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戲曲:越劇》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應志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戲曲:越劇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47503
- 作者:應志良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16 頁
- 開本:16 開
《中華戲曲:越劇》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應志良。
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8年5月3日至5日,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在國家大劇院分別上演《柳永》《瀟瀟春雨》《玉蜻蜓》三部尹派戲劇,這是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專場戲劇。榮譽表彰 2014年,青春版越劇《沙漠王子》獲第三屆中國越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徐偉釵獲“優秀青年演員獎”。
《中華戲曲:越劇》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應志良。內容簡介 《中華戲曲:越劇(套裝共2冊)》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可以讓更多的讀者朋友們從書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越劇起源於浙江嵊州農村。最早是貧苦農民為了生計,使出善唱民歌小調的本領,沿門唱書以乞求施捨。後來,...
《西廂記》又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歌劇,一部詩化的歌舞劇,許多著名唱段都成為越劇的經典唱段,令人百聽不厭。(越劇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方亞芬)30年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詩化越劇巔峰之作”《西廂記》被稱為是“最好的”改編演出。(中國網)傳播影響 演出情況 衍生作品 1987年7月至10月,越劇《西廂記》由...
《十八相送》選段節選自越劇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十八相送》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也是范派小生與傅派花旦對唱選段中的名家名段。越劇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取材自中國古代四大傳說(《梁祝》、《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
1982年,中國唱片社將徐天紅演唱的《掃松》重製出版。越劇劇目2 古裝劇。郭漢城、譚志湘於1995年據高則誠同名南戲改編。劇情簡介 寫美麗賢淑的趙五娘,新婚兩月即與丈夫蔡伯喈離別。陳留遭災,三年荒旱,赴京趕考的蔡伯喈一去不復返,趙五娘嫩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侍奉公婆羹湯茶飯,自咽糟糠,雖有古道熱腸的...
魂靈形象是幽冥信仰和藝術的同構體,幽冥信仰是民俗信仰的重要內容,它滲透在民眾的思想意識里,人們試圖解釋它,利用它,以致成為幻想藝術的再造物,使中國文化領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幽冥幻想文化現象,如小說、戲劇等,在幽冥幻想文化中,尤其感人的是對魂靈形象的塑造,如《竇娥冤》中的竇娥、《牡丹亭》中的杜麗娘、《...
建國前,該劇被灌制的唱片還有大中華、麗歌等唱片公司出版的,由徐玉蘭、傅全香、姚水娟、王文娟等演唱的《送鳳冠》等唱段。創作原型 《碧玉簪》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一部優秀作品,很多越劇團都將它作為保留劇目,還曾拍成電影藝術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還是改拍成彩色電影,都只署整理改編者的名字,沒有署劇本...
1956年3月,上海越劇院一團對該劇作修改演出,由袁雪芬任導演並飾白素貞,范瑞娟飾許仙、呂瑞英飾小青。布景新創一格,設計成皮影剪紙式。合作越劇團亦於1952年排演該劇,由紅楓編劇,戚雅仙、畢春芳主演。中國唱片社先後在60年代、80年代灌制了由戚雅仙、畢春芳、胡少鵬、水青蓮等演唱的"合缽"、"斷橋"、"倒塔"等場...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經研究,決定成立教育部中國戲曲教育指導委員會。發展歷程 綜述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
書院主體建築包括仰聖門、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閣等。其中毓秀閣原為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現辟有“梁祝書房”,展現梁祝當年刻苦攻讀、“促膝並肩兩無猜”的場景。明道堂為書院講堂,陳設展示中國歷代科舉文化。大成殿為祭祀孔子處,設有“孔子行教圖”壁畫。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杭州市園文局鳳凰山管理處、浙江...
這次有準備、有本子、有角色的正式演出,標誌著越劇的正式誕生。之後,越劇歷經了小歌班、紹興文戲、女子越劇等幾個階段,以其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從鄉村一路唱進大都市,走紅於上海,流行於全國,成為中華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越劇故鄉出人出戲出精品越劇百年,嵊州市人才輩出。最...
1960年,上海越劇院首次攜該劇赴香港演出。20世紀80年代以後,該劇分別以不同的演出陣容,先後赴日本、法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演出。1962年,海燕電影製片廠和香港金聲影業公司將該劇攝製成上、下兩集的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岑范導演。影片在國內外放映大受歡迎。該片在 1962年11月21日起在香港...
其中初創時期的《五女拜壽》,角色行當齊全,唱腔流派紛呈,演員青春靚麗,該劇已在境內外公演近500多場,並被拍攝成同名戲曲電影,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根據同名古典編的《西廂記》是劇團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一舉摘取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文華大獎”和各個單項獎,中國戲曲學會“金盾獎”,第三屆...
既溫州市文化主管部門,組織溫州的戲劇家,用現代人的視角將南戲名劇重新改編排演,形成系列推向社會。並於2000年8月由溫州市人民政府會同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劇家協會、和浙江省文化廳聯合舉辦了"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溫州南戲新編劇目展演"。這次展演中,溫州越劇團又成功地推出新編南戲《白兔記》,與《荊釵記》一...
《啞女恨》獲全國優秀電視劇第十一屆“飛天獎”二等獎。1991年,《侯門之女》獲第十二屆“飛天獎”一等獎。1993年,《漢宮怨》獲第十四屆“飛天獎”二等獎。1994年,劇團攜《侯門之女》赴杭州參加’94中國小百花越劇節。1999年,青年演員陶琪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這批中青年優秀藝術人才已成為劇團骨幹力量。
該團為新時期越劇和戲曲團體的一面旗幟,其成功經驗為最佳化組合、不斷創新、敬業奉獻、精誠合作。其匯聚成的“小百花精神”,為越劇事業創造了巨大的藝術與思想財富。中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先後出訪過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日本、新加坡、泰國,並多次赴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獻藝。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
1988年,黃龍越劇團正式成立。在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戚雅仙、畢春芳等藝術家的悉心指導下,劇團培養出了兩位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的獲得者,成為了民營“雙梅第一團”,現擁有國家一級演員四人、二級演員十七人,編排數十齣越劇大戲,三度將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收入囊中。劇團特色 劇團...
浙江越劇改革劇組是一個改革小組,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開始演變為在農村草台演出的戲曲形式,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等。藝人初始基本上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中華民國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聞報》演出廣告中首次以“越劇...
中國戲曲的劇種眾多,現今有三百多個劇種。由於各地方言不一,各個劇種又有不同的藝術風格。無論是典雅如幽蘭的崑曲,還是被譽為南國紅豆的粵劇,以及田園牧歌式的花鼓戲,高亢激越的梆子,低回委婉的越劇,在風格上均各不相同,綽約多姿。這風格色彩上的差異在哪裡?首先在於音樂。人們常說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藝術。
由中國越劇藝術節組委會主辦,浙江省文化廳、紹興市人民政府執行主辦,紹興市演出公司統籌的“百年越劇萬里行”推出了“全明星”陣容,入圍的56位越劇名角全是國家一級演員,56位越劇名角中有21位是歷屆“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蕭雅演唱了《狀元未了情 風聲雨聲雷鳴聲》。十四、2006年11月12日,紀念淮劇進上海100周年...
1996年 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專修影視導演 1998年 畢業回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兼任本團導演 2006年 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成為導演系研究生 2011年 碩士生畢業回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評審領域 評審:第二屆 “越女爭鋒” 杭州賽區複賽 2009年6月 演藝經歷 主要代表作:越劇舞台劇《陳三兩》(飾陳三兩),《琵琶記》(飾...
1991年9月,浙江越劇團影視部成立,5年間,拍攝了《漢武之戀》《大義夫人》《一鳥九命》《仇家姑娘》《天之驕女》《血濺清風石》《秋瑾》《陳三兩》等9部計45集戲曲電視劇,全部榮獲全國戲曲電視劇評選一、二等獎,其中8部榮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秋瑾》在全國其他藝術評比中還榮獲了12項一等獎。1997年10月...
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開始演變為在農村草台演出的戲曲形式,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等。藝人初始基本上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中華民國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聞報》演出廣告中首次以“越劇”稱之。著名演員有袁雪芬、傅全香...