,前仁濟醫院及保良局總理,曾在同一選區參加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但告落敗。 | 1,069票(1.20%) |
2 | 張錦雄(獨立) | 註冊社工,前社民連成員,香港彩虹創辦人。 | 1,869票(2.10%) |
3 | 黃永志(大專2012) | 香港中文大學前學生會會長。 | 3,429票(3.85%) |
4 | 白韻琴(又稱白韻琴)(獨立) | 專欄作家、前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 | 16,640票(18.67%) |
5 | 郭兆明(獨立) | 董事。 | 91票(0.10%) |
6 | 佘繼泉(獨立) | 西九新動力發起人,新論壇成員及廣東省清遠市政協委員,香港中小企聯合會副主席。於西九新動力梁美芬極力反對撥款進行補選的情況下參選。 | 2,517票(2.82%) |
7 | 蔣世昌(獨立) | 前九龍城區議員(1986年至2007年),前香港市政局議員(1995年至1999年),前自由黨常委,曾代表自由黨在同一選區參加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但告落敗。 | 3,109票(3.49%) |
8 | 黃毓民(社民連)(當選) | 五區總辭參與者,前立法會九龍西議員(2008年-2010年),社民連創會主席。 | 60,395票(67.77%) |
結果:黃毓民當選。只有黃及白能獲得選舉資助,林依麗、張錦雄、郭兆明、佘繼泉被沒收選舉按金。
新界東
編號 | 候選人名稱及政治聯繫 | 候選人簡介 | 得票總數(百分比) |
1 | 梁國雄(社民連 /四五行動)(當選) | 五區總辭參與者,前立法會新界東議員(2004年至2010年)。 | 108,927票(79.93%) |
2 | 周澄(大專2012) | 前學聯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 17,260票(12.67%) |
3 | 陳國強(非暴力社會運動) | 理念推廣總監 (按:此人並非前立法會勞工界議員陳國強。)。 | 7,310 票(5.36% ) |
4 | 胡世全(獨立) | 前民建聯成員,董事。 | 2,783票(2.04%) |
結果:梁國雄當選。梁國雄和周澄能獲得選舉資助,胡世全未能獲得選舉資助,並且被沒收選舉按金。
新界西
編號 | 候選人名稱 及政治聯繫 | 候選人簡介 | 得票總數(百分比) |
1 | 鄒秉恬(獨立) | 荃灣區議員(1991年至今),前香港區域市政局議員(1995年至1999年),曾在同一選區參加1998年、2004年及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平均得票率明顯偏低下落敗。 | 3,276票(2.44%) |
2 | 郭永健(大專2012) | 前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項目幹事。 | 6,192票(4.62%) |
3 | 李世鴻(獨立) | 前社民連常委,網台節目主持。 | 2,475票(1.85%) |
4 | 陳偉業(社民連)(當選) | 五區總辭參與者,荃灣區議員(1991年至今),前立法會新界西議員(1991年-1997年,2000年-2010年)。 | 109,609票(81.73%) |
5 | 李桂芳(獨立) | 前民主黨成員,屯門區(恆順/恆福選區)議員(2000年至今)。 | 12,555票(9.36%) |
結果:陳偉業當選。只有陳及李桂芳能獲得選舉資助,而李世鴻及鄒秉恬則被沒收選舉按金。
未獲有效提名
香港島:陳乙東(獨立),商人,有“巴士阿叔”之稱,曾4次嘗試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及2007年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但從未獲得足夠提名,是次也不例外。
九龍東:杜森(獨立),退休公務員,曾參選1996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成為8位通過審查的候選人之一。今次參選未獲足夠有效提名,未能成為候選人。
投票率
地方選區選區 |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2010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 ||
投票人數 | 投票率(%) | 投票人數 | 投票率(%) | |
香港島 | 314,870 | 50.17 | 111,764 | 17.95 |
九龍西 | 207,765 | 47.18 | 89,119 | 20.51 |
九龍東 | 237,936 | 44.01 | 88,696 | 16.37 |
新界西 | 400,719 | 42.49 | 134,107 | 14.16 |
新界東 | 362,959 | 44.25 | 136,280 | 16.51 |
全港 | 1,524,249 | 45.20 | 559,966 | 16.60 |
累積投票數字:
時段 | 全港 | 香港島 | 九龍西 | 九龍東 | 新界西 | 新界東 |
08:30 | 12,483 (0.37%) | 2,470 (0.40%) | 1,802 (0.41%) | 2,091 (0.38%) | 3,258 (0.34%) | 2,862 (0.35%) |
09:30 | 37,940 (1.12%) | 7,432 (1.19%) | 5,694 (1.31%) | 6,592 (1.21%) | 9,499 (1.00%) | 8,723 (1.06%) |
10:30 | 75,770 (2.25%) | 14,899 (2.39%) | 11,555 (2.66%) | 13,172 (2.42%) | 18,680 (1.97%) | 17,464 (2.12%) |
11:30 | 119,475 (3.54%) | 23,841 (3.83%) | 18,648 (4.29%) | 20,289 (3.73%) | 28,944 (3.06%) | 27,753 (3.36%) |
12:30 | 163,488 (4.85%) | 32,989 (5.30%) | 25,796 (5.94%) | 27,202 (5.01%) | 39,111 (4.13%) | 38,390 (4.65%) |
13:30 | 203,023 (6.02%) | 41,323 (6.64%) | 31,653 (7.28%) | 33,343 (6.14%) | 48,140 (5.08%) | 48,564 (5.88%) |
14:30 | 246,158 (7.30%) | 50,314 (8.08%) | 38,953 (8.96%) | 39,963 (7.36%) | 57,769 (6.10%) | 59,159 (7.17%) |
15:30 | 287,300 (8.52%) | 59,253 (9.51%) | 45,576 (10.49%) | 46,221 (8.51%) | 66,809 (7.05%) | 69,441 (8.41%) |
16:30 | 326,228 (9.67%) | 67,471 (10.83%) | 52,023 (11.97%) | 52,394 (9.64%) | 75,374 (7.96%) | 78,966 (9.57%) |
17:30 | 365,212 (10.83%) | 75,357 (12.10%) | 58,364 (13.43%) | 58,646 (10.80%) | 84,326 (8.90%) | 88,519 (10.72%) |
18:30 | 405,880 (12.03%) | 83,347 (13.38%) | 64,746 (14.90%) | 65,218 (12.01%) | 94,031 (9.93%) | 98,538 (11.94%) |
19:30 | 449,949 (13.34%) | 91,625 (14.71%) | 71,724 (16.51%) | 71,883 (13.23%) | 105,316 (11.12%) | 109,401 (13.25%) |
20:30 | 491,168 (14.56%) | 99,181 (15.93%) | 78,160 (17.99%) | 78,176 (14.39%) | 116,189 (12.27%) | 119,462 (14.47%) |
21:30 | 532,864 (15.80%) | 106,614 (17.12%) | 84,787 (19.51%) | 84,308 (15.52%) | 127,035 (13.40%) | 130,120 (15.76%) |
22:30 | 559,966 (16.60%) | 111,764 (17.95%) | 89,119 (20.51%) | 88,696 (16.37%) | 134,107 (14.16%) | 136,280 (16.51%) |
註:晚上十時半的投票數目及投票率只計算有效票,白票及廢票等問題選票並不計算在內。
結果統計
是次補選創下香港自開埠以來多項選舉紀錄:
是次選舉為首次有政府高官高調錶態不投票的選舉。
是次補選是香港首次有主要政黨明言杯葛的選舉。
是次選舉為首次讓在囚人士及羈留人士在選舉中投票。
是次選舉為首次有在學的大學生參選[4]是次地方選區補選投票率為歷次補選 / 選舉當中最低,只得17.1%是次補選無效選票之比率歷次補選 / 選舉當中最高,約有1.9萬票(3.28%)。
是次當選者得票百分比,均破紀錄,當中以陳淑莊92.66%最高。九龍西候選人郭兆明所取得的票數(91票)及百分比(0.10%),均破了以往最低的紀錄。
是次是最多補選立法會議席的一次,而請辭及當選的都是同一批人。
是次補選,是香港自91直選後,首次“一人一票”分區選舉。[是次是最多選舉人,因得票不足有效票數的3%,其按金被沒收的一次(共11人)。
泛民主派動員能力
根據“大專2012”及“五區公投運動聯合委員會”於4月20日所發表聯合聲明,兩者同意將對方所得票數合計,視作支持“儘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大專2012”做就了九龍東的選舉(因只有公社兩黨及大專2012的候選人),但五位候選人當中,只有周澄有較明顯的占票比例。
地區 | 公社兩黨得票(百分比) | 大專2012得票(百分比) | 合計得票(百分比) |
香港島 | 103,564(92.70%) | 2,715(2.43%) | 106,279(95.13%) |
九龍西 | 60,395(70.36%) | 3,429(3.85%) | 63,824(74.21%) |
九龍東 | 82,066(92.53%) | 6,630(7.47%) | 88,696(100%) |
新界西 | 109,609(89.25%) | 6,192(4.62%) | 115,801(93.87%) |
新界東 | 108,927(79.95%) | 17,260(12.67%) | 126,187(92.62%) |
總計 | 464,561 | 36,226 | 500,787(86.4%) |
註:以上按每區有效票計算百分比。是次選舉廢票加上白票數目合共約有1萬9千張,無效選票之比率約為3.2%。
當選人得票比較
當選人 | 2008年得票 | 2008年得票率 | 2008年投票率 | 2008年得票占合資格選民比例 | 2010年得票 | 2010年得票率 | 2010年投票率 | 2010年得票占合資格選民比例 |
新界西陳偉業 | 32,182 | 8.08% | 42.49% | 3.43% | 109,609 | 89.25% | 14.16% | 12.64% |
九龍西黃毓民 | 37,553 | 18.18% | 47.18% | 8.58% | 60,395 | 70.36% | 20.51% | 14.42% |
九龍東梁家傑 | 39,274 | 16.62% | 44.01% | 7.31% | 82,066 | 92.53% | 16.37% | 15.15% |
新界東梁國雄 | 44,763 | 12.40% | 44.25% | 5.49 % | 108,927 | 79.95% | 16.51% | 13.19% |
香港島陳淑莊 | 82,600 | 26.35% | 50.17% | 13.22% | 103,564 | 92.70% | 17.95% | 16.64% |
全港 | 236,372 | 15.51% | 45.20% | 7.01% | 464,561 | 82.96% | 16.60% | 13.77% |
成績之解讀
在是次補選後,香港政治人物都有不同的解讀:
五區公投聯合委員會副發言人陳家洛,不肯評論公投是否失敗,但承認未達到預期目標。他強調公投成功的準則一直未有改變,即投票率要達到五成,以及五名辭職議員的得票總數要多過對手。
梁國雄認為,是次社民連嬴“50萬:零”,是“大勝”。
司徒華在《左右大局》認為公社兩黨要自我反省。馬岳感嘆香港人對政治冷漠。
譚耀宗認為是次補選浪費,希望不要有下次。
曾蔭權認為香港人要向前看。
陶傑在《光明頂》認為公社兩黨應該承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