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鰻魚,廣東省台山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台山出口鰻魚養殖加工業是地方特色支柱性產業,總養殖面積4.4萬畝,年生產能力達5萬噸,出口產值約40億元人民幣,養殖產量占全國總量的60%以上。經國家質檢總局最終認定,台山出口鰻魚國家級質量安全示範區被授予“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示範區”。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台山鰻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台山鰻魚活鰻外觀呈蛇形,體細長,身體矯健,背部偏藍色,皮薄肉嫩,肉質細膩,在業界享有“藍色生態鰻”的美譽;烤鰻呈棕黃色或棕紅色,形態平整,口感細膩。
營養價值
經由現代的科學分析得知,台山鰻魚鮮嫩細緻的肉質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D、E、礦物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DHA/EPA。它能提供人類生長、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成分,並提供小孩、成人、年長者每日所需的維生素群。長期食鰻,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促進兒童腦部發育、護膚美容有著特殊的作用,是冬夏進補、保健美容的佳品。
藥用價值
中國鰻魚研究有數千年的歷史,五代《日華子本草》便有“鰻鱺治勞,補不足,暖腰膝,起陽”的說法;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記載:鰻,去勞損、甚補益”。
產地環境
台山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以西,地處低緯度,在北回歸線以南。台山境內,海(島)岸線長649.2千米,海灣、港灣119個,川山群島大小島嶼265個,有山地、丘陵、平原、灘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饒,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魚米之鄉”。獨特的地理環境,給台山鰻魚的生產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台山鰻魚生產基地。
台山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夏季盛吹南風、冬季盛吹北風,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台山地區夏季不酷熱,冬春不嚴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鰻魚生長。台山地質堅實,保水性能好,以壤土和粘壤土為主,這是鰻魚養殖的最佳養殖土質,且大氣環境質量總體水平為清潔級,為台山鰻魚的健康養殖奠定了基礎。獨特的氣候條件、極佳的養殖土質以及物質能量轉換的迅速,為台山鰻魚獨特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養魚先養水,水是鰻魚養殖的必備條件,台山鰻魚的養殖全部採用水庫水養殖。台山山海之間,河流兩岸,有廣闊的平原,境內河道縱橫,全市水庫庫容量超50000萬立方米,水資源優質豐富,尤其是向台山鰻魚提供養殖用水的台山第一大水庫——大隆洞水庫,是台山市飲用水水源的首選水庫,水質純淨,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是一湖天然的礦泉水,不受工業建設污染,常年碧波蕩漾,水體穩定,水質清新。這些豐富、優質的水源為台山鰻魚的養殖提供了先決條件,也為生產優質的台山鰻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淵源
台山的農業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經歷了宋、元之後,明代中葉的台山地區得到了進一步開發,據弘治十五年統計,當時台山地區的農業、養殖業已經相當發達,全縣擁有農田、魚塘達243667畝。
迄今為止,台山鰻魚仍是以捕撈而來的野生鰻苗進行人工養殖。鰻鱺苗在台山沿岸均有分布,每年12月由大海向淡水河流溯游,《江門五邑百科全書》中也曾記載,台山、新會沿海每年可捕到白仔鰻苗。台山鰻魚,就屬當時先民捕撈的野生鰻鱺苗,經過長期的探索、馴化而成的一種可供人工養殖的品種。
據《江門市志》記載,鰻鱺作為野生馴化品種,在當地已開始由人工養殖;而到了建國後,《當代中國的台山》記載,由於當時台山縣境內水源豐富,地表水年總流量44億立方米,河流、山塘、水庫、魚塘等水域面積為16.406萬畝,而且台山瀕臨南海,3200多平方千米的市境,海岸線長達293千米,由於江河流水由縣境東部逕流入南海,帶來大量有機和無機鹽物質,適宜多種不同類型的水生生物繁殖生長,漁場廣闊,魚類十分豐富,鱔(鰻魚)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種類,作為台山著名的特產,當地人俗稱鰻魚為鱔、白鱔或風鱔等。《江門市1949—1985年歷史資源纂編》就曾記載,台山縣物產豐富,著名的特產農業產品有四九西瓜、白鱔等。
台山鰻魚聞名海外,是隨著“金山伯”的足跡走遍全球的。晚清時台山人民生活困迫,為求生計,台山掀起到美國西部金礦淘金的出國潮,出國的台山人被稱為“金山伯”,台山鰻魚及製品被“金山伯”當作旅途食糧和饋贈親友的家鄉土特產,並隨著台山人向世界各國移民而聞名世界。自20世紀50年代起,鰻魚製品“膳肚”,已與鮮魷、墨魚、鱆魚一起,成為了高級海味品;而“門鱔乾片”,在20世紀70、80年代 ,更名列“台山縣名牌水產品”,與著名土特產“廣海鹹魚”一樣,暢銷海內外。隨著大量台山人出國務工及台山華僑廣泛的民間交流,台山鰻魚及其製品不僅作為一種享譽全球的商品遠銷海外,帶動台山經濟的發展,也作為一種家鄉特產,一種精神紐帶,維繫著海外千萬華僑的思鄉情結。
生產情況
台山鰻魚養殖始於1993年,當時的養殖面積只有3.3公頃,年產值130多萬元。
1995年開始大量開發,到2000年台山的鰻魚養殖場一度達到20家,養殖面積達1000公頃,年產量6000多噸,產值達2.5億元。
2001年至2002年,由於國際市場低迷,台山鰻魚產業有所萎縮。
2006年,建設台山鰻魚示範區,2008年獲批准立項。
2009年,示範區示範面積達1500公頃,養殖單位產量達15噸/公頃,示範區內備案註冊的鰻魚養殖企業有80家,年生產能力4萬―5萬噸,年產值可達4億―5億美元,占全國鰻魚總產量的60%左右,占廣東總產量的90%以上,活鰻年出口量約占全國活鰻出口總量的61%。烤鰻年出口量約1.5萬―2萬噸,占全國烤鰻出口總量的30%左右。僅2009年出口烤鰻就達到了1427噸。示範區內所產的鰻魚已完全符合116種有害物殘留的要求,成功進軍日本市場。
截至2010年,台山鰻魚養殖面積4.4萬畝,年生產能力達5萬噸,出口產值約40億人民幣,養殖產量占有中國總量的60%以上。
產品榮譽
2011年,台山出口鰻魚國家級質量安全示範區被授予“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示範區”。
2011年1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台山鰻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日本鰻。
(二)養殖
1.環境條件:養殖地周邊生態環境良好,養殖用水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的規定,水深1.2米至1.8米,溶氧量≥5,pH值7.0至8.5,土質為壤土或粘壤土。
2.養殖方式:土池養殖。
3.苗種培育:將天然捕撈的鰻苗採取分級培育的方法培育成規格為100至300尾/千克的鰻種。
4.放養:每年4至7月份放養,放養規格為100至30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2000至3000尾/畝。
5.飼料與管理:飼料投餵鰻魚的專用配合飼料,每3畝水面配置增氧機不少於1台,每天開機時間不得低於16個小時。
6.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的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三)捕撈
捕撈規格為175克以上。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活鰻背部偏藍色,皮薄肉嫩,肉質細膩;烤鰻呈棕黃色或棕紅色,形態平整,口感細膩。
2.理化指標:
(1)活鰻:蛋白質≥15.0%,脂肪≥15.47%,膽固醇≤859.81毫克/千克。
(2)烤鰻:蛋白質≥17.6%,脂肪≥22.03%,膽固醇≤1058.84毫克/千克。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台山鰻魚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台山鰻魚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