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解讀:孫子兵法》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所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備的軍事學著作,內容涉及戰術謀略、擺兵布陣,被尊奉為“百世談兵之祖”。法國軍事天才拿破崙將《孫子兵法》作為隨身攜帶的必備兵書,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威廉大帝也曾悔稱未能早點讀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適用於軍事領域、政治領域,對整個社會生活、經濟外交、人際往來也有極強的指導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子兵法
- 書名:中華經典解讀:孫子兵法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頁數:276頁
- 開本:16
- 作者:孫武 東籬子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692618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孫武(生卒年月無可考證,約公元前6世紀末—前5世紀初),字長卿,齊國樂安人(今山東博興北,一說惠民)。春秋末期為吳國將軍。孫武的祖先原居陳國,是陳國公子陳完的後裔。公元前672年,陳國內亂,陳完逃奔齊國,齊桓公委之以職,後來又改姓為田。田氏在齊國發展很快,幾代之後,便發展為齊國新興勢力的代表。在攻打莒國的戰爭中,田完的五世孫、孫武的祖父田書立了戰功。齊景公為了嘉獎他,便把樂安封給他,並賜姓孫氏。公元前532年夏,齊國發生“四姓之亂”。田氏聯合鮑氏,打敗了執政的舊貴族欒氏、高氏,田氏的勢力進一步壯大。到戰國時,田氏滅姜齊,建立了田姓的齊國
圖書目錄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計利以聽乃為勢
勢者,因利而制權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多算勝,少算不勝
第二篇作戰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衝鋒陷陣,激勵士氣
勝敵而我益強
兵貴勝,不貴久
第三篇謀攻篇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以巧求勝
以交代兵,贏取勝利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既惑且疑,諸侯難至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四篇軍形篇
先為不勝,待敵可勝
攻守相輔,進退自如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立於不敗之地,不失敵之敗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修道而保法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第五篇兵勢篇
分數、形名
戰以正合,戰以奇勝
奇正之變,不可勝窮
勢如弩,節如發機
欲取先予,以利動之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
第六篇虛實篇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我欲戰,攻其所必救
形人而我無形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戰勝不復,形於無窮
避實而擊虛
兵無常勢,因敵而變
第七篇軍爭篇
以患為利
兵以詐立,利動分合
三軍奪氣,將軍奪心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
以近待遠,以逸待勞
圍師必闕,窮寇勿迫
第八篇九變篇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九變之利
通於九變,不拘常規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用兵之法,恃吾有以待
覆軍殺將,必以五危
第九篇行軍篇
審地度勢,擇便處軍
察微知著,以料敵情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令素行者,與眾相得
第十篇地形篇
行兵之道,貴知地利
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第十一篇九地篇
衢地必爭
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首尾相應,並敵一向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
順詳敵意,巧能成事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始如處女,後如脫兔
第十二篇火攻篇
火攻者明,水攻者強
勝攻取而不修其功凶
不以怒興師,不以慍而戰
非利不動,明君慎用
第十三篇用間篇
取人用間,收集情報
策反敵諜,為我所用
微哉!無所不用間
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參考文獻
序言
《孫子兵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軍事理論專著。它那深邃閎廓的軍事哲學思想,博大精深的古典軍事理論體系,辭如珠玉的文學語言以及歷代雄傑賢俊對其研究的豐碩成果,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長期被尊為“兵學聖典”、“百世兵家之師”。其流澤餘韻也早已超越時空,跨出國界,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榮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的雅譽。
在《孫子兵法》一書中,充滿著對睿智聰穎的讚揚,飽含了對昏聵愚昧的鞭撻,顯露出對窮兵黷武的警告,貫穿著對軍事哲理的探索,充分體現了“一代兵聖”孫武的遠見卓識和創造天賦。該書中的許多名言警句揭示了戰爭發展的普遍規律,有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歷史上許多軍事家、著名統帥、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得益於這部曠世奇書。軍事家們學習它,得以登堂人室,從而步人軍事學的寶庫;統帥們學習它,得以領悟制勝之術,成就一代功業;政治家們學習它,得以高瞻遠矚,點燃起智慧的聖火。直到今天,《孫子兵法》的許多合理核心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對現代軍事理論的建設和發展、對現代戰略學的奠定都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孫子兵法全鑒》一書,通過對《孫子兵法》的解讀,全面地參悟及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為人處世的哲理。同時,本書還透過用兵之法,以獨特、全新的視角從商場的競爭進行品讀分析,進而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到自己立身處世的原則。這,正是我們編撰此書的初衷,也是我們的最大願望。
願本書能成為您的良師益友,幫您打開智慧的大門,把您帶到智慧的海洋之中!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