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是201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詞典類工具書,共10卷,該詞典是《2013—2025年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劃》項目,也是國家出版基金的重點支持項目。詞典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編寫,白春禮院士擔任總主編,路甬祥院士為名譽總主編。各領域先後有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詞典的編纂和審定。

該詞典既是一部全面反映海峽兩岸學科術語現狀與異同的中英文對照詞典,也是集當前兩岸科技名詞規範成果之大成的大型工具書。詞典的出版有助於減少科研人員在科技交流和科研成果轉化中的語言障礙,對學習科學知識和研究學術有較大助益,也為出版界編輯使用科技名詞提供了一個權威的工具書版本。同時,對兩岸的科技、教育、文化、經貿等方面的交流也將起到促進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 作者:組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名譽總主編:路甬祥、總主編:白春禮
  • 題材:科學名詞術語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地:北京
  • 類別:詞典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卷數:10卷
成書沿革,編寫背景,籌備歷程,編寫情況,分卷信息,內容說明,內容綜述,分卷簡述,書籍目錄,編寫特色,榮譽表彰,社會評價,價值意義,編寫人員,作者簡介,

成書沿革

編寫背景

科學技術名詞是海峽兩岸科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至2020年,海峽兩岸分隔近70年,其間正是現代科技大發展時期,新名詞術語層出不窮。海峽兩岸各界對名詞術語差異所造成的語言障礙都普遍有相似的經歷和深刻的認識,科技名詞交流成為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的共同呼聲。近20餘年來,兩岸科技名詞工作成績斐然,已先後出版了近30種分學科的“海峽兩岸名詞對照本”。

籌備歷程

2009年7月,以“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為主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長沙舉行,倡議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
2010年7月,兩岸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第二輪會談決定,兩岸合編的工具書由語言文字領域拓展到科學技術領域,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中國台灣教育研究院為實施者,組織兩岸專家合作編纂《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2011年3月,兩岸專家共同提出編纂出版《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的總體方案。
2013年12月,《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正式納入《2013—2025年國家辭書編纂出版規劃》。
2016年6月,《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支持。

編寫情況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成立編輯委員會,由白春禮院士擔任總主編,路甬祥院士為名譽總主編。同時設立詞典項目部,負責編纂的日常組織工作。各領域先後共有5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該詞典的編纂和審定。
該詞典編纂期間,編審專家以嚴肅的科學態度,認真工作,持之以恆,默默奉獻。中國台灣教育研究院及中國台灣各學科的部分專家學者參與了詞目編選,特別是對中國台灣名、英文名等進行了仔細審讀。

分卷信息

卷數
書名
分卷主編
ISBN
頁數
第1卷
周明鑑
978-7-100-17334-6
540頁
第2卷
978-7-100-17330-8
556頁
第3卷
978-7-100-17331-5
530頁
第4卷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工程技術卷)(上)》
978-7-100-17102-1
678頁
第5卷
978-7-100-17333-9
1058頁
第6卷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工程技術卷)(下)》
978-7-100-17335-3
940頁
第7卷
978-7-100-17465-7
336頁
第8卷
978-7-100-17571-5
1114頁
第9卷
978-7-100-17522-7
558頁
第10卷
978-7-100-17570-8
518頁
各卷均於2019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內容說明

內容綜述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根據審定公布或收集整理的科技名詞,參考中國台灣地區公布的名詞術語資料庫資料編纂而成。共收錄96個學科、約50萬條科技名詞;實現中國大陸名與中國台灣名,中文名與英文名的對照功能。全書按照學科領域和學科特點分為10卷,包括數理化卷、地學卷、生物學卷、工程技術卷(上、中、下)、農業卷、醫學卷、社會科學卷、人文科學卷。

分卷簡述

  1. 數理化卷:主要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力學、天文學等5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40500條。
  2. 地學卷:主要包括大氣科學、地質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海洋科技、古生物學、礦物學、測繪學、地理信息系統等9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42500條。
  3. 生物學卷:主要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昆蟲學、生態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免疫學、生理學、生物工程等12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37000條。
  4. 工程技術卷(上):主要包括運載工程、土木與建築工程領域的科技名詞,涵蓋航空科學技術、航海科學技術、航天科學技術、公路科學技術、鐵道科學技術、船舶科學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等10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48600條。
  5. 工程技術卷(中):主要包括機械工程、治金學、鑄造學、計量學、儀器儀表、電子學、電氣工程、通信科常技術、良動化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等10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78000條。
  6. 工程技術卷(下):主要包括化工、石油、能源科學技術、煤炭科學技術、核科學技術、電力、資源科學技術、材料科學技術、環境科學技術、紡織科學技術、食品科學技術等11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68000條。
  7. 農業卷:主要包括農學、水利科學技術、土壤學、林學、畜牧學、獸醫學、水產養殖等7個分支,共收錄詞條約24800條。
  8. 醫學卷:包含預防醫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醫學遺傳學、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傳染科、皮膚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醫學、全科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核醫學、呼吸病學、地方病學、藥學、中醫藥學,共收錄詞條約80000條。
  9. 社會科學卷:共涉及社會科學領域中的12個分支學科或研究領域,分別為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經濟貿易、管理學、市場學、統計學、會計學、新聞傳播學、圖書情報與文獻學、檔案學、編輯出版,共收錄詞條約39000條。
  10. 人文科學卷:主要包括哲學、歷史、語言學、民族學與文化學、宗教學、教育學、心理學、音樂、體育等14個學科名詞,共收錄詞條約38000條。

書籍目錄

數理化卷、地學卷、生物學卷、工程技術卷、農業卷、醫學卷目錄
凡例
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詞目首字筆畫索引
詞典正文
附錄
國際單位制
希臘字母表
地質年代表
元素周期表
社會科學卷、人文科學卷目錄
凡例
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詞目首字筆畫索引
詞典正文
附錄
中國歷代紀元表
國際單位制
(註:各卷目錄均為“總目錄”,目錄名稱相同,對應頁碼不同)

編寫特色

該詞典收錄的各學科名詞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在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名詞的基礎上,參照中國台灣方面的收詞範圍擴展而來,基本上反映出海峽兩岸科學技術發展現狀;二是體現了規範性,充分利用科技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成果;三是注重科學文化的傳承,既收錄了當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科技名詞,也適當收錄了反映中國近代以來科學和文化發展脈絡的科技名詞。

榮譽表彰

2020年5月,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發布2020年第三期中版好書榜,《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入選人文社科類好書;12月,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組織評選出“中版好書”2020年度榜,《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入選人文社科類圖書。

社會評價

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這部詞典的出版具有重要且深遠的現實意義。
第一,有力地推動了兩岸“科技術語共同體”建設的工作。由於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分隔70餘年,這也是全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產生了大量新概念。而對同一個科學技術概念,兩岸分別定名,有著明顯的差異。科技名詞的不同,對兩岸科教文化、經濟貿易、人文社會等領域的交流合作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兩岸合作編纂一部涵蓋科學與技術各領域術語名詞的大詞典,可謂順乎民意。這部詞典全面反映海峽兩岸學科術語的發展現狀與異同。詞典的問世,是兩岸學界深度交流合作的成果,將為兩岸科學文化等各領域更進一步的交流合作架起橋樑。
第二,為科技名詞審定“跨學科綜合體”的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過去,科技名詞公布和出版工作基本都是分學科進行的。《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首次將此前分學科公布或收集整理的科技名詞進行系統分類,在收詞上體現了跨學科、綜合性、系統性。這是對中國科技名詞審定工作的深化和延續,為科技名詞審定的“跨學科綜合體建設”奠定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該詞典的編纂出版也具有開創之功。(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海春評)

價值意義

《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的編纂出版,是兩岸專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它的問世,將面向海峽兩岸民眾,釋疑解惑,互動交流,協同科學認知,增進文化認同,為兩岸科學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架起橋樑。這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促進兩岸交流與祖國統一的科學文化工程,也是兩岸專家學者的共同願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該詞典是兩岸專家學者對多年來科技名詞領域交流、對照和統一工作成果的一次大規模整理和總結,是兩岸合作編寫工具書的新成果,是兩岸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是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次重要實踐。
該詞典作為兩岸專家共同參與編纂的工具書,契合了兩岸科學技術發展的現實需求,為兩岸在科技、教育、文化、經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對照性辭彙,可成為兩岸各領域交流的參考和依據。同時,可用作全球華語地區科技界人士的參考讀物。

編寫人員

編輯委員會
職務
姓名
名譽總主編
路甬祥





總主編
白春禮





副總主編
(以姓氏筆畫為序)
孫壽山
李濟生
張禮和
張伯禮
張煥喬
陸汝鈐
陳運泰
武寅




常務副總主編
劉青





委員
(以姓氏筆畫為序)
丁一匯
於殿利
才磊
王傑
王璞
王存忠
王英傑
仇偉立
葉大年
代曉明
白春禮
馮軍
曲愛國
朱星
朱建平
喬格俠
任圖生
鄔江
劉青
劉功臣
劉志榮
劉連安
劉虎威
孫壽山
嚴加安
嚴海軍
李宇明
李勝利
李濟生
余桂林
辛德培
汪朝光
宋彤
張暉
張玉森
張禮和
張先恩
張伯禮
張柏春
張曉林
張煥喬
陸汝鈐
陳竺
陳運泰
陳超志
武寅
周明鑑
周洪波
饒克勤
婁宇
洪定一
顧紅雅
奚大華
高素婷
唐緒軍
陶文沂
黃行
黃群慧
韓布新
程曉
儲成才
溫昌斌
謝地坤
路甬祥
裴亞軍
潘書祥
項目部
職務
姓名
主任
張暉
副主任
代曉明
成員
吳𬱖、白楊、王海

作者簡介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曾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於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中國國家進行科技名詞審定、公布的權威性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技名詞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套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技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路甬祥,男,漢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谿人,197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9月參加工作,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系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199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白春禮,1953年9月生,遼寧丹東人。197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81年和1985年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先後從事過高分子催化劑的結構與物性、有機化合物晶體結構的X-射線衍射、分子力學和導電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研製成功掃描探針顯微鏡(SPM)系列,在納米結構、分子納米技術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