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名涵義,歷史淵源,建築形制,
殿名涵義
九經三事殿是康熙皇帝在暢春園中避喧聽政的所在。“
九經”出自《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指人生要達到的九種修身境界。
九經三事”殿即是尊經循禮治理國事之意
歷史淵源
康熙帝南巡後,於公元1684年利用明武清侯李偉修建的“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營建暢春園,作為在郊外避暑聽政的離宮。園林山水總體設計由宮廷畫師葉洮負責,“樣式雷”雷金玉負責木作,由江南園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水系,將河水引入園中。為防止水患,還在園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頤和園東堤)。
暢春園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占地900畝(60公頃)。設園門五座:大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西北門。正門在南牆東側,門內為暢春園的理政和居住區,中路沿中軸線向內依次為大宮門、九經三事殿、二宮門、春暉堂、壽萱春永殿、後罩殿、雲涯館、瑞景軒、延爽樓、鳶飛魚躍亭。亭北有丁香堤、芝蘭堤、桃花堤、前湖和後湖。九經三事殿處於中路建築南端。
自暢春園落成之後,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並於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去世於園內清溪書屋。此後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於圓明園,暢春園凝春堂一帶改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德皇太后(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園內居住了四十二年,包括九經三事殿在內的大部分建築都得到了修繕,達到了鼎盛時期。
乾隆以後,隨著清朝國勢轉衰,逐漸放棄了對園內建築的增建和修補,至道光年間,暢春園已趨破敗,迫使道光帝將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圓明園綺春園居住。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焚燒圓明園時將其一併燒毀,九經三事殿亦毀於此次浩劫。
建築形制
根據《日下舊聞考·國朝苑囿》中關於暢春園的記載和現存的樣式雷圖檔來看,九經三事殿面闊七間週遊廊,單檐卷棚歇山頂,前有月台,左右應有配殿五間,但在樣式雷地盤圖上並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