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解讀: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的魅力首先源於它的博大,短短的五千來字,內容涵蓋了哲學、政治學、倫理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道德經》又極具實用價值和包容性。無論是治國、治家、治學還是修身、處世、待人,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解讀:道德經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頁數:276頁
- 開本:16
- 作者:老子 東籬子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692537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老子,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擔任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老子》一書反映了他的基本思想。他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著名觀點。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的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圖書目錄
1.大道看“有無”
2.大道看“禍福”
3.大道看“堅柔”
4.大道看“曲直”
5.大道看“簡繁”
6.大道看“無為”
7.大道看“動靜”
8.大道看“虛實”
9.大道看“巧拙”
第二章修身之道:謙謙君子的養成法則
1.聖人都知道自己的無知
2.自矜者不會長久
3.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4.善下者為王
5.不武不怒,不與人爭
6.內斂方能成名士
7.取長補短天之道
8.不視,不聽,不搏
9.時時提醒自己做個正直的人
10.美善與邪惡相距多遠
11.“德”是修身養性的甘霖
第三章養心之道:純真、幸福是根本
1.超然曠達,寵辱不驚
2.道是簡單的,快樂也是很簡單的
3.心“虛”是一種境界
4.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5.像水一樣保持自己純真的本性
6.靜止的水才清
7.欲心雜念使人心累
8.知道“止”就沒有那么累了
9.得失都是“道”
10.不要想得太多,太遠
11.無“患”即無憂
12.無拘無束,給心靈一片廣闊的天地
13.道法自然,心境自可平和
第四章處世之道:遊刃有餘地立足於世
1.誠信不足就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2.不要輕易許諾
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4.不要固執地堅持己見
5.示人以弱,將鋒芒隱藏起來
6.“道”無需言說
7.剛柔並濟,進退有道
8.給別人留點空間
9.神龍在天,不見首尾
10.為人處事必須具備“大”的胸懷
第五章待人之道:包容、善良是待人良方
1.不要隨意傷害人
2.智者都明白成人達己的道理
3.用平等之心看天下
4.學會包容,終身不殆
5.付出時不要想著回報
6.君子須有仁慈之心
7.真正的朋友不在於多少
8.天道公平,作惡必受懲
9.受到傷害不要急於報復
10.待人接物要以“和”為本
11.美善的言辭可以贏得尊重
12.施予者得到的最多
第六章謀事之道:踏實穩健,萬事可成
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萬丈高樓平地起
3.聖人更懂得如何去做正確的事
4.天下事須做精、做細
5.踮著腳是站不穩的
6.不要被主觀的感覺所束縛
7.謹慎地開始,堅持到結束
8.空杯子才能用來盛水
9.處亂不驚,變弱為強
10.不因艱險失去鬥志
11.勤而行之,可為“上士”
12.正確地思考,小心地謀劃
13.做事的“大道”取法於自然
第七章為上之道:管理其實很簡單
1.為上者要有不爭無為之德
2.善用人者,為之下
3.要聽得進忠告
4.用最合適的人做最合適的事
5.做領導的必須以身作則
6.上有“為”,則民難治
7.最簡單的管理之道
8.有權不可無威
9.治大國若烹小鮮
10.民眾不需要太多繁瑣的法令
11.施政不可過於苛刻
12.天道坦然而善謀
第八章避禍之道:清醒、淡泊方可保全自身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功成而不可居
3.功成身退也是不錯的選擇
4.不要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
5.魚再得勢也不能離開水
6.當糊塗時則糊塗
7.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8.不爭則無禍害之憂
9.用超然的心態看待眼前的榮華富貴
10.事盛則衰,物極必反
參考文獻
附錄:《道德經》全文
序言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玄宗說:《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宋太宗說:伯陽(老子字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
歐陽修說: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魏源說:《老子》,救世之書也!
曾國藩說:老莊為體,儒墨為用。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不懂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林語堂說:我覺得任何一個人翻閱《道德經》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後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後會覺得現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孔子對我的影響很大,老子對我的影響更甚。
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日本著名學者盧川芳郎說:《道德經》有一種魅力,它給在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以一種神奇的力量。
理論物理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湯川秀樹說: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個人類的最終命運。
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道德經》的魅力可見一斑。
《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下篇《德經》四十四章。《道德經》的魅力首先源於它的博大,短短的五千來字,內容涵蓋了哲學、政治學、倫理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道德經》又極具實用價值和包容性。無論是治國、治家、治學還是修身、處世、待人,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一個“道”字貫穿了《道德經》的始終。那么究竟何為“道”?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是說,“道”是宇宙的根本,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所在。老子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遵循“道”的規律,要與宇宙、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共生共存。無論你做什麼事,一旦違背了“道”,那就一定會遭到報應和懲罰,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道德經》的魅力還在於它樸素的辯證哲學思想。老子的辯證法綜合了對立統一的觀念,並加以發展和創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世界觀、人生觀。
《道德經》的智慧源於老子對世態炎涼、人情世故深邃、透徹的觀察和思考。社會動盪,人事紛爭、生命無常,從當時殘酷的現實中,老子經過高度的提煉和總結,逐漸形成了有關個人修養、處世哲學、做事謀略、治國之道、治人之方的智慧之學。
但是,和其他傳世經典一樣,《道德經》對於常人來說也存在“晦澀難懂”的問題,用老子自己的話說就是“玄之又玄”。為了讓《道德經》更通俗易懂、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更積極地影響我們的人生,便有了這本《道德經全鑒》的問世。在書中,我們一邊引“經”據典,一邊借古明今,相信你會對老子的思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