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江口鱤魚
- 產地名稱:湖北省丹江口市
- 品質特點:背青腹白,體色光亮,肉質鮮美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1年第17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11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丹江口鱤魚具有三個明顯特徵:
特徵一,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經華中農業大學水產系多次對丹江口鱤魚繁育實踐證明,丹江口鱤魚初次性成熟年齡比其它地方的鱤魚晚1齡,卵無粘性,性成熟以後還有良好的生長優勢,最大個體長達2米多,重可達60千克。
特徵二,肉品好、蛋白質含量高。丹江口鱤魚主要以大水面養殖和以小魚小蝦為食。經權威部門檢測,丹江口鱤魚與其它地方的鱤魚檢測數據相比:含蛋白質實測19.0%,高出2%;維生素A實測13.2毫克/千克,高出1.8%;維生素C實測14.0毫克/千克,高出2.5%;17種胺基酸總和實測18.7毫克/千克,高出1.5%;鈣、磷、鐵等營養成份和無機鹽類均高於其它地方的鱤魚。
特徵三,沒有泥腥味,商品性好。丹江口鱤魚肉質呈淡橘黃色,肌肉結實,出肉率高達54%。熟肉呈絲條狀,味道鮮美細嫩,沒有泥腥味,魚刺較為粗大稀少,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產地環境
丹江口市位於湖北西北、漢江中游,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和大壩加高工程所在地。丹江口市現有水域面積77萬畝,在湖北省縣市中位居前列,占全市國土面積3121平方千米的16.4%。丹江口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區水面達到52萬畝,水質符合國家Ⅰ—Ⅱ類地表飲用水標準,擁有40多種名貴魚類。南水北調大壩加高以水域面積將近100萬畝,漁業資源豐富。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豐富的水資源,為丹江口鱤魚的生長繁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歷史淵源
丹江口鱤魚歷史悠久,是丹江口水庫特有的一種魚類。清史記載:清雍正年間,“均地逼近中州物產多興,鱗則鱅鰱、鱤、細鱗,膚極白,口旁有骨,菱溪蓮塘多蓄之,是皆略異凡儔者”。
丹江口水庫的建成,作為一個獨立的水生態區域,丹江口鱤魚在庫區漁民的馴化養殖過程中,不僅傳承了原有鱤魚的品質特徵,而且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生活習性和品質特色。
生產情況
2007年,丹江口鱤魚人工孵化成功,到2011年年底養殖達1萬畝,產量400萬千克,產值逾2億元。
2016年,丹江口市年產丹江口鱤魚1萬噸,年創產值3億多元,鮮魚銷往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
產品榮譽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丹江口鱤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江口鱤魚產地範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六里坪鎮、均縣鎮、習家店鎮、蒿坪鎮、石鼓鎮、涼水河鎮、浪河鎮、丁家營鎮、土台鄉、土關埡鎮、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三官殿街道辦事處、大壩街道辦事處、均州路街道辦事處、新港經濟開發管理處、丹趙路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辦(處、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鱤魚。
(二)環境條件
水質清新,無污染,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規定的要求,水溫6℃至32℃,平均水深35米,流速0.1米/秒至0.5米/秒,土壤pH值7.5至8.0,透明度≥80厘米,溶解氧≥7.0毫克/升。
(三)養殖技術
1.養殖方式:網箱養殖。
2.苗種來源:苗種來源於丹江口庫區野生、人工捕撈馴化繁育,或丹江口市境內具有苗種生產許可證的專業場家培育的。
3.放養:放養時間1月份至2月份;放養規格250克/尾至500克/尾;放養密度1尾/平方米至1.5尾/平方米。
4.投餵:餌料為活魚或冰鮮野雜魚。
5.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的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捕撈
起捕規格≥2500克/尾。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魚:背部呈青色,腹部純白色,體色光亮,肉質細嫩鮮美。
(2)冰鮮魚:鮮魚加冰塊包裝,保鮮貯運,不改變鮮魚形態,保持鮮魚色澤和肉質風味。
2.理化指標:
(1)等級:
項目/等級 | 優級 | 一級 |
體重/(克/尾) | ﹥5000 | 2500—5000 |
(2)營養成分:蛋白質≥18%,脂肪≤4%。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丹江口鱤魚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丹江口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丹江口鱤魚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