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景區位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公認的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風景區北麓柯村。景區由99米地藏菩薩聖像及配套景點和服務設施組成,占地1500餘畝,是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禮佛朝拜、養生禪修、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境。

大願文化園中的建築主要包括殿堂廳館、亭橋廊榭、塔台樓閣等。為充分彰顯佛教特點和地域特色,設計者在傳統建築形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漢唐建築的雄渾風格巧妙地融入其中,表現出唐風徽韻的獨特神韻,有著強烈的藝術個性特點和實用的游賞功能。

夜晚大型佛教文化主題演出《大願如願》盛裝登場, 一次全世界唯一的,最高地藏聖像前的演出;一場絕無僅有的,沒有聲光秀的實景呈現;一段祈願與觀看,地藏文化與行為藝術完美結合的人文闡釋;一篇穿越時空的質樸對話,在地藏聖像前,裸心的審視自我,重新認識人生的價值及對美好事物的期盼,將給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及精神享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 地理位置:九華山
  • 占地面積:459公頃
  • 開放時間:周一到周五、周日早8:00-18:00,周六早8:00-晚21:00有夜景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180元
  • 著名景點:地藏王菩薩聖像、弘願堂、勸善廳、佛光池、八功德水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介紹,著名景點,地藏菩薩,弘願堂,佛光池,淨土蓮花,景區表演,地藏菩薩介紹,地圖,交通信息,

景區介紹

大願文化園總規劃面積2836畝,分為主景區、印象九華和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功能區。一期建設的主景區共有兩大區域—外明堂內明堂。外明堂以“圓通”為主題,緊扣地藏菩薩大願、孝道、慈悲、救度的核心精神,通過建築、雕塑、彩繪等藝術語言,結合聲、光、電等高科技術,充分展現佛教文化的人文之美、建築之雅、藝術之精,遊客獲得視覺震撼和心靈淨化。景區主要節點有:蓮花廣場、五通橋、仿古牌坊、九子袈裟廣場、弘願堂、三諦圓融、淨土蓮花、八功德水等。內明堂以99米高地藏菩薩像為核心,以“佛性”為主題,通過依山救勢的自由布局,展現淳樸、怡然的空靈佛性,功能上以朝拜、禮佛為主,突出純淨安詳、莊嚴肅穆的氣氛。景區主要節點:99米高地藏菩薩銅像、水口、滌心蓮池、拜謁通道、拜台廣場等。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景區內靈山秀水,樓閣相對;林蔭幽道,碧樹參天;牌坊成排,碑塔聳立;重檐翅角,飛脊流丹;雕樑畫棟,朱門軒窗;金石造像,栩栩如生;梵鐘磬音,遠播千里。可謂是:融人文與山水於一體、匯現代與古樸一爐。

著名景點

地藏菩薩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姿百態的群峰,宛如蓮花,素稱“蓮花佛國”。唐李白賦詩讚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故而改原名九子山為九華山。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A級),每年到九華朝山進香、觀光遊覽的信士、遊人達200多萬人。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唐開元年間,新羅王子金喬覺,削髮為僧,航海而來,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終日晏坐,棲身岩穴,苦修苦行,終年99歲。根據《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薩形象,識者認定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現身於世,故在九華山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由此,九華山成為十方信士頂禮膜拜的地藏菩薩道場。
今國運昌隆,名山興盛,為光大地藏菩薩證道九華的聖跡,弘揚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精神,原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大和尚發心在這片盡攬山水之勝的菩薩道場敬造高達99米的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
1998年10月6日建設部、國家宗教事務局下達《關於同意修建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的批覆》,強調“要把佛像建設成為文化精品,突出其文化及社會效益”。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景區以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為核心,分內、外明堂、小西天和佛學院三個功能區,規劃用地2836畝,分兩期建設。現實施的一期建設內容為內明堂外明堂,二期為小西天和佛學院。內明堂以銅像主體為中心,通過依山就勢的自由布局,體現出人人都具備的淳樸、自然的佛性,功能上以朝拜為主。外明堂滿足觀光休閒功能,景區以盤長和圓為元素形成完美構圖,並通過優美的生態景觀和多種文化藝術形式使遊客感悟佛教文化、地藏文化。小西天主要滿足遊客禮佛功能,佛學院則主要滿足佛教研究及教學功能。九華山地標性的筆架山獅子峰構成地藏菩薩大銅像背倚的雄偉底景,景區格局大氣,陰陽融凝,林木秀蔚,生氣充盈,是生態良好和景觀優美的形勝之地。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高達九十九米,與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歲的寓意相一致。據悉,銅像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銅像。
銅像的巧妙之處在於其選取的角度,銅像背東面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太陽升起時,從正面看霞光萬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時節還會形成獨特的“佛光”現象。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弘揚了地藏精神,莊嚴佛教名山道場,是增輝江山、莊嚴國土的萬年之計,是中國宗教藝術的一大創舉。這不僅是佛教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把九華山建設成為世界性佛教道場的需要。
99米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景區是加速柯村新區開發,構建“大九華、大旅遊、大產業”的發展格局。實施九華山“二次開發、二次創業”的標誌性重點工程。是九華山成為國際級旅遊勝地的重要舉措。
九華山—九十九朵靈秀的蓮花,九十九座高空懸寺、九十九個歲月修成的正果,解不開的神奇驚嘆,觀不完的民俗風情,抹不去的回味,一幕幕精彩感人的畫面,一雙雙虔誠朝聖者的目光,構築了九華山獨特的魅力。神奇靈秀的山水與博大精深的佛文化的完美結合,使九華山成為“人佛共存”的心靈淨土;修身養性的天堂和祈福美好未來的聖地。
遊玩景點推薦:弘願堂、勸善廳、佛光池、大願聖地佛天堂等。
美食推薦:九華山素齋、九華素餅、椿芽悶蛋等。

弘願堂

弘願堂是國內最大的地藏文化展示中心,以雕塑、展館、彩繪等藝術形式全方位展示地藏大願精神。弘願堂為四層覆土式建築,地上兩層,總建築面積20000多平方米,占地約46000平方米,造型以“根植於大地之中,而非凌駕於大地之上;融於周圍環境,而非突兀於整體之外”為原則,同時結合層高上的特殊要求,弘願堂核心部分勸善廳採用下沉方式伏藏地下。南北側展廳部分採用覆土方式處理,東西兩側沿中軸線採用化大為小、化整為零的手法,以重重錯落的牆體組合賦予弘願堂徽州傳統居落組群特色,玲瓏小巧的單體牆面層層疊加地聚積成氣勢磅礴的敞開牆群,賦予弘願堂徽州傳統聚落組群“積形成勢”、“聚巧形以展勢”的獨特氣勢。從正面遠觀弘願堂宛如張開的雙臂,歡迎八方貴賓。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弘願堂集徽派裝飾的典雅之美、佛教造像的莊嚴之美、九華山水的靈秀之美、民俗風情的人文之美於一身,讓我們在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走近地藏、了解地藏、認知地藏、感悟地藏。

佛光池

“佛光池”直徑為99米,水的深度為9厘米。站在池邊可以看到地藏菩薩正好矗立在漢白玉蓮花之上。同時,地藏菩薩大銅像,十分清晰地倒映水面,在陽光照耀下,在水底金黃色馬賽克的映托中,波光粼粼,金光閃閃,神奇壯觀。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淨土蓮花

“淨土蓮花”是世界上最大的漢白玉蓮花寶座。蓮花座為三層結構建築,主體直徑達到了46.9米,高12.9米,由四層蓮花瓣組成,蓮花瓣總共有136塊。蓮花底座內有12幅琉璃壁雕,總面積約260平方米。琉璃壁雕是根據《觀無量壽經》中“十六觀”的內容創作的,表現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美輪美奐的場景。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世界經典室外漢白玉蓮花寶座向人們展示了西方極樂世界莊嚴、清淨的佛國淨土。蓮花因其“出污泥而不染”,故常被喻為“佛性”。佛教有云:花開見佛。就是指人有了如蓮花一樣的心境,就有了佛性。

  

景區表演

“九華飛天”動態音樂表演
時間:每天10:30、14:30、16:00,地點:樂台廣場
九華飛天動態音樂群雕共設有6尊飛天雕塑,由仿金銅鍛造而成。這6組飛天設計上突破傳統飛天的表現形式,在3個方面大膽創新:一是由平面壁畫轉換為立體雕塑;二是由靜止狀態轉換為動態演示;三是由單一的雕塑轉換為融入到綜合場景之中,充分表達對地藏菩薩的讚頌與景仰。
《大願如願》夜景表演
時間:每周六及法定節假日20:10,地點:拜台廣場
夜幕降臨,景區燈火通明,在大佛腳下正在進行一場大願如願實景演出。這場演出以挖掘九華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突顯地藏文化的根本精神為亮點,由國家一級編導,文化部外聯局對外文化交流專家羅可歌領銜的創意團隊創作,2015年4月28日在大願文化園.九華大佛景區首次公演,之後將進行常態化演出。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
整場演出分為《緣起》、《遇見》、《解脫》、《重逢》、《祈願》和《再來》六個時間段展示,寓意著佛教的“六時吉祥”,是一場沒有聲光秀的實景呈現,一段祈願與觀看,地藏文化與行為藝術完美結合的人文闡釋。
整場演出賦內容於藝術表現之中,基調平和,如詩如畫,在梵音梵樂中,在檀香裊繞中,讓現場的觀眾得到心靈的淨化,達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視覺效果及心靈震撼。
演出時長約1小時,前半小時為正常演出,後半小時帶動遊客參與通過祈願、繞佛、供蓮花燈等儀式,帶動遊客感悟內心,自我修行,體現地藏文化的魅力。

地藏菩薩介紹

地藏菩薩,亦地藏王菩薩,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譯音克施地嘎訶帕, 八大菩薩之一。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據《地藏十輪經》講,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曾說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堅定佛語。
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過去無量劫前,有一位婆羅門種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生前不積善因,死後必墮惡趣,遂變賣家宅,供養佛寺。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點,以念佛力來到地獄,見到鬼王無毒,得知因自己供養佛、寺並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地獄的罪人,得以脫離地獄之苦,超拔升天,婆羅門女便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釋迦佛告訴文殊菩薩,當時的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在經中,釋迦佛又為我們講述了地藏菩薩種種的不可思議行願。地藏菩薩恆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為誓願。使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獲得救度。經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六道中的眾生。
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據說唐代時,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說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選擇東崖岩石,終日坐禪誦經,後被山民諸葛節發現,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後,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於是建寺廟,辟道場。金喬覺去世後,葬於神光嶺的真身寶殿,俗稱“肉身塔 ”。
據《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定他是地藏菩薩轉世。九華山也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道場。而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日益流行。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即傳說的地藏菩薩誕辰之日,各地前來九華山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地圖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地圖

交通信息

距合肥駱崗機場:約200 km
南京祿口機場:220 km
距黃山機場:170 km 距
池州九華山機場:40 km
距池州火車站、汽車客運總站:35.0k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