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背景
2008年,為貫徹黨中央“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指示精神,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以傳統節日為主題開展經典誦讀和詩詞歌賦創作活動的通知》。在這一形勢的感召下,中國文聯於2008年正式啟動了“中華經典系列詠誦項目”,並成立了中華經典系列詠誦組委會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由中國文聯、北京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放歌親情——感悟《孝經》詠誦會”於8月30日、31日在北京空軍禮堂舉行。這是繼完成詠誦《道德經》《詩經》《孫子兵法》《論語》和《孟子》的創作演出之後,中國文聯“中華經典系列詠誦”活動推出的又一部詠誦國學經典的作品。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以及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北京大學等單位的領導觀看了演出。
詠誦會以儒家倫理學著作《孝經》十八篇為依據,運用原文吟誦、敘事朗誦、原創歌曲演唱和情境劇演繹等形式,詮釋這部國學經典中思想精華。整場演出由瞿弦、丁甜主持,歌唱家楊洪基、白雪、王莉、孫礫、李宏偉、王慶爽、曹芙嘉、曲丹、田毅、金婷婷、呂宏偉、喻越越、高賓、程丞,朗誦表演藝術家方明、王麗雲、沙景昌、徐濤、溫玉娟等參與演出。
此次詠誦會運用原文吟誦、敘事朗誦、原創歌曲演唱和情境劇演繹等多種藝術形式,藉助舞美、燈光和螢幕演示等多種舞台手段,形象生動地詮釋了這部國學經典中的思想精華,突出了對親情這一美好情感的抒發。
據了解,“中華經典系列詠誦”活動由中國文聯於2008年正式啟動,旨在運用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和展現中華經典的精髓神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目前,該項目已先後完成了6部國學經典的感悟創作,累計在海內外舉行17場演出,創造了一種讓國學經典走下講壇、走進百姓、走向世界的嶄新形式,已經成為一個有影響的文化品牌。
研討會
由中國文聯主辦的中華經典系列詠誦作品研討會2013年8月20日在北京舉行。眾多國內知名的學者、音樂家、文藝評論家、藝術家以及系列詠誦作品主創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文聯中華經典系列詠誦項目開展5年來的成功經驗和存在不足,為今後更好地運用這一特色文化品牌傳播國學經典出謀劃策。研討會上,大家首先將目光聚焦在了中華經典系列詠誦“用一部舞台作品詮釋一部國學經典的主要思想精髓”這種模式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們還對系列詠誦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各抒己見。對不斷改進和完善中華經典系列詠誦創作、演出模式進行了熱烈探討,對進一步提升中華經典系列詠誦作品質量和社會影響力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主要作品
本著“釋經典、取精華、出精品”的初衷,根據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的原則,中華經典系列詠誦組委會已先後完成了《道德經》、《詩經》、《孫子兵法》、《論語》、《孟子》等5部中華國學經典的感悟創作,原創國學經典歌曲100多首,推出了6部舞台作品。分別是:
感悟《道德經》詠誦會
2009年3月,作為“中華經典系列詠誦”開篇之作的“和韻天歌——感悟《道德經》詠誦會”正式推出,它著重挖掘《道德經》中蘊含豐富的和諧理念,向觀眾傳達這部東方智慧之書的思想魅力。
《詩經·風》詠誦會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出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2010年6月推出的“東方神韻——《詩經·風》詠誦會” 聚焦《詩經》中最精華部分《國風》,再現華夏先民的歌唱,回放古老東方文明的鮮活畫卷。
孫子兵法》情境詠誦劇
2010年8月推出的“兵道——《孫子兵法》情境詠誦劇”,通過“孫子說兵法”與當代軍人感悟之間穿越時空的對話,展示孫子超凡的謀略智慧,傳遞“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的歷史警示。
感悟《論語》
2011年9月和2012年3月先後推出的“杏壇花雨——感悟《論語》大型交響組歌”和“仁者之歌——感悟《論語》詠誦會”,都是以孔子的“仁愛”思想為主線,用兩種不同的舞台呈現方式,將孔子關於人生的精闢論述與對現實人生課題的思考溶於一體,傳遞孔子的博大情懷和人格魅力,為人們提供有益的啟示。
感悟《孟子》
2012年9月推出“大丈夫——感悟《孟子》詠誦會”則是一次探尋之旅,它帶著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諸多道德建設問題走進《孟子》,領悟他所闡發的民本思想、仁政理念,弘揚他所倡導的“大丈夫精神”和“浩然之氣”。
節目特色
中華經典系列詠誦的作品用藝術的形式解讀經典,力求使經典走出書齋,貼近大眾,走向世界,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歌詞特點
歌詞創作者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把最有思想價值、現實意義的思想深化感悟成現代歌詞。所遵循的原則主要有:一是每一部作品歌詞創作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對國學經典進行詮釋。二是感悟原意,不離原意,創造新意。三是貼近大眾,服務現實,力爭變艱深晦澀為通俗易懂,充分發揮經典中的正能量。
音樂特點
詠誦經典的音樂創作本著美聲唱法民族化、民族唱法戲曲化、通俗唱法曲藝化、戲曲曲藝唱法現代化的原則,通過音樂來詮釋經典。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行霈先生說:“把國學經典用詠誦形式搬上舞台,是亘古沒有的一大創造。”
藝術風格
在藝術風格上,把握莊、雅、朴的總體基調,以莊重之態彰顯華夏文化之偉岸;以大雅之風營造悠遠深邃之境;以樸素無華之形呈現本真自然之美,真正使觀眾在心靈上有所觸動,努力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完美統一。
表現形式特點
把多種唱法融入一台節目,用多種形式詮釋經典。既有歌曲演唱,又有舞蹈;既有朗誦,又有吟誦,還有語言類節目,通過多樣化的表現手段全面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人們對傳統經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