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縣文化館座落在縣城中心地帶,是向全縣廣大人民民眾提供各項公共文化服務的視窗單位之一,館舍現有辦公樓一棟,面積為495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江縣文化館
- 辦公地址:九江縣
九江縣文化館座落在縣城中心地帶,是向全縣廣大人民民眾提供各項公共文化服務的視窗單位之一,館舍現有辦公樓一棟,面積為495平方米。
九江縣文化館座落在縣城中心地帶,是向全縣廣大人民民眾提供各項公共文化服務的視窗單位之一,館舍現有辦公樓一棟,面積為495平方米。近年來,九江縣文化館切實貫徹國家各項文化惠民政策,開展了以“和諧九江縣、歡樂鄉村行”為主題的...
九江縣圖書館成立於1978年10月,1979年與文化館、博物館共同遷移至柴桑路45號,合署辦公,圖書館占據底層,面積206㎡。1992年12月,在原辦公樓院內,修建二層書庫,面積175㎡。2001如何縣城老城改造,與文化館、博物館兩館合署辦公樓被拆除,在原址上,2003年還辦公樓,仍與文化館合署辦公,圖書館分配至第二、三層...
江西省九江市宗教文化研究會是經九江市民政局九民字【2012】200號檔案批覆登記的社團組織,是九江市區域範圍內宗教事務工作者、宗教理論工作者和宗教界人士聯合組織的宗教團體,是以中國五大宗教為核心,以宗教文化、宗教理論交流研討為主旨的學術性、非營業性的宗教團體;該研究會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共產黨九江市委統戰部...
九江山歌,江西省九江縣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流傳於九江縣境內的城門、獅子、黃老門、馬回嶺、湧泉、新塘等地。是九江人民在生產、勞作、閒暇時,觸景生情即興演唱的歌曲。它的起源已無從考證,單從流傳鄉間的唱詞,側面反映了九江山歌流傳已久。九江山歌歷史悠久,是九江縣(古為“吳頭楚尾...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加快形成包含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在內的“三館”文化設施網路格局,全面推進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推動公共數字文化提檔升級,完善“九江文旅雲”服務功能,推動數位化文獻資料、經濟社會發展資料庫的共享。探索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
蔡險峰 蔡險峰,現任九江縣文化館館長。
1956年高中畢業後,到九江縣馬回嶺當農民。白天,他乾農活;晚上,或是閱讀書籍,或是從事創作。後調進馬回嶺中學當教員,教語文、歷史。由於在《江西文藝》發表了短詩《晨耕》而被吸收參加九江市文化館下屬的中心文學創作組,從事創作活動,後調至縣文化館工作。1979年他回到了九江市,1980年調入九江市文學工作者...
肖鑒錚 男,筆名楓雲,1936年生於南昌。人物簡介 1951年參軍,1952年赴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歷任鐵道兵部隊文化教員、文工團隊員等職。1957年復員升學,1961年畢業於重慶市中學師資訓練班物理科後,曾一度在中國小任教。1966年任江西省九江縣文化館音樂幹部,1969年任九江縣劇團作曲,1986年任九江縣戲研室幹部,...
濂溪區,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緊靠九江市中心,東臨鄱陽湖,北襟長江相望湖北、安徽,西接昌九工業走廊,南依廬山。總面積387.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濂溪區轄2個街道、5個鎮、2個鄉。截至2022年末,濂溪區常住人口39.2301萬人。濂溪區素有“京九重鎮、鄱湖明珠”之稱,...
西河戲,江西省星子縣的傳統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河戲,又稱星子西河戲。西河戲誕生於清嘉慶道光年間,流行於星子、德安、九江縣市一帶,因有西河水流經星子,1982年定名為“西河戲”。 其主要聲腔為皮黃,又稱“彈腔戲”,俗名“星子大戲”,西河戲的台詞念白多鄉音俚語,服裝古色古香,表演...
作為中國民族文化遺產得以重視、保護、發揮更大作用。2021年5月24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申報的都昌鼓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都昌縣文化旅遊服務中心(都昌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修水哨子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修水哨子,為修水地方傳統風味小吃之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享有盛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凝聚著修水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是修水地方飲食文化的精華。製作修水哨子,外胚選用源自贛西北幕阜山區的優質毛芋頭為主要原料,蒸煮...
較著名的有:彭澤縣的龍宮洞,九江縣的獅子洞,婺源縣的靈岩溶洞群,三清山的冰玉洞,景德鎮的屏山聚仙洞,萍鄉市的孽龍洞,宜春市的三陽酌江溶洞,井岡山的石燕洞,寧都縣的太平洞、黃鱔洞等。湖光:江西省北部的鄱陽湖,是中國的第一大淡水湖,與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相連,兩者交匯處一線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奇觀。...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全豐花燈項目保護單位修水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修水縣紅色基因與文化傳承發展中心。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6年11月14日,九江修水縣於9日舉辦第二屆花燈藝術節。重要展覽 2019...
當地人在種茶、鋤茶、摘茶、揀茶、制茶、賣茶、喝茶等勞動與交往活動中形成了一種“茶文化”,進而產生了一種“採茶歌”。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進士陳奉茲在《潯陽樂》中描寫當時九江元宵燈會盛況時寫道:“燈火照龍河,魚龍雜綺羅,偏憐女兒巷,一路採茶歌。” 《武寧道光志》里也記載了一首古老的...
民國時多有發展,硯台店鋪有增無減,街長華里,縣境內有制硯作坊百餘家,這在民國十九年《眠雲遊記》中有記載:“市店多沽金星硯,為南康特產。”據《九江近代名商》中《星子硯商魏瑞和》一文中所述,當地藝人製作的金星硯兩度參加國際性展覽。1915年,魏瑞製作的《犀牛望月》硯由農商部送美國參加博覽會,這在...
沒有住處,我又通過縣輪胎廠技術科長徐玉福在輪抬廠找了一間房子住下來。他的許多稿子我都看過。有的還作了修改。後由於該書在出版方面出現問題,他轉到九江縣沙河去了,書未完全印出來,便不幸亡故。散居各地的義門後裔對能與祖居地德安縣誌辦取得聯繫深感高興。陝西洛南的陳大雲在與我通信幾次之後,來信說:...
瑞昌市文化館建立了剪紙作品展覽廳,經常組織、開展剪紙創作、展覽、培訓學術研究等活動。瑞昌市在26所國小開設剪紙課,建立剪紙興趣小組,吸納了超過600名學生參與其中。九江學院聘請專業剪紙藝人作為兼職老師,以教授學生剪紙技藝。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瑞昌市文化館獲得“...
潘公戲是宋代肉傀儡的遺存,它有完整的文學劇本,原始的表演形式,珍貴的傀儡造型和古樸的戲劇面具,是極其珍貴的文化資源。起源 德安潘公戲源於唐末宋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流傳於江西省德安縣境內吳山、愛民兩鄉。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江西省德安縣文化...
2018年8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贛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建立對外交流精品項目庫,江西省全省舉辦傳統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地市專場活動,在九江,永修丫丫戲登場。
第四十三回敘:經魯肅與劉備、諸葛亮的合謀,孔明願隨魯肅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縣西南二十里)親見孫權,以陳利害,堅定孫權聯合抗曹。同時在鄱陽湖訓練水師的周瑜,星夜趕回柴桑,當晚就緊急約見孔明。此時的周瑜和先前的孫權一樣,雖是決心抗曹,但對聯合劉備卻存戒心。瑜起初想儘量不露抗曹的本意,以試孔明;而...
武寧打鼓歌是江西九江武寧縣的傳統曲藝,亦稱“鋤山鼓”。其名稱始見於清代武寧文人盛樂的《山棚鼓子詞·序言》,盛於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年間,是流傳於江西武寧縣的配合集體勞動的藝術形式,廣泛流傳於武寧鄉間。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淵源 武寧打鼓歌俗稱“鋤山鼓”、“催...
欄目組製作專題報導:最美是家鄉——江西鄱陽湖畔的瑰寶 星子金星硯。2018年5月15日,金星硯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編號:Ⅰ-WFZZ-18,分布地區:江西省星子縣。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廬山市文化館獲得"金星硯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