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之亂

前秦“五公之亂”365年和367-368年發生的“五公之亂”,是前秦帝國遭遇到的第二次生存危機(第一次是桓溫北伐),它實際上是兩次叛亂,第一次“一公”,第二次“四公”。從經過來看,很象是西漢“七國之亂”的縮水版,但在歷史上知名度很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公之亂
  • 朝代:前秦
  • 意義:前秦帝國遭遇到的第二次生存危機
  • 起因苻健病逝
所謂“五公”:,起因:,第一次叛亂:,第二次叛亂:,

所謂“五公”:

征北將軍、淮南公苻幼苻生弟)
征東大將軍并州牧、晉公苻柳(苻生弟)
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趙公苻雙(苻堅弟)
鎮東將軍洛州刺史、魏公苻廋(苻生弟)
安西將軍、雍州刺史、燕公苻武(苻生弟)

起因:

355年,前秦帝國的開國之君景明帝苻健病逝,因為“三羊五眼”而取得太子之位的獨眼苻生登上皇位,這位老兄可能因為生理有殘疾的緣故,心理變態得厲害,兇殘無道,是一位S級的暴君。在位的兩年間,大肆屠戮,弄得臣下人人自危。357年,素有美譽的東海王苻堅(苻健弟苻雄的兒子,苻生的堂弟)發動政變,殺苻生自立,改皇帝稱號為“天王”(所以原先前秦的王爺們統統降級為“公”)。
這樣,前秦的帝位就由苻健系轉入苻雄系。雖然苻堅誅殺苻生是大快人心的事,但也無法擺脫“篡位”的事實,原先苻健系的王公們,也就是苻生的弟弟們自然是很生氣,而且他們又大多據地一方,手握重兵,所以生起氣來,後果也是很嚴重的。而苻堅在對這些王公的處理上,往好聽了說是寬容大度,往難聽了說是姑息養奸,登基之後數年未採取任何削藩措施。他不動手,苻健系的王公們卻沒有閒著,只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象少先隊誓詞說得那樣:時刻準備著!

第一次叛亂:

365年夏,原先臣服於前秦的南匈奴右賢王曹轂、左賢王劉衛辰(赫連勃勃的老爹)叛秦。當年8月,苻堅親征曹轂,以建節將軍鄧羌討伐劉衛辰,都是旗開得勝,“破之,斬轂弟活,轂請降,徙其豪傑六千餘戶於安(長安)。”鄧羌也擒劉衛辰於木根山。“九月,堅如朔方,巡撫諸胡。”淮南公苻幼認為苻堅遠在朔方,長安空虛,機會已到,於是秘密聯繫晉公苻柳、趙公苻雙(這位可是苻堅的親兄弟,不明白他為何也參與密謀,如果是想當皇帝,則苻健系王公勢大,成功後帝位肯定轉回苻健系,也輪不到他)起兵反叛,但苻柳、苻雙不知為何沒有及時回響,結果只有苻幼自己興沖沖從杏城起兵,奔襲長安。留守的衛大將軍李威迎擊,一舉將其擊潰,擒斬苻幼,第一次叛亂很快被平定。

第二次叛亂:

儘管在第一次叛亂中,苻柳苻雙沒有及時回響,但其陰謀已經敗露。只是“秦王堅以雙、母弟至親。柳,健之愛子,隱而不問。”,將綏靖政策執行到底。但苻柳苻雙內心不安並不會消除,也不相信苻堅的寬大,有種刀架在脖子上,不知何時會砍下來的感覺。出於野心和自保,他們又串聯上魏公苻廋、燕公苻武共謀再叛。
367年夏,前燕太宰、太原桓王慕容恪逝世,由上庸王慕容評繼任宰執,由美少年中山王慕容沖大司馬,排斥吳王慕容垂。這次人事變更,對稍後前秦內亂的成敗影響巨大。
當年秋,苻柳等四公密謀的訊息開始走漏,苻堅徵招四公入朝。四公遂一不作二不休,當年10月,晉公苻柳據蒲阪、趙公苻雙據上邽、魏公苻廋據陝城,燕公苻武據安定,同時造反,聲勢浩大,對長安的前秦中央政府,形成包圍勢態。面對不利勢態,苻堅也有些慌張,試圖妥協,“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恩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征,卿宜罷兵,各安其位,一切如故。’各齧梨以為信。皆不從。”。妥協失敗,只能一戰了。
經過兩個月緊張籌備,於368年正月,苻堅正式出兵平叛:以後將軍楊成世進攻上邽,左將軍毛嵩進攻安定,輔國將軍王猛、建節將軍鄧羌進攻蒲阪,前將軍楊安、廣武將軍張蚝進攻陝城。其具體戰略是:對西線的苻雙苻武採取攻勢,對東線的苻柳、苻廋採取守勢,“命蒲、陝之軍皆距城三十里,堅壁勿戰,俟秦、雍已平,然後併力取之。”
初看這個部署,略有一點奇怪,前秦的一流將才如王猛、鄧羌張蚝全放在了主守的東線,而在主攻的西線,卻只有楊成世毛嵩這兩個二流將領,顯得頗不合理。但如果結合當時的“國際情況”,就很容易明白了:之所以在東線擺出這樣的豪華陣容,是為了防備前燕乘火打劫,守而不攻,也是怕逼得太緊,苻柳、苻廋會投燕自保。而西面的前涼,國力軍力均較弱,無此擔心。
可惜怕什麼來什麼。魏公苻廋本著“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精神,以陝城投降前燕,請求燕軍出兵接應,前秦門戶大開!“秦人大懼,盛兵守華陰。”
看到這個統一北方的大好機會,慕容恪最小的弟弟范陽王慕容德上疏:“先帝應天受命,志平六合;陛下纂統,當繼而成之。今苻氏骨肉乖離,國分為五,投誠請援,前後相尋,是天以秦賜燕也。天與不取,反受其殃,吳、越之事,足以觀矣。宜命皇甫真引並、冀之眾徑趨蒲阪,吳王垂引許、洛之兵馳解廋圍,太傅總京師虎旅為二年後繼,傳檄三輔,示以禍福,明立購賞,彼必望風回響。渾一之期,於此乎在矣!”燕國很多大臣,也認為機會難得,贊同慕容德的提議。
慕容評的回答,非常河蟹:“秦,是一個大國,現在雖然遇上內亂,並不是容易打敗的。聖上雖然英明,比不上先帝,我們的才幹又不如太宰(慕容恪),只要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就行了,平定關中不是我們該乾的!”前燕出兵的事情,就這樣泡湯了。假如前燕出兵,因為燕的國力本來就強於秦,秦國又一分為五,彼此牽制,力量更弱;陝城、蒲阪的喪失使前秦失去可依託的屏障;就軍事才幹而言,秦將中似乎也沒有人是慕容垂的對手(包括王猛,他在政治上高於慕容垂,軍事上不及),實在找不出前秦可以倖免的理由。可以說,這次前秦不亡,慕容評真是第一功臣!
在下以為,這位大燕太傅作出這樣的決定,在私下裡可能還有一個拿不上檯面的原因:千萬不能那個討厭的卻太能打仗的五侄掌兵,否則蛟龍得雲雨,恐怕就非復池中物了!平庸的他如何控制得了?雖然從後來的歷史來看,他是多慮了。
苻廋對賣國工作很敬業,寫信給吳王慕容垂和皇甫真:“苻堅、王猛,皆人傑也,謀為燕患久矣;今不乘機取之,恐異日燕之君臣將有甬東之悔矣!(越王勾踐滅吳時,命令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慕容垂雖然贊同,但以受猜忌之身,不敢多說話(估計說了也沒用)。
苻堅來說,東邊的危險暫時終止了,西邊的戰局卻很不順利。3月,楊成世敗於苻雙將苟興,毛嵩也被苻武打敗,因東線無險,苻堅遂從容調動戰略預備隊,“復遣武衛將軍王鑑、寧朔將軍呂光、將軍馮翊郭將、翟傉等帥眾三萬討之”。4月,苻雙苻武乘勝以苟興為先鋒,進至榆眉,後來成為後涼“懿武皇帝”的呂光,應對得當“曰:‘興新得志,氣勢方銳,宜持重以待之。彼糧盡必退,退而擊之,蔑不濟矣!’二旬而興退。光曰:‘興可擊矣。’遂追之,興敗。因擊雙、武,大破之,斬獲萬五千級。武棄安定,與雙皆奔上邽,鑒等進攻之。”西線轉敗為勝。
東線,晉公苻柳多次向王猛挑戰,王猛示弱不出,苻柳認為王猛膽怯,便於5月留世子苻良守蒲阪,自帥軍二萬渡黃河襲長安。等苻柳出蒲阪百餘里,前後難以呼應,王猛遣名將鄧羌帥銳騎七千夜襲,苻柳大敗,慌忙向老巢蒲阪方向撤退,又被王猛邀擊,再次慘敗,主力盡失,只帥數百人逃入蒲阪。王猛、鄧羌乘勝猛攻。
至7月,王鑑呂光攻克上邽,斬苻雙、苻武,西線戰事結束。王鑑等馳援東線。
9月,王猛、鄧羌攻下蒲阪,斬苻柳,而後會同王鑑張蚝會攻陝城。至12月,攻下陝城,生擒苻廋。苻堅問他為什麼造反?“對曰:‘臣本無反心,但以弟兄屢謀逆亂,臣懼並死,故謀反耳。’堅泣曰:‘汝素長者,固知非汝心也;且高祖不可以無後。’”於是,賜苻廋死,但赦免其七子。至此,第二次叛亂被平定,從367年10月到368年12月,歷時共一年零三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