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船幫會館

丹鳳船幫會館

丹鳳船幫會館清代由水手和船工集資建起的會館,在當時供幫員食宿、聚會、娛樂之用,是現在國內保存最完整的船幫會館之一。丹鳳船幫會館位於丹鳳縣的龍駒寨,因會館內供著水神楊泗將軍,道教尊號為九水天靈大元帥紫雲統法真君水國鎮龍安淵王靈源通濟天尊”,以祈求神靈保護風平浪靜、船行安全,故又稱平浪宮。龍駒寨自古是“北通秦晉,南結吳楚”的交通要衝,是丹江航道中水陸換載的著名碼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鳳船幫會館
  • 屬性:組織
  • 地區:丹鳳
  • 組成:鹽幫會館、馬幫會館
基本概況,丹江航道,會館構造,戲樓,神秘畫聯,歷史痕跡,花廟之花,秦鏡,現狀,價值意見,

基本概況

丹鳳像船幫會館這樣的會館在這裡大概有12座,其中包括鹽幫會館、馬幫會館等,而船幫會館在規模和雕刻藝術上,比其他的幫會的會館更顯宏偉和壯觀。它的建築風格既有北方的雄偉又有南方的纖秀,色彩濃烈,建築華麗,被當地人稱為“花廟”。尤其是會館南面的戲樓,因其布滿了精細的鏤空圖雕和用圖案組成的對聯,而聞名於世,與安徽渤州的南戲樓並列於國內最有代表性的戲樓,所以又被稱為北戲樓。每當晨夕陽光照耀在屋頂覆蓋的琉璃瓦上,顯得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廟會,都有戲班演戲。

丹江航道

丹江航道,自春秋戰國始即為“貢道”;為建都長安之歷代王朝主要補給線,百艇連檣,水走襄漢,龍駒寨江岸是水陸換載的著名碼頭。現在的船幫會館,是從船上每件運貨中抽取三枚銅錢,日積月累,於清朝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建成船幫會館,以供幫員食宿、聚會、娛樂之用。由於他的建築華麗,又被稱之為“花廟”,或“花戲樓”,一個“花”字,囊括這座古建築全部的風貌和藝術特色。安徽亳州曹操故鄉)著名的花戲樓被稱之為南戲樓,龍駒寨花戲樓被稱為北戲樓。兩坐戲樓南北輝映。

會館構造

戲樓

船幫會館位於丹鳳縣城西南隅,又名“平浪宮”,“明王宮”,“花廟”,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建築雄偉,高27米,巍峨壯觀。會館面臨丹江,北靠鳳冠山,現保留戲樓和大殿個一座,呈南北對峙狀。戲樓是會館的主要建築,有它集南北建築之精華,使其有北方建築莊重大方的格調,又有南方建築華麗、細膩的特點。

神秘畫聯

會館現在的名字由鬼才作家賈平凹(籍貫丹鳳縣棣花鎮)手書,樂樓正面木雕精品薈萃,大禹耕田,文王訪賢,囊螢映雪,赤壁懷古等數十典故,數十畫面,數百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和聲鳴盛”題額兩邊之八組浮雕人物組成一副畫聯,迄今尚無人能夠破譯,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百年之謎。
船幫會館,猶如一顆璀璨明珠,在丹鳳縣城西南隅的江岸山熠熠閃光。多少年來,它以自己精湛的藝術魅力,吸引了四海遊客,已使自己的名字臍身於中華名勝之林。

歷史痕跡

船幫會館位於丹鳳縣城西南隅,又名“平浪宮”,“明王宮”,“花廟”,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年)。建築雄偉,高27米,巍峨壯觀。會館面臨丹江,北靠鳳冠山,現保留戲樓和大殿個一座,呈南北對峙狀。戲樓是會館的主要建築,有它集南北建築之精華,使其有北方建築莊重大方的格調,又有南方建築華麗、細膩的特點。
會館現在的名字由鬼才作家賈平凹(籍貫丹鳳縣棣花鎮)手書,樂樓正面木雕精品薈萃,大禹耕田,文王訪賢,囊螢映雪,赤壁懷古等數十典故,數十畫面,數百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和聲鳴盛”題額兩邊之八組浮雕人物組成一副畫聯,迄今尚無人能夠破譯,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百年之謎。
船幫會館,猶如一顆璀璨明珠,在丹鳳縣城西南隅的江岸山熠熠閃光。多少年來,它以自己精湛的藝術魅力,吸引了四海遊客,已使自己的名字臍身於中華名勝之林。

花廟之花

花廟之花,主要表現在它的整體建築籠罩在千姿百態的畫圖之中,其中尤以鏤刻透雕刀工細膩,巧奪天工。前門之“八仙過海”、“丹鳳朝陽”、《封神》人物、花卉圖騰,無論是石刻、磚雕彩塑、瓷鑲,形神真切,獨具匠心。樂樓之樑柱門窗無木不雕。山水人物,車馬儀仗,樓閣亭台,樹木花草,魚蟲鳥獸,神來之勢,栩栩如生。樂樓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薈萃,君臣聚會,豪情勃發,一片昇平氣象。兩軍鏖兵,水陸血戰,刀光劍影逼人。大禹耕田,文王訪賢,囊螢映雪,赤壁懷古……數十典故,數十畫面,數百人物,依形就勢,布滿梁棟,布滿楣楹,布滿檐板。其構圖之奇妙,場面之恢宏,運刀之精確,造型之獨特,無一不使人嘆服。尤其是“和聲鳴盛”題額兩邊之八組浮雕人物組成一副畫聯,迄今尚無能破譯者,給人們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謎。在諸多造型中,龍的形象最為耀眼,梁棟上、花脊上、飛檐上、峙牆上無不有龍。足見船工們對龍的情愫至深,信仰至誠。以千萬計細瓷碎片鑲嵌而成的群龍,在陽光下一個個鱗光閃爍,異彩紛呈,似真非真,似動非動,或對空長吟,或呼風喚雨,或凌波欲飛,或布澤惠民,似將遊人導入“龍宮”。

秦鏡

樂樓正面頂端高懸“秦鏡樓”牌匾。“秦鏡”典出 《西京雜記》 :“秦始皇有方鏡,照人灼見心膽”。唐朝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以古為鏡,可知興替。”看戲為高台教化,“古事猶今事,戲情即世情”。以“秦鏡”題樓名,旨在於娛悅之中,以史為鑑,以人為鏡,抑惡揚善,修身養性。樂樓坐南向北,三面均可容納觀眾,為舞台發展史上的第二代,為今日“梨園”所罕見。樂樓北面正對大殿,彩繪木雕相映生輝。殿內曾塑有平水明王像,現已像毀殿空,但丞相陸秀夫身背文天祥所率客家軍擁戴的南宋末代幼帝趙昺(bing,音丙)。跳海,以身許國,後封明王的傳說,至今膾炙人口。船幫會館大門石聯:“後元夷受封德昭千古,繼夏禹稱王福庇九江”,即隱此典。橫披“安瀾普慶”,寄託著船工們對自己的保護神的信賴與企冀。

現狀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經此,曾在會館進行整訓,並創建了龍駒寨蘇維埃,從而為這一文物古蹟增添了紅色光環。星移斗轉,滄桑變遷,現在,這兒的江面上已沒有了古老的木船,徐霞客從這裡南遊的登舟處,也已浪推沙移。新中國成立後,幾經修葺,今日的船幫會館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內建起了博物館,館藏千百件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基地。又投資建成歷史文物、賈平凹文學藝術成就、龍駒寨水旱碼頭三個展室,成為來丹觀光遊覽的重要視窗。
馬幫、鹽幫、青瓷器幫三個留存的古建築保護較為完整,為磚木結構,硬山頂,梁架式,青磚砌體,屋面覆灰色筒瓦、貓頭、滴水、花脊、曾脊,飾有木刻和磚雕各種花紋圖案。馬幫會館古建位於西街國小院內,現有大殿兩座8間,廂房10間,現占地1018.2m2,原占地11833.6m2。鹽幫會館古建位於縣黨校院內,現有大殿兩座8間,現占地390m2,原占地4429.8m2。青瓷幫會館古建位於城關糧站院內,現有大殿兩間,廂房4間,現占地377.2m2,原占地4320m2。

價值意見

丹鳳龍駒寨之船幫會館位於丹鳳縣城西南隅,始建於明代,又名明王宮、平浪宮。龍駒寨自古是“北通秦晉,南結吳楚”的交通要衝,久有水旱碼頭稱譽。而此地因丹江水運優勢船幫勢力很大,眾水手和搬運工每運一仵貨物都從中提取三個銅錢聚資建館,日積月累,集腋成裘,建起這座宏偉壯觀的會館,以供幫員食宿、聚會、娛樂之用。其戲樓工藝精湛,堪稱一絕,因此有人美其名“花廟”。其上彩龍雄踞、高山河谷,點點江帆,亭台樓閣,車馬儀仗,鳥獸蟲魚,樹木花草,人物雕像無不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在隴海鐵路未通之前,龍駒寨(今丹鳳縣)自古是“北通秦晉,南接吳楚”的交通要道,東路貸物沿長江入漢江逆水而上至龍駒寨鎮,然後由北向西馱運分散至西安、甘肅,北經洛南轉運至潼關、山西等地,所以舊有水旱碼頭稱譽。當時,商賈雲集,幫會眾多。船靠丹江水運,勢力發展較大,卻無會館,為不使其他馬幫、鹽幫、青瓷器幫、黃幫等人岐視,艄公、搬運工五百多名,決定集資建館。他們團結一心,從每個運件的報酬中提取三個銅錢,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終於在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建起了這座聞名遐邇的會館。在規模和雕刻藝術上,比其它幫會的會館宏偉壯觀。
會館保留戲樓和大殿各一座,呈南北對峙狀。戲樓是會館的主要建築,它集中南北建築風格之精華,使其具有北方建築莊重高大的格調,又有南方建築花麗、細膩的特徵。戲樓坐北向南,磚木結構,長36米,進深11米,台口8米,雕刻有山川河流,亭台樓閣、車馬儀仗,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士農工商等。其中人物雕像更為精巧,有大舜耕田、夏禹治水、牛角掛書、文王訪賢,有農夫揮鋤、村姑餵豬、樵子負薪、行旅趕車;也有映雪夜讀、赤壁夜遊;還有兩軍交戰的場面等。此外,尚刻有圖案花紋、二龍戲珠鳳凰展翅。爭奇鬥豔,五彩繽紛
會館面臨丹江、背靠鳳冠山,環境優雅宜人,是歷史上勞動民眾集會、娛樂的場所。一九七六年和一九八八年省文物局曾兩次撥專款維修。現已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