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開頭部分,“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中間“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錦,君思出塞之歌。”能以淺語寫深情,情景的襯托也是成功的。
原文
盪子之別十年,倡1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2,山與雲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3,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4見鳥飛,悲鳴只翼5?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
於時露萎庭蕙,霜封6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7。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8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9。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容子行行終不歸。
注釋
1、倡:同“娼”。
2、逼:逼近,靠近。
3、漢:漢水。
4、堪:忍心。
5、只翼:孤鳥。
6、封:結滿。
7、坐視帶長,轉看腰細:此句同“衣帶漸寬終不悔”意。
8、騷騷:風吹的聲音。
9、妾怨回文……:此句用典,十六國時期前秦秦州刺史竇韜被遷邊關,其妻蘇蕙織錦,上用迴文詩寄贈,表達思念之情。
翻譯
不顧家的浪蕩子呀,離開我已經十年,我身居歌樓,自相憐嘆。登樓一望,(不見浪子歸來),只見那遠處的雲煙縈繞在樹林間。空曠平坦的原野尚且望不見,那被重山阻隔的道路還有好幾千!水和天相連一起,山與雲共一色彩。遠處的群山莽莽蒼蒼,一直和漢水相連,漢水猶如涓涓細流向東流去,望不到盡頭。誰又忍心看那悲鳴著飛翔的失群孤雁!(從古到今)什麼地方的秋月不明亮,什麼樣年月的秋月不明朗?更何況我這個身居娼樓春心蕩漾的歌女啊,面對這明亮的秋月卻獨自一人,怎能不觸景傷懷!這時候,白露已經讓庭院中蕙草枯萎,台階上的濃霜已經結滿。(因思念意中人)轉眼間我腰兒變細,衣帶加長。(除明朗的秋月),還有那如縐紗的秋水波紋,似彩綢般的秋雲,(這些美景都是為哪般!)
天色昏暗,將近黃昏,秋風猛烈地吹,一直吹到漢水的彼岸。賤妾我如同蘇惠,編織“迴文詩”埋怨丈夫不肯歸來,而您卻像竇滔樣負心地要戍守邊塞。我思念你啊,我盼望你。道路遙遠,讓我怎么辦!這時候,我的鬢髮如飄蓬,已被秋風吹亂,我心中憂愁轉而變成無可奈何的哀嘆。愁緒縈繞心頭我皺緊了雙眉,啼哭久了因擦淚而弄得紅粉滿臉。
哎呀,秋風勁吹秋葉漫天飛,春花落了只留下春天那滿天餘輝;美麗的春天雖然遲遲不肯到來但還有再來的時候,遠行在外的情人啊,為什麼始終看不見你歸來的蹤影!
解釋
解釋一:
這盪子不是浪蕩子,而是遊子。這個倡婦也不是女字旁以肉事人的娼婦。元帝所寫的,是那個時代常有的別情,那時代相愛的沒有婚姻關係的兩個人,類似於現世中的同居男女。而不是特寫他和徐妃。這裡倒見出他的心胸,他沒有借題發揮,冷嘲熱諷。本來嘛,夫妻之間的恩怨糾葛,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嚷嚷得天下皆知。至於一時意氣落入詩文,遺傳後世,更是不明智的。
她漸漸絕望了!這倔強高傲的女子,突然發現自己並不具備吸引丈夫的能力。他用當初她對他方法一樣冷淡她,漠視她。她半妝以侍,猶如手握匕首般警惕,知道他傷口在哪裡就刺向哪裡;她飲必大醉,那醉卻是身醉心清醒,不然為何每次都準確地吐在他的龍袍上?她是著意在嘔他,何嘗不是嘔自己?而他,明明是討厭她,對她沒有感情的,卻也不放她離開,除卻政治的考慮,還有的,就是兩人之間的計較報復了。你不是想激怒我么,你不是想叫我趕你走么?我偏偏不遂你心愿,將你自尊踐踏我腳下。讓你也受解脫不了的折磨。
到最後,已經不是用一隻眼睛看哪邊臉的問題,而是徹底——反目成仇。出盡手段比著誰踐踏誰自尊更狠。
不甘寂寞更不甘凌辱的
徐昭佩,開始了與人勾搭以報復老公的過程,從遙光寺的智通和尚、
蕭繹的隨從美少年暨季江、美男子賀徽,統統有殺錯無放過。其實她淫蕩偏激行為是可以理解的,蕭繹貴為皇帝,她不能把他怎樣,不能打不能罵不能罰,只能將對蕭繹的怨恨轉化成另一種行為模式——與人偷情。
先是暨季江的熱辣點評“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再到賀徽“白角枕情詩唱和”綠帽滿天飛,徐昭佩越鬧越離譜,蕭繹再也坐不住,先將她幽閉深宮,不久藉口另一個寵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殺,她只好投了井。蕭繹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屍體撈起來送還她娘家,聲言是“出妻”。
《南史》這樣記載: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於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屍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
透過這些清冷平直的文字,我們依稀可以想見當年那一場喧囂,御殿金鑾,他龍顏震怒,深宮靜苑,她面容淒靜。如流水與落花之間,風吹浪卷,波折起伏。他們彼此痛苦糾葛半生,而今終於各有去向了無干係。
我沒有讀過蕭繹述徐妃淫行的金樓子。據我所知,金樓子好象也不是元帝專門為徐妃寫的,而更像是他的學術論著。我唯讀過據說是他為諷刺徐妃所做的《蕩婦秋思賦》。賦不短,但不難懂。
盪予之別十年,倡婦之居自憐。登樓一望惟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天與水兮相逼,山與雲兮共色。山則蒼蒼入漢,水則涓涓不測。誰復堪見鳥飛,悲鳴只翼?秋
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況乃倡樓蕩婦,對此傷情。於時露萎庭蕙,霜封階砌,坐視帶長,轉看腰細。重以秋水文波,秋雲似羅。日黯黯而將暮,風騷騷而渡河。姜怨回文之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遠如何?鬢飄蓬而漸亂,心懷愁而轉嘆。愁索翠眉斂,啼多紅粉漫。已矣哉!秋風起兮秋葉飛,春花落兮春日暉。春日遲遲猶可至,容子行行終不歸。
這盪子不是浪蕩子,而是遊子。這個倡婦也不是女字旁以肉事人的娼婦。元帝所寫的,是那個時代常有的別情,那時代相愛的沒有婚姻關係的兩個人,類似於現世中的同居男女。而不是特寫他和
徐妃。 這裡倒見出他的心胸,他沒有借題發揮,冷嘲熱諷。本來嘛,夫妻之間的恩怨糾葛,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嚷嚷得天下皆知。至於一時意氣落入詩文,遺傳後世,更是不明智的。
所以我是不大覺得這賦文是蕭繹特地為譏諷
徐昭佩寫的,徐也許不過是引出這文字的一點小苗頭。這篇賦的意境氣象儼然跳脫出夫妻兩人之間的怨恨矛盾,而成為一種游思,放到盛唐詩賦里也毫不遜色。不知道這段史實的人,怎么也看不出這是一個受了老婆氣,戴了綠帽子的男子的“發泄之作”,更不會相信現實中這兩人之間根本沒一點繾綣相思,早已恩冷情斷。後世的詩文少偉大作品是因為自我色彩過重,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其實越是好的詩文,越是能夠叫人忘卻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蕭繹固然不能做到在床笫間與眾男士無差別,但在詩文里,他做到了。
徐妃事,後代多有詠及,是
李義山詠的最好,好在不拘泥於兒女情事。《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
瑤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
徐妃半面妝。
義山詩是吸納的,由帝王
宮闈一筆帶入逐鹿天下,數千年風月攬入指間,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那些王侯將相那些曾經以為不可一世的帝王,其實都是一葉障目,妄自尊大而已,即使是梁元帝,也只得到徐妃半面妝的對待罷了。
但詩人是自我中心的,冷靜而客觀的詠史,亦難掩自己對現實功名的失落,帝王和小臣沒有分別,似乎還不如,他
李商隱有共剪西窗燭的妻子,殷殷等待他歸家。而元帝只有嘲弄他的女子。——這樣想,現實的失落也許會稍稍減輕。
蕭繹是委屈的,貴為皇帝也護不住自己被踐踏的自尊,無論徐妃生前死後,都難免為這個女人耿耿於懷,更為世人取笑。徐昭佩更是委屈,不怨
蕭郎眇一目,卻笑徐妃半面妝。世事這樣不公。人們多視她為淫娃蕩婦,卻不知她是婚姻生活的不和諧導致嚴重性苦悶,才會心理扭曲,行為出軌。
從半面妝開始,她就已經不再畏懼死亡,不再畏懼他的帝王,而是作為一個有自覺意識的女子去抗爭,比起經年累月的寂寞,他肯承認她的存在,肯一怒賜死她,未嘗不是解脫。但這心意終究還是卑微。
清末,皇妃
文繡和
溥儀離婚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有贊好的,也有號哭唾罵說她不守婦道的,不管社會歷史賦予的意義如何,文繡終還是離了婚,我所崇敬的是,她能夠在龐大的社會壓力下堅持自己的選擇。從今而後她作為一個女人,可以有自我的選擇,不論是婚姻還是生活。
我們能夠自由。你如原野碧樹,我是天地
沙鷗,雖然也有一時眼花落錯枝頭的時候,然而不是自己自願,別人是不能逼著你在
一棵樹上吊死的。
不合適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的難度,大過再找一個。
解釋二:
有人說,這篇賦是
蕭繹為諷刺徐娘而作,讀過通篇,卻尋不到絲毫諷刺之情。細細默讀,竟可以嗅到一個女子於庭中孑然佇立十年的閨怨。婉轉,傷情,令人動容。蕭繹是四蕭中存賦第二多的人,僅次於其兄簡文帝
蕭綱。而四
蕭存下來的賦本就稀少,
蕭統甚至大部分只有
斷章殘句存下。這篇穿過千年可以完整展現我們眼前的賦,若單單是為了諷刺一個女子,似乎太過折損。
開篇即是一句:盪子之別十年。我不知這位盪子為何人,他是蕩婦的夫,亦或是蕩婦的情人? (我不想YD,看的人也不要YD或YY,蕩婦乃盪子之婦,不是那個蕩婦啊……)縱然有萬般猜測,他們兩個的關係總歸是從屬,蕩婦一定是心歸於盪子的。盪子為某事而遠遊,為戰事,為經商……離別他的女人,達數年之久。女子不聞音訊,唯有痴痴苦等,登樓遠望,自憐獨居,不明秋月。
任何一個時代的女子,若是與意中人長久離別分居,悽苦之情自是相同的。她們沒有能力,沒有任何的辦法與彼人相見甚至取得聯繫。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隨軍戰南北,經商走東西,安得知其在何處?托人帶信,只有無望的等待,去痴望那根本不可能的回音。不是每一個女子都能做
孟姜女,她們至多能做杞梁妻,看到丈夫的屍體,為之傾出畢生之血淚。但屍體又在何處?她們等待畢生,換來的只是自己的孤老,
雞皮鶴髮,一把薄紙,歸葬入土。這是一個女子可以為愛付出的最高境界,一個女子不可能為了一個男人去傾了天下,她能為之傾儘自己的青春榮華也就夠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已經全數給與你,夫復何求?況且是你負了她!
男子可以有新歡,他希望有些女子只是他生命中的過客。但女子愛他到死心塌地,不甘心只以
過客之身走過他的生命。於是她抱著細小奢望,不惜年月的等待。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不論男子去了哪裡,去做什麼事情,他都應該覺得自己應是有負於一個遠方女子。憐子之心不能盡,縱有萬般不得已,讓一個愛自己的女子等待十年,皆是過錯。
盪子之婦是慘澹的,她幾乎可以作為當時那個時代的一個典型。她不是眾人認為的那樣去與別的男子相好,背著盪子重覓新歡,她是在真真切切的等待。縱然是霜封階砌,秋葉狂掃,她亦要坐在庭院裡,看著那扇塵封經年的門。她要看到他某一日親自將之開啟,她要聽到他推門時用往昔的聲音喚她的名字。徐娘確實給
梁元帝戴了綠帽子,但這首賦卻萬萬不是諷刺她而作罷。雖然
蕭繹最後讓之死去,但從平日種種可以窺見,蕭繹是愛她的。這首賦可能透著一種希冀,希望
徐昭佩能夠若盪子之婦一般去等候自己。縱然自己不再將她寵幸,縱然自己已有了千萬別的女人。他希望徐娘能夠做在房中,靜靜等著自己歸來。但徐娘不是這樣的女人,她可以用
半面妝諷刺蕭繹,她可以從骨子裡看不起他自小眇一目。她有種烈性,不屈服於某個男人,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默默牴觸他對她的不公!
《蕩婦秋思賦》在
齊梁宮體中可推第一,大概因為這個題目多有些許晦澀,常被他人所誤解。我在這裡寫下這大段文字不是為了嘆詠徐娘,不是為
蕭繹寫賦的目的進行辯解,只是單單伴著這首賦,去做自己的一些理解罷了。
縱觀此賦,其中之意如僅僅局限於男女之情愛又太過膚淺。它裡面所描繪的長久離別之苦,是對世間種種的一種諷喻。是何種原因造成了兩人的別離?私人來說,可以是女子也可能是男子個人的原因,但抹開這其中的種種表象呢?冗長塗炭的戰事,帝王家造不完的工事,為了生計的奔波勞碌……世間
不可言狀之壓迫攻擊著女子與男子,迫使他們廝守異方,容顏消損、肝腸寸斷。這是社會所致,是不可迴避的悲情現實。
女子坐在秋日的某一個橋段,目光執著而堅定。容顏敵不過抓不住的歲月,消瘦不堪比他送與她的那件素色舊裳。
她愛他,所以她甘於等待。不問原由。
但春日遲遲猶可至,容子行行何不歸?!
滿紙滿賦,都是現實的悲情罷。也許,這才是此賦能跨過千年流傳的真因。
另外,私認為用“倡”字去證明這篇賦不是
蕭繹諷刺徐娘的似乎不妥。古代“娼”字與“倡”字通。《說文》釋“倡”為:“
倡優,女樂也。”中國的
妓女起源於女樂,三國魏時,娼妓業已很通行,自然不用說南梁。娼婦即
倡婦,同是以肉事人之人。不論是哪個chang字,都只能證明此女放蕩,是作者譏諷之詞,也就是證明此賦是蕭諷刺徐之作了。通觀此賦,蕭大叔似乎沒有這個意思。所以私認為從“倡”入手不妥,反而肯定了諷刺說。(我的愚見,沒有經過精細考證……)
作者
世祖梁元帝
蕭繹(508—554年),南朝梁畫家,字世誠,小字七符,武帝
蕭衍第七子,南梁第四位皇帝,在位3年,終年46歲。
天監七年(508年)8月生。天監十三年(514年),封
湘東郡王,邑2000戶。普通七年(526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西
中郎將、荊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年),
進號平西將軍。大同元年(535年),進號
安西將軍。大同三年,進號
鎮西將軍。大同五年,入為安右將軍、
護軍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六年,出為使持節、都督
江州諸軍事、
鎮南將軍、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年),徙為使持節、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太清三年(549年)3月,
侯景攻占京師(今南京)。
大寶二年(551年),世祖
蕭繹猶稱太清五年。10月,太宗簡文帝
蕭綱被侯景殺害。
大寶三年、
梁元帝承聖元年(552年),
湘東王蕭繹(此時尚未稱帝)命令
王僧辯等向東進軍,攻擊侯景。2月26日,各路大軍從尋陽出發,兵船從頭到尾達幾百里。
不久,王僧辯率部占領
建康,收復台城。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斬首,首級被送到
江陵,被掛在市上示眾3天之後,又用火烤乾,並油漆了後交付武庫保管。侯景屍體被扔在市集上,百姓們紛紛割食,後來又把他的骨頭燒成灰,受過候景禍害的人又把他的骨灰調在酒里飲下肚中。
據史書記載:元帝承聖元年(552年),“暴景屍於市,市民爭取食之骨皆盡……”。即侯景死後,屍體被搶食,侯景參謀
王偉,也被烹食。之所以侯景會被烹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侯景篡位殺了皇帝,人皆恨之;二是“刑人先斬手足,經日方死”手段極其殘忍,人皆惡之;三是當年
建康城(南京)被侯景圍困,“數月之間,人至相食,猶不免餓死,存者百無一二。”
前面說過,史書上記載:侯景身長不滿7尺(不到1.69米),長上短下,眉目疏秀,廣顙高顴,色赤少鬢,低視屢顧,聲散,有人說:“這叫豺狼之聲,所以能食人,當然也會被人所食。”
梁元帝承聖元年(552年)4月21日,王僧辯等人上表勸
蕭繹即皇帝位,並建議迎接蕭繹來建康建都。
湘東王蕭繹回答說:“盤據淮海的大鯨魚侯景,雖說將要被殺;但占據襄陽的短尾妖狐
蕭詧,卻還沒有
洗心革面地歸降。登基的事,等天下真正太平了,四時和暢,玉燭生輝時再說吧!”
侯景之亂被徹底平定後,承聖元年(552年)11月12日,湘東王蕭繹在
江陵(又名
荊州城,今湖北省江陵)登上皇帝位。改太清六年為承聖元年,大赦天下。史稱
梁元帝。
梁元帝承聖二年(553年)7月,元帝蕭繹下詔令,準備回建康。
領軍將軍胡僧、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
宗懍、
御史中丞劉等人進諫勸止,說:“建康那地方王氣已盡,而且和敵虜只隔一條
長江,如果有什麼不測之災,後悔就來不及了!就相傳說:‘荊州的沙洲滿一百時,定會出天子’。
枝江生出了一個新的沙洲,荊洲的沙洲已經滿一百了,所以陛下雲騰龍飛,乘勢而起,正是其應驗呀。”元帝讓朝廷大臣討論這件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由元帝
蕭繹拍板,他認為建康凋蔽殘破,而
江陵正處於全盛之時,心裡的意思也是安於此地,於是聽從了胡僧等人的意見,留在江陵。
蕭繹即帝位之後,其弟
武陵王
蕭紀稱帝於
益州(今四川益州);於是蕭繹便派兵前往四川消滅蕭紀,但是也因此給了西魏可趁之機。
承聖三年(554年)9月,蕭詧(
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投奔西魏並唆使西魏發兵突襲江陵。
11月,元帝在津陽門外(今湖北荊州市江陵區的津陽門外)舉行大閱兵,遇到北風挾暴雨襲擊,急忙乘輕車便輦回到宮中。不久,西
魏軍隊渡過
漢水來犯江陵,並占領了
江津,切斷元帝東逃的退路。
元帝徵召廣州刺史
王琳為
湘東刺史,讓他帶兵入
江陵救援。15日,軍營的柵欄內失火,燒毀了幾千家民房和25座城樓。元帝親臨燒毀的城樓察看,遠望魏軍渡江湧來,四顧孤危,不禁長嘆。當天晚上,就住在宮外,宿老百姓家裡。17日,移居到祗洹寺內。
于謹下令修築長久圍城用的軍營,從此,
梁朝信使,詔命無法外傳,內外聯絡被切斷了。
當時元帝向四方徵兵求援,都沒前來。西魏軍隊從四面八方一齊攻城。有內應打開西門迎接魏軍進城,元帝和太子、
王褒、謝答仁、
朱買臣等退卻到
金城自保,派
汝南王
蕭大封,
晉熙王蕭大圓為人質,到于謹軍中去求和。
當魏軍剛到的時候,眾人認為王僧辯的兒子侍中王可以當都督。但元帝不用他,還奪了他率領的士兵,讓他和身邊衛士10個人到宮殿中守衛。後來,才任命他為都督城中諸軍事。但為時已晚,天黑時全城都陷落了,守兵紛紛逃散。
元帝躲進東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寶將自己收藏的古今圖書14萬卷全部燒毀。他正準備跳到火里去自殺,宮中左右侍從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寶劍砍柱子,寶劍折斷,他長嘆說:“書燒了,劍折了,文武之道,今晚上全完了。”於是讓御史中丞王孝祀寫投降文告。
于謹接到投降書,提出讓太子蕭方矩來當人質,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過一陣子,黃門郎裴政沖開門出去了。元帝也丟掉
羽儀飾物、騎著白馬,穿著素衣逃出東門,抽出寶劍砍著門扇說:“我蕭世誠(
蕭繹字世誠)到了這個地步了嗎!”西魏將士跳過溝塹一下子拉住了他乘的白馬的
轡頭,拉到
白馬寺北邊,把他所騎的駿馬奪了下來,換了一匹老弱的馬給他,派一個高個子的壯健
胡人用手扼著他的背押著走,遇到于謹,胡人牽著元帝,讓他跪拜。梁王蕭詧派鐵甲騎兵前後擁著元帝入了軍營,關在黑帳幕裡頭,蕭詧狠狠地質問羞辱了他一通。于謹命令
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儉進據金城。元帝騙長孫儉,說:“城裡埋著一千斤黃金,我想送給你。”長孫儉就把元帝帶進金城。元帝乘便向長孫儉述說他被蕭詧侮辱的情狀,他對長孫儉說:“剛才騙了你了,目的是找個機會向你訴苦,哪裡有天子自己埋藏金子的事!”於是長孫儉就把元帝留在主衣
庫里。
元帝生性殘忍,而且鑒於
梁武帝為政過於寬厚放縱的弊病,所以自己為政崇尚嚴酷。到西魏軍隊圍城時,監獄裡關的死罪囚犯還有幾千人。有關部門建議都釋放出來讓他們當戰士,元帝不允許,命令都用木棍打死(看來元帝也是夠殘忍的,到頭來自己也當了俘虜被殺),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城已被攻破。
元帝被西魏人處死,在位三年,終年47歲。梁王蕭詧派
尚書傅準去監刑,用裝土的袋子把他壓死。蕭詧讓人用粗布把屍體纏裹起來,以蒲草織的蓆子進行收殮,用白茅草牢牢捆住,埋葬在津陽門外(後遷葬建康即南京)。
元帝
蕭繹天性喜好書,常常讓身邊人為他讀書,晝夜不停地讀,雖然睡著了,手裡還拿著書卷。如果讀錯了或有意漏讀欺騙他,他就驚醒過來。他寫起文章來,提筆馬上就能成篇,平時常說:“我比起文士來更善為文,比起武夫來卻有些慚愧。”評論他的人認為他這話說得很恰當。
西魏立梁王蕭詧(字理孫,555—562年在位)為梁朝的天子,給了他荊州管界內緣江一塊狹長的土地,寬不超過300里,他原來擁有的雍州的土地被奪走了。蕭詧住在
江陵的
東城,西魏在江陵設定城防主將,帶兵住在
西城,名義上叫做助防,對外表示這是幫助蕭詧備戰禦敵,其實完全是為了防備蕭詧勢力的發展。
史書記載,世祖
蕭繹從小就很聰明俊朗,天才
英發,5歲時高祖梁武帝問:“汝讀何書?”對曰:“能誦《曲禮》。”高祖梁武帝曰:“汝試言之。”即誦上篇,左右莫不驚嘆。因此甚得梁武帝的喜歡,被視為掌上明珠。有一次,他患眼病,梁武帝親自為他調藥醫治,不想瞎了一隻眼睛(這就是“生眇一目”的由來),所以更加溺愛。
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高祖曾問曰:“孫策昔在江東,於時年幾?”答曰:“十七。”高祖梁武帝曰:“正是汝年。”
蕭繹所著頗豐,有《孝德傳》三十卷,《忠臣傳》三十卷,《
丹陽尹傳》十卷。《注漢書》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內典博要》一百卷,《連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韜》十卷,《補闕子》十卷,《老子講疏》四卷,《全德志》、《懷舊志》、《荊南志》、《江州記》、《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一卷,《筮經》十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
蕭繹能書善畫,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帝畫家之一。據有關資料:(蕭繹)善繪
佛面、
鹿鶴及景物寫生,以及善畫外國人物形象。嘗畫《聖僧像》,
蕭衍為之題識,又畫《宣尼像》,並自
書贊,時人謂之“三絕”。出任荊州刺史時繪《蕃客入朝圖》,描繪南朝梁代外國使者25人朝貢的形象。現已殘損,僅存12人,皆左向側身,身後楷書榜題,疏注國名及其山川、風俗、歷史及歷代交往情況、納貢物品等。列國使者自右至左為:滑國、波斯、百濟、
龜茲、倭國、狼牙修、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題和末國等,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梁元帝蕭繹擅長作文,軍政詔書,揮筆而就。還寫了不少
宮體詩,頗多描寫女性的體香輕汗、翠眉
怨黛、纖腰玉手以及輕幃羅帳、繡被
錦衾等,並提倡“立身須謹慎,為文須放蕩”的文字風格。生平著述甚富,凡20種,400餘卷。曾自我評價說:“我韜於文士,愧於武夫。”
江陵被
圍城時放火焚燒圖書14萬卷,自稱“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被視為中國的文化浩劫之一(犯下了焚書的大罪)。今僅存《金樓子》、《蕩婦秋思賦》、《採蓮賦》等作品。可見這位皇帝是極有情趣的,據有關研究介紹,《金樓子》通常採用札記、隨感的手法,一般前引名言,後加觀點;或借題發揮以闡發自己的思想;或記述史實以勸誡子女;或追敘往事,
聊以自慰;或轉志奇事,欲廣聞見;或記東交遊,以敘友情,等等。總之,與《
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離家著作相比,《金樓子》的最大特點是,它基本上是由
蕭繹一人撰寫而成。蕭繹從青年時代起就親自動手蒐集材料逐年撰寫《金樓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金樓子》一書對研究生活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大交流、南北
民族大融合前夕的蕭繹的思想、生平,著述和
齊梁社會歷史都是不可多得的直接材料之一。
蕭繹的《採蓮賦》描述了江南少男少女採蓮的情景,他們盪著小船,唱著
艷歌去採蓮: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
黃螺。於時
妖童媛女,蕩舟心許,
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
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
斂裾,故以水濺
蘭橈,蘆侵羅縑。菊澤未反,梧台迥見,荇濕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採蓮於
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大意是:穿著艷麗的少男和少女,搖動小船相互觀看讚賞;船頭慢慢地轉動,同時又傳遞酒杯祝賀;船槳剛剛移動就掛上了水藻,船身即將搖動就沖開了浮萍。靠近著那苗條修美的少女,退卻著回頭觀看;在
春末夏初時,荷葉嫩綠,荷花剛剛開放,擔心沾濕了衣裳而淡淡微笑,害怕船身傾斜而收整著衣裾。
梁元帝的燕歌行曰:燕趙佳人本自多,遼東少婦學春歌,
黃龍戍北花如錦,玄兔城前月似蛾,如何此時別夫婿,金羈翠毦往交河,還聞入漢去燕營,怨妾愁心
百恨生,漫漫悠悠天未曉,遙遙夜夜聽寒更,自從
異縣同心別,偏恨同時成異節,橫波滿臉萬行啼,翠眉暫斂千重結,並海連天合不開,
那堪春日上春台,唯見遠舟如落葉,復看遙舸似
行杯,
沙汀夜鶴嘯羈雌,妾心無趣坐傷離,翻嗟漢使
音塵斷,空傷
賤妾燕南垂。春夜看妓詩曰:蛾眉漸
成光,
燕姬戲小堂,胡舞開春閤,鈴盤出步廊,起龍調節奏,卻鳳點笙篁,樹交臨舞席,荷生夾妓行,竹密無分影,花疏有異香,舉杯聊轉笑,嘆茲樂未央。
雖然
梁元帝蕭繹沒有建都南京,但是絲毫不影響南京在南朝
蕭梁時代的中心地位。
據說,梁元帝蕭繹的陵墓在今南京市
南郊江寧鎮方旗廟的南朝陵墓
神道石刻處。據2007年5月9日,南京晨報(石辟邪守護的是“
蕭太后”嗎)報導:
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在江寧鎮方旗廟的兩隻石辟邪附近進行考古勘探,經過初步判斷,在石辟邪附近的山崗上,有一座南朝皇家陵墓。石辟邪的主人是否是皇帝,這位帝王的身份又是何人?此次考古發掘有望揭開這位墓主的神秘身份。
兩隻石辟邪東西對立,相距8米左右。它們都張口垂舌,有翼無角,作邁步前行狀,但是
石表風化都非常嚴重,其中有不少石皮已經剝落下來,西側的石辟邪保存完整,而東側的辟邪軀體後半部已經被劈掉,只留下前半部分身軀,顯得特別奇怪。
據考古人員介紹說,西邊的石辟邪長2.57米、高2.04米,很有可能是雌獸。而東邊的石辟邪殘長1.50米、高2.28米,可能是雄獸。早在1988年,這兩隻石辟邪就與南京、丹陽、
句容三地其他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一起被列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市博物館專家發現,這兩隻石辟邪背後的主人極有可能是
南朝梁元帝蕭繹。而且,在這座墓葬周圍,還有蕭繹的生母文宣阮太后(名令嬴)陵墓,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太后”墓。
《列傳》選錄:
史臣曰:后妃道
贊皇風,化行天下,蓋取《葛覃》、《關雎》之義焉。至於穆貴嬪,徽華早著,誕育
元良,德懋六宮,美矣。世祖徐妃之無行,自致殲滅,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