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謹

于謹(493~568年),本姓萬忸于氏,字思敬,小名巨彌,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朝傑出政治家、戰略家,八柱國之一,鎮南將軍於栗磾六世孫、隴西太守於提之子。

性情沉穩,膽識過人。年輕從軍,參與鎮壓破六韓拔陵起義。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從廣陽王元深北伐,引為長流參軍,大破斛律野穀祿。通曉鐵勒語言,單騎招降西部鐵勒部酋也列河等三萬餘戶。在析郭嶺以也列河為餌,大破破六韓拔陵,擊敗柔然,平定鮮于修禮葛榮邢杲万俟醜奴起義。太昌元年(532年),從爾朱天光大戰高歡於韓陵,兵敗西投宇文泰,授閣內大都督,屢立軍功。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參與沙苑之戰,封常山郡公,拜丞相長史、大行台尚書、太子太保。領軍滅亡南梁,攻克江陵,殺死梁元帝,扶植蕭詧為西梁皇帝,封新野郡公。

宇文覺建立北周后,進封燕國公,拜大宗伯、太傅,立為三老,參議朝政,領雍州天和三年(568年),去世,享年七十六,追贈太師、雍州刺史,諡號為文。

基本介紹

  • 本名:于謹
  • 別稱:於巨彌
  • 字號:字思敬
  • 所處時代:北魏→西魏→北周
  • 民族族群:鮮卑族
  • 出生地:河南洛陽
  • 出生時間:493年
  • 去世時間:568年5月5日
  • 主要成就:大破破六韓拔陵、沙苑之戰、邙山之戰,擊敗高歡、滅亡梁朝
  • 封爵:常山郡公→新野郡公→燕國公
  • 官位:太傅、柱國、大司徒、雍州牧
  • 諡號:文
人物生平,王佐之材,大敗叛軍,屢隨征戰,獻策西遷,擔任要職,攻殺梁帝,擁護輔政,武帝尊崇,死於任上,主要成就,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後世地位,親屬成員,父祖,兒子,

人物生平

王佐之材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于謹出生,河南洛陽人。少年時代的他性情深沉,頗有見識,而且度量過人。喜好讀經史書籍,尤其愛好《孫子兵法》。他早年隱居在鄉里,沒有做官出仕的志向。有人勉勵他,于謹說:“州郡級別的官職,是前人所鄙視的,想要做到三公的職位,必須等待時機的到來。我之所以在郡邑悠閒自得,是暫且打發時光而已。”太宰元天穆看到他之後,讚嘆說:“他將來是輔佐帝王的人才。”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破六韓拔陵在北部邊境起事,引柔然作為應援,大行台僕射元纂率軍討伐他。元纂一向聽說過於謹的名聲,就徵召他任鑒曹參軍事,讓他從軍北伐破六韓拔陵。柔然聽說北魏軍逼近,就逃出邊塞。元纂命于謹率兩千騎兵追趕柔然,追到郁對原,前後交戰十七次,把柔然的兵眾全都招降。後來他率輕裝騎兵出塞窺視柔然軍,碰上鐵勒的幾千騎兵突然來到,于謹認為寡不敵眾,如要退軍必然走不脫,於是分散他的騎兵,讓他們躲藏在草木叢生的地方,又派人登山指揮,好像布置兵馬的模樣。鐵勒兵看見了,雖疑心有伏兵,但仗恃著人多勢眾,並不恐懼,就進兵逼近于謹。于謹因為常常騎一匹紫色和一匹黑嘴黃色的駿馬,敵兵先前都認識,于謹就派兩個人各騎一匹,衝出敵陣而去。敵兵以為是于謹,都爭著追趕。于謹於是率領其餘的人馬殺過去,追趕的騎兵就逃走了,于謹因此得以進入邊塞。

大敗叛軍

正光五年(524年),行台廣陽王元深出兵北伐,引薦于謹為長流參軍,對他特別禮遇。所有的謀議,都和于謹商量。元深還讓自己的兒子元佛陀拜見於謹,如此親密地對待他。于謹和元深打敗了敵軍首領斛律野穀祿等人。當時已是北魏末年動亂時候,群盜蜂擁而起,于謹就從容地對元深說:“自從正光以後,海內紛擾,郡國殘破,農商廢業。如今殿下奉行大義征討,從遠方來到邊關塞地,然而醜惡的人像螞蟻一樣聚集,他們的徒眾實在很多,如果窮兵黷武,恐怕不是上策。我于謹願憑藉大王的威略,快馬前去曉諭他們,一定可以不用兵甲,就達到平定他們的目的。”元深深以為然,於是派于謹前去招撫。
于謹同時懂得幾族的語言,就單騎進入敵軍當中,向他們宣示恩信。於是西部鐵勒的酋長乜列河等人,率領三萬多戶人家一起歸附,相隨著往南遷徙。元深準備和于謹去折敦嶺迎接他們。于謹說:“破六韓拔陵的兵眾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來歸附,一定會來攔擊。他如果先占據了險要,就難和他爭勝。如今用乜列河等人來引誘他,他必然會來搶掠,然後我們埋下伏兵等待著,一定很容易打敗他。”元深同意這個計策。破六韓拔陵果然前來攔擊,在嶺上把乜列河打敗,乜列河的部眾都被他掠走。于謹的伏兵衝出來,叛軍就此大敗,全部將乜列河的部眾收降過來。孝明帝元詡嘉賞于謹,任命他為積射將軍。

屢隨征戰

孝昌二年(526年),于謹又隨廣陽王元深征討鮮于修禮。大軍停駐在白牛邏,正逢章武王元融被鮮于修禮殺害,於是將軍隊停駐在中山。侍中元晏告訴太后胡氏(胡太后)說:“廣陽王以宗室的重要身份,受命負責征伐,現在卻徘徊不前,坐觀待變圖謀不軌。又有個叫于謹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謀劃者。在戰亂之際,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胡太后完全採納了他的話。下詔命在尚書省門外張貼告示,招募能抓獲于謹的人,答應予以重賞。于謹聽說後,就對元深說:“現在女主臨朝執政,信任讒佞的小人,如果不能表白殿下的真心,便恐怕災禍很快就會降臨。我于謹請求親自到朝廷投案,向有關部門自首,表白真心,自會免除災禍。”元深答應了他。于謹就來到布告下說:“我知道這個人。”眾人都問他。于謹說:“我就是。”有關官吏得知後上報。胡太后引見於謹,十分惱怒。于謹詳細地訴說了元深的忠誠,並陳述了停駐軍隊的情況。胡太后的怒意逐漸緩解,於是放了他。不久他被加授為別將。當時,南朝梁將領曹義宗據守穰城,多次在北魏邊境侵擾。孝明帝就命于謹和行台尚書辛纂率兵征討。相持數年,經歷了幾十次戰鬥。于謹升任為都督、宣威將軍、冗從僕射。
武泰元年(528年),孝莊帝元子攸即位,任命于謹為鎮遠將軍,不久改任直寢。又跟隨太宰元天穆征討葛榮,平定邢杲,拜為征虜將軍。跟隨爾朱天光打敗万俟醜奴,被封為石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普泰元年(531年),任征北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又跟隨爾朱天光平定宿勤明達,另外再討伐夏州賊寇賀遂有伐等人,將他們平定,授任大都督。他跟隨爾朱天光同高歡在韓陵山作戰,爾朱天光戰敗後,于謹就進入潼關。賀拔岳上表將于謹留下鎮守,任命他為衛將軍、鹹陽郡守。

獻策西遷

太昌元年(532年),宇文泰到了夏州,任命于謹為防城大都督。兼任夏州長史。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被殺害,宇文泰前往平涼。于謹就對宇文泰說:“魏朝國運衰微,權臣專權,成群的盜賊蜂擁而起,百姓嗷然。明公仗著世間少有的英姿,胸懷濟世的才略,四方遠近的人,都已歸心。希望您早作打算,不要辜負眾人的期望。”宇文泰說:“我應該怎么做呢?”于謹回答說:“關中秦漢舊都,古人稱之為天府,這裡將士驍勇,土地肥沃,南邊有富饒的巴蜀可以依靠,北邊有豐饒的牛羊牧產。現在我們如果占據要害的關內,召集關內英雄,養兵勸農,富國強兵,足以坐觀關東時局的變化。況且魏天子在洛陽為群雄所逼迫,如果向天子陳說你的誠意,說明時局的利害,請求天子建都在關西,天子必定嘉許而西遷。然後您挾天子以令諸侯,奉皇命以伐暴亂,這是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事業,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宇文泰深以為然。正好孝武帝元修敕令將于謹調回任閣內大都督,于謹趁機獻上遷都關中的計策,北魏孝武帝採納了他的意見。
不久,高歡聽說孝武帝有西遷的打算後率軍進逼洛陽,于謹隨北魏孝武帝西遷。接著他又跟隨宇文泰出征潼關,攻下回洛城,被任命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北雍州刺史,晉爵為藍田縣公,食邑一千戶。

擔任要職

大統元年(535年),于謹被授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統三年(537年),夏陽人王游浪聚眾占據楊氏壁叛亂,于謹出兵討伐並擒獲了他。同年,西魏軍東出征討東魏,于謹充當前鋒,進軍到盤豆。東魏將領高叔禮據守險要城池與西魏對峙,于謹擊敗了他,俘虜兵眾一千人。趁此又攻下弘農,擒獲東魏陝州刺史李徽伯
大統三年(537年)十月,高歡抵達沙苑沙苑之戰爆發。于謹隨宇文泰和將領們奮力作戰,打敗了高歡,晉爵為常山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戶。大統四年(538年)八月,于謹又隨宇文泰在河橋作戰,任大丞相府長史,兼任大行台尚書。稽胡帥夏州刺史劉平叛亂,于謹率兵討伐平定了他。因功任大都督、恆並燕肆雲五州諸軍事、大將軍、恆州刺史,入任太子太師。
大統九年(543年),于謹又跟宇文泰東出征討,進攻柏谷塢,大勝。同年,東西魏爆發邙山之戰,西魏軍失利,于謹率領他手下的兵馬假裝投降東魏,站在路旁。高歡的軍隊乘勝追擊逃兵,不曾戒備。等追擊的騎兵過完了,于謹就從後面攻擊他們,東魏軍驚慌失措。獨孤信又聚集兵士在後奮力衝殺,高歡的軍隊就亂了起來,因此西魏軍得以保全。
大統十二年(546年),于謹任尚書左僕射,領司農卿。到侯景歸附西魏時,請求西魏派兵作為支援,宇文泰命李弼帶兵接應他。于謹勸諫說:“侯景年輕的時候就通曉軍事謀略,他如今的意圖很難窺測。應當先給他厚禮高官,看他有什麼動作。現在馬上派兵去接應,大為不可。”宇文泰沒有聽從於謹的勸告。不久宇文泰又讓于謹兼任大行台尚書、丞相府長史,帶兵鎮守潼關,加授華州刺史,贈給他秬蒨酒一卣,附帶上圭瓚。不久任司空,增加食邑四百戶。
大統十五年(549年),于謹升為柱國大將軍。大統十六年(550年),高歡之子高洋篡位稱帝,建立北齊,宇文泰出兵征討,任命于謹為後軍大都督。另封他的一個兒子為鹽亭縣侯,食邑一千戶.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任雍州刺史。

攻殺梁帝

主詞條:江陵之戰
當初,南朝梁元帝蕭繹平定侯景之亂,在江陵繼位,秘密與北齊通使,打算侵犯西魏。梁元帝兄長的兒子岳陽王蕭詧當時任雍州刺史,因為梁元帝殺死了蕭詧的哥哥蕭譽,雙方就結下怨仇。蕭詧占據著襄陽前去歸附西魏,並請求西魏派兵支援。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西魏朝廷就命于謹率兵出征,宇文泰在青泥谷為他餞行。長孫儉問于謹說:“你替蕭繹打算一下,他會採取什麼樣的辦法?”于謹說:“在漢、沔炫耀兵威,把軍民財物統統帶上渡過長江,只據守丹陽,這是他的上策;遷徙外城內居民,退守子城,加高外牆,等待外援,這是他的中策;如果難於遷徙,據守外城,這是他的下策。”長孫儉說:“那蕭繹會用哪個計策呢?”于謹說:“他一定會用下策。”長孫儉說:“他為何會放棄上策而用下策?”于謹回答說:“蕭氏據守江南,經歷了幾十年。正逢中原多事,沒有顧得上向外經略。又認為我們有北齊為患,一定分不出兵力。而且蕭繹怯懦無謀,多疑慮而少決斷。愚民難以與之謀劃事情的開始,都留戀城裡原來的住宅,既然不願意遷移,就得據守外城。所以說他會用下策。”
西魏江陵形勢西魏江陵形勢
于謹於是派中山公宇文護和大將軍楊忠等人,率領精銳騎兵先占據長江渡口,切斷梁人出逃的道路。梁人在外城豎立木柵,周圍六十里。不久于謹就到了,將軍隊全部調來把城圍起來。梁元帝多次派兵在城南出戰,立即就被于謹打敗。圍了十六天,外城陷落。梁元帝退守子城。第二天,梁元帝率領太子以下的臣民,反綁著手出城投降。于謹俘虜了南梁男女十多萬人,收繳了府庫中的珍寶。得到南朝宋的渾天儀、南梁的日晷銅表、曹魏的相風烏、銅蟠螭趺、直徑四尺周圍七尺的大玉和那些輿輦法物都帶回獻上,軍隊沒有私占財物。立蕭詧為梁國皇帝,整頓部隊凱旋而歸。宇文泰親自到他的第宅,和于謹飲宴笑談極為歡洽。賞賜于謹奴婢一千口,還有南梁的寶物,以及金石絲竹樂一部,另外加封新野郡公,食邑二千戶。于謹堅決推辭,宇文泰不準許。又命樂官作了十首《常山公平梁歌》,叫樂工歌唱。

擁護輔政

于謹自認為長期掌握權勢,地位聲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願保住悠閒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駿馬和所穿的銷甲等獻上。宇文泰明白他的意思就說:“如今巨猾還沒有平定,你豈能就獨善其身。”就沒有接受。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正月,六官制度建立,于謹任大司徒。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泰世子宇文覺還幼小,中山公宇文護雖然接受了宇文泰的臨終遺托,但名望地位向來低下,各位王公大臣們都圖謀執掌朝政,沒有誰肯順服他。宇文護很是擔憂,私下找于謹請教。于謹說:“我早就蒙受丞相的特別關懷,遺恩情和骨肉至親一樣深。今天的事情,我一定會以死相爭。如果面對眾人確定國策,那您一定不要辭讓。”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議。于謹說:“過去帝室傾覆危敗時,人人企圖問鼎。丞相立志匡扶拯救帝室,揮袖操戈,才使國家的命運得以中興,百姓得以安生。如今上天降禍,丞相突然離棄百官。嗣位的世子雖然幼小,中山公則像他的兒子那樣親,加上他親自接受了丞相臨終的委託,軍國大事,理所當然應該歸他掌理。”說的時候言語神色嚴厲,眾人都被震驚了。宇文護說:“這是我們的家事,我平時雖然平庸愚昧,但怎敢推辭。”
于謹既和宇文泰的資歷地位相等,字文護常對他表示禮貌尊敬。到此時,于謹就走上前說:“您如果統理軍國大事,那我們這些人就有依靠了。”於是向宇文護跪拜了兩次。王公大臣們受到于謹的逼迫,也跟著跪拜了兩次,因此大家的意見才確定下來。

武帝尊崇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宇文護擁立宇文覺為帝,建立北周,史稱孝閔帝,于謹被進封為燕國公,食邑一萬戶。升任太傅、大宗伯,和李弼侯莫陳崇等人參議朝政。到賀蘭祥討伐吐谷渾時,于謹遙領軍隊,教授策略。
保定二年(562年),于謹因年老,上表請求辭去官職。周武帝宇文邕下詔說:“過去姜尚年過九十,召公奭幾乎接近一百歲,都為王室效勞,自強不息。如今朝內元兇尚未剷除,九州還沒有統一,正打算以您作為舟楫,廣泛救助解脫艱難,豈能讓您忘記姜尚、召公二公的美好情操,而有這樣的請求。我為此感到慚愧。您如果再堅持謙遜,有關官員應當拒絕啟奏。”
保定三年(563年)四月,周武帝下詔說:“樹立元首,主持教化,讓百姓遵奉孝悌,使仁者長壽。所以古代賢明的帝王,都按這種典制,設立三老五更,親袒右膊切割牲肉舉行敬老的禮儀。我以渺小之身,居於帝王之位,怎敢遺棄老人,不加以尊敬。太傅、燕國公于謹,品德淳樸,是國家的元老,給他舉行鎖食乞言的禮儀,讓朝廷內外都矚目。可任命他為三老,有關官員應備好禮儀,選擇好日子上報。”于謹上表堅決推辭,周武帝下詔不準。又賜給他延年杖。
周武帝前往大學為他饋食。三老入門,周武帝在大門和屏風之間迎拜,三老回拜。有關官員在中楹設定三老的席位,面向南方。太師、晉國公宇文護登上台階,在席前設定几案。三老入席,向南緊靠几案坐下,以老師的身份自居。大司寇、楚國公豆盧寧登上台階,把于謹的木屐放正。周武帝登上台階,站在畫著斧頭的屏風之前,面向西方。有關官員遞上菜飯,周武帝跪著擺設醬碟,親自捲袖露臂切肉。三老進食完後,周武帝又親自跪著遞送漱口的酒。有關官員撤掉了筵席。周武帝面向北面站立著向于謹請教治國之道。

死於任上

保定四年(564年),晉公宇文護出兵東伐北齊,于謹當時已經因年老病倒,宇文護因為他是宿將舊臣,仍請求他一同前往,在軍事戰略上請教他。大軍回來,賜給他鐘磬一部。天和二年(567年),宇文護又賜給他安車一乘,不久授任雍州牧。
天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568年5月5日),于謹死於任上,終年七十六歲。周武帝親自前往弔唁,下詔令譙王宇文儉監護喪事,賜給繒彩一千段,粟麥五千斛,追贈他原有的官職,加授使持節、太師、雍恆等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諡號為文。到下葬時,王公以下的官員,都送葬到郊外。將他配祭在太祖的廟庭。

主要成就

正光五年(524年),行台廣陽王元深出兵北伐,于謹擔任長流參軍,打敗了敵軍首領斛律野穀祿等人,並向元深進策,說明武力圍剿只見一時之效,應該以威信平定流賊的道理。單騎進入敵軍當中,以恩信降服西部鐵勒的酋長乜列河等人,率領三萬多戶人家一起歸附北魏,解決北方少數民族流民起義重大隱患。並運用乜列河等人來引誘破六韓拔陵,設伏擊敗之。
孝昌二年(526年),隨元深征討鮮于修禮。並且和行台尚書辛纂率兵征討南朝梁將領曹義宗
武泰元年(528年),跟隨太宰元天穆征討河北葛榮起義,平定山東邢杲起義。跟隨爾朱天光打敗關隴起義首領万俟醜奴,平定了關隴起義。
普泰元年(531年),任征北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又跟隨爾朱天光平定宿勤明達,另外再討伐夏州賊寇賀遂有伐等人,將他們平定,授任大都督。他跟隨爾朱天光同高歡在韓陵山作戰,爾朱天光戰敗後,于謹就進入潼關。

人物評價

總評

于謹有智謀,善於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雖然很高,但他更加謙讓。每次上朝參拜來回時,只有兩三個侍騎跟隨而已。朝廷凡是有軍國大事,大多由於謹決斷。于謹也竭儘自己的才智慧型力,輔佐調和帝室。所以在功臣當中,特別受到委用信任,始終如一,人們也沒有說閒話的。他常教訓兒子們,一定要恬靜謙退。加上他年壽很長,受到的禮遇隆重,他的子孫綿延,都官位顯達,當時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

歷代評價

元天穆:王佐材也。”
元晏:又有于謹者,智略過人
令狐德棻周書》:李弼、于謹懷佐時之略,達啟聖之運,綢繆顧遇,締構艱難,帷幄盡其謨猷,方面宣其庸績。擬巨川之舟艥,為大廈之棟樑。非惟攀附成名,抑亦材謀自取。及謹以耆年碩德,譽重望高,禮備上庠,功歌司樂,常以滿盈為戒,覆折是憂。不有君子,何以能國。;性沉深,有識量,略窺經史,尤好《孫子兵法》
李延壽北史》:負佐時之略,逢興運之期,為大廈之棟樑,擬巨川之舟楫。卒以耆年碩德,譽高望重。禮備上庠,功歌司樂。而常以滿盈為誡,覆折是憂,不有君子,何以能國。”深沉有識量,略窺經史,尤好《孫子》兵書。”
張預十七史百將傳》:“于謹,字思恭,河南洛陽人。性沉深,有識量,略窺經史,尤好孫子兵書。孫子曰:‘退而不可追。’謹令人乘己馬而誤敵之追。又曰:‘佯北勿從。’謹偽降而破神武。又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計。’謹料蕭繹必出下策。又曰:‘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謹因蕭詧與梁主結隙而聽其來附是也。”
陳元靚:“道作兵鈐,言為帝則。懸運嘉謀,立傾敵國 。取貴以功,鎮時以德。善始令終,人臣楷式。”

後世地位

唐代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于謹。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于謹亦位列其中。

親屬成員

父祖

曾祖:於婆,字仁生,太中大夫,懷荒鎮將。
祖父:於子安,字安定,平原郡守、高平鎮將。
父親:於提,隴西郡守、茌平縣伯,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太保、建平郡公

兒子

於實(寔),上柱國、大左輔,襲爵燕國公。
於翼,上柱國、大司徒、太尉,封常山郡公,娶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
於義,上柱國、潼州總管,封建平郡公。
於禮,上大將軍、趙州刺史,封安平郡公。
於智,上柱國、涼州總管、大司空,封齊國公。
於紹,上開府、綏州刺史,封華陽郡公。
於弼,上儀同,封平恩縣公,官至。
於蘭,上儀同,封襄陽縣公。
於曠,上儀同,追贈恆州刺史。
孫子
於顗,於實之子,吳州總管、澤州刺史,襲爵燕國公。
于仲文,於顗弟,柱國、光祿大夫,封延壽郡公。
於象賢,于仲文弟,儀同三司,娶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
於璽,於翼之子,上大將軍、汴邵洛熊四州刺史,封黎陽郡公。
於詮,於璽弟,上儀同、小吏部下大夫,封常山郡公。
於讓,於詮弟,儀同三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