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生態農業

中藥生態農業是套用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以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為指標,結合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因地制宜地設計、布局、生產和管理中藥農業生產的發展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藥生態農業
  • 外文名: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所屬學科:中藥學、生態學、農學
  • 原理:生態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學原理
理論基礎,農學特點,背景及現狀,發展優勢,中藥材具有獨特的品質特徵,中藥農業生產中獨特的生境要求,中藥農業具有獨特的套用及市場特性,發展思路及重點任務,中藥生態農業宣言,

理論基礎

基於“天地人藥合一”和“逆境效應”的中藥材“擬境栽培”生態種植理論。

農學特點

(1)中藥生態農業的理念與自然農法接近,即堅持“天地人藥合一”;
(2)基於 “逆境效應” 理論的“擬境栽培”是中藥生態農業的重要策略;
(3)中藥生態農業對產地環境的要求及投入品的要求與有機農業相同,其產品安全要求達到有機產品標準;
(4)中藥生態農業強調農業綜合措施管理,其與中藥材GAP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中藥材生態種植的全過程可實現 GAP方式,其在中藥材品質提升和安全保障,以及中藥產地可持續利用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代表了未來中藥農業的發展方向。

背景及現狀

中藥農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整箇中藥產業的源頭。歷史上,中藥材栽培一直處於小農經濟的種植模式,多數品種種植歷史短、規模小,產區局限,栽培技術落後。近年來,伴隨著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中藥材需求量劇增,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歷史上很多以野生或少量栽培為主的中藥材開始大面積種植。據估計,全國中藥材栽培面積達 3 000 萬畝,常見栽培品種達到 200 多種。
截至2015年,已實現人工栽培的藥用植物中,95% 以上具有連作障礙。中藥材的連作障礙不僅表現為重茬,還表現為多年生同種藥用植物隨栽培年限增加自毒作用顯著加劇,如栽培 4~5年後的人參隨栽培年限增加發病率顯著上升。連作障礙導致中藥材產量和質量下降,病蟲害高發甚至絕收。為克服連作障礙,中藥材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不但不能有效改善中藥材生長狀況,還造成土壤和藥材中農殘及重金屬超標,既危害人民的用藥安全,又污染生態環境。最近十幾年來,GAP的推行,特別是固定產地和單品種機械化的規範種植,導致中藥材可持續種植與環境(尤其是連作土壤環境)的矛盾異常突出。
中藥生態農業的理念及生產實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由於中藥栽培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其種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有效恢復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技術”首次支持中藥生態農業相關的研究。該課題針對當前中藥材栽培中普遍存在的土壤退化,連作障礙嚴重及土壤農殘重金屬超標的現象,選擇栽培生產立地條件要求高、適宜用地緊張、土壤退化嚴重、連作障礙突出的大宗常用中藥材,開展中藥生態種植研究及土壤立地條件綜合治理。相關研究初步形成了中藥生態種植的技術體系,包括: 病原微生物防治技術、自毒作用克服技術、農殘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土壤理化性質改良及土壤綜合修復等關鍵共性技術。
“有效恢復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技術”是首次在國家層面立項探索栽培中藥材立地條件恢復及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的項目,其對中藥生態農業的研究和實踐起到的作用是重大而深遠的。應當看到,相對於大宗農作物生產,當前中藥生態農業剛剛起步,中藥生態農業的相關理論研究還相當薄弱,成熟有效、推廣價值高的生態種植模式尚未形成,高效實用的生態種植技術還有待大量開發。當前,大力宣傳和普及中藥生態農業的理念,形成中藥生態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是中藥生態農業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

發展優勢

中藥材具有獨特的品質特徵

農業生產不同。 農業生產主要追求產量,而中藥材,人們更加重視中藥材品質,而不是產量。藥材中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含量的多少決定了中藥材品質的優劣。研究表明,在一定條件下,藥用植 物 的初生生長和次生生長是一對矛盾。如大量施肥通常會提高中藥材的產量,但卻會造成其次生代謝產物積累的減少,並因此影響質量。因此,從質量角度考慮,很多中藥材在生產過程中不應使用化肥。
次生代謝產物積累在藥用植物與生境的關係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許多藥用植物在受到各種物理化學的環境脅迫,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及昆蟲或動物的吃食後,都會大量產生並積累次生代謝產物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可見,可以通過適度的生態種植技術減少病蟲害,將藥用植物病蟲害控制在安全線以內,這不僅符合了生態種植的要求,也可以提高中藥材品質,不使用農藥減少病蟲害,也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

中藥農業生產中獨特的生境要求

中藥材生產多在山區和欠發達地區,或者即使在丘陵或平原地帶,由於中藥材通常是多年生的,為了避免中藥材與糧食爭奪土地資源,中藥材也多栽培在山坡或貧瘠的土地上,生產基地基礎設施薄弱,小規模分散經營占主體地位。近些年,由於企業或農場的參與,一些中藥材生產規模有很大提升。但受連作障礙、病蟲害等干擾,相對於農業,多數中藥材種植規模都較小。即基於地緣經濟及小農經濟的中藥農業,在基於精細耕作生態種植,或適合相對粗放管理的中藥材野生撫育或仿野生栽培的方面均具有常規農業所不具有的優勢。

中藥農業具有獨特的套用及市場特性

由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生產成本大幅上升,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逐年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的問題日益嚴重。加上發到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面臨巨大競爭力,使得農業生態種植活動的開展舉步維艱。而中藥材不同,多數中藥材的原產地都在中國,其生產、加工及使用的理論、方法、技術基本都掌握在我國勞動人民手中,中藥材基本不存在由國際市場帶來的競爭壓力。在中藥材生產中,通過開展生態種植,由於勞動投入增加可能造成的成本增加,或由於不使用化肥農造成的產量降低,完全可以通過品質提升帶來的價值提升抵消掉,與此同時,基於精細耕作的生態農業較大的人力投入既解決農業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更可能促進中藥生態農業的發展。

發展思路及重點任務

在對自然條件、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等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區域特徵,確定對農業生產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限制因子,借鑑國內外生態種植的經驗和教訓,將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實用有效的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合理開發、綜合利用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地選擇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並進行推廣套用。
中藥生態農業的重點任務: ①全國中藥材生產格局分析及規劃。在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獲得大量環境數據的基礎上,完成中藥材分布區劃、產量區劃、質量區劃; 參照大農業規劃,分析中藥材分布格局,制定我國現代中藥農業規劃,完成中藥材種植分區。②區域中藥農業典型特徵提取。明確各區域優勢特色中藥材品種及其生產特點和規律,確認該優勢與當地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相關性,分析優勢特色中藥材品種中藥農業生產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限制因子。③各區域典型中藥材與根際土壤微生態互作規律及機制研究。在各類農業區劃內選擇代表中藥材,開展典型中藥材與根際土壤微生態互作規律研究; 並運用土壤宏基因組、代謝組等現代技術研究中藥材與根際土壤互作機制。④中藥材生態種植技術研究。 依據各區域中藥農業特徵及各類典型中藥材的生理生態學特性,綜合研究品種篩選、栽培物候期、播種密度、養分平衡、測土配方、立體栽培、間作套作、輪作、中藥材與其他農林牧副產業的綜合生產等各種實用技術。⑤中藥生態種植模式的提取及固化。綜合考慮土地利用布局、生態系統組分能量流、生物種群結構安排、食物鏈關係設計、品種選擇等因素, 在景觀、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個體和基因等不同尺度不同生物層次總結、提煉並固化經濟適用、高效低毒的中藥生態農業模式,開展大田推廣套用 。⑥中藥生態農業理論研究。利用TEEB ( 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原理 ,分析各種生態農業模式及配套技術對提高中藥材產量和質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率、減少中藥材生產中化肥和農藥用量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貢獻,提出和完善中藥生態農業的理論,並指導中藥生態農業實踐。

中藥生態農業宣言

不向農田搶地,不與草蟲為敵,不懼山高林密,不負山青水綠。——郭蘭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