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皇故城

中都皇故城

明中都皇故城位於鳳陽縣城西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它按照古代都城規劃《考工記》的構想,以對稱為基本特點,遵循“左祖右社”的傳統,上承宋元,下啟明清,是我國歷代都城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後來營建南京故宮和北京故宮的藍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都皇故城
  • 始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 位於鳳陽縣城西北
  • 評價:東方巴比倫,明代第一流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稱:“中國幾千年宮廷建築中都考第一,沒有中都就無法認識中國幾千年宮廷建築的歷史淵源”。
中都城原有內、中、外三道城,共有宮殿、樓台、門闕、壇廟、第宅、館舍等各種建築9000多間,其建築面積達84萬多平方米。
六百餘年來,中都建築幾經滄桑,然察其布局、遺址、遺物,仍十分壯觀。皇城午門、西華門和近1100米長的城牆至今保存完好。寬80米的護城河基本保持原貌。午門門券兩側及樓台四周的須彌座上,連續不斷鑲嵌著龍、鳳、牡丹、芍藥、荷花、雲朵、方勝等浮雕圖案,技藝精湛,華麗無比。特別是奉天殿之側的五個巨型蟠龍石礎,每塊2.7米見方,高1.7米,面積7.3平方米,刻工精細,形象生動,為國內第一。有關專家、學者對其遺址都予以高度評價,已故安徽師範大學教授盧村禾稱讚明中都故城為“東方巴比倫,明代第一流”。一九八二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